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一个村庄的迁移

作者: 龙马辉惶 点击:2268 发表:2018-06-29 15:16:19 闪星:3

  


        这注定是一场彪炳史册的盛事。

  2009年9月6日,江西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在赣江之滨举行隆重的奠基典礼,正式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序幕。赣鄱儿女奔走相告,那是激奋人心的壮举。

  对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各级决策者清醒地知道,移民安置 将左右着工程建设的进程。总库容16.7亿立方米的水域,90%的淹没区落在了吉水县境内。库区2。5万人需要移民搬迁,2.3万人移民的任务同样落在了吉水。这表明,90%以上的吉水乡民得告别故土,另择地方安营扎寨,建立家园。

  赣水之滨的吉水乡民,并非寡闻,生息劳作中早就听说要搬迁,国家要在吉水与峡江交界处,兴建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可是,他们没有预料到,工程建设会来得如此迅疾,移民搬迁会显得如此急迫,那场史无前例的背井离乡的迁移怎么说来就来了!

  如此大规模的移民,对于吉水来说,完全是件新生事,没有范例可鉴。世代居守赣江的临水乡民,要放弃熟稔的劳作方式,背起行囊,到陌生的地方兴建家园,那是在走一条谁也没有趟过的新路。要靠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踩出自己的印迹。

  住歧村,赣江边一个最靠近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上游的村庄,工程建设后,最先受到库区水淹。如此境地,住歧村别无选择地成为最先搬迁的村落。工程的开工建设,让住歧村的人们住得不安稳了,得赶紧搬迁,建设自己的新家。住歧村的不安稳,牵动了各级政府领导的心,所有领导都表明,住歧村要率先搬迁,不能让住歧村被水围了。再说,全县2万多的移民正看着住歧村的举动。

  2010年11月26日,吉水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住歧村移民搬迁安置推进会。县里的领导果断地决策,早在3月份就已启动的住歧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步伐迈得慢了,水不等人哪,必须尽快让住歧人离开即将淹没的区域,去寻找更加安稳的地方。成立住歧村移民搬迁指挥部,组建住歧村移民搬迁帮扶工作组。从各部门单位聚集而来的30名科级后备干部应声而起,担负起帮扶住歧移民新村建设的重任。

  “奋战60天,让移民搬进新房过春节。”动员会上,回荡在会场上空的一句誓词,成为镌刻在驻村帮扶干部心里的一道谕令。

  如此急切的动员,谁也不敢怠慢。翌日,住歧移民新村建设帮扶工作组人员与单位完全脱钩,离开县城,自带伙食和棉被,满怀豪情进驻住歧移民村。来到住歧村后,与村组负责人接上头,随即组建五个住歧村移民搬迁驻村工作组,并将写有工作组名称的牌匾牢牢地钉在进村的墙头。

  驻村干部住进了老旧的小学、空旷的仓库、闲置的民房。他们没有给住歧村带去麻烦,自己生起炉火,做起饭菜。没有床铺,借来木板和条凳,铺上稻草,在低矮闭塞的平房里打起了通铺。或是搬来竹床,摊上带来的棉被,搁在废置的角落,就成为安身的家。

  驻村干部将纪律高悬头顶,给自己念起了“紧箍咒”。制度上墙,遵章守规,不容许有半点懈怠与含糊。他们制作考勤表,把自己的名字写进表格,也写进住歧村移民的心里。

  组建住歧村移民搬迁指挥部,必须要有一名得力的干将来统筹谋划移民搬迁工作。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安排情况熟稔、工作经验丰富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长生挂帅指导,担任总指挥。住歧村小学的路口,一块硕大的不锈钢牌柱——住歧村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雄伟地立在住歧村移民面前。

  住歧村的移民看到县里来的领导、干部在村里安下了身,逐渐明白,驻村干部那是铁了心要在这里抓移民搬迁工作。住歧村的人们议论开了,当年苏区干部的作风又一次吹进了村落?莫非自己生活命运的转折真会因了这次移民搬迁而发生改变?

  没有月亮的夜晚,驻村干部打着电筒,上门入户向移民宣讲移民政策。下雨天,撑着雨伞,穿上雨鞋,找移民签订搬迁合同,督促移民加快建房步伐。住歧村的巷子多,狗也多,初来乍到的驻村干部没来得及给整个村庄留下深刻的印象。狗在狂吠了一阵之后,趁着暮夜黑魆,瞅准时机,不分皂白地在驻村干部周俞温的脚踝处恶狠狠地咬了一口。往后的夜晚,上门做工作的驻村干部多带了一件物什——长棍。既用来防身,也用来探路。

  总指挥李长生将移民请到驻村工作组,掏开心扉做工作。告诉他们,搬迁后,移民的生活定会提前10年甚至是20年。

  驻村干部和住歧移民交流,像极了对待自己的亲人。他们循循善诱,态度诚恳谦逊。起初的一段时间,住歧村的移民没有好脸色,看到驻村干部前脚进来,他们就后脚迈开家门。住歧村的移民将怨气撒在了驻村干部身上,让驻村干部好一阵子吃上了闭门羹。

  驻村干部也知道,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累及了住歧村的移民。没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住歧人哪会离开原有的居所?虽说新家迁居村后山坡,只有一里来多的路程;哪怕旧房会遭赣水侵漫,难免其苦;尽管老村凌乱不一,巷道弯曲泥泞。但世代居住的家园,浸染了先祖的血脉亲情,怎么说要走就走,被水淹了就淹了呢?故土难离哪!

