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碗 第四十二章

作者: 高山大海 点击:630 发表:2021-10-28 21:15:32 闪星:0

辛永林是有名的“护犊子”处长。哪位下属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被欺负,他都如一个厉害家长,第一时间讨回公道。其他部门的人羡慕地说,在辛永林手下工作,不但能学到很多东西,哪方面都不吃亏。为此他得罪不少人,也受到许多人的敬佩和拥戴。这次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他又以举足轻重的优势,为本不在培训名单上的双时尚和张雄起争取到名额。张雄起能参加上培训班,惊险得如同一位耽误剪票的杂技演员。尽管以一连串跟头空翻进入码头,客轮刚刚离开泊位。他一把抓住“辛师傅”抛来的绳索,借助“师傅”用力一拽的力量,才腾空跃到甲板上。双时尚如同一株弱黄的玉米苗,位置又偏离垅台,有一万个被拔掉的理由。辛永林舍身护苗,迫使万主任改垅,才保住双时尚。杨新潮很快去巴穷市走马上任,只算旁听。白处长也是赢家,就和眼下的房地产市场一样,不管穷人富人都要住房,即使房价涨成天价,更不愁没有大白可“刮”。

那天,辛永林列了张图表,填写这些年走上各级岗位的领导简历。他发现,真正有责任感、有水平、有作为的人,到了一定位置就难以扩展再发展的空间。二流水平的人,往往青云直上。三流水平的人,只有下赌注进行投机了。如果按这种逻辑推理,他送去学习的三位下属,就不能按常规去推断他们的前途。忧心之余,辛永林又产生了给《内参》写文章的冲动。所谓的干部制度改革,必须要用制度选人,这样才能使干部选拔走向民主化,选拔的视野才更宽广,考核的标准才更完善,才能严防干部“带病”提拔。就像眼下这种令人怀疑的培训方式,真能起到提高干部素质的作用吗?就拿双时尚来说,他能提高点什么呢?他心里越矛盾就越没有底,只有等到培训班结束,才能一见分晓。

一个月之后,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结束。辛永林专门拿出半天时间,让他们三个人畅谈学习体会。如果说双时尚真是一株侥幸留下的玉米苗,参加培训班就是被载入航天器,进入太空产生基因变异,变成太空玉米。过去每当处里开会,双时尚头一个星期就紧张,就心动过速。让他发言,就是逼一个磕巴表演绕口令。他一说话,上下嘴唇如同两块相互排斥的磁铁,总也合不到一块儿。现在好了,辛永林话音刚落,双时尚率先发言。他的发音系统似被设置了庞大的磁场,声音极富磁性。听他讲话的口气,仿佛被提拔到相当一级的领导岗位上了。

双时尚说:“永林同志的这个建议很好,我很赞同也很兴奋。对于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的同志来说,听完我们三个人的汇报,等于同时接受了三次培训,会极有收获。我认为,这次培训班办得及时,目的明确,作用不可估量。其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将在职干部进行了优中选优的遴选,通过培训这条途径,再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于我个人来说,只是个良好的开端。各位别误会,我说的不是当领导的开端,而是干好工作的开端。机关为什么选送我们参加培训?就是让我们在工作中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打个比方,假如参加培训的同志是警察,学习的收获就是防弹衣。你得到了防弹衣,就得在追捕持枪罪犯时冲在前面!我再打个比方,我们每家都有水舀子,要是漏了失去作用怎么办?毫无疑问,淘汰后再换新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地)!我讲得不跑题吧?长江后浪推前浪嘛,这也是培训班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永林同志多次讲过,过去是用葫芦瓢舀水,接着又被铝制品和塑料制品所取代;这次培训班之后,要换上不锈钢的水舀子了。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吧?我再强调一遍,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地)嘛!”

