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上找到了神明
亘古流传下来的盘古开天、伏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八仙过海等等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神话传说,在现代人看来都是荒诞不经的。历史告诉人们: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因为当原始人类或一个原始部族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开始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问题感到疑惑而无法解答时,便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神话来作为合理的解释,并且还坚信这就是宇宙、人类、自然万物的起源。也正是这样的解释,才诞生了人类文明的曙光。为此,可以说:人类神话的产生,也就是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
淮河亘古,亿万年不息。淮河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祖祖辈辈家住淮河中下游交汇处的波浪拍岸的古城盱眙,每日里都可以伫立在半山的窗前,看浪花踊跃、百舸争流、听渔歌唱晚、夕阳潺潺。千里淮河,犹如我生命中的一根悠长情丝,始终在缠绕着我、牵引着我。走读淮河,是五年前开始的。早知道淮河的源头在千里之西的桐柏山,实施走读计划的第一个目的地自然是桐柏山。
一行五人从家乡出发,一路行进八百多公里,再盘旋而上登至桐柏山的至高顶——太白顶。桐柏山脉,以水分界湖北随县与河南桐柏县各占一半。这1140的太白顶,是河南、湖北的分界线。这分界线是从水的最高处的流向来分的,水流向北面的区域是河南界内,流向南面区域的是湖北之地。太白顶上云台禅寺内的膳食堂建在河南,居室和主建筑在湖北。这里的和尚在湖北省修行,用膳则要在河南。这里真奇妙!
站在太白顶上,站在豫颚分界线上,看流向河南与湖北之水,看河南与湖北之云。一缕缕神清气爽的风扑来,一抹抹诗一般旷达和豪迈的气概飞向远方。太白顶北视中原,南阅楚天,万山俱下,极目千里。莽莽苍苍的群山伏在脚下,璀璀璨璨的山岚谷雾伏在脚下,更有那夕阳那万丈光芒照耀群山上,照耀在一棵棵草木上。一切一切的景象都是那样的金碧辉煌,一切的金碧辉煌都反射在心灵的原野上……
来桐柏山最主要目的,自然是要寻找那梦里梦外的淮河源头。偌大的八百座山头的桐柏山脉,是绵延叠宕,是深不见底。这淮河源头在哪里呢?向云台寺的僧人一打听,这才知道太白顶下不远处的石亭中间一口淮井就是千里长淮的正源。兴奋不已地奔跑到这井旁,这井里除了有映照着人影的盈盈水光,也看不出与其它井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当我极目远方、腑首山谷之后,这才感到这口井与其它井有不一般、不平凡之处。这是一口座落在这1100米山顶之上生生不息的淮源之井。井旁摆摊的山民主动对我说们:“这口淮源之井很神奇,几月不下雨,它也不会枯竭,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漫出来。”
浩浩长淮一泻千里,这里的淮井是千里长淮的源点,是一千公里淮水向东奔流入海的零公里处。这口井里的水从岩层中涌出,又钻进岩层的缝隙里流向山涧,去引领其它伙伴,一起凝聚成一个伟大的淮河母亲,去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去养育着两岸的人民,去孕育了璀璨的淮河文明。这口井,真的是意义非凡:这口井,真的是神圣伟大。而当我再往深处和远处一想,这口淮井绝对不是淮河的唯一源头,这淮河的源头一定还来自来莽莽大山深处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山梁、山谷的岩隙里,还来自苍苍森林树木与花草的根须里,或许还来自树枝草叶上的一枚枚露珠,那渗入泥土中的一颗颗水滴……
二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记载:“淮水与澧水同源俱导,东流为淮,西流为澧”,这就是“江淮同源”之说。从太白顶下来的时候,我们还特别去走访了一下桐柏山景区里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淮汉鸳鸯池。这淮汉鸳鸯池位于桐柏山北麓的江淮分水岭上。此岭自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侧山脊一直延伸下来,岭东之水流入淮河,岭西之水汇入汉江。奇特的是在山下的分水岭上,并列着两清一浊的三口池塘。长年累月,那两清一浊的模样从未改变,但这种状态却一直无人说得清这是为何?在这里,我只能用一个壮丽的传说在此诠释了。
