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特稿】从共和国大阅兵:看中国军队震惊世界的四大飞跃

今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第18次大阅兵,其中国庆大阅兵15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阅兵2次、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朱日和大阅兵1次。
国庆阅兵就是展现一支军队的装备、一支军队的编制、一支军队的士气、一支军队的发展,就是要把最好的装备、最具有代表性的军兵种向世人亮相,向世界曝光,世界各国军队如此,中国军队亦不例外。
因此,通过共和国大阅兵就能够摸清一支军队的发展脉络,领略一支军队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后的18次大阅兵,无疑就是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见证。
本文作者作为军事记者先后经历了1999年、2009年、2019年国庆阅兵、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和2017年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朱日和基地大阅兵的采访报道,现以亲身经历探寻共和国大阅兵给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留下的历史痕迹。
共和国大阅兵见证陆军:从小米加步枪到机械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在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四大军种中,陆军的历史最长,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起就有了陆军,23年后海军、空军才诞生,39年后火箭军(第二炮兵)才诞生。但陆军领导机关成立的最晚,89年之后陆军领导机关才最后成立。尽管如此,人民解放军诞生98年后,仍是最大的军种。于是,18次大阅兵陆军仍然是主角,但陆军的变化已经翻天翻地。
“小米加步枪”形象地比喻了新中国创立时中国陆军以步兵为主体的现状,也高度概括了中国陆军装备落后的现实。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陆军出现在阅兵式上的是大量的步兵、骑兵,参加受阅的步兵有1个师又1个团,骑兵1个师,战马达1978匹,只有少量的炮兵、装甲兵。当时军队员额500多万人,以步兵为主,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技术兵只作为步兵的附属,没有形成独立的兵种。
开国大典时,中国陆军的现代化程度很低,既没有新时代的标志原子弹,也较少或根本没有发达国家拥有的现代化的导弹、坦克、火炮等先进的武器装备,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步枪、手榴弹、地雷。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亮相的陆军武器装备,包括日制75毫米野炮、美制105毫米榴弹炮、日制37毫米高射炮,日制97式中型坦克、德制七九步枪、捷克式轻机枪等缴获的武器装备出自十几个国家,多是别国淘汰的旧装备。
当时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功臣号”坦克就是1945我军缴获的第一辆日式坦克,如今已经静卧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据历史记载,开国大典检阅途中有一辆装甲车驶到天安门西侧,因机械故障熄了火,多亏后面装甲车里的战士急中生智,开上前去把开不动的装甲车顶着通过了天安门广场。城楼上的毛泽东对眼前的这一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不过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因为他知道这就是我军手中最好的装备。
从当年的历史镜头中,人们可以看到当天安门广场上万众欢腾时,毛泽东的表情却始终凝重,很少出现笑容。毛泽东此刻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又愉快又不愉快”。毛泽东后来解释: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开国大典之后,毛泽东指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毛泽东把建立一个强大的陆军作为人民军队发展的前提。从此,中国陆军就开始变革。陆军的变革在编程上立足于新的军兵种建立,在武器装备上立足现代化。
新中国创建后至1956年1月,人民解放军在中央军委共建立了10个军兵种领导机关,除海军、空军司令部、公安部队领导机构外,均属陆军。1950年5月,成立了通信兵部;1950年8月,成立了炮兵司令部;1950年9月,成立了装甲兵司令部;1950年12月,成立了防空军司令部;1951年8月,成立了工程兵司令部;1953年9月,成立了铁道兵领导机构;1956年1月,成立了防化兵部。至此,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军兵种已基本上得到了完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首次独立存在于陆军序列中。