双时尚伸开五指,朝辛永林用力一刨。辛永林觉得脑门“咯噔”一下,似被一把五齿挠钩子刨出五个窟窿,顷刻间,葫芦头里面的水漏得一干二净。他刚要说些“后生可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前途不可限量”之类表扬话,双时尚优雅地作了个“停止”手势,在桌子上寻觅一下,用中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张雄起心领神会,赶忙拿来双时尚的茶杯。杨新潮拿起暖瓶,为双时尚倒茶。

双时尚端起茶杯,掀起杯盖吹了吹,用杯盖刮了刮表层浮沫,呷了口烫茶,接着说:“我所做的比喻,就叫做‘水舀子效应’吧,啊?能成为效应的,是指在一定范围之内所引起的反映和效果。过去,永林同志经常教育我,要想在机关呆得住,就要做个不漏水的水舀子,这句话多么精辟!一想起我个人那些幼稚可笑的言行,真是无地自容啊!大家一定在心里猜测,双时尚参加一次培训,怎么发生了这么大变化?不瞒各位,卫东同志那天找我谈话了,让我表态,对岗位安排有什么要求。我毫不隐瞒地说,将来我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担任什么职务,必须做到非我莫属的程度。这句话同样是永林同志教给我的,也是我不断地掌握了一个机关干部职能的必然结果嘛!当然了,卫东同志对我的回答相当满意。在这之前,我水平不高,职务仅仅是个正处嘛。通过培训,我脑袋一天裂开一道缝,三十天就裂开了三十道缝,这半点都不夸张。我这才知道,要想做好一个机关干部,必须要讲政治,必须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必须要有高深莫测的政治智慧。过去说政治是灵魂,是生命,现在仍然是!政治上糊涂了,不管你水平有多高、具有怎样崇高的忧国忧民责任感和使命感,都不会有前途的。如果说政治是大众的权利,没有个人的政治头脑哪有大众的政治权利?你自己都不讲政治怎么去对大众讲政治?你个人的事情都摆不平怎能摆平大众的事情?哪个大众相信你那一套?各位一定怀疑,我双时尚的这些体会,真是通过培训才产生的吗?不瞒各位,这些体会很早以前就产生了。好比一个影碟,它的功能只是记录储存音像,要通过影碟机、显示器和输入程序才能播放出来。这次培训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我们大脑是软件,工作才是硬件嘛!我的每天所想所做,都是这些问题,只是没像有些同志那么张扬,只是储存在脑仓库里面罢了。我这样讲,是让大家学得圆滑世故吗?绝对不是!圆滑和世故可能长久,但是派生出来的不是苍鹰的翅膀,而是一对蜕化的鸡翅,永远别想飞高飞远。我们脚下的仕途,就是马拉松运动员脚下的跑道。马拉松运动员的目的,就是尽快跑完漫长的路程到达终点。放在我们身上,你的工作热情就是速度,你跑出的每一步都是你的工作业绩和成就。试想一下,你在仕途上都走不远,甚至十几年原地不动,你的成就和业绩在哪里?将你罚下场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啊?你有什么可抱怨的?啊?”

双时尚把茶杯重重一墩,“砰”地吓了众人一跳。“太空玉米”迅速膨胀,辛永林不知该喜该忧。当双时尚叉开五指又一刨,说“秘书处不是晚期癌症病房和停尸间”时,他的心被刨出一片窟窿,顺窟窿看透另一个双时尚。过去的双时尚,只是个低能而偏执的年轻人,不管怎样帮助提携,只在边缘徘徊。现在看来,他完全错了。双时尚一直把复杂而机敏的真相掩藏着,一旦遇到时机,就像植物遇到阳光,每片叶子都是一部涡轮机,顿时疯狂地运转。未来的双时尚,会像老处女恪守最后一道防线,恪守官场上的各种规则。他会严格把守身体上下的重要出口,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台阶,不断攀上新的高位。双时尚讲完,张雄起和杨新潮没讲几句,就下了下班时间。两个人讲的什么,辛永林一句都没听进去。

双时尚的崛起,不但让人羡慕,还感到诡谲与神秘。大家很快明白了,除了他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之外,他那位无所不能的姑姑双茹,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没几天,杨新潮被市有关领导找去谈话,被正式任命为中共巴穷市委书记。辛永林感到极大的安慰,当做是自己的生命产生了轮回。他像一位慈祥的老爸爸一样,亲自来到杨新潮住处,为他收拾行装,嘱咐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他特地带来那只青花五彩大海碗,赠送给杨新潮。大海碗里,盛满了他的理想和信念、责任和道义,嘱托和期待。杨新潮婉言谢绝,郑重地说:“处长,这只大海碗,早就存放在我的心里了。”辛永林把巴穷根临死前写的“土地”两个字,也交给了杨新潮。他心情沉重地说:“巴穷市的情况非常复杂,我可能帮不上你。你在那里任职,也是成也土地,败也土地。”杨新潮郑重地接过那张纸,没说话。

