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八章 雪夜出桐柏 驰援天河口

作者: 竹林子 点击:1119 发表:2017-10-16 10:09:22 闪星:7

 

  大别山一役,黄樵松的27师损失惨重,成了一个空架子。第五战区指派川军一部接防,让27师交替掩护撤出大别山,向后方转进。沿途气温骤降,官兵未及换装,都身穿单衣,寒风凄凄,大雨滂沱,每人头戴一顶破斗笠防雨,一个个被淋成落汤鸡。这且不说,一支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疲惫之师,后面的追兵老是甩不掉,危险无处不在。为避免被日军拖住,部队匆忙在大雨天日夜兼程急行军,吃不上热乎饭,睡不成囫囵觉,寒冷、饥饿、困倦袭扰着官兵,高度紧张的精神却不敢有丝毫怠懈。

  部队冒着大雨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赶到湖北麻城,惊闻平汉路南端花园车站被日军占领,27师随即又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部队行至麻城西边河口时,与日军装甲汽车、坦克和骑兵遭遇,师骑兵连和特务连就地展开,趁着暮色阻击敌人,掩护由宋埠镇撤退的第五战区长官部后勤人员和政工队男女安全转移。几经辗转,27师利用夜色掩护在花园车站南边的肖家港跨越铁路线,到达云梦,稍事停留,又马不停蹄向200多公里外的襄樊进军。部队前脚刚到襄樊,即遭遇日军飞机轰炸,第42军军长冯安邦将军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噩耗传来,第27师上下一片悲声,黄樵松更是悲痛欲绝。在国土沦丧烽烟不断的战乱年代,黄樵松一时无法操办老长官的葬礼,命于挽中在襄阳西山坡下选一块墓地,将冯安邦将军的遗体装棺入殓,草葬于此,临时在墓前竖立一通石碑为标记。

  冯安邦将军追随冯玉祥先生多年,以作战勇猛著称,他担任27师师长期间,黄樵松曾经在其麾下当团长和旅长。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冯安邦将军慷慨激昂地表示:“杀敌报国,就在此时!贪生怕死,保存实力的军人,是国民革命的败类,不算是炎黄的子孙!”

  黄樵松跟随冯安邦将军出师娘子关、血战台儿庄、喋血大别山,战场上亲眼目睹了老长官身先士卒的英勇气概。如今,冯安邦将军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自己杀敌报国的誓言,撇下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像没娘的孩子一样,随时面临着被其他派系吞并的境遇。

  由于历史的渊源,在国民党统治的军队中,派系林立,除了蒋介石统领的中央军外,其他皆由军阀混战中繁衍而生的杂牌武装。第27师原系冯玉祥先生的西北军,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冯玉祥先生兵败下野,冯安邦所部被蒋介石编入孙连仲的第26路军,仍然被中央系视为杂牌。在烽烟不断的战乱年代,有枪就是草头王,兵多将广,可以称霸一方。历时8年的抗战中,中国军队名誉上号令一致,听凭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命令,实则同床异梦,各怀心思。尤其是在对日作战中,有些私心比较重的将领,生怕自己的部队被打光了,成为“光杆司令”,无兵无权,只能当寓公。因此,才屡屡出现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第8军军长黄杰的望风而逃,第27军军长桂永清、第88师师长龙慕韩的一触即溃,说穿了都是在保存实力。原本就不属于中央系的第42军,大别山一战,官兵所剩无几,自然就成了蒋介石借机会编遣杂牌派系的理由,军委会派参谋总长何应钦亲临南阳,下达命令,撤销第42军番号的同时,因念及27师在抗日战场上屡建战功,将该部划归张自忠将军第33集团军建制,第31师师长池峰城升任第30军军长,黄樵松的27师归入池峰城帐下,同时在该师设立政训处,安插特务于军中,负责监视激进分子,借机收买和瓦解部队。

  黄樵松率27师暂住襄阳以北吕堰驿整训,一天上午,孙连仲将军下部队慰劳官兵,正站立在台子上讲话,突然遭遇日军3架飞机袭击。孙将军立即指挥部队就地疏散隐蔽,自己却挺立在高台上镇定自若。副官长于挽中见状,急忙上去劝他躲避一下,将军却哈哈一笑说:“你不要动,部队散开隐蔽了,没有了明显目标,一两个人敌机是不会发现的。”

  敌机盘旋着飞走了,虚惊一场,官兵们都暗自为孙连仲老长官捏一把汗,纷纷伸出大拇指敬佩他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

  1939年2月,整补后的27师,奉命由湖北开往河南桐柏县河店、小村店一带驻防,沿桐柏山阻击由信阳公路西犯之敌。2月下旬,盘踞在信阳的日军大举进犯鄂北天河口,“随枣战役”随之拉开序幕。

