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诗经》之二 黄雀——黄鸟于飞
《诗经》中提到黄鸟的地方有五处,《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邶风·凯风》睍睆黄鸟,载好其音。《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榖。《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虽然都是黄鸟,但是,不是一种黄鸟,历来有两种解释,有黄雀说,有黄鹂说。这两种鸟不是一个科,黄雀属雀科,体长12厘米左右,群聚;黄鹂属黄鹂科,体长25厘米左右,散居,共同点是都是黄色,鸣声婉转动听。以我的水平看,黄雀的多,从各诗看,以黄鸟群集为主,所以以为是黄雀。
五首诗有因黄鸟的鸣叫好听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也有因黄鸟啄食谷物引起怨恨的,还有因其鸣叫好听反比生活中的不如意强化其程度的,小小一只黄雀,至始至终没变,变得是人的心境。
《周南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大意:
长长的葛藤攀援伸展,一直伸展到幽幽的山谷,展翅飞翔的黄鸟,飞落在山谷中的灌木丛中,黄鸟的鸣叫如此动听,就像我现在的心情。
姑娘忙碌着割取葛藤,再把葛藤用水煮,为的是织成葛布做衣穿,穿上姑娘做的葛布衣服很结实。
告诉女官我要回娘家,里里外外换洗一新,整理好该整理的清洗好该清洗的,我就要回家看望我的父母了,我的心情就像那欢快鸣叫的黄雀。
女子要见父母了,说不出内心有多么欢心,所以一边劳作一边还能注意到在灌木丛中飞翔鸣叫的黄雀,那鸟儿的欢唱唱出了姑娘的心声。
但《邶风·凯风》里的黄鸟好听的鸣叫却是为了衬托诗人的内心的自责。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大意:
温暖的风自南方吹来,温柔的吹拂着酸枣树的嫩芽。鲜嫩的酸枣树芽茁壮成长,就像母亲日夜操劳照顾我们子女一天天长大。
和风从南方吹来,轻轻掠过酸枣树粗壮的枝干。母亲身体力行不停歇的谆谆教导,可我们做子女的却没有成为有才德的人物。
在那有着一眼甘冽清泉的浚城里,有一位母亲有着七个子女,母亲辛勤劳苦抚养他们。美丽的黄雀悦耳鸣叫,那七个子女却不能让母亲安心。
《邶风·凯风》在我眼里就是子女感恩母亲的辛勤养育,同时自责自己无以回报的心情,但《毛诗序》认为:“《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朱熹《诗集传》更进一步:“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我是完全看不出来的,不知两位前辈如何在并不长的诗里看出母亲有“淫风”“不能自守”的,当下让我的眼镜大跌。不是因为辛劳的母亲跌,而是因为两位能够“洞察秋毫”的夫子跌。
眼镜跌了又捡起,想想,还是回到原诗吧,不过就是想说,这首诗里有一只黄鸟,这只黄鸟的鸣叫很好听。虽然黄鸟的叫声很好听,但七个子女仍然不能宽慰辛勤养育我们的母亲的心,仅此而已。
黄雀在村野偶尔会见,远不如麻雀那么多,那么密集,它的鸣叫清脆婉转,比之麻雀的叽叽咋咋有着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别。
【编者按】《诗经》有黄鸟,黄鸟分雀鹂,其声清脆婉转,喈喈之音或唤女子要见父母的欢唱,或引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和自责。引诗文,释诗情,引诗评,明诗意。黄雀麻雀同属雀类,却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别,以此收笔,道出文宗:人、事、物皆有高下之分。推荐阅读。编辑:邵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