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
三
那是一九五六年的春天,一辆载客汽车颠簸着急驶在华北的大平原上。公路是黄土筑起来的,经过各种车轮地碾压,路上出现了深浅不一、大小不同的小坑小洼儿。又因为长时间没下雨了,路面上泛起了很多的浮土,使汽车后面扬起的土尘,像一条黄龙拖了上百米远。
所谓客车,只不过是一辆蒙着蓬布的载货卡车,篷布的颜色也由原来的军绿色几乎褪成了白色,而且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破洞。车箱里面黑乎乎的,只有那些像满天星斗一样的破洞,向车里面照进一点点微弱的亮光。
由于车子地摆动,使车上的乘客们不停地前仰后合、左栽右晃。篷布也在车风的带动下,咕哒咕哒地响个不停,呛人的黄土不时地从角落的缝隙和那些破洞里钻进车里。
车上乘客不多,大家都毫无次序地蹲坐在车厢内那又黑又脏的木底板上。
乘客中有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妻,他们把一件单衣蒙在女儿的头上,以避免黄土的侵袭。尽管这样,女孩儿还是不停的报怨:“呛死人了”。“快要到了,再坚持一会吧”。爸爸耐心地劝说着。
“这也叫客车吗?”车上一位成年乘客自言自语地抱怨着,而又一位乘客却说:“我还坐过没有篷布的卡车呢,唉!有车坐就不错了,要是在以前呐就得下步跬了(步行)。”
大约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汽车终于“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驶进了一个叫“吉南”县城的汽车站。说是汽车站,实际上是一个旧大车店稍稍改装了一下。
车子停稳后,站务员把汽车后槽板打开,搬过一个专制的木梯子靠在车后面,把篷布撩起来一个能钻出人来的空隙,人们陆续从车上下来。
那一对带小孩的夫妻也从车上下来,只见那位妇女高挑个,身披一件褐色风衣,一条白纱巾围着那张瓜子型的脸,本来就十分白皙的脸颊在白纱巾的衬托下更显得白净细腻。那细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晶亮的大眼睛闪着温柔的目光,看上去让人感觉她文静而又贤惠,她容貌秀丽表情端庄,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矜持形象,但又不失新时代知识女性特有的气质。
那位丈夫有三十岁出头的年纪,瘦高个,穿一身深蓝色中山装,稍长而又有点削瘦的脸,带一副黑边眼镜,留着普通的偏分头,从他那庄重而文雅的举止上就能显示出,他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这时,一位中年男子向他们走来。只见他个子不太高但很精神,穿一身有点退色的蓝斜纹制服,边走边打招呼:“路上辛苦了,张择儒同志。”
“没什么,怎么王局长您还亲自来啦,真是太客气了,谢谢!”戴黑边眼镜的人急忙过来握着手说。
那位被称为王局长的人笑着而且有点打趣地说:“你一个大专家,为了我们这儿的农业生产把家都搬来了,我来迎接一下还不应该吗,啊?哈——哈——”
王局长一边说着一边向着穿风衣,领小孩的妇女,问张择儒:“这是你的家属吧?”