是远古时代,此地缺水。东部落首领桐花姑娘邀西部落首领柏子,一同前往太白顶为百姓寻找水源。桐花和柏子历经艰辛,终于在此山中挖出了像河一样的涌泉,二人惊喜万分。由于桐花和柏子二人多日凿泉劳累,困顿之极便昏睡在山下。柏子之妻寻夫至此,见此情景自然怀疑二人有染,于是便愤怒地上告到居住在这里的盘古大王。桐花、柏子二人为彰显自己的清白,祈请盘古把自己还原成水和土。盘古同意后,二人瞬间化为两池清水。柏子之妻见状,悔恨交加,自己也请盘古将她也化为了一池水,但是这池水却是浑浊不清。后来,大禹导水来到这里见此情景,便感慨叹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宜合流。便导清水池的水向东成为了淮水,导浊池的水西去成为汉水。之后,这里的人们为纪念桐花和柏子,也就将此山叫做“桐柏山”了。
登上了桐柏山太白绝顶,领略了八百座桐柏山脉的浩气,寻得了千里长淮的正源之井,走上了南北交汇的江淮分水岭,听到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桐柏传说,是欣欣然,也是沉甸甸……
顺盘山道一路下山时虽然天已向晚,我们还是按计划来到水帘寺后侧的盘古山、盘古庙和盘古洞去造访一下。桐柏山既是中华四渎之淮渎的源头,也是神话传说中的“盘古之乡”,是华夏民族开祖之盘古大帝开天辟地的地方。盘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殚精竭尽,以自己的生命之躯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景仰。
盘古庙不大,上圆下方,意寓天圆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盘古庙正在进行维修,说是为迎接一次华人拜祭盘古大会在做准备,只能匆匆而过不能细看盘古的真容,印象深刻的是盘古庙与盘古洞里的盘古雕像都长着一对角,大家看过都知道这是一对龙角,华夏之人都是龙的传人。神话相传,盘古在桐柏山开天辟地,死后的血液流成了淮河,毛发长成了森林,骨架形成了山脉,双目生成了日月。此后,世上就有了“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之说。
三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出来的。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经过“幻想”加工的“神化”了现实生活,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因为人类当时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在此,有关盘古的神话之说,是这样在桐柏及华夏大地世代相传的。
上古时代天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一片混浊,地球就如一个偌大的鸡蛋盘旋于茫茫无际的太空,人类的祖先“盘古”就孕育在其中。终于有一天,盘古忍受不住千万年黑暗笼罩和寂寞,他便用神斧劈向四方,这个黑乎乎的“大鸡蛋”终于爆裂开来。一时间,那轻而清的东西上升为天,重而浊的东西降落为地。盘古站立在天地之间,手托着天,脚踏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天也随之增长一丈。就这样一万八千年之后,盘古的身体长到了九万里高,像一根巨大无比的柱子,挺立在天地之中,使天地无法重新合拢。从此,天空变得无比高远,大地变得无比辽阔。
盘古这个顶天立地的伟大英雄也终因疲惫至及,最后轰然倒下而死去。盘古死后,气息变为风云,声音变为雷霆,双眼变为日月,四肢躯体变为四极五岳,筋脉变为地脉,肌肉变为泥土,齿骨变为金石,精髓变为珠玉,汗珠变为星辰和雨露,毛发变为森林和草木,血液则变成了淮河等等大河、大江。神话的盘古,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为世代华夏民族精神的至高境界。千古以来,淮河源头桐柏山的盘古文化,在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华大地流传不息,盘古文化已成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淮河源头的桐柏山之盘古开天劈地的地方来寻觅,这也许是我们要探寻的一条充满传奇、悲壮与沧桑、也充满人文、历史与浩气的淮河文明之根系……
