menu
加入书架

第三章(十三)

作者: 湍溪飞瀑 点击:447 发表:2022-11-21 12:36:52 闪星:3

  十三

  已经有好多天没有去试验田了,张择儒和小刘商量着去看看,并做些管理工作。于是他们骑上自行车去了高家屯。在路上,他们看到路边、地头的地方都插着红旗、标语牌等,到处是一片大跃进的气象。

  当他们走到老桥公社驻地的时候,在一个路边场地上看到有很多用砖头垒起来的圆筒。旁边有人拉着大风箱往里吹风,里面冒着熊熊大火。据说这是在炼钢。他们不懂炼钢,所以随便问了几句就过去了。他们来到高家屯,只见村边有些人正围在一起砸平常做饭用的铁锅,还有一些其它铁制的旧农具等物品。他们俩感到很奇怪。这时候大队长高树林正好走过来,他们就问大队长这是怎么回事?大队长无可奈何的说:“这不是大炼钢铁吗,每天要交出大量的废钢材作原料,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废钢材呢。于是,上级指出,现在人们都吃食堂用不着铁锅了,于是就把铁锅,及一些铁制生活用具砸了作原料了。”张择儒急忙说:“可这都是成品啊,把成品当废品毁掉岂不可惜?”大队长低头说:“没有办法,形势所逼。”张择儒觉得无言以对。

  试验田离村子不太远,张择儒和小刘默默地来到田里,把所种的农作物进行了一番整理。他们抬头看了看天,阴沉沉的,一阵阵的发黑,似有些雨意。小刘说:“张老师,怕是要下雨了,咱们回村吧”。张择儒抬头看了看天说:“好吧”。

  他们来到了村里宋大爷家,只见大门紧锁,看来家里没有人。可能宋大爷在地里干活还没有回来,那么大娘呢,怎么也不在家呢?

  他们随便在街上看了看,不一会看见大娘回来了,二人问大娘去哪儿了?

  “我去地里干活了”。

  “您这么大岁数也去地里干活啊”?

  “得去啊,人家说叫……男女老少齐动员”。

  “……”

  等大娘开门后,他们来到西屋住宿的地方。

  这时,只见有电光闪烁,而且似有雷声响起,看来下雨已成定局。本来是下午,再加上阴天,天色慢慢暗了下来。宋大爷还没有回家,大娘有些着急,张、刘二人急忙跑到北屋,安慰着大娘,便想带上雨具去接一下大爷。

  正在这时,大爷气喘吁吁地回来了,大家都放下了心来。随着电闪雷鸣的加剧,大雨倾盆而泻。小刘对宋大爷说:“大爷,您回来得太及时了,再晚来一会儿就被雨淋了。”大爷说:“大家看着这天气就不好,肯定要下雨,就先让我们这些老年人回家了,那些年轻人一定会被雨浇了”。

  过了一阵子,雨虽然没有那么大了,但还是一直下个不停。

  天慢慢黑下来了,吃饭的时候到了,吃饭应该到大队食堂去吃。可是雨还没有停,天色黑地伸手不见五指。不去吧,家里不但没有粮食,连做饭的锅都没有。没办法,只能等雨稍稍小点了,几个人才准备去食堂吃饭。宋大娘拿出手电筒和盛着碗筷的篮子,小刘快速接过篮子一只手提着,另一只手扶着大娘。宋大爷拿了两根木棍儿,递给大娘一根儿,张择儒扶着大爷,几个人像出远门长途跋涉似的,向大食堂走去。农村的土路一经下雨,泥泞不堪。大娘不放心地念叨着:“也不知大宝有空儿来看小悦她娘俩不。”大爷说:“大宝他们忙得像掉了魂似的,哪里还有时间回家,好在她娘俩也不老不小的,你就不用惦记她们了。”大娘依然唠叨着说:“这不是遭罪吗”。

  在路上,只见三三两两,扶老携幼,有打着手电筒的有提着小灯笼的,踩着泥水,跌跌撞撞地往“食堂”走去。好歹吃了晚饭,又都陆续艰难地往回走。

  张刘二人扶着宋大爷和大娘,慢慢地回到家里,大爷脱下那沾满泥污的鞋说:“咳,真是遭罪呀!”大娘也是不停地唠唠叨叨。张择儒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就告辞回他们住宿的西屋去了。

  第二天,雨后天晴。张、刘二人约上书记和大队长到地里去查看,看昨天的大雨是否给庄稼造成了损失?当他们几个人走在路上的时候,张择儒发现路边原来那高大的杨柳树,少了很多。于是他就问书记怎么回事?书记无可奈何地说:

  “打井的时候就伐了一批,到大炼钢铁,用的就更多了,现在是食堂得天天烧”。

  “照这样砍伐,一两年就把树木砍光了,砍伐这么多树木太可惜了”。

  “那有什么办法,煤根本不够烧,再说还需要钱买,哪来钱呢,食堂不办行吗!钢铁不炼行吗!你说怎么办”?

