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石柱花开

作者: 葛江洋 点击:1185 发表:2017-12-30 17:09:54 闪星:2

    在此之前,没有到过石柱,也没有听说过石柱。

  接到要去石柱参加采风活动的通知,赶忙打开地图找,在重庆的边上找石柱。地图没有温度,更没有情感。找到了石柱县,只知道这是一个土家族自治县,沉寂在长江的上游。

  采风活动的承办者事先办了微信群,也很“文学”地要求每个参加者在去石柱前先说几句期待的话,期待什么呢?网上介绍石柱是一个贫困县,一个被三峡工程淹没了许多地方的古城,于是我只能说:“期待着到石柱,看看没有被三峡工程淹没了的地方”。

  从沈阳乘坐飞机直达重庆,再去重庆北站坐上高铁,一个小时零10分钟就到了石柱县。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石柱县车站,是全国铁路中为数不多的在车站名字中出现了行政县的车站。据说在河北也有一个叫石柱的地方,铁路上这么确定车站名是为了加以区分。所以,石柱县站成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县”字头火车站。

  图片1_副本.png这是一个初春的傍晚,没有细雨,也没有暖阳。当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从高铁站进到城区时才发现,在我印象中的贫穷落后渝东山区,竟然是这样一个清新丽质、甚至有些江南印记的小城。


图片2_副本.png

  这里天空如洗,远山含黛,街道整齐又弯曲却十分整洁,楼房错落有致地铺展,人们的走路不慌不忙,脸上一副悠闲和轻松……这里的气候很好呀,这里城市味道也很浓呀,“首眼”印象让我迅速定位,这是一个时尚的石柱!

  当地朋友介绍说,石柱是全国绿化模范县,是中国的“黄连之乡”、“辣椒之乡”,是中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当地人口70%是土家族,他们世世代代生长在这块土地,创造出原生态的“啰儿调 ”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这里生长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已经唱遍大江南北,成为石柱的“县歌”,这里还诞生过一位中国唯一登录正史的女将军秦良玉……说起这些,当地人津津乐道,神情中洋溢着一种自豪和自信,他们夸着自己的家乡好!

  其实我挺佩服当地人愿意夸自己家乡的。

  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不愿意夸赞自己的家乡,甚至随意“埋汰”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抱怨自己的家乡这样那样,好像自己是一个看客。尤其坐上当地的出租车,司机们会对城市建设评头品足,对当地官员评头品足,对自然环境评头品足,而让初到的外地人心理上首先蒙上一层“雾霾”。但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是事出有因,老百姓的说法往往是有出处的,他们的“民意闲谈时”常常透露出政府在管理上的缺陷。所以说,那些巡视组或者考核组,也不用费太多力气,你只要乘坐出租车去聊一聊,或者到老百姓聚会的地方访一访,听听他们是不是夸赞了家乡,就能折射出政府的政绩了。反过来讲,政府再怎么忙活,得不到老百姓的口碑,也是事倍功半。

  而这次石柱县政府敢把全国的文学大V们请来,让他们亲临实地,接触百姓,也是胆子不小,大概正是因为有“政绩自信”。于是,我初到石柱,就感觉到一种底气,一种文化底气。


 一  印象从“天尧”开始


  一条河从县城中流过,也许还没有到雨季,水量不大,有的地方裸露着河石,河床失去了河水的拥抱,现出它的嶙峋。但这并不重要,许多地方河床对河水的拥有已经成了一种奢侈。

  这条河叫龙河,来自深山的里的黄水,从这里转一个弯,向西汇入长江。当地说人,龙河是他们的母亲河。

  河水很清,清早时看到有人在那里洗衣服,说明河水的质量达标。我猜想,穿上在这样河水里洗过的衣服,一定会有一种别样的清新,没有洗衣粉的味道,没有衣领净的味道。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

  这水一定给当地人带来了神圣,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以龙命名是一件庄重和神圣的事,我不知龙河的名字起源于什么年代,放在从前皇权时代是否会犯“讳”,但是今天不同,我们可以自豪地任意称“龙”。