在盘古庙的正前方倒是有两个小亭子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个小亭中竖立着一方柱状石碑,上书一个大大的“根”字,另一个亭中也是一口古井,井中清洌的山泉长涌不断,有导游说这也是淮河的源头。那个年轻的女导游脸带差涩地说:“这个石碑与水井是有寓意的,它们可能是盘古文化中的性文化一部分,它寓意着人类繁衍的方式,它们在诠释着华夏民族并不是神所创造,而是一代一代繁衍生息的结果。”是啊,人类需要繁衍生息,地球上的所有生灵与植物也需要繁衍生息,而这人类亘古的精神文明和历史文化也同样应该繁衍生息的。
走出了盘古大帝庙,千里行进探觅淮源的旅程就将结束了。快出淮源风景区大门之时,我们在一块刻着“盘古山”的景石处下车,大家一同在这里回望桐柏盘古山。这最高主峰海拔459米的盘古山,绵延起伏于桐柏与泌阳两县交界之地。就要出桐柏山了,这里是观看自然造化创世大神盘古卧像的最佳位置。远远看去,正升腾着黛色山岚的盘古山巍巍峨峨;细细一看,那形如巨人一般的千秋盘古,安祥地躺在那儿。盘古是男是女无人知晓,但从那高高挺起的双胸来看更像是一个伟大的母亲,那一抹抹洁白的云雾,犹如她衣襟上一条条洁白的飘带在悠然飘逸,那一层层薄纱一般的山岚之气,在悠悠秘秘地掩隐着一个创世神灵造化万物的故事。
在桐柏山找到了千里淮河的源头,还找到了开天辟地的神圣无比的伟大的盘古,沐浴了人类创世纪及其中华文明的伟大曙光,是无比的欣喜,更是感到那激发自心灵深处的一道道生命荣光在眼前灿烂,在广袤的淮河大地上灿烂。
四
如果说走读淮河源头的河南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山,找到了神话中盘古开天劈地的地方,那么,在周口市淮阳县则是找到了神话中缔造人类的“三皇五帝”之首的天皇、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诞生在远古的传说时代,在此也只能用传说来传说伏羲的来历了。伏羲氏生于成纪,他率领部落,由西向东,逐水草而牧,选择了黄淮平原,定都在古宛丘今河南的淮阳之地。伏羲诞生成长于人类社会从母系到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传说中,他以神明的伟大智慧和力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立下了伟大的功绩。
传说,伏羲在位114年,死后葬于宛丘。伏羲,让华夏的子民们世代铭记、世代崇拜、世代敬仰。中国各地兴建的伏羲庙很多,上规模的现有三处:河南淮阳的太昊伏羲陵,甘肃天水的伏羲庙和山东泰山的伏羲庙。这其中尤以淮阳县的太昊伏羲陵规模最为宏大。伏羲陵坐落在淮阳县城北,古蔡河之畔,龙城湖之滨。史料记载,伏羲陵始建于春秋,汉代在陵前建祠,后世的历代帝王不断扩建伏羲陵,这里是为帝王朝祖祭拜的最重要的圣地之一。沧桑世事变化无穷,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到了大明王朝时这里的伏羲陵建筑群,除了一块《太昊伏羲氏之墓》的墓碑外,其他已被洪水吞没殆尽。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已化为一片废墟的伏羲陵终于又得以大规模重建。
伏羲陵,有占地875亩之宏伟,有“天下第一陵”之称。伏羲陵的建筑群是殿宇琉金,金碧辉煌,更有古柏劲松参天叠翠与掩映。偌大的陵园,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格局呈现于世,以宫殿式的帝王陵庙规制恢宏铺展。伏羲陵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 ”,几十座华彩璀璨精典的古建筑,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是肃穆庄严,是威威浩气。伏羲陵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乃名副其实。
“伏羲王、在宛丘、结网罟、兴渔猎,养牲畜、充庖厨,画八封、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造于戈、饰武功,以龙纪官、分理海内。”在太昊伏羲陵得到的这一段文字中,我们看到是:功盖百王、德配天地的太昊伏羲,以古宛丘为中心的华夏大地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了。
太昊伏羲陵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岁月风雨,历代帝王每每前来御祭,民间祭祀的活动也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即使在现今每年的初春时节,周围数百里的人们也都云集进香,每日都达数万人。而在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和二月二、三月三,这里更是要举办“朝祖进香”的盛大庙会祭祀活动。太昊伏羲陵的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
