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七十七、周浦的老故事

作者: 黄爱民 点击:1863 发表:2022-02-07 09:42:54 闪星:9

       对于大院所在地周浦镇一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不仅仅因为这里是师部机关和家属大院所在地,这里还记载着我们童年无忌的欢乐,记载着我们青春年少的蓬勃朝气,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因而在我们心中周浦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名称。这座有着“小上海”的美誉的浦东重镇,就地理位置而言,地处浦东中心区域,腹地广大,交通四通八达,是老南汇县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和前线阵地,当然也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在上海解放战争中就得到印证,这里的烈士陵园和高桥的烈士陵园是浦东的两大烈士陵园。小时候,每当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前往祭扫革命先烈。

       周浦镇因为是父亲所在部队的师部机关所在地,除了规模庞大的师部机关外,这里还驻扎着大批师直属部队,由于驻军特别多,到处可见身穿绿军装的军人。

      周浦镇不仅部队驻军多,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市属企业也特别多,起码有几十家,至今我还能记得上棉三十七厂、二十四织布厂、绣品五厂、制笔化工厂、前卫机械厂等等众多的市属企业,如此集中的市属企业落户在周浦这样的一个镇上,也实属罕见。

       眼前浮现出一条老旧的柏油马路,瞬间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六七十年代的老周浦,那是一个保持着原始风貌的古镇,越来越清晰地在脑海里萦绕。

       我和我的大院发小们站在路边,环顾生生不息的老镇,那蜿蜒的老沪南路贯穿老镇,以公路为界限,公路的西侧是被称之为南营房的师部机关大院和北营房的直属部队。公路东侧是师属制药厂和我们的家属大院,几乎占据了镇中心位置的大块区域。

       在沪南公路和军民路的交接处有一座加油站,几乎就是周浦的标志,只要见到这座加油站,就可以断定周浦到了。面临父亲转业全家离开周浦时,我特意借了一架照相机,选择到这里与同学好友合影留念。

       沿着老沪南路向南不久就可以看见长途汽车站了。那时,在此乘公交车向南是往县城,向北是被我们称之为“上海”的市区。

       汽车站对面那座由老式庙宇改建的派出所依然忙碌着,一位身穿蓝色警服的警察推着自行车从里面出来,蹬车走了,虽然看上去有些滑稽,却一切还是如此亲切自然。

       再向前就到了周浦的中心大街了。说大街,其实也就犹如今天江南常见的古镇老街一般。

       虽说这条老街并不繁华气派,但也独具一格。街西头紧挨着沪南路,街口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年代已经有些久远了。

        亭子旁的镇政府那座不起眼的大门依然人来人往,对面的菜场熙熙攘攘,步履匆匆的母亲提着竹篮一头扎进人群里,不见了踪影。

       纵贯东西的老街弯弯曲曲,自然延伸,四周不时有一条条小巷连接这里,那窄窄的小巷,两旁的屋檐向下倾斜,中间的间距也就一米左右,那一缕阳光从天照耀下来,落到一家家用窗闸把顶起的窗户里,为家家户户送去温暖。因此,当云南丽江老街成为电影《一米阳光》取景地时,我心里颇有不服,其实周浦的老街小巷一点也不在其下。

       下雨天放学了,我和小海、小平、小东等同学,头顶着书包,沿着老街小巷的屋檐下灵活穿梭,跳跃而行,听着头顶上雨点打在瓦片上的“滴答”声,抬头仰望那一根根仿佛银丝一般的雨线,滴在地上的石板路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老街的新华书店,我提着书包推门而入,贪婪地趴在玻璃柜上,望着里面的连环画,目不转睛,虽然没钱但是能够多看上几眼也是一种享受。

       街东头说书的书场,从里面时续时断传来悠扬的苏州评弹和上海说书,一帮老头围着四方桌品茶听戏,海阔天空,悠闲自得。

       周浦的故事很多,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伴随着父亲转业,我参军离开而永远停留在我的心间。

       离开时只是留恋这里一起长大的同学和朋友,而当时光飞逝,那儿时的点点滴滴,却越来越清晰的不断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而今的周浦,更多的现代化的气派和繁华,却少了儿时的那份宁静和古朴,让我更加怀念,珍藏在心灵深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周浦的故事很多,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伴随着父亲转业,我参军离开而永远停留在我的心间。”周浦,这座曾经作为师部机关和家属大院的所在地,记载着作者等一批同伴青春年少的蓬勃朝气,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战时的桥头堡、烈士陵园,大街上游走的军人,密布的市属企业,能与丽江媲美的窄窄巷子的一米阳光;老旧的柏油马路依然发挥着余热,加油站还在推陈储新,老式庙宇改见的派出所仍然在忙忙碌碌;还有书店、说书场,细细的雨线,能勾起多少不尽的回忆。再见了,周浦!周浦,再见!而您留下的故事永远挥之不去。推荐阅读。 编辑:溪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