  而在这龙河的边上,就是我们入住的天尧酒店。站在酒店的门前,可以看到对面的帽顶山,山上有一座楼,当地人说,那是钟楼。我住的两天里没有听见过钟声,也许是距离太远,也许根本没有敲过,但这并不重要。有时期愿是一种现实,有时只是一种想像,一种虚幻,作为一个路过人,只要能够远远地看到、心里生出想像就足够了。

  酒店为什么取名“天尧”,我想这里面必有缘由。问了酒店的前台人员,她们不知道;问了酒店销售部的人员,她们也说不上来;还是县旅游局的付副局长给我解释说:“天尧”取意天上之水即为龙河,尧帝之土即为石柱,石柱人期望靠着龙河的滋养和尧帝的佑护滋润这一方水土。据说站在酒店的观景阳台上,可以饱览山峦叠翠,领略“百里龙河汇百川、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景。

  几天中我还发现,县城里另有天尧美食城、尧二山庄等出现“尧”字的几家招牌,说明着百姓的期盼。“天尧”代表着百姓们的心曲,他们喜欢在天尧酒店门前的小广场上跳“坝坝”舞、练太极拳、做健身操,一派祥和,一片融融。悠闲的人们在这里享受着龙河水的绮丽风景,享受着帽顶山的绿野清风。

  图片3_副本.png“天尧”,你是石柱的一位首席代言人呀,解读了你的由来,我知道石柱的故事刚刚开始……


 二  秦良玉和“谭妹子”


  这里曾经有战争。

  历史上的石柱饱经战火,这里曾经是王权争霸的战场。

  就在500多百年前,西凉兵马从黄土高原进兵至此,名将马援将部属安居于此,于是产生了十三支后人,几经繁衍成了当地的望族。更有其中的马千乘娶来中州名门之后秦良玉为妻,开始了一段彪炳史书的传奇故事。

  至今我无法想像,那时的秦良玉怎么那么英勇果敢,丈夫蒙冤屈死,其子尚幼,于是她自己挑起统军大任,不仅安定了自己的家乡,还承担起国家兴亡重任,她竟然三次千里出征,带着自己精心调教的白杆兵远去山海关“勤王”,挽救那个已经奄奄一息的明王朝。且不说她的此举是否值得,单就这样的壮举就让人由衷敬佩,至今的点将台已经成了人们欢歌宴乐之所,每逢节日等都要有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吃土家菜、喝摔碗酒,而热情的当地百姓经常会自发地来到这里,在热烈的篝火旁边为客人们表演甩手舞、唱“啰儿调”。

  万寿寨现在已是当地土司展览馆,这是秦良玉当年率兵出征誓师的地方。我无法想像,凭秦良玉一个女子,怎能有如此胆略?尽管说她的身高脚长,尽管说她性格刚烈,尽管说她喜欢女扮男装,但她毕竟是一个不曾出过远门的女子,而且是远在偏地的农家女子,竟然有这样的大胸怀、大气魄,这是巴渝人的性格?是巴渝人的品质?石柱城里有秦良玉骑着战马的雕像,雕像周围是跳着舞蹈的男男女女,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年秦良玉即将征战的影子,但我相信在他们的遗传基因里,一定还有那时的血性,只是在和平的环境熏染下,衍化成勤奋和坚韧。

  在一个叫谭妹子的女人面前,我找到了这种基因,并开始了一种崇敬。

  谭健兰,她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妇女。从十三年前她创建了从事辣椒种植、收购,酱腌菜和辣椒制品加工销售及进出口的土家香菜加工销售公司。短短几年,已经拥有近亿资产,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图片4_副本.png

  她的本性是务农,她的本质又是为农。她告诉我们说,自己做的事是为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她那张展示给外人看的图板上,我发现,尽管她公司2016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8752万元,可纯利润才是347万元,还不到4%?我惊讶了。找个空隙时悄悄问她怎么会这样,她只淡淡地一笑答我:“农业项目,利润就是这样。”

  辛苦的农民!