记得在一次干部体制改革会议上,对于去留问题,辛永林明确表态:“老年大象濒死前,会主动离开群体独自走向山洞。对于我个人的去留问题,也应该向大象学习。当我不再胜任机关工作时,当年轻干部等待提拔时,当我产生了‘回光返照’时,我不讲任何条件、毫不犹豫地离开机关。当各位发现辛永林不在机关出现时,我已和大象一样,朝着不为人知的山洞出发了!”他的讲话赢得了热烈掌声,许多人眼里闪动着泪花。在会议总结时,万主任称辛永林这种顾大体识大局的精神,是“大象风格”和“三当精神”。为此,白处长还写过一篇文章《大象的精神和风格》,发表在机关大厅墙报上。连门岗大爷和扫卫生的大妈都知道,辛处长是大象的化身。那当时,辛永林说出这番话虽然不是卖乖,仍感到末日尚远。况且,他绝不会在下个十年里提不了一级职务。更何况在他内心里,不为人知的理想和抱负愈演愈烈,做梦都想为巴穷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不是杨新潮到巴穷市任职,他的理想抱负就成了思想包袱,誓言真要成为“遗言”了。

十几年的机关生涯,辛永林耳闻目睹:熙熙攘攘的政客如同过江之鲫,升迁的飙升为氢气球,升天的蒸发成水蒸气,落马的天降陨石雨;只有他没上也没下,什么都没改变。十几年来浩繁的文山会海,不知淹没了多少新思想旧观念,偏偏没淹没他的“大象风格”和“三当精神”。这次干部调整,如同退了个百年大龙潮,机关大厅墙报上,重新刊登《崇高的大象精神和风格》、重提“三当精神”,还加了《编者按》。如果将他一直没提职比做没鼓破的脓包,《编者按》就是一根铁拇指,“噗嗤”一声“按”得脓汁迸溅。《编者按》中,把“三当精神”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果是三幕话剧,导演阐述只需三句话:大象悄然无声地离开群体;大象摇摇晃晃的死亡之旅;大象在山洞里静静地等待最后的时刻。主动寻找死亡归宿的大象,不等于不留恋生命。就要离开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的岗位,不管是人是象,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管万主任和罗处长,一直没人找他谈话。难道,他们真让他和大象一样默默地离开吗?只要领导谈完话,他保证不提出任何条件,不需要任何评价,向新处长交代完工作,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辛永林熬到第三天,机关召开全体干部大会,罗处长宣布各部门调整、提拔的领导,年轻化程度达到百分之九十。让辛永林和所有机关干部不解的是,惟有秘书处人员没有任何变动,仿佛是留在拆迁工地上的一座钉子户危楼。

一个星期后,机关大厅墙报上,又刊登了辛永林同志热爱本职工作、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文章。这次《编者按》,又提“大象”精神。辛永林感到那根“铁指头”,把疖子里的血都“按”了出来。有人猜测,辛永林极有可能越级提拔重用。按他的年龄和条件,只有提升为副局级才有可能。辛永林不奢望提拔,只求能继续留用。幸亏自己沉得住气,没主动去找万主任谈话,否则,他真得向山洞方向出发了。不管领导如何安置使用,用的是什么策略和公示方法,他都和以往一样,做好本职工作。只要不是正式下令离职,他绝不主动离开机关。

他那天上班刚进大厅,就看见电子板上的通知:“机关干部直接到会议室开会。”他来到会议室,人员很快到齐,由万主任主持召开全体机关干部紧急会议。

万主任开会讲话,有水平讲艺术。他从不直接披露会议的主要内容,而是层层递进,直到话快讲完,这才揭开迷底:“近年来,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上的推进,总体上来说,探索趋于活跃。大家对公开选拔,竞争择优的用人规则认可度高,党管干部的实践形式更加丰富。可以说,在用人上进入到了新的境界!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官员的任命上,由于选任制是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委任制的革命,因此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无庸讳言,直到今日,对这一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的推进,仍没提到工作思路上来。即使这样,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仍在进行和探索中。这次机关干部调整,就是委任制对选任制的一次尝试。就是说,该上的年轻干部一律提拔,该下的老同志一刀切下!我希望走向新的领导岗位的年轻同志,要发扬我们机关的光荣传统,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希望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同志,洁身自爱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向组织提出过份要求,相信组织会妥善安排你们的生活。本来,我想找老同志们开个座谈会,你们十几年来为机关工作做出了很大奉献,我要到市里参加个重要会议,就失去了这个宝贵机会。在此,我向各位道一声对不起,并表示深深地感谢!我预祝退下来的老同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欢迎你们常来机关坐一坐!”

