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五)
五
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有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着,他们边走边观察着地里的麦苗,而且还不时地到麦田里蹲下翻看着小麦的叶子。
他们就是刚来县里工作的农业技术员张择儒,和在县农业局工作的小刘,名字叫玉林,现在被安排为张择儒的助手。刘玉林,年龄才二十一岁。面目清秀,椭圆型的脸不胖不瘦,大约一米七五的个头,看着是一个挺精神的小伙子。家是本县清河乡的,在邻县吉原中学毕业。当时吉南中学刚建成,教育质量方面不如吉原中学成熟,所以很多人都去吉原上学。
小刘很高兴跟张择儒搞技术工作,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不时地问询着农作物的技术性问题。只见他指着这一片片绿油油地麦苗说:“张老师你看这麦苗长式多好,今年肯定是一个丰收年。”张择儒边看着麦苗边答应说:“确实不错,如果再下点雨就更好了,小麦是非常需要水分的作物。”小刘笑了笑说:“春雨贵如油哇,天岂能随人愿”。
二人边聊边走,在日将正午的时候,来到了一个叫老桥乡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乡政府的所在,只见一套临街的小四合院,大门口旁挂着乡政府的牌子。
他们见到了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并作了自我介绍。工作人员便领着他们来到乡长办公室。
小刘和乡长曾经在一起开过会,是认识的,于是他便当起了双方的介绍人。乡长李明义,已有三十多岁的年纪,面色略黑有点络腮胡子,眼睛不大,眼眉很浓,中等的个子,他穿着朴素,说话也很随便。
张择儒他们说明了来意,李乡长很高兴地说:“我们一定会尽力配合工作,这是对我们农业社有好处的事嘛”。
说了几句话,他低头看了一下桌子上的马蹄表说:“哎,十二点了,咱们先吃饭吧,吃了饭再谈”。他边说就边站起身来“我们这里的食堂很简陋,也没什么好吃的,你们将就着吃吧”。张择儒说:“好歹没关系只要有吃的就行”。
他们一行人进了西耳房的屋子,这里就是乡政府的食堂。里边收拾地倒也挺干净,靠西边有水缸、灶台和菜板,北边放着几个木箱和一个橱子,这大概是存放米面和碗筷用的。东面有一张方形桌子周围是长条板凳,不用问,这大概就是餐桌了。
午饭是每人一份黄豆芽炒干菜,一条小咸鱼和两个玉米面窝头,小米稀饭可以随便喝,张择儒他们俩每人盛了一碗,怪不得稀饭可以随意喝,实际汤多米少,一碗里也只有屈指可数的一点米粒儿。
因为中午有菜每人一共是两角钱半斤粮票。”李乡长说:“粮票带着了吗?没带可以先记上,以后来时捎来也行。”小刘说:“钱和粮票我们都带着了。”李乡长说:“那好,怎么样,这饭食可以吗?”张择儒笑了笑说:“很好啊”!