  “这树木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么干,会对将来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这得有多么大的损失啊!”书记高有才,无可奈何地说:“没办法呀,先顾着眼前吧”。

  几个人走走停停,张择儒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在后面,看着大雨冲坏的地头上,留下了一道道沟壑,给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大队长高树林看着雨水冲坏的土地和庄稼,只是有点惋惜地说:“昨天下的雨太大了,不然不会冲这么利害。”

  看着书记、大队长那不以为然的神情,感到有些茫然,感觉不知用什么话可以再继续说下去。

  书记高有才也没有说出什么,后来就提议回家吧。张择儒说和小刘二人到其他公社去看看,于是就告辞走了。

  张、刘二人骑着自行车边走边看,只见各处的树木和高家屯的情况基本相似,砍伐非常严重,这使他们的心情特别沉重。

  而大跃进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田地里劳动的人群熙熙攘攘,到处是高高飘扬的红旗、彩旗。地头上插着许许多多的标语牌,而且这些标语牌,比村庄里墙壁上的又有了新的创意:

  “天天放卫星,时时在前进”。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誓达亩产八万斤”。

  “公社年产万吨钢,超英赶美不用慌”。

  “……”

  为了响应大跃进的号召,收秋还没有正式开始,各级干部群众就忙活起来了。宋大爷虽然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也是每天下地干活。他儿子宋金宝因为是小队长更是白天黑夜地忙,几天也见不着一次人影。儿媳王素英还在壮年之列,当然是“大跃进”的主力。孙女心悦年龄尚小还在上小学。而孙子天昊虽然才十一岁,但已经是高小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长期吃住在学校,几天也不回来一次。做奶奶的经常看不到孙子,非常心疼。

  这一天,天昊回家对奶奶说,公社里开会了,各行各业鏖战五昼夜,创造大跃进的新局面,学生们要到老桥的生产队里去参加劳动,这五天不能回家。在眼前的形势下,奶奶也没办法,只能无可奈何地嘱咐孙子,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当天,小天昊回到学校就投入了学生队伍的鏖战行列。他们一干就是整整的一天一夜,第二天,学生们都蔫头耷耳非常疲劳,老师们看到这种情况,很是心疼。于是,晚上零点左右就让学生们回校休息了。天昊和同学们回到教室里,快速爬上用课桌拼排起来的大床上,也不管桌子平不平,硌不硌得慌,趴在上面便呼呼大睡了。但是,老师们为了不拉“大跃进”的后腿,落个右倾,不得不在凌晨三、四点钟,又敲起了起床铃。学生们在催命般“噹啷,噹啷”的响声中,不情愿的爬起来排队出发了。前边有老师提着灯笼引路,还有老师在后面督队。学生们排着长队,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前行,还一边走一边打着瞌睡。

  学生们大多数和小天昊一样,还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但他们和社员们一样经常在地里吃地里睡,学生们又累又困,有时候不管是地头或者柴禾垛旁,趴下就睡着。

  学生们的劳动任务是根据小队的需要,只要哪个小队赶进度,就向学校校长说一声,马上就有一个班或者几个班去完成任务,学生简直成了生产队一种特殊的劳动突击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三章(十三)节写到张择儒的试验田工作被政治形势所迫已经停止多日,他只好无奈自行的去高家屯的试验田做些管理工作,途中他亲眼目睹了全国搞得沸沸扬扬的“大炼钢铁”的见闻,无限感慨萦绕心头,让他非常苦闷。为了响应大跃进的号召,收秋还没有正式开始,各级干部和群众就都忙活起来,高家屯村的男女老少也都陷入到大跃进的紧张忙碌之中,甚至于学生也被卷入到这场大跃进的浪潮中。学生简直成了生产队一种特殊的劳动突击队,连劳动任务那叫一个超跃进完成。由于大跃进的形势所迫,老百姓为了生活,疯狂的砍伐树木,促使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更促使张择儒他们忧心忡忡,感到无所适从!?当张择儒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到大雨冲坏的地头上,留下了一道道沟壑,给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之后,他更是苦不堪然。与他截然相反,一同查看的书记、大队长却不以为然,领导们的目光短浅,思想狭隘,只顾眼前利益,加重张择儒忧国忧民之心。让他感觉不知用什么话才能继续汇报工作了?当张择儒骑着自行车边走边看,只见各处的树木和高家屯的情况基本相似,砍伐非常严重,这使他们的心情特别沉重,他冥思苦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得以改正这些错误之举呢?那么这些措施是不是触到了领导的霉头,让领导大为不快,他因此而遭殃呢?学生队伍大跃进的鏖战会不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呢?期待精彩的下一章!倾情推荐阅读赏析!欢迎文友跟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