  在公司的一个展厅里,一排整齐的文件柜摆放着整齐的文件盒,这是只有在政府机关才能看到的阵势,而存放在这里的则是公司近些年来他们扶持帮助周边农民的档案资料,每户一个档案,详细地记录着农户的辣椒种植生产加工状况,为的是他们可以精准地进行帮助。公司确定了帮助一万户农民的规划,几年来已经在7个乡镇、24个乡村帮助了贫困农户2300多户,其中有1500多户已经脱贫……

  帮助农民致富,帮助农民脱贫,谭妹子们要书写“走出农家门、走进朝天门、走到天安门、走过海关门、致富门”的辣椒传奇!

  我突然想到了那位纵马横刀的秦良玉。

  秦良玉书写的传奇是率领三千白杆兵千里救驾,而今日的谭妹子则是带领万户农民走上致富大道……千帆过尽,遍数风流,谭妹子当是今日之大英雄!

  谭老板,你要坚持做下去!老百姓不会忘记你,有朝一日,会像纪念秦良玉那样为你建一座雕像,至少在心中!



  三  坝坝舞和啰儿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是谁发明首倡,当下全国各地,城市乡村,街舞流行。北方冬天的空气不好,大妈大姐们戴着口罩也要上街跳,身子骨不灵活,能动哪里动哪里,老百姓喜欢,没辙。

  街舞流行到这里,则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称之为“坝坝舞”。

  这里跳坝坝舞有些特殊地方,不光晚上跳,白天也有跳,他们不上班?不光老人跳,年轻人也跳,不光女人跳,男人也跳,而且着装整齐,一个个方阵,如一畦畦花圃,涌动的、跳跃的花圃。

  那晚我们参加了在万寿寨举行的歌舞晚会。在大巴车行进的路上,就看到坝坝舞的队员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到现场后,我们已经在饕餮着丰腴的土家菜肴,欣赏着优美的土家歌舞,而他们却在一旁默默地等待着表演的机会。那天因为要有一个什么微电影的拍摄,他们等了很长时间,有的衣裳有些单薄,有的头发已经花白,可个个都是兴致勃勃,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激情和亢奋。我问他们,走了多远,他们说,不远,才五六公里。我问他们,经常来跳吗?他们说,经常的事,我们高兴来。我问,有点报酬吗?他们笑了,高兴,快乐,跟谁要报酬去?

图片5_副本.png

  繁星高照时,篝火点了起来,冲天的火光映红着舞动的人们,一畦畦花圃从四周移到场地中间,他们变成了欢乐的湖水,欢乐的锦缎,在音乐声中舞动着。

  这是一个贫困之乡,是一个刚刚升起希望的地方,是一群还没有脱离贫困、许多人年均收入不到三千元的农民!

  是什么让他们不知愁滋味一般如此舞动、欢快和得意,他们没有犯愁的事?

  我突然想到他们创造的那首脍炙人口、传遍大江南北的民歌,是太阳呀,他们已经告诉了所有的人——太阳出来喜洋洋!

  无论有多么烦愁的事,没有太阳的时候就睡。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事,太阳出来时就起。然后面对阳光,面对温暖,你就会产生战胜的信心和勇气。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养太阳。

  养太阳的人乐观,养太阳的人温和,养太阳的人爱唱歌。

  而在我心中,最好听的还是那啰儿调。

  啰儿调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歌,据说已经进入了世界“非遗”。它的旋律并不华丽做作,音调不像陕北民歌那样高昂,也不像江南民歌那样委婉,一首首歌子从当地姑娘的口中唱出,如一泓细细的清泉,流得那样自然悦耳,最大的感觉是清纯无比。我先是听导游的女孩在旅游的大巴车上唱,唱得尽管随意,就感觉很有味道,又到了晚会的舞台上听专业歌手唱,然后再回到太阳湖的清澈水面上,回到大风堡的绿野清风中,再听土家族姑娘的歌声,好听!