  继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在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占领地域过广,导致兵力分散,顾此失彼。基于此,日军大本营停止侵华战略攻势,转攻为守,实施反消耗战,力图巩固占领区。国军为牵制敌人,于1939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各战区发动“四月攻势”,采取主动出击、积极袭扰和敌后游击来牵制日军。第5战区方面,国军从东、西两面向平汉铁路南段进攻,压迫日军侧翼。

  日军华中方面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巩固武汉及周边占领区,指挥第3、第13、第16师团及其骑兵第2、第4旅团,由信阳、英山、钟祥一线,向桐柏、随县、枣阳方向发动进攻,企图围歼国军第5战区主力部队。

  天河口地处桐柏山南麓,系屏障南阳、襄樊的战略关隘。天河口若失,则南阳、襄樊不保,将危及全线防御,牵一发而动全均。天河口关隘由汤恩伯率领的中央精锐第13军把守,面对日军的凌厉攻势,国军苦战多日,伤亡惨重,渐感不支。前线告急,“救兵如救火”。孙连仲将军电令黄樵松的27师实施远程奔袭,星夜驰援天河口战场。

  27师驻防的桐柏山小店村距离天河口有百里之遥,并且都是逶迤难行的山道。黄樵松接到命令,已是当天下午,天降大雪,北风怒号,烟雾弥漫,如此恶劣气候,要赶在次日凌晨5时之前到达天河口投入战斗,困难重重。黄樵松当即下令,由157团团长陈扶民组成一个加强先遣团,火速驰援天河口战场,以解第13军石觉部之围,黄樵松亲率师主力部队随后跟进。

  风雪交加夜,山野一派白茫茫,覆盖了路径和山沟,让陈扶民率领的加强先遣团急行军中危机四伏,官兵们一时分辨不清哪是路径,哪是深沟,地面上的积雪经过先头部队的马踏人踩,湿滑充满了泥泞,后边的官兵抹黑跟进,有人不小心脚下一滑,一骨碌摔下了山崖,不死即伤,更有一些人掉进坑内崴了脚,造成非战斗减员。陈扶民哪顾得了这些,率部像一把尖刀一般直插天河口。先遣团行至半路上,前方传来轰隆隆的炮击声,如当空炸雷,在白茫茫的雪野上随处爆炸,更似催征的战鼓,激励着官兵们加快行军的步伐。

  天色微明,陈扶民率先遣团经过半天一夜的强行军,先一步赶到天河口前线。此刻,石觉的第4师已被日军突破防线,正面临着全线崩溃。先遣团人未歇,马不饮,一鼓作气来个反冲击,将立足未稳的日军击溃,重新夺回被占领的阵地,巩固了天河口防线。

  咋见援兵冒着漫天大雪从天而降,石觉师长激动地握住黄樵松的手说:“怡墅兄,感谢您。您来的真快,再迟一点我就垮下来了。”

  黄樵松说:“石师长,不必客气,我们都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希望今后我们精诚团结,共同抗击日寇,收复失地。”

  由于旧中国多年军阀混战,历史造成的原因,在国民党的军队中,蒋介石的中央嫡系一直被视为“天子骄子”,无论其装备和粮饷供给,都优越于其他派系武装。因此,那些性高气傲的中央军将领,一向瞧不起杂牌派系,甚至相互排挤。在台儿庄会战的关键时刻,就是汤恩伯率领的中央精锐第20军团,不听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的调遣,行动迟缓,最终未能聚歼日军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遂成遗憾。

  天河口一战,西北军孙连仲将军的老班底27师,兵贵神速,解了汤恩伯第4师之围,让他从此改变了看法。在以后的对日作战中,孙、汤两部摒弃前嫌,精诚团结,互相支援,屡屡克敌制胜,成为抗战中国军协同作战的典范,并在军中流传着“南汤北孙”之美誉。

  南阳城西卧龙岗诸葛祠山门前公路北侧,曾经竖立一通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书丹的碑刻,上书“南汤北孙”,就是这段抗战历史中最好的见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大别山一役,黄樵松27师损失惨重,在寒冷的季节他们身着单衣,冒雨转移。寒冷、饥饿、困倦时时袭扰官兵,紧跟其后的日军又使他们不敢休息。飞机、追兵围追堵截,第42军军长冯安邦将军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其所率部队面临被吞并的危险。日军集中兵力猛攻天河口,企图全歼国军主力。如果天河口失守,将危及南阳襄樊。整补后的27师,奉命由湖北开往河南。驻扎天河口的汤恩伯守军在日军强烈攻势下,眼看就要全线溃败,黄樵松率部冒着大雪星夜兼程及时赶到,两军联手巩固了天河口防线。推荐阅读。编辑:青梅煮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