吃完了饭二人付清了钱和粮票,大家回到办公室继续谈工作上的事。张择儒说:“我们在路上仔细观察了一下,小麦的虫害问题不大,就是因为天旱,春作物的出苗情况不理想。我们建议在幼苗长到适当时候进行一下移栽”。
李乡长爽快地说:“好的,我们会根据你的建议,进行合适地安排”。
张择儒又说:“我们还打算到下边合作社里去看看,现在已经是下午了我们去个比较近的社吧”。
“可以啊。”李乡长想了想说,“从这里往东三里地,有一个叫‘高家屯’的村子,我给你们写个条子,直接找他们支书社长就可以,我还有点别的事就不领你们去了”。
三里地的路程眨眼就到,他们找到了村合作社的办公室,见到了社长。社长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他叫高树林,大约有三十岁多点的年纪,个子不高黑脸膛浓浓的眉毛大眼睛,说话粗声粗气的。一接触就给人一种性格直爽憨厚的印象。
张择儒把李乡长写的条子拿出来,并说明了来意。高社长哈哈大笑着说:“我认不了几个字,咱也不看这条子了。这样吧,我把支部书记叫来,咱们一块谈谈吧”。
只见他转身走到院子里,站在一棵很高的木杆子下面,抓起吊在上面的一根绳子一拉,只听“噹”一声,原来木杆子顶端挂着一只铁钟。他又拉了几下然后回到屋里说:“我告诉他了,让他赶快回来”。
“怎么……”高社长看着张择儒那疑惑的样子,解释说:“这钟声就是暗语,不同的几种声音就是叫不同的人。”张择儒笑着说:“这办法不错,不出院子就可以找到人。”小刘也跟着说:“张老师你刚到农村还不知道,现在合作社里都用这种办法,很适用。”张择儒赞叹着说:“这办法确实很好,能省许多时间”。
他们几个人正聊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走来。只见他有三十五六岁的年纪,相貌有点削瘦,于其他社员不同的是,他上衣的胸前左上方有一个小口袋,里面插着一支钢笔还装着一个小本本。走进屋里,高社长说:“嘿!来的还挺快,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我们的党支部书记高有才。”然后又对着高支书介绍,“这是咱们县里新来的农业专家张同志和农业局的小刘同志。”说完,几个人都互相握手问侯,然后大家坐下开始聊起来。
张择儒先向书记,社长说到春作物移苗的事。然后了解本地的种植情况,谈到了农作物的种子问题,再从播种到收割以及中间的管理,还询问了本村以及周边地区土地的土质情况。了解了合作化前和合作化后的种植及管理情况。
张择儒说“今天就请你们两位领着我们到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块去看看,我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好回去向领导汇报”。
一行人在地里转了一圈,张择儒说:“我们这次下乡是先对目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作一调查,然后根据各方面的问题和县领导进行研究。以后我们会经常下乡的,如果再来到你们村,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
高社长不假思索地就大声说:“没问题,我们一定会大力支持的。”高支书也随着社长说:“好啊,欢迎你们再来”。
因为是步行,张、刘二人回到县城已是晚上八点多钟,天色已经大黑了。所以第二天,他们才去局里向王局长汇报了这次下乡的情况。
王局长根据他们二人了解的,以及其他乡社反映上来的情况,共同在一起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
张择儒说:“按我们的观察,目前病虫害多少有点问题。”王局长接过话茬说:“要不要施用农药?咱们县里还有一部分‘六六粉’呢。”张择儒摇了摇头说:“问题不大,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施用农药,如果盲目地使用农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噢,噢!”王局长略有醒悟地点了点头。
然后张择儒提出了关于移苗的问题,王局长很赞同。并且毫不犹豫地说:“移苗这事没问题,我们可以尽快通知下去,让各乡各合作社发动群众力量,要保质保量地把这一工作做好,能使地里不缺苗才能保证秋收不减产。”张择儒说:“这项工作就算安排好了,咱们研究下一个问题”。
再就是种子的问题了,一说到种子,王局长很感兴趣:“种子这个事是该解决一下了,现在各种作物的种子几乎是从祖爷爷辈流传下来的了,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成熟时间相差很多,小麦能差八九天,玉米等秋作物差得更多,能差到一个多月。这不但影响产量,还对收割时抢秋夺麦‘速战速决’明显不符,并直接影响了下一季的播种时间”。
听了王局长地诉说,张择儒说:“现在虽然我们国家政府的农业部门也在大力提倡和推广优良品种,而且力度也很大,但是要想得到全面解决,肯定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目前来说只有靠我们自己想办法,现在能做到的就是选种,根据农民的多年经验,看哪一种既产量高又有生长方面的优点,在收割前精心挑选出来。然后隔离种植,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以达到优化品种的效果。”王局长点点头说:“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张择儒又说:“我给我以前的研究所里联系一下,看能否弄到一些新研究出来的优良品种。”王局长高兴地说:“那太好了,希望能尽快联系。”