五
远古鸿蒙,远古很远,远的谁也不知道。有关伏羲和女娲兄妹结为夫妇,缔造人类的不同传说很多很多。因为我走淮河,因为我写淮河,写大淮河中的这部巨大洪流一样推进中华文明前行的淮河人物,去传颂千古流淌的淮河人文精神,当我在淮河源头找到了开天劈地的神话盘古,在淮河之畔的淮阳找到开启华夏文明的太昊伏羲,自然还要整理一下自古在淮河流域广为流传的伏羲和女娲的神话。
神话了的伏羲和女娲当然是有着神秘的出生。传说中的上古时代,也就是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华胥国中,有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名叫华胥氏。有一天,华胥氏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地上一个非常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时她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之后不久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和不解的是,华胥氏这一怀孕是整整十二年之久后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儿子,这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三皇”之首——伏羲。后来,华胥氏又生了一个同样是人首蛇身的女儿,这就是传说中“三皇”之一的创世女神——女娲。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缔造人类的夫妻。再后来,神话又进一步神话了。说伏羲是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这就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也就有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远古的地球上,也许曾经就有过高度文明的发达时期,或许还远远胜于当今时代。或许由于地球上气候灾害的原因,或许是宇宙中其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原因,或许也是今天人们想象不到的其它原因,使地球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毁灭性的浩劫。而这些毁灭性的浩劫,最有可能的还是洪水带给人类的灾害,因为在世界各民族的古老传说中,大多是因大洪水使人类和众生灵遭到毁灭性打击。
伏羲、女娲兄妹俩还是十来岁孩子的时候,中原大地一连干旱了六个月没下过一滴雨。田地到处开裂、河流全部干涸,万民焦急无奈就去求伏羲、女娲的父亲向上天求雨。说伏羲、女娲的父亲精通法术,连雷公也怕他三分。伏羲、女娲的父亲受民众之重托,便对着天庭呐喊:“三天之内再不下雨,我要让雷公从天庭上跌下来摔死”。果然,不过几天这死一般寂寥的大地就落下了一场救命的大雨。可是,因为伏羲、女娲的父亲难为并谩骂了雷公,雷公就想害死伏羲、女娲的父亲。伏羲、女娲的父亲早就猜到了雷公的心思,便预先准备了一个大铁笼,放在屋檐下面,自己手里拿了一只猎虎的叉子,勇敢地站在那里等候着。
天上的浓云墨黑,霹雳暴雷一个接着一个,伏羲、女娲的父亲站在屋檐下非常地沉着,一点也不惧怕。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一声山崩地裂般的巨响,青面雷公果然手持闪亮锋利的板斧,眼射凶光地从天空中直冲而来。就在凶残的雷公猛力向伏羲、女娲的父亲劈下来的时候,伏羲、女娲的父亲巧妙地一个闪身让过雷公的板斧,随即奋力用虎叉一叉扎中雷公腰间,并顺便把雷公叉进铁笼后,用大铁锁将铁门锁好,叫伏羲、女娲一起将铁笼雷公一起扛进了屋子里。
第二天清晨,伏羲、女娲的父亲要到集市上去买香料和盐,说是要把雷公杀了腌起来日后来做下酒菜。父亲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嘱咐两个孩子:“你们俩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给雷公水喝,他喝了水就力大无比,会挣脱铁笼逃掉的。”父亲这里刚走,雷公便在铁笼里呻吟了起来,看样子真是非常痛苦的样子。没过一会,雷公果然哭喊着向伏羲、女娲要水喝。伏羲说:“父亲临走时说过,千万不能给你水喝。”雷公仍然不停地哀求说:“你们就可怜可怜我吧,我真的快要渴死了,你们就给我几滴刷锅水也行。”女娲毕竞比伏羲小两岁,还是个女孩子,心肠软,她见雷公确实口干舌躁、痛苦难忍样子,便动了怜悯之心。就在哥哥去里屋的时候,偷偷地舀了一点水给雷公喝了。