此后,中国军队的军兵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78年1月,成立了基建工程兵司令部;1988年1月,在总参成立了陆军航空兵局,现改称为陆军航空兵部;2016年总参陆军航空兵部改编为陆军航空兵局,缩编后划归陆军领导机关。
陆军领导机关的成立是陆军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改革。我军长期以来一直是陆军独大,但却没有专门的军种领导机关,陆军的七大军区由四总部直接领导,而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种都有独立的军种领导机关。
2016年军队调整改革后,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大陆军”体制,重划五大战区,取消了陆军七大军区机关,成立了陆军领导机关,与海军、空军、火箭军共同成为平行的军种领导机关,最终形成“军委管总,军种主建,战区主张”的编制格局。
1954年国庆5周年大阅兵,陆军武器装备由“多国造”实现了“苏式”武器装备的基本统一,是陆军装备的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包括苏式的M——43式120毫米迫击炮、57毫米防坦克炮、76.2毫米加农炮、M——38式122毫米榴弹炮、M——37式152加农榴弹炮、M——13式火箭炮、85毫米高射炮、M——39式37毫米高射炮,T——34中型坦克、NC——2重型坦克、CY——122式122毫米自行火炮。
建国5周年大阅兵的受阅部队组成,也体现了陆军的发展变化。受阅地面方队38个,由军事学院、第1步兵学校、第8步兵学校、第3炮兵学校、南京工兵学校、第1坦克学校各组成一个方队;由23、63、65、66、69军的部分部队分别组成步兵、摩托化步兵方队;内蒙古骑兵5师组成骑兵方队;防空部队组成了高射炮和探照灯方队;由炮兵第10、11、21、31、64师等炮兵部队组成炮兵方队;由坦克第1、2、3师组成坦克和自行火炮方队;由东北、华北、华东军区装甲部队抽组组成三轮摩托车方队。由开国大典时受阅由陆军的步兵、骑兵为主,发展成以炮兵、装甲兵、防空兵为主。
1959国庆阅兵59式坦克亮相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是陆军发展的一次巨大腾飞。受阅武器装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人民解放军“五”字开头的新式武器──五六式冲锋枪、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五九式主战坦克等陆军新式武器也纷纷亮相,这些武器都是中国自已生产的。
受阅的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144门,坦克、自行火炮99辆,汽车240辆,飞机165架。这些武器装备基本上是我国生产的。步兵、摩托化步兵配备了国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运兵车辆为“解放”CA——10B运输汽车;7个炮兵方队的火炮中有6种为国产,包括54式122毫米榴弹炮、122毫米加农炮、56式152毫米榴弹炮、59式130毫米加农炮、100毫米高射炮、CY——100和NCY——152式自行火炮;59式中型坦克、NC——2重型坦克,也都是国产的。
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式是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一次阅兵。
国庆10周年大阅兵,把连续11次参加国庆受阅的骑兵取消了。我军骑兵的鼎盛时期达12个骑兵师,在历史上它是陆军中仅次于步兵的最大兵种。国庆受阅取消骑兵说明骑兵这个古老兵种已经适应不了陆军现代化的发展。
开国大典阅兵式,步兵使用的是美国莱姆式冲锋枪;朝鲜战争时,使用的是苏式7.62步骑枪;1959年共和国十年国庆阅兵,使用的是国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军步兵又换装成81枪族;50周年国庆大阅兵使用的是新型的95式自动步枪;2019年10月1日,70周年国庆大阅兵最新型步枪QBZ-191首次亮相。
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将出现国产的更新式步枪,大家拭目以待吧。据悉,中国步兵的轻武器,已经名列世界轻武器的先进行列。
从1999年至2019年的20年间,我经历的6次共和国大阅兵采访报道,每一次大阅兵的武器装备变化都令人刮目相看,让世界震惊不已。
