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随军家属

作者: 柴英 点击:6081 发表:2018-03-08 15:26:03 闪星:7

摘要:在各行各业,都有女性耀眼的光辉。然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她们一生默默无闻的奉献、付出,为军队做出了特殊贡献,军功章里,有她们的贡献,却没有她们的名字。她们就是——随军家属。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各行各业的女同胞,都在用各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女性,最勤劳、坚韧、智慧,最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女性。

       在各行各业,都有女性耀眼的光辉。然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她们一生默默无闻的奉献、付出,为军队做出了特殊贡献,军功章里,有她们的贡献,却没有她们的名字。

        她们就是——随军家属。

       我母亲就是一个追随从军的父亲,一辈子没有离开军营的随军家属。老人家辞世已经几年了。为了纪念老人家,也为了和妈妈一样的随军家属老阿姨们,特写此文,献给她们。她们,也是军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部队建设奉献了自己平凡的一生。


  我所说的“随军家属”是特指一群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军,如今已到耄耄之年的默默无闻的特殊群体。现在她们有一个美丽的称呼 —— “军嫂”。她们是一群有着牺牲精神,忠贞不渝的女人。这的确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默默奉献,很少受人关注。她们又不同于当代的军嫂,在那个国家落后,军队艰苦的岁月里,咱们的老妈们,和军队一起走过,确实非常不容易。

  不论在城市、农村、边疆、海岛、戈壁荒滩、高山哨所……只要有军人的地方,就有她们如影相随。她们一生追随丈夫,甘愿牺牲自己的事业,放弃安逸的生活环境,跟随部队走南闯北,放弃了城市的安逸生活,个人的事业,辞去工作、告别父母,离开熟悉的朋友,跟随丈夫走天涯,随部队到艰苦的地方驻守,和军人一起,奉献青春、才华,无怨无悔地把忠诚、忠贞、忠心献给军人。她们以支持丈夫的事业为重,以军人妻子为荣,承担起相夫教子,孝敬老人的责任。当年部队大多驻地边远,条件艰苦,她们还担当起军营里的老师、医生、会计等力所能及的工件。她们默默地为军人、为军营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她们是没有编制的队伍,不占编制的军队一员,是军队建设不可缺少的坚强后盾,起到了稳定军心和半个政委的作用,为部队建设做出特殊的贡献。

  从小我生长在部队家属院,亲身感受和见证了许许多多随军家属的艰苦生活、情感和高尚情操,我的母亲就是其中一员。
  她们这一代随军家属与部队一起经历了最艰苦的岁月。生活条件差,部队驻地偏远、环境艰苦、工资低,孩子多。我母亲18岁结婚随军,77岁去世,随军58年。当年二十出头,初中文化,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她毅然告别了家乡、辞去工作,随军到一个海防连,河北黄骅歧口村,渤海湾的一个偏僻的渔村,一呆就是十几年,后来又多次跟随父亲调动、搬家、好多年居无定所。
  我记得当时海防连有四家随军家属,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再就是我们家,父亲当年是连队的军医。我记得副连长家属是上海人,梳两条长长的辫子,很漂亮,很洋气,穿戴打扮和其他阿姨反差很大,上海的大小姐,照样跟随丈夫守边防,现在想想也真不容易。连长家属是淮北农村人,家里一群孩子,没文化,生活很困难。
  我家有三个孩子、还有爷爷、奶奶,父亲工资90元,多年不变,母亲没有工作。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用她的勤劳和智慧维护着家庭的温饱和温暖。老人孩子的衣服、鞋子都是她一针一针亲手做、大孩子穿小的衣服给小孩子穿,旧衣服翻过来当新衣服穿,我们总能穿的干干净净、暖暖和和。记得弟弟小时候总拣姐姐的衣服穿,后来长大一些了,说什么也不穿我们的花衣服和旁边开口的裤子。那时候,渔村没有电灯,在煤油灯下,妈妈天天晚上纳鞋底、絮棉衣、做衣服、搓麻绳到深夜,鼻子眼儿每天都熏得黑黑的。