万主任的讲话,如同放出一片飞蝗。辛永林在一片“嗡嗡”声中刚抓住“一刀切”,就被按到铡刀床上,“喀嚓”一声,脑袋滚出十步开外。即使远处传来“刀下留人”,也长不上了。万主任鞠完躬匆匆离开,由负责后勤的副主任主持会议。接着,罗处长宣布任免干部名单。让所有人惊讶的是,接替秘书处处长工作的,既不是双时尚也不是张雄起更不是白处长,而是双时尚的姑姑双茹!

辛永林不但忌讳双茹这个人,也忌讳她的名字。有些人取名字,如同吹牛皮说大话,有大不取小的;有些人取名字,如同搞大跃进放卫星,姓有多大内涵,名就有多大外延。如果和板凳姓“板”、茶杯姓“茶”那样名副其实,双茹的名字就是赤裸裸的袒露。她的胸绝对丰满膨胀,双乳确实对称坚挺。哪怕以某省某地某机关那样苛刻的“乳标准”录用女公务员,她也绝不用担心被淘汰。她那不分彼此的“茹”和“乳”,堪称一对公关小姐,“乳”主内“茹”主外。有人说双茹靠“乳”打天下,也有失公平。有的人只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有的人样样通样样松,双茹多才多艺,方方面面全都出类拔萃。她在获取不同男人的娇宠中悟出表演真谛,当上了专业演员,离“星”的位置只差半步之遥。别的女演员在和导演履行潜规则时,不是陪了身折了戏吃了哑巴亏,再是把自己搞得身败名裂。双茹都先把导演“履行”了,不但成为几部大戏的女主角,也成为著名的女导演。天下女人们,不是天天对着镜子化妆,就是对着镜子哀叹青春的流逝。双茹在化妆过程中,编著了广为流行的的《绝密化妆术》。许多女人偷情之后无不提心吊胆,为如何不被丈夫发现而绞尽脑汁。双茹首次偷情后,就写出《偷情的学问》,成为姐妹们红杏出墙的尺牍。经商后,她还触类旁通地写出一部洋洋几十万言的长篇小说《对缝》,没经评比就被内定为地区文学大奖。到了女人四十岁这种可怕年龄,双茹照样把青春饭当成零食吃,同时兼任五家大公司的名誉董事长。双茹的“乳”,是具备了真才实学的“乳”,当冷兵器使用就是一对利器,做为热兵器堪称两个火箭炮师,关键时刻不可谓不是两枚核弹头。她没费半点周折就调进机关,还当上了秘书处处长。辛永林百思不解,万主任对双茹的调入和使用,是按照“乳标准”、尊重的是“乳权”,还是按照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标准,尊重广大党员干部的提名权、考察权和测评权。秘书处的作用太关键了,双茹的“乳”再丰满坚挺,也无法取代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缜密智慧的头脑,更达不到入木三分的笔杆子标准。他那颗“象脑袋”已经落地,再也不能开口讲话,但是幽幽的眼神仍在提示:“她不能胜任……这可当不得儿戏……”

和当初走出胡同里不同,辛永林对办公室里的所有东西都充满感情。让他感到无比愧疚的是,平日里,自己为什么对墙上的每一块暗斑、地板上的每一丝纹理,都没给予极大关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已经和这里的一切融为一体。他哆嗦着双手打开卷柜,清理各种文件资料。就和家中突然起火了和漏水了,他一时愣在那里,不知先抢救哪件物品。绝大部分东西都不属于他,以后连这里的空气都呼吸不到。属于他的只有三件物品,一只用了十几年的公文包,一套寿衣,再是那只青花五彩大海碗。这只公文包用不上了,以后留做纪念。这套寿衣早晚用得上,虽然是旧式的长袍马褂、瓜皮帽、方口鞋,却是他去另一个时空报到的盛装。自从撰写那篇“饭碗”的材料出了名,他就把青花五彩大海碗带进办公室放进文件柜,作为一切言行的铭鉴。“不装满老百姓的饭碗,就要砸碎自己的饭碗!”他就是蒙古民间故事中的猎人海力布,早已在大海碗中辩识鸟语,获得提前躲避大洪水的消息。他虽然没和海力布一样化成石头,却已丧失了话语权。他连自己的饭碗都没保住,怎么去装满别人的饭碗?这些年,他一直为了这一命题呕心沥血。他虽然不甘心,已经无能为力。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杨新潮身上。怎样处理这只青花五彩大海碗,让他左右为难。