六
正如伏羲、女娲的父亲所说那样,雷公只是喝了一点点的水便立刻来了精神,浑身来了力气。雷公顿时施展出无边的法力,瞪着大眼睛,身子只是抖了几下,铁笼子立刻哗啦哗啦断裂开来了,雷公“腾”地一声从里面跳了出来,伏羲、女娲兄妹俩吓得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雷公从铁笼子里出来非常高兴,为了感谢小女娲救命之恩,他临走时从嘴里拔下一颗牙齿递给女娲说:“你们把它拿去埋在土里,等它结了果就摘下来挖出里面的瓤,一旦大水来临,你们就躲进里面去避难。”说完便“腾”地一声升天而去了。
伏羲、女娲两个孩子按照雷公所说,把他的牙齿种在地里后当天就开花。第二天,看着看着便长成一个又大又圆的葫芦,伏羲、女娲和父亲一起连忙挖出里面的瓤。到了第三天,雷公真的实施了他那报复伏羲、女娲父亲计划,他命令雨神日夜不停地向人世间大降暴雨。一时间,洪水很快四处汹涌而来,谁也无法阻挡。当奔涌的洪水来向伏家席卷而来时,伏羲、女娲的父亲连忙按照雷公的话,让伏羲、女娲兄妹俩钻进刚好只能容下两个小孩的里去避难。没过多久人间的万物生灵全部被淹没在洪水之下,只有装着伏羲、女娲兄妹俩的那只葫芦安然地浮在水面上。从此,人世间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俩存活了下来。
大水过后,洪荒遍野,万物灭绝。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居住在淮河岸边的一座大山上。这场人间洪水大难发生之后,天庭里的太白金星对雷公为报私仇而毁灭人间万物生灵的做法很不满意,他狠狠地责备雷公说:“雷公,你如此这样极端去报私仇,而让天下的人都死绝了,以后谁还来供奉你呢?”雷公听了,也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也表示很后悔,但他却也没有办法来挽回了。于是,太白金星便想出个补救的方法,以天的授意让伏羲和女娲兄妹结为夫妻,再重新繁衍后代、缔造人类。
伏羲和女娲兄妹听后一时很难接受,兄妹俩怎么可以结为夫妇呢?他们左思右想,要完成保存人类的宗脉相传目标,一时又找不到别的什么好办法。于是两人各自升起一堆篝火并且对天祷告:“如果老天认为我们的结合是合理的话,那就请让这两堆篝火冒出的烟合在一块。”话音刚落,两堆篝火所冒出的青烟已合成在了一起。伏羲和女娲还有顾忌,又说,我们两人不妨各认准一块大石头,并将大石头从山顶一起推滚下去,如若两块石头也能结合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天意。说来也十分奇怪,他们推下去的两块大石头从山顶上翻滚到了山下后竟然又撞在一起,当一声惊天的巨响过后,两块大石头真的牢牢的融为一体了。
就这样,伏羲和女娲兄妹无话可说地遵照天意在山上结为夫妻。伏羲和女娲兄妹成亲后,女娲十月怀胎出乎意外地生下来一个血淋淋的肉团。伏羲气愤至及,二话没说便用石头把肉团砸了个稀巴烂,并将肉团渣一把把抓起扔到了山下。可是,不一会那些肉渣便在山下纷纷变化成了一个个男男女女的小孩,而肉渣落在山坡和山谷里的变成了森林草木和鸟、兽,落到河里的则变成了各种各样鱼和虾。从此,自然界又开始了新一轮人和植物、动物的繁衍生息了。
先人们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他们是在用还不知觉的观念来解释天地主人间万物是如何形成的?十分奇怪是,几乎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这一类“造人”的神话,并且还有着许多有趣的相似性。就像《女娲创造人类》、《世界最初的七天》、《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中,分别有中国汉民族、希伯来民族和古希腊民族的造人神话。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神话的创造者们都认为人类是神用泥土造出来的。不同的只是这些造人的神,在中国是女娲,在希伯来是耶和华上帝,在古希腊是普罗米修斯。同时,他们一个个都是对人类充满慈爱和关怀的神。
为什么各个民族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是泥土所造的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人戏说,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泥永远都搓不完。这种戏说法也可能成立,但在我看来,或许这是先人们对脚下这块能够让他们生存生息之土地的无限依赖、热爱和敬畏。
七
许慎的《说文解字》释“娲”字,为女娲之称谓,并以“化”解释“娲”字,表示“女娲”的词源和得名本身,即与“化育”的功能相联系。众所周知,在淮河流域、中原大地,以至整个汉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女娲除了有繁衍人类之功绩之外,还有一个伟大的功绩就是补天。