未标题-15_副本.jpg

  那时国家条件艰苦,物资极度匮乏,什么都是凭票购买,布票不够用,妈妈就用旧衣服拆的布头和边角料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缝在一起,拼成一块儿一块儿的小方块儿,在把小方块儿拼起来做成被面褥面,上学的书包,门帘等,你想象不到,一个被面用几百块儿各种花色的布缝起来,那该是什么情景,可惜我没能留下一块儿做纪念。我小时候很调皮,像个男孩子,喜欢疯跑,妈妈给我做鞋,总供不上我穿。一针一线纳的鞋底,没几天就穿漏了洞,妈妈只好先打上铁掌再让我穿。吃饭更是精打细算,30%的细粮要和粗粮搭配着吃,吃二米饭、二米面发糕,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全白面的馒头。

       再苦再难妈妈也让老人孩子过年有新衣服穿、有白面馒头吃。真难为那一代随军家属了,她们和部队一起度过创业的艰苦岁月。后来,我们的生活随着部队的条件改善而逐步好起来。
  1968年我们随父亲调到河北滦县河北省独立一师五团,正赶上“文革”时期,滦县造反派武斗很厉害,学校都停课了,孩子们没人管。为了解除军官的后顾之忧,部队请妈妈和一个穿军装的叔叔,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当上了临时老师,一个人教几个年级。为了减轻部队的负担,提高官兵的生活,部队把家属组织起来,成立了家属连,开荒种地,不仅解决自己吃菜,还为连队食堂供应蔬菜。

       后来,他们在“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家里吃闲饭”的口号号召下,成立了家属工厂,制过蒸留水,酵母片等等。我妈有文化,很快成了技术骨干,带领家属们生产自救,解决就业问题,也为社会做出贡献。

       当部队有紧急任务时,更显出家属的作用。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部队第一时间赶赴唐山救灾第一线,执行抗震救灾任务。部队留守的人员,要完成站岗执勤等战备任务,人员紧张。家属们留守后方,她们就组织起来,互相帮助,自己动手搭建防震棚,照顾老人孩子,承担起全部的家庭重担和一些营房卫生、治安等工作,成为前方军人的大后方,解除了部队的后顾之忧。

       最难能可贵的,是随军家属的忠贞和一生不变的相守,体贴照顾。年轻时,她们与丈夫同甘共苦,如影相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都老了。军人一生历尽辛苦,摸爬滚打,落下一身伤病,随军家属们更是不离不弃,相守终身,她们全身心地照顾军人丈夫,让他们安度幸福晚年,更彰显出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


未标题-54_副本_副本.jpg   随军家属,她们与军队同甘共苦,以军队为家,以军人为荣、为军人分忧,她们是最忠诚的追随着,她们的幸福与军队的兴衰与军人的荣辱相联。她们不是军营靓丽的风景,却是军人坚强的后盾。在军队的花名册里,找不到她们我名字,在功劳薄里没有记录她们的文字,但她们却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
       “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只是后来歌里唱的,其实,她们从来没有想过军功章里还有她们的一半,她们觉得,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就像月亮随着太阳走一样自然。我妈妈常说“我这辈子挺幸福的,跟着部队走南闯北一辈子,我也是军营的一员。其实我有多次机会可以出去工作,为了丈夫孩子,都放弃了,但我无怨无悔”。
  如今,这些随军家属老人们都到了耄耋之年,有的已经过世,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她们,不能忘记她们为军队做出的特殊贡献。

       我们是军人的后代,亲身感受到这一代随军家属的无私奉献,有着深深的敬意。让我们为我们的家属母亲们献上一个庄严的军礼!

       老妈走完了她为之自豪的、不在编的特殊军旅人生。妈妈,我为您骄傲。

       祝福健在的老阿姨们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提起女人不禁感慨万千。在我们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女人们或台前或幕后,用自己柔弱而坚韧的双肩支撑起半边天。随军家属应该属于幕后英雄,早期的军嫂更是历尽了生活的坚辛。她们一生追随丈夫,站在丈夫的背后,默默地支持他们的工作,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她们没有想过军功章里还有她们的一半,但是她们无怨无悔地和军人一起并肩作战。是非功过,历史都会给她们一个公正的评价。如果我是军人,也要为她们献上一个庄严的军礼!祝福兼职的老阿姨们健康幸福!也向新时代的军嫂们致敬!祝福天下的女人幸福快乐! 编辑 秋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