资料上介绍,这种青花五彩大海碗直径一尺五寸,四周绘有云龙图案,其间花纹密布,色彩十分艳丽。大海碗碗底印有“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实属难得的珍品。据说在光绪年间,这种大海碗就能卖五百块现大洋,能买一所含有十多间房间的大院。眼下,就是一件明成化青花宫碗,经过激烈竞标,也能以一千零四十五万港元成交。假如他把这只举世罕见的青花五彩大海碗公布于众,在收藏界引起怎样的轰动,只能靠想象。现在,这只大海碗的价值,远不能用文物价值衡量。尽管是张大爷张大娘的赠予,他也没有任何权利视为私人物品。既然杨新潮不要,就将大海碗转赠给双茹,激励她克己奉公,好好工作为老百姓谋利益,把他未竟的命题和专题继续搞下去……他顿时就改变了主意,坚决不能把这只稀世之宝增予双茹。否则的话,她一是卖掉它发一笔意外横财,再是送礼。他刚要默默离开,罗处长开门进来了。此时,他多么希望罗处长小声而欣喜地告诉他:“老辛,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他也笑着调侃:“罗大人,又给我送表格来了吗?哈哈哈哈!让我给你泡最后一杯茶,喝杯茶的时间总可以宽限吧?”

罗处长愧疚地说:“老辛,能做的努力我都做了,最终没把你留住……”也许万主任不得已而为之,也许是挥泪斩马庶。事情不可逆转,他反倒坦然起来,说:“老罗,我就要离开机关了。组织上已经对我仁至义尽,我非常理解和感谢。”罗处长说:“老辛,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尽一切努力帮助你解决。”

作风一向干练的辛永林,变得啰啰嗦嗦:“谢谢。我在机关工作十几年,对每块地砖都有感情,对砖缝里钻出来的每根小草都充满敬畏。推行干部制度改革,早该从我做起了。我一个连档案和户口都不被承认的知青盲流,能成为机关干部,而且在重要岗位上工作多年,我只有感恩。人活一世,追求过奋斗过,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又为多数人做过有益的事情,足矣。请转告万主任,我坚决拥护、服从组织决定和安排,也谢谢他对我的关怀。叫双茹过来交接吧。”

罗处长眼睛湿润。辛永林根本不知道,他是出于个人感情来和他告别,嘴上仍说:“万主任让我了解一下,你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辛永林伤感地说:“我没有任何要求。也许到了弥留之际我会说:这辈子,我就是机关工作没干够。”罗处一声长叹,说:“老辛,你要是早听我的话,何必到今天?双茹的任命,上面有人为她说话。即使万主任想改变决定,也无能为力。我不忍心再瞒着你,没有任何人让我找你谈话,是我私下来看望你……老辛,你心里有气,就骂我、打我,我都没有意见……我认为,万主任是无法面对你,你要理解……”

辛永林感动得眼睛湿润:“谢谢……你来看望我,是最真诚的看望,我铭记在心……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好象孩子要离开亲娘……我虽然人不在机关,但我还活在世上。不管个人和组织,只要有用得着我老辛,我将责无旁贷。咱们谁想谁了,聚一聚喝点小酒叙叙家常,还不用避嫌了呢,哈哈哈哈!”

