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春回大地雁归来
大地复苏了,春天光临了,各种关系畅通了,涓涓小溪在追 寻大海,细细根须在盘绕枝干,已经淡忘的美好的事物又复诞生 了……
中国的戏剧就有个圆满结束、或皆大欢喜的结局,现实生活 却偏偏是这样,不是作家的杜撰,而是历史本来的发展规律。冷却了二十年的关系,乱了二十年的经纬,如今,又复归原位了。 不是吗?五十年代,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那种蒸蒸向上的气 氛,那种真诚的同志友谊,又回来了,回到那一代人身上,回到 魏巍的心上。
四月的北京,春寒料峭,紫禁城披上了春装,刚刚泛绿、吐红,宽阔的马路两旁的杨柳罩上了一层绿意蒙濠的烟雾,高楼巨厦 间拂动着春日乍寒乍暖的阳光,人们迎着春光,迈开匆匆的步 履,春的信息鼓荡在每个人的心中。
一辆小轿车驶进学院路,停在一个宽敞的院子里,当车门打 开时,一群各样装束的人涌向前来,争着向走下车的魏巍握手、 问候。他都来不及辨认面孔,只是兴高彩烈地应酬着,不断地说:“老朋友,老朋友喽!”握了一双又一双,直握得他两手酸 痛。此时,他被一种热流包围着,被一种爱激荡着,他都有点 “热泪盈眶"了。
面对眼前一张张笑脸,魏巍是不该生疏的,因为早在五十年 代,当他们还年轻时,就已交上了朋友。不过那时他们还年轻, 刚刚走向生活,这群地质尖兵,就是在魏巍的“祝福”声中走向 柴达木、走向吐鲁番,走向新生活的。三十年过去了,鬓发间添 了霜色,脸颊上多了皱纹,但彼此间珍存的友谊却永远年轻着。
这就是北京石油地质学校的老校友们,在三十年后的今天相 会北京,共同纪念“为祖国服务三十周年”,他们特邀魏巍参加,这真是难得的一幕。
当大地解冻时,伴着一阵鸿雁的啼鸣,魏巍就收到了江汉石 油学院寄来的一封信,它的前身就是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就是五 五年魏巍为之送行的那批学生。八二年,这个学院的应届毕业生 要走向新的岗位了,他们想起了魏巍,又邀请他给毕业生们写一 篇八十年代的《祝福》文章,魏巍立即应允了。令他难忘的是, 翌年的六月间,当他寻访长征路南行时,第一站就到了江汉油 田,看望他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去了。那几天,他彻夜难眠,虽然 看到的不尽是五五年那批毕业生,但石油战线上的面貌,太令他 激动了。至到今天,一闭上眼睛,还可以看到在辽远的田野里, 那宛若星罗棋布的抽油机,在热风里悠哉,悠哉的神态,还可以 嗅到揉进风丝里的石油香。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这都是小将 们建立的伟业啊!”
可是,那一次,只见到当年的一部分人,还有很多没见到, 那是因为,他们有的当了厂长,有的当了工程师,有的当了处 长,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了。而今天,可以说是个大团圆,很 多未见面的都可以看到了。此时,魏巍更加激动起来。
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布置一新,正面墙壁上贴着一条大 幅标语,上写:“迎风斗雨三十年",标语的两侧,各有一条条 幅,左写“昔日登峰寻宝藏何俱艰难困苦”,右写“今时欢聚畅佳音仍是协力同心”,它不仅概括了这一代石油工人自身的经 历,也恰恰是“文革”的结语,好似历经沙场得胜归来的战士, 聚首庆功,整个会场洋溢着“谈笑凯歌还”的豪迈气氛。由这个 会场所勾勒出的特有画面,给人一种深遽、壮阔的豪迈之感。魏 巍坐在主人精心安排的座位上,心情犹如滔滔江水,不尽奔腾。 他思索着,在这群得胜归来的将士面前,自己太渺小了,他甚至 这样嗫嚅着:我做了什么呀?太微不足道了,太微不足道了!他 真象又年轻了二十岁,忽然间年轻了,打起背包,跟上他们的行 列,行进在雪岭大漠,用铁锤敲开宝藏的大门。
在一阵欢声笑语中,一位烫着卷发、穿了白衬衣的五十岁上 下的妇女干部,兴高彩烈地走到魏巍面前,热情地伸出手来说:
“魏巍同志,还认得我吗?"
魏巍一手扶着眼镜,一手拉着那双伸过来的手,好一番打 量,正要喊出对方的名字时,旁边的人告诉他:
“她是赵陵玲!”
“啊! ”魏巍这才猛然想起,她就是当年往讲话台上递诗的 那位苗条姑娘。当年的“毛小丫”,今天已是石油部技术处的处 长了。
“唉呀,真是'天翻地覆'啊!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了! ”魏 巍感叹着,大声笑着,昔日的一幕又映现在他的脑海;两颗晶莹 的泪花腐在多皱的眼角上,他怎么不动心啊!