“对,这就是我的爱人欧阳兰和女儿小兰。”
张择儒扭头朝妻子说“来认识一下,这就是我给你说过的,吉南县农业局局长王进业同志”。
欧阳兰微笑着和王局长打了招呼。王局长回头向两个年青人喊道:“小刘,小胡你们快过来,把老张同志的行李带上。”两青年立即过来把几包行李放到两辆自行车上,一行人随即离开了汽车站。
王局长和张择儒一边走一边说着话:“老张同志啊,自从上次在省里我们谈过话以后,县委县政府的干部们,对你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一家人优越的城市生活,来我们这个小县城工作的精神特别感动也很重视,对你来到这儿的一切事情提前作了安排。你爱人在县公办中学继续任教,孩子就在县城内东关小学上学。住的地方也找好了,现在我们就直接去住处把行李安顿好,其他事情下一步再说。”
“那好,你们想的太周到了,谢谢!”张择儒既客气又很诚恳地说,“其实到生产一线发挥我的所学,是我的平生夙愿,而且渴望已久了,在这里能有用武之地,我求之不得呀!如果能使粮食产量得到提高,也算是为祖国为社会做出了一点贡献。”
“张择儒同志,你的思想境界太高了”。
“这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
“对……”
不一会儿,一行人来到县城东关街路北的一个胡同里,在一个小院门前停下来,王局长说:“这里就是我们给你找的住处,房东郭嫂是一位烈属,她人很好,很热情,只有一个女儿,家里也比较安静。”王局长随手敲了两下门。
“来了,来了!”院子里马上就有人应声而至。门打开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她中等身材穿戴朴素,一头黑发,闪着两只大眼睛,满脸笑容,让人一看就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善良而且做事爽快的女性。
“郭嫂”王局长首先说,“这就是我给你说的张同志,他们一家人都来到了,以后就和你住在一起了,如果我们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就请你替我们照应一下”。“好说,好说!快进来吧”。郭嫂热情地把大家接进院子,然后指着北屋说:“张同志啊,你们在北屋那三间里住,我们娘俩住东屋那两间。”张择儒急忙说:“那怎么好,北屋阳光好还是您住北屋吧”。郭嫂诚恳地说:“我们俩人住两间就可以了,你们一家三口人住北屋三间正合适,再说我已经把北屋都给你们收拾好了。”这时,王局长插话了:“好了,不用争了,既然郭嫂是这样安排得,就按郭嫂的意思办吧”。随即就让小刘和小胡把张择儒的行李搬到了北屋。
大家来到北屋里,看到郭嫂已经把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在东里间除有睡觉的炕以外,还有一个旧衣柜和一张长方形单桌,及一条板凳,虽然摆设简陋但很整洁。
郭嫂对王局长说:“自从你给我说了张同志的情况以后,我就早早准备好了,光等着他们来住了。”
“郭嫂啊,我知道你是个热心人,对政府的工作一直是大力支持的。”
“哎!你快别说了,政府对我照顾得那么周到,我为政府也做不了什么,我还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呢。”
“郭嫂,你是烈属,照顾你是政府的职责”。说到这里,王局长怕说多了影响郭嫂的情绪,便急忙转移了话题。“哎!郭嫂啊,张技术员他们一家人刚到这里,一些生活用具还不齐全,看还需要买什么东西你就帮着他们置办一下吧”。
“没问题,你就放心吧。”郭嫂爽快地答应。
王局长又对张择儒说:“就先这样吧,你以后生活上如果有什么困难就直接跟我说,不要客气,今天你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到局里咱们再谈工作的事,我们就先走了。”
送走了王局长他们,郭嫂对张择儒说:“张同志啊,你们刚到我们这里,我也没什么好招待的,今天太晚了,咱先凑合一顿,明天上午咱们包饺子,就算是给你们叫什么‘接风’吧”。
“郭嫂,这已经够麻烦您的了,就不要再客气了”。
“应该的,你们刚来是客人,以后时间长了咱们就都随便了。还有,你们看看锅碗瓢盆一些做饭的用具还缺少什么,明天我领你们去买”。
欧阳兰连连道谢说:“谢谢郭嫂操心,我们来了给您添不少麻烦。”郭嫂像是板着脸高声说:“咱们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是不能说两家话的噢!”郭嫂的诚恳,使张择儒和欧阳兰都非常感动,于是连连说:“是——是——”
【编者按】第一章(三)接续上一章节,叙述了母亲欧阳兰解释为什么张小兰学习好,文学方面有特长,却不被批准进入校学生会的原因始末。万般无奈之下欧阳兰不得不支支吾吾的再一次陷入不幸的回忆之中,于是,小说的情节开启陷入对张小兰随着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的父亲张择儒一家三口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一家人优越的城市生活,来到小县城的整个过程。此章节简介了张择儒来到县城工作的起因,重点交待了他们一家人的具体行程,结果还好,遇见了待人很好,做事爽快,热情,善良,淳朴的烈属房东郭嫂。如此优渥的人为环境是不是得以让张择儒有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呢?再有是不是张择儒与宋天昊家的机缘巧合,才得以让宋天昊有机会到县里上中学呢?是不是更造就了张小兰与宋天昊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前世缘分和今生的爱恋情愁呢?从此以后张择儒被下放到县城工作还受到了哪些“优待”呢?他又是怎么辅导宋天昊学习的呢?宋天昊又是如何在他的谆谆教诲下不懈努力奋斗而走向成功的呢?期待中!倾力推荐阅读!欢迎文友跟读留评!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