  住歧村的移民终究明白,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造福赣鄱儿女的惠民工程,更是几代赣鄱儿女的期盼与夙愿。他们耽误不起那场盛事。作为工程建设期间第一个移民搬迁的村庄,他们要给县里其他2万余名搬迁的同胞作出表率。他们知道,全村选定后靠点,是择了吉日时辰,斩棘降坡,将新家定在草木葳蕤的岭得上、柴里坑和布塘坪的,同样,要在黄道吉日完工,尽早安居乐业才好啊。只不过是现在,住歧村的移民,要舒缓一下情绪,要给点时间来喘喘气。

  驻村干部和住歧村的移民最终知道:只要方向一致,目标归一,人心之间,隔着的就是蝉翼。捅破了,彼此走进心间,一切天地清明!

  吃下定心丸的住歧村人,没有了杂念,逐渐将心思放在了移民建房上。他们对待驻村干部也不再冷眼相看了,他们接纳了驻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同围一炉火盆,同坐一条板凳。驻村干部向驻歧村移民宣讲移民界定条件,宣讲房屋补偿和家庭财产补偿标准,宣讲补偿资金发放流程,宣讲集体资金使用办法,指导签订搬迁合同协议……。可是建房中,建材的供应、通水通电、建房路障、房屋标高、墙角挖掘的深浅、后勤工作的保障……一个个问题都成了横亘在住歧移民和驻村干部面前的道道门槛。

  总指挥李长生坐不住呀,移民实在是太难了太难了,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在工地劳顿了一天之后,又召集五个驻村工作组,召集指挥部综合处、移民政策宣传处、建房处,挑灯熬夜听取工作汇报,部署解决方案,落实责任人员。

  分户到组,包干到人,指挥部将任务分解到每个驻村干部。驻村干部意识到,移民的新房就是自己的房了。住歧村的移民也察觉,驻村干部的心和自己的心贴在了一起。白天,驻村干部上工地帮助他们运料、搬砖、砌墙,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夜晚,驻村干部上门宣传移民政策,倾听移民呼声,和他们商量加快建房的办法。

  移民劳力少,顾了工地上建房,家里就少了操持家务的人。岭得上,驻村干部王秋生为帮扶的对象操起了锅碗瓢盆,他进厅堂,窜灶房,烧菜弄饭,做起了移民暖心的“保姆”。新房建设全面推进,建材运输也不分昼夜。柴里坑,一位移民装料的货车半夜在路上抛锚了,他即刻抓起手机拨打了正在睡眠中的驻村帮扶干部谢苏平,协调解决车辆运料问题。施工队伍的短缺,影响了移民新村建设的步伐。岭得上,驻村干部毛建忠上心了,前一晚得知帮扶的移民建房没有来施工队伍,第二天天未亮,就跑到邻村请来了一伙泥工,解了燃眉之急。

  住歧村移民新村建设工地一片沸腾,所有的人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建房、建房、建房,成为升腾在岭得上、柴里坑和布塘坪三个移民安置点上的主旋律。

  县里的主要领导一趟一趟地来,他们放心不下住歧村的移民。移民新村建设工地,领导们长凳围坐,在艳阳高照的中午召开现场办公会,他们听汇报、定策略、解难题。都说,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红旗。一声号令,五个驻村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应运而生,成为住歧村移民的主心骨,让住歧村的移民和驻村干部都提振了精神。

  清冷的寒夜,工地不歇,机声轰鸣,唱响了劳动的欢歌。总指挥李长生来到柴里坑,现场解决挖墙脚、装照明的问题。一户移民倒圈梁,指挥部的领导又和驻村干部一起,推着斗车在巷道间穿梭,将车车裹着水泥浆的鹅卵石掀进厚实的墙角。

  八都镇的领导分得清工作的轻重,这个时候,住歧移民新村建设是第一位的诉求。他们召集邻近村委的200多名干部群众,扛锄提锹,帮助住歧村移民清除巷道里的路障,清理堆满在墙角里的乱石。帮忙的干部说,作为兄弟村委,有义务帮助他们早日搬进新房。

  驻村干部不敢懈怠,将用红漆写有自己名字和电话号码的责任牌,钉在移民新房的墙壁上,猩红耀眼。他们是在督促自己,更是在接受别人的监督。移民新房一块方砖的垒砌,一层楼板的铺装……都以“某某帮扶者”的名义记录在督查人员的日志里。

  各家承建公司以高姿态接受任务,不讲价钱,拼命干。怎样把质量抓好,怎样才能保证按时完工,成为刻在他们心里的一道标尺。

  住歧村的移民知道,面对这场关乎命运的搬迁,自己是义不容辞的主力军,没有理由停下建房的步伐,尽情挥洒激情与汗水才是本色。

  放眼远眺,一座蓄满精神能量的移民新村在驻村干部和住歧村移民的浇灌下,正冲破严寒烈风的阻隔,向着高远而壮阔的天空拔节生长。

  有转变,有起色,有信心。住歧移民新村的变化,住歧村移民的饱满神情,驻村干部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让政府来的领导心生感慨!