又一幕生动的场景发生了:来自兰州炼油厂的牟鹰乔同志, 把珍藏了近三十年的半本《中国青年》,赠送给了他。魏巍打开 看时,是一九五五年刊登《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这篇文章的那 本,封面已经没有了,内页翻阅的也褶了许多,这本杂志七传八 传,只剩下了半本,但那篇文章还完好无缺。主人为它加了一个新 的封皮,上面用钢笔流利地写道:
魏巍同志:
请收下一个幸存者保存了三十年的您的佳作,因为它曾经是 我青年时代生活的指南,并伴随我走过了坎坷的生活道路。
牟鹰乔 一九八五年四月
牟鹰乔同志告诉他,由于这篇文章指出了人生的道路,使她 和周围的伙伴们爱不释手,成了他们生活的“座右铭"。“文 革”前经常翻出来阅读,为他们的思想解开了不少疑点,从中吸 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十年内乱,有些正确的观点也受到了批 判,但她信服这篇文章中的道理,她的家虽被抄过多少次,但她 一直悄悄地保存着。今天,当牟鹰乔将这半本《中国青年》交到 魏巍手中时,魏巍看到的不是自己的力量,而是真理的力量,是 一代人崇尚真理、崇尚向上的心灵在跳荡、在闪光。
当人们观赏这一幕时,好不激动,人们用眼泪,用由衷的 笑,用肺腑的感叹,表示共同的心声。这是应该有的曲折情节, 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本来归宿啊!
一阵热烈的,无限真诚的掌声,将魏巍从兴奋中震醒。他今 天要给大家说什么呢?他胸中纵有江河之猛,也难以表尽此时此 刻的心情,他手中纵有千支万支彩笔,也难以勾划发生在眼前的 图景。他要说,他终于看到了在尖兵们留下脚印的地方升起的石 油塔的丛林;他看到了一个拥有年产二千多万吨石油的祖国,傲 然屹立在东方了。他要说,三十年,在历史上只是个瞬间,在一 个人却是不短的里程,石油尖兵们的青春年华已绽放出绚丽夺目 的花朵一一共产主义理想的花朵。他要说,人生的道路好比一出 戏,三十年只演出了第一幕,第二幕要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 想,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尖兵。他要说,……
这时,来自大港油田的一位“老石油"恭敬地将一枚金光闪 闪的大庆油田会战纪念奖章,代表石油工人献给了魏巍,他抖动 着双手,接过来了,深深地向大家鞠躬,以表谢意。只听他不断 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他干脆放大嗓子的音量,对大家说:“荣誉归于创造历史的 人们,那么,谁是创造历史的人们呢?我想在座的同志就是,就是 跟随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同前进、一同创造了这一页光荣历史 的人。”
赵陵玲站起来了,她春风满面地接过魏巍的话头,她又要朗 诵一首诗了,这是她早已准备好的。这个和三十年前相呼应的镜 头,令魏巍欢欣鼓舞,令大家欢心雀跃。随着她那标准的北京口 语,一股激越的诗情喷涌着:
“来吧,魏巍同志,到我们这里来,
到油田上来,到石油工人中来,
看看,谈谈,当年的'年轻朋友'已是中年,
当年,我们怀着参加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
的笃志、宏愿,
走向生活,走向石油勘探的第一线,
我们走过的地方,升起了石油塔的丛林,
我们的脚印上,冒出了石油的喷泉。
今天,重温你的祝福,送别辞,
我们仍象当年那样激动、不安,
'长途赛跑'途中,还有多少制高点,
新的长征,还有多少艰辛和甘甜。
来吧,魏巍同志,坐坐,谈谈, 给我们设个新的'加油站'!
来吧,魏巍同志,到我们这里来,
到油田上来,到石油工人中来,
走走,看看,当年'新的支队'成员,
今天已是石油大军的中坚。
我们用辛勤的汗水,知识的脉络,编呀,
织呀,
织成那捕捉'油龙'的巨网,
编成那降伏'气虎'的神鞭。
来吧,魏巍同志,来吧,我们的诗人,
到我们这里来,到石油工人中来,
和我们一起谱写那东方新的诗篇!”
赵陵玲那激情的朗诵,激起魏巍一阵又一阵的心潮,他从来不愿 接受别人的颂词,当那一句句的“来吧,魏巍同志”的呼唤声, 划过耳际时,他似乎听到了更远的地方在呼唤他,长征路上的雪 岭草地,驼铃作响的戈壁大漠,枪声炮火的南疆丛林,雷达旋转 的海岛哨所……在呼唤他,远山在呼唤他啊!
他看到了播种在心灵的田野上的丰收。
他看到了一颗颗更加纯洁、自强不息的赤心。
他看到了祖国大地上春的婀娜多姿的身影 春啊,你还会离去吗?
一九八六年五月完稿于临潼
—九八六年八月修订于北京
【编者按】大地复苏,春天光临;妖孽已除,百业待兴。在北京石油地质学校三十年校友会上,魏巍受邀参加,他见到了当年受他鼓舞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他们已经是石油战线上的领导、权威,他看到了当年送诗给他的学生,看到了刊登他文章并鼓舞主人几十年的《中国青年》,听到了激情洋溢的《来吧,魏巍》诗歌。远方在呼唤,未来在呼唤。魏巍激情澎湃。推荐阅读。编辑:青梅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