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诗经》之三 麒麟——于嗟麟兮
中国人谁敢说麒麟不是兽呢?而且是瑞兽。中国人很早就用脑子创造它。至于是何年何月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可以知道,麒麟是周之国姓姬(周天子一脉)的祖神,原因是这一脉起源于黄帝,传说黄帝祖神为应龙,麒麟为应龙之后。 于是麒麟正脉是黄帝轩辕氏的主要分支,我们都是黄帝子孙那是有渊源的。
中国人谁不知道“麒麟送子”呢?那可是和圣人孔子相关的。据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意思就是没有在位置上的王,正如孔子。自孔子被尊为圣人以后,特别是儒家至尊以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家家都希望出孔子一样杰出的人物,谁能带来这样的美事呢?非麒麟莫属!于是自那时起,麒麟就几千年来承担送子的任务。说起来麒麟的工作不是很忙,就圣人而言,千年来屈指可数,若但从送子来看,麒麟那可真是忙的不亦乐乎。
麒麟对孔子是另眼相看的,它送孔子降生,也是它迎孔子回归。“西狩获麟”正是说的此事。《左传·卷十二》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孔子看到死去的麒麟,不免感叹落泪,认为 “吾道穷矣”。叹道:“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从此“获麟绝笔”,不久去世。李白《古风诗》中“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说的就是此事。也因孔子的原因,麒麟被认为是仁兽。
跟凤凰一样,麒麟是雌雄两种,雄性称麒,雌性称麟。
西汉刘向《说苑》称,“麒麟,麕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
长相据说是这样的: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尾巴毛状像龙尾,有一角带肉。
我们的先人创造这样一种神兽是为了祈愿太平,长寿(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岁)而且为长毛动物的尊长,所谓“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所以还可以驱邪安佑。
当然因为孔子和麒麟的关系,麒麟也象征着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所以,高级官员的官服上会有麒麟的图案,比如,《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规定,公、侯、驸马、伯以麒麟作为补服图案,称为一品麒麟。
《礼记·礼运第九》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足见麒麟地位自创立伊始就不凡。
麒麟如此不凡,我们就看看《诗经》中麒麟的不凡之处。《诗经》中提到一次,见于《周南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大意:
看那麒麟的蹄子,看那仁厚的公子们,犹如麒麟一般。
看那麒麟的额头,看那仁厚的公姓子孙,犹如麒麟一般。
看那麒麟的美角,看那仁厚的公族子孙,犹如麒麟一般。
果然,麒麟是那样让人看起来心仪的瑞兽,从头到脚,无一不美无一不瑞,那是“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那是“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的仁兽,所以,麒麟喻仁厚的公子,那是多高的赞赏和美誉。今所谓“高大上”是也。
美哉,麒麟!从古至今。
仁哉,麒麟!从古至今。
【编者按】麒麟瑞祥,麒麟仁杰,其身不得常见,其美古来久仰。引传说述典籍举诗词,博引旁征,落笔《诗经.周南 麟之趾》,列诗文解诗意赞麒麟:美哉!仁哉!实际上,作者是借麒麟在赞美传承了千百年的民族美德。推荐阅读。编辑:邵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