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中,共工被祝融打败后,便气愤地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从而导致了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了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炼出了五色石补好天空,折断了神鳖之足撑四极,然后又去平洪水、杀猛兽,以至人类得到了安居。《淮南子?览冥训》更有这样记载的:“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鹰攫老弱。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在“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中,人们不难看出女娲所断杀的巨鳌和黑龙,其实都是被古代先民们认定为兴风作浪为害人民的水怪。女娲断鳌足和杀黑龙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灾。女娲为补天所炼的五色石,与其说是为了补天,还不如说是为了治水。对于从事农耕汉族先民们来说,水患和水利历来是首要关注的大事;石料和芦灰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所以,女娲补天的传说所折射出来的,也就是母系氏族时的人类非常祈求:能在自己女首领带领下进行大规模治理水患的一种美好愿望……
伏羲和女娲等等古代华夏创世纪的故事,虽然只是神话和传说,但也绝非是完全荒诞和虚幻性的骗言。这些神话和传说蕴含着华夏先民们对自己创世纪历史的深刻认识和质朴表述。在汉民族创世纪的神话和传说中,流传甚广的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反映出了传说时代的华夏先民氏族内部兄妹互相婚配的社会发展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在创世纪之时华夏先民孕育后代和开启土地上农耕文明的历史踪迹。
八
如果说神话中的伏羲和女娲,是华夏先民们对创世先人的想象,那在中华大地特别是淮河流域一带有关伏羲脱离神界的传说,还是颇具自然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史籍记述,伏羲的“伏”字为族地名称;“羲”字犹为雄也、皇也,推尊之呼号也。传说,伏羲出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也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之为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太昊伏羲”,则是最为响亮的一个称谓,因为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
有着神圣之德的伏羲和女娲,终于有一天团结统一了整个华夏各个部落后,来到了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淮河第一大支流颖河之畔的宛丘(淮阳)之地,建起了中华大地上第一个“都城”,领导着华夏民族传说时代的先民们,开始了谋求生存及与自然搏斗的中华文明初期的新生活。
中华的文明史上的伏羲、神农与黄帝被称为“三皇”,也被人们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有专家推测,伏羲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和女娲在淮河岸边教民打渔捕猎、驯养家畜、取火种、食熟食,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野性状态,使人类原始的狩猎状态进入到初级的畜牧业生产时代。当伏羲和女娲看到蜘蛛吐丝织网,便发明了结绳织网用来捕渔、捕鸟和网逮动物。此外,伏羲还制定了男婚女嫁的远古婚姻大礼,并且发明了瑟,大家吹着瑟乐一起来庆祝,来欢乐。
远古的人们,对天上会长云彩,会下雨下雪、打雷打闪,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很多人去问伏羲,他也说不出个原因。伏羲总想把这些事儿弄清楚,可想来想去,咋也想不出个头绪来。