  进入冬月,雨雪纷至,天气咄咄逼人。驻村干部摆出了战天斗地的架势。“大雨巧干,小雨大干,无雨快干。”“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解移民之所需。”驻村干部在工地显著的位置,拉起了一块块标语,立志要把嘱托牢记于心。

  “和谐移民,和谐搬迁。”“排民忧,解民难,建设移民新家园。”“移民为国做贡献,我为移民排忧难。”这些标语,散落在住歧移民新村的每个角落,激起无限斗志。

  “春节前夕,住歧村百分之百的移民完成第一层建房。”“不完成移民新房建设任务决不罢休。”“抓进度、保质量、促安全。”市、县领导每次到来,都是这样给驻村干部和住歧移民定下明确而清晰的目标和任务,这也是驻村干部和住歧移民向市、县领导立下的誓言。

  驻村干部日夜守望着住歧移民新村,将责任看得比天大。他们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严寒冬季,冰雪未销,驻村干部就到工地帮助移民扫雪除冰,建设家园。他们说,雪后初霁,要争天时,抢进度。

  谁能想得到,岭得上、柴里坑和布塘坪,驻歧村移民搬迁的三个安置点,在驻村干部和移民的并肩战斗下,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横竖成排,风格一致的移民新村。它们矗立在蓝天之下,风姿绰约,犹如正盛开在山野间闪烁着迷人光彩的雪莲花,充满了蓬勃、生命的神韵!

  退休干部鄢国财,从县城赶来,揣上笔记本,深入移民新村采风,他说,震撼人心啊!要将驻村干部和住歧移民的鱼水情深写成剧本,在全县巡演传唱。

  住歧村的族长公陈东孚,与驻村干部朝夕相处,他说,感人肺腑啊!要用快板诗的方式抒写敬意。

  打竹板哗啦啦地响

  听我把驻村干部工作来讲一讲

  干部下来为我们帮忙建房

  我们每个心里都心花怒放

  干部工作都脚踏实地

  给我们建房带来很大便利

  饮食住行很艰苦

  仍然每天上工地不怕劳苦

  寒风逼人刺入肌骨

  跟着农户上工地不怕寒风吹

  感谢驻村干部帮忙建房

  我们大家对你们的恩情不会忘

  不会忘

  住歧移民陈国铎,看着幢幢耸立的新房,他说,睹物思人啊!要将对驻村干部的深情化作汩汩泉流,用硕大的字体,在殷红的纸张上写成感谢信,装贴在进村路口的墙面上,供人吟诵。

    ……

  驻村干部的无私付出,赢得了住歧移民的厚爱,他们受得起那一份份的赞誉!他们的心中和住歧移民一样荡漾着温暖和幸福。

  如今,走进住歧移民新村:这里的山水会告诉,这里的土地会告诉,驻村干部与住歧移民深情浇灌的帮建成果,会永远铭记在住歧人民的心中,会成为驻村干部和住歧移民美好情谊的思念心结。驻村干部和住歧移民啊,一定会用心灵和心血,用虔诚和崇敬来礼赞这种流淌血脉情深的生命灵魂之美!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报告文学由于时效性所限转变成了纪实文学。作品具备纪实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点。是作者毛龙辉根据自己亲历采访的真实可信的材料写成。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对驻村干部赞美的真挚感情。作品同时又具有艺术性的特点,用文学艺术地手段叙述了现实生活中住歧村移民迁移到新村这一彪炳史册的盛事。作品搬迁的情节分为四步。情节开端:因为江西省要建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住歧村作为赣江边一个最靠近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上游的村庄,别无选择地成为最先搬迁的村落。故土难离搬迁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情节发展:驻村干部肩负使命。经过他们循循善诱,态度诚恳谦逊、不辞辛苦、耐心说服。住歧村的移民最终知道:只要方向一致,目标归一,人心之间,彼此走进心间,一切天地清明!故事高潮:村干部和住歧村的移民尽情挥洒激情与汗水的浇灌下,很快一座蓄满精神能量的移民新村,正冲破严寒烈风的阻隔,向着高远而壮阔的天空拔节生长。故事的结局:村干部和住歧村的移民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横竖成排,风格一致的移民新村。它们矗立在蓝天之下,风姿绰约,犹如正盛开在山野间闪烁着迷人光彩的雪莲花,充满了蓬勃、生命的神韵!人民的赞誉更使美的结局有了锦上添花之感。纪实文学讴歌了搬迁过程中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驻村干部的无私付出。赞美了他们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解移民之所需的精神。他们也赢得了住歧移民的厚爱,得道了一份份的赞誉!住歧移民新村见证了驻村干部和住歧移民用心灵和心血,用虔诚和崇敬来礼赞这种流淌血脉情深的生命灵魂之美!真情推荐,共赏佳作!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