图片6_副本.png

  在大家的要求下,身穿民族服装的导游小马姑娘在行进的大巴车上,一边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一边一首首地为我们唱起“啰儿调”,我借坐在前排地机会,贪婪地录制下来,在后来的行程中,竟然成了我的陪伴:

  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舍在家不在家?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爹妈舍已经88哟!

  ……

  喝你六口茶呀,问你六句话,眼前这个妹崽啥今年有多大?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眼前这个妹崽舍今年一十八!

  哟呵哟呵……衣儿呀呵……眼前这个妹崽舍今年一十八哟! 

  图片7_副本.png歌词,加上优美轻松而有些诙谐的旋律,加上姑娘们恰到好处、幽默而不做作的表演,给人留下了健康的笑声,也留下了一种清新的愉悦。

  我说,你们都应当上星光大道,你们都能成为宋祖英!


  四  石柱也能花开


  石柱的名字源于一个传说。美丽的少男与美丽的仙女相爱,受到天庭的处罚,被化成一对石柱,他们面面相对却不能靠近。但是千百年来,他们始终不离不弃,在他们的周围盛开着鲜花,长满了青草,他们被春天拥抱,我想这石柱是有生命的,只是他们的生命停留在一种积蓄中,等待有朝一日,春天来临,他们肯定会开花的。

  这是一个梦。

  却是石柱人民的一个追求。


图片8_副本.png

  古镇中期待的老人。


  近年来,石柱县人民积极创造自己的家乡美景,他们在加快发展中想到了文化资源,这是一个超前的、明智的思维。在世上所有的资源中,文化资源是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单说这次邀请全国100名网络作家、媒体作家来石柱进行采风,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各部门通力合作,就是一个大手笔,在全国,甚至那些发达地区,也不是都能做到的,这需要有见识,有胆识和有眼光。

  文化产业是一个需要养的产业,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要想“一把一利索”,文化市场是一个软实力的集成,需要有耐心,需要有眼光和胸怀,甚至需要几代“班子”的传承接力。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的石柱已经开始起步,而且起点很高,石柱县的领导们,接过了历史文化的传承重任,使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希望。

  这是文化的太阳!

  喜洋洋的太阳照在古老的石柱之上,让石柱有了性灵和生命。你看那些谭妹子们、那些坝坝舞们、那些啰儿调们,还有那太阳湖,那大风堡,那黄水镇沉睡的水杉母树,那西沱古镇潜藏的久远传说,都一个个鲜活起来,那是上苍赋予的地灵人杰,正如当地一位才人所形容:“龙腾千载古城白杆威名扬海宇,河涌万重碧浪太阳妙曲醉神州”……,石柱年轻而有活力了!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故事,这就是中国石柱一千七百多年的故事,我们要娓娓讲出,我们要声情并茂,我们要自信自豪,我们要薪火相传,直到梦想成真,直到石柱花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一个巴渝地区的土家族贫困小县,能让作者如此垂青,如此倾情赞美,不仅仅源于那里的山水,那里的传说,更在于那里的文化,那里的人。文章从解释“天尧”开始,铺展了石柱百姓对家乡的赞颂和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古有秦良玉,今有谭妹子,二人时代不同,却有相同的川渝女子的刚烈和真情。秦良玉率部出征,尽显果敢;谭妹子为几千农户脱贫致富殚精竭虑,不愧女中丈夫。“太阳出来喜洋洋”,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份欢乐,一份憧憬。作者饶有兴趣地介绍了那里的特有文化品种“坝坝舞”和“啰儿调”,让我们看到一批乐观温和的“养太阳”的人。文章最后,作者高度评价了石柱县主政者的远见卓识并寄予殷切期望。让我们共同祝愿,那个古老又有活力的川中小县富足美满,石柱花开。 推荐阅读 【编辑:路人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