“嗯,我会尽快的”。
“好,谢谢你如此认真地工作”。
讨论完了种子的事,就接着谈土地的事。张择儒说:“根据我们观察所了解的情况咱们县的土地需要整理。当然眼下不行,得等收完了庄稼,地里闲着的时候,才能进行。比如说粘性大的土质,只要稍微有点旱情就容易板结,板结后的土地,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发展,这就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张择儒说到这里用商量的口吻对王局长说:“我们不妨这样试一下,把盐碱地里带碱性和沙性的土,拉一些,象施肥一样撒到粘土地里,这会分解它的粘性,使其减小板结程度,以利于作物根系的发展,这样可能会对增产有效。
另一种情况就是合作化以前土地都是每家一条一条的,高低不等,在成立了合作化后,土地形成大面积耕种,下雨时,高一些地块的雨水会漫无边际地四处流淌,这使地形稍高的土地就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并且盐碱性大的土地,因得不到雨水的渗压,盐分会向上泛,使盐碱性加剧,这样的后果很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要把土地按耕作需要分成块,把地面整平,四面打上地埂,以防止雨水漫流。”王局长仔细听了张择儒的叙述,说道:“你说的这个有道理”。
张择儒后又提出想搞一块试验田,他说:“我们把新的农作物品种或者先进的种植方法,先在试验田里进行试验,这样,搞成功了皆大欢喜,可以大面积推广,如果失败了也不至于造成大的损失”。
王局长马上说:“可以啊,只要对生产有利的事,县里都会大力支持,具体在哪里搞,你和小刘看着办吧。”张择儒和小刘经过研究,他们认为曾经去过的高家屯比较合适,观察着那里土地不粘不沙,也不太碱,性质比较适中。
他们的提议得到了王局长的同意,并且还说,村里的协调工作,也由他通过老桥乡政府去做。
工作的研究暂告一段落,当在谈论中,王局长听说了他们二人回来的时间,咋了一下嘴说:“如果你们经常下乡,只靠两条腿是不行的。咱们县政府就是那么两三辆公用自行车,一天到晚没闲着的时候。你们要想在老桥乡搞试验田,那里可离县城三十里地呢,步行一个来回最少五六个小时,消耗体力不说,这得耽误多少时间啊”。
说到这里,他稍稍沉思了一下“这样吧,我和赵书记、刘县长商量一下,根据情况的需要,给你们补足点钱,你们自己再拿上一部分,每人买辆自行车骑着吧。”张、刘二人听了很高兴地说:“那当然好了”。
研究完了工作,王局长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就先走了。
县政府以及王局长对农技工作的大力支持,张择儒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振奋和欣慰,他和小刘又谈了一会工作上的事,也各自回家了。
说道这里欧阳兰微微笑了一下,对小兰说:“那时候你爸爸是信心百倍干劲十足,他觉得终于有他施展才华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小天地了,他心里有着无以比拟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他甚至……”
【编者按】第一章(五)节主要记述了刚来县里工作的农业技术员张择儒就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具体工作中的全过程。重点的交代了他和县农业局安排的助手刘玉林到麦田实地考察的具体事宜。他们一边讨论着农作物的技术性问题,一边考虑并企盼着让小麦大丰收的美好愿景诸多措施。为了解决好小麦在拔节时候的病虫害问题,还有为了对小麦和春苗的生长情况作一个系统的调查研究,张择儒下定决心,不畏困难到下面乡村作实地考察。张择儒两人在老桥乡的乡政府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又急急忙忙来到考察的第一站‘高家屯’村合作社。在其社长的积极配合下,既解决了优良种子问题,又谈到了土地问题。张择儒看到县政府以及王局长对农技工作的大力支持,内心感到无比的振奋和欣慰,他在小刘的陪同配合下,信心百倍、干劲十足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小天地,大刀阔斧,大有作为,饶有兴趣的开展起各项工作,而且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忙得不亦乐乎,累着并快乐着。这样充实而忙碌的工作,让他的心里有着无以比拟的愉悦感和幸福感,那么张择儒的实地考察具体还做了哪些事情呢?实地考察之后,他的爱人欧阳兰猜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甚至还想做些什么呢?在农村这个用武之地,他有哪些大有作为的贡献呢?人逢喜事精神爽,工作起来干劲足。张择儒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精神“爽”促使他又有哪些农业科技上的创新点子来服务于农业的丰收呢?倾力推荐阅读!欢迎文友跟读留评!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