罗处长感动地说:“老辛,算我不自量力,权当代表组织和你谈话吧。这些年,你的能力和所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所做的大量工作是人所共知的;所做出的业绩和应该得到的待遇,是差距巨大而不成比例的!这些年,组织上一次次拖延对你的职务调整,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其中的原因是简单而复杂的。”

辛永林爽朗地说:“谢谢你的评价,我宁可相信,是组织上让你找我谈话。”

罗处长不无惋惜地说:“由于你的离职,给工作造成了无人替代的空缺,很快会让所有人感觉到……不管是本部门的、外部门的、还是外单位的、甚至是市里领导,在关键时刻请教和依赖的一个支点没了……再想写出那种振聋发聩的文章和材料,暂时不可能了……既然组织上已经决定,就要无条件服从,这也是你的初衷。就让我代表组织对你道几声: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罗处长的几声“对不起”,说的都是掏肠子的话,直到掏空为止。

罗处长离开后,辛永林马上打电话,让双茹过来交接。他刚拿起电话,双茹敲门进来,仿佛一直等候在门外。双茹确实会保养,四十岁出头的女人和少妇一样,既美丽又妩媚,没人相信她超过二十五岁,辛永林也忍不住看了她一眼。

双茹把一袋泰国香米递给他,说:“辛处长,这是万主任让我交给你的。”  

有一次闲聊,他和万主任探讨过“泰国香米为什么香”的问题。泰国香米之所以香,是因为这种香米的“香源”是由基因“休眠”而导致,部分基因没发挥应有的遗传作用。普通大米的基因由五千个基因组成,但是在泰国香米的基因图谱中,有八个基因处于“罢工”状态。正是因为这种异常,使香米与普通大米发生了根本性区别。科学家正在研究,将普通大米相同位置的八个基因进行“人工破坏”,使其处于“罢工”状态,让普通大米变成香米。那么,万主任是以此对他进行褒奖、他属于真正的“香米”?还是他不符合他眼中“香米”的标准?假若用一粒大米比喻自己,要扼杀掉灵魂中的哪八个基因,才能做到一个完美的人?是热爱祖国还是危害祖国?是服务人民还是背离人民?是崇尚科学还是愚昧无知?是辛勤劳动还是好逸恶劳?是损人利己还是团结互助?是诚实守信还是见利忘义?是遵纪守法还是违法乱纪?是艰苦奋斗还是骄奢淫逸?

辛永林问心无愧的是,他在灵魂中一直扼杀的,都是后八个基因。他一下子破译出万主任对自己的评价,心里充满了感动。他怎样向双茹交接工作的,自己也记不清楚。他只记得,满屋子都活动着美女动画片。那一对高耸的锥形体,在他身前身后欢快地颤来颤去。那撩人的体香和芬芳,让人感到醉卧花丛。

张雄起和双时尚、还有各部门的领导和同志,都来看望辛永林。他告诉他们,他要等明天万主任开完会,再离开机关。瞅人不注意,他提着公文包、一套寿衣和一只青花五彩大海碗,默默地离开了机关。当他有了意识的时候,已经来到一座宽阔的广场上。广场边铸一樽巨大的鼐鼎,阶梯状的叠水槽底,用彩色地砖铺设大大小小的鼐鼎平面图案,就像一群群贴在水底的鲎鱼。他拾级而上,来到广场中间。广场建在削平的山坡上,似一个倒竖的萝卜被横刀切断。玻璃砖镶面的广场,像一面巨大的明镜,中间镶嵌着黑白双鱼太极图。天色渐晚,西坠的太阳把鼐鼎映成了刚出炉膛的火碳。当太阳被犬牙交错的山峦吞噬时,鼐鼎变成了天幕上的的一眼黑洞。天光照射在广场上,映现出密密麻麻的几何图案。那一刻,辛永林突然对算术产生了兴趣。借着暮色,他叉开虎口丈量,每三块玻璃方砖为两米。他认真地数了一遍,广场直径一共有一百八十块方砖。他给自己出了道简单算术题:每三块正方形的方砖为两米,一百八十块方砖连接起来,一共有多少米?他绞尽脑汁,也列不出这道算术式。天完全黑了下来,广场四周的灯光,一半照耀在灯柱上,另一半倒映在广场上。台阶两侧的大理石斜面上,刻着《二十四史简介》。在路灯的映照下,只有那个“史”字模糊不清。他走近一看,上面覆盖着宠物的排泄物。他下了台阶走出公园,向灯火阑珊的市内走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辛永林部下的三个人通过培训都提拔了。双时尚更是判若两人了。辛永林就要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机关了,丰韵的双茹凭着双乳的魅力来接替他的处长职务了。一切都在变化着,唯一是辛永林“秉性难移”。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