一天,伏羲在蔡河(今天流经淮阳伏羲陵南门前的一条古河)边,见到河里有一只龙不像龙,马不像马的怪物。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看罢,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后,整天拿着那片树叶,琢磨上面的花纹。又一天,伏羲在蔡河捕鱼,逮住一个白龟。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六块,最外圈儿圈儿二十四块。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不断地想着天地万物的变化,想着天地间他所不解的难题儿。伏羲也把白龟盖上有规则的花纹画在树叶上进行反复比较。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了,伏羲终于找到了自然界和人世间中事物的一些规律,画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秘密符号——阴阳八卦。
伏羲又经一番番悉心研究之后,他把八卦的形命名为:乾、坤、震、艮、离、坎、巽、兑,这八个字分别象征着自然界的天、地、水、火、山、川、雷、电。有了这方八卦图,伏羲便尝试着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而这八个象形文字,也就成了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从此在这基础上不断增多的象形文字,也就渐渐地结束了先民们“结绳记事”的古老历史。
这里,因为有着伏羲和女娲,这里便成了一方原始的富庶之地,来这里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这里的鱼和猎物也渐渐地少了。于是,伏羲便挑选了一批会打猎捕鱼的人,叫他们去东西南北四方去打猎、捕鱼。大家问伏羲,“东西怎么分?”伏羲说:“东方属金,西方属土。日头出东落西。”又有人问:“南和北怎么分?”伏羲说:“南边热,北边冷。”从此,大家都明白了怎样去辨别东西南北了。
有了伏羲和女娲所创造的生产与生活的各种活动,便有了中华文明的起始,便有了撒向天地间的一道道中华文明的曙光。
【编者按】作者五年前开始走读淮河,创作了一批非虚构历史散文,本篇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记述作者从淮河源头的桐柏山开始,实地考证淮河流域的神话传说,传说中认为淮井是千里长淮的源点,而作者却认定,这口淮井绝对不是淮河的唯一源头,这淮河的源头一定还来自来莽莽大山深处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山梁、山谷的岩隙里,还来自苍苍森林树木与花草的根须里,或许还来自树枝草叶上的一枚枚露珠,那渗入泥土中的一颗颗水滴……神话相传,盘古在桐柏山开天辟地,死后的血液流成了淮河,毛发长成了森林,骨架形成了山脉,双目生成了日月。此后,世上就有了“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之说。在盘古庙的正前方倒是有两个小亭子,一个小亭中竖立着一方柱状石碑,上书一个大大的“根”字,另一个亭中也是一口古井,井中清洌的山泉长涌不断,它们可能是盘古文化中的性文化一部分,它寓意着人类繁衍的方式,它们在诠释着华夏民族并不是神所创造,而是一代一代繁衍生息的结果。作者在周口市淮阳县则是找到了神话中缔造人类的“三皇五帝”之首的天皇、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在以古宛丘为中心的华夏大地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有关伏羲和女娲兄妹结为夫妇,缔造人类的不同传说很多,反映出了传说时代的华夏先民氏族内部兄妹互相婚配的社会发展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在创世纪之时华夏先民孕育后代和开启土地上农耕文明的历史踪迹。在“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中所折射出来的,也就是母系氏族时的人类非常祈求:能在自己女首领带领下进行大规模治理水患的一种美好愿望……有了伏羲和女娲所创造的生产与生活的各种活动,便有了中华文明的起始,便有了撒向天地间的一道道中华文明的曙光。作者运用洋洋数千言将淮河大地上流传的神话传说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向我们展现了淮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的这种热爱家乡,热爱故土之情跃然纸上。厚重的非虚构历史散文,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