1949年开国大典,空中梯队仅有空军航空兵一家独秀,如今每次共和国大阅兵都会出现陆军航空兵直升机梯队的身影,陆军无人机装备也出现在大阅兵的行列中。 人民解放军陆军虽然仍是最大的军种,但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陆军了。新中国成立前,陆军比较单一,步兵占95%。如今陆军已经发展成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航空兵、特种侦察兵、气象兵、电子对抗兵、导弹兵等20多个兵种,步兵的比例只占30%,技术兵种达到70%,炮兵成为陆军中最大的兵种。既使步兵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已经取代了徒步步兵。数字化步兵也已经出现在人民解放军陆军行列之中。
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还经过了骡马化、摩托化、机械化的“三大变革”。解放战争后期是骡马化,主要特征是人靠步行,指挥员靠乘马,重武器装备靠兽力;1969年,部分野战军改装为摩托化,变为以汽油发动机、胶轮车为动力,步兵以车代行,装备全部由车载;1985年,全军全部淘汰骡马化,改装为摩托化,部分摩托化野战军改装为机械化,标志是动力为柴油发动机、履带式车辆,并具有装甲防护能力和进攻火力,步兵作战全部乘装甲车和步战车。
1959年国庆10周年大阅兵,从此取消了落后的兵种——骑兵方队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向世界宣告:“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值得庆贺的是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后的第二年——2020年人民解放军陆军终于实现了机械化,信息化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陆军由步兵为主的步兵军到诸军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1985年人民解放军在淘汰骡马化时,集团军的试验已经成功。于是,对陆军编制实行了全面改革,取消了以步兵为主的步兵军的编制,组建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步兵、防空导弹兵、航空兵等诸军兵种合成的集团军,陆军中的专业兵种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大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陆军的机动力、火力、防护力和合同作战能力有了历史性的跨越。
“小型化”是我军陆军编制体制的又一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就是由军师团营体制改为军旅营体制。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关于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命令各野战军所辖纵队改称军,当时是军的体制是军、师、团、营、连、班的编制;现在集团军改为军、旅、营、连、排、班的编制,作战单元达到了小型化、合成化、模块化。
2014年3月,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来,陆军编制的最大变化是成立合成旅。中国陆军合成旅是人民解放军陆军现代化转型的核心作战力量,具有以下7个显著特点:
一是高度合成化。合成旅整合了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侦察兵、工程兵等多兵种。每个合成旅下辖合成营、炮兵营、防空营、侦察营等,具备独立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二是模块化编组。旅内各作战单元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拆分重组,形成20余个战术群。例如,合成营可独立执行突击、防御等任务,也可与其他营协同作战,实现“打保一体”。
三是信息化与智能化。合成旅配备先进的信息化武器和指挥系统,如北斗导航、量子通信、AI辅助决策系统等,大幅提升战场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效率。单兵装备如HUD战术目镜可实时显示3D战场态势,AI算法能在短时间内生成最优作战方案。
四是强大的火力与防护能力。主战装备包括99A主战坦克、04A步战车、05式155mm自行榴弹炮、PHL-191箱式火箭炮等,具备高精度、高射速和远射程的火力打击能力。同时,装备先进的装甲防护和防空系统,有效应对空中和地面威胁。
五是快速机动与战略投送能力。合成旅依托运-20战略运输机,可在24小时内将主战装备投送至5000公里外的战区,实现快速部署和战略机动。合成旅还具备跨区域作战能力,能在100×150公里的战场空间内执行多种任务。
六是非对称作战优势。合成旅可配备无人机蜂群、巡飞弹、微波反无人机阵列、电磁伪装网等新型作战装备,通过非对称手段降低敌方探测概率,提高作战效能。例如,攻击-2无人机可引导后方导弹实施“a射b导”,实现精确打击。
七是高效指挥与协同作战。合成旅采用扁平化指挥架构,减少中间层级,提高指挥效率。同时,注重与其他军种(如火箭军、空军)的协同作战,通过数据共享和联合行动实现“全域作战”。
这些特点使合成旅成为陆军战斗力的核心代表,兼具灵活性、高效性和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适应现代战争的复杂需求。
此外,人民解放军的重装合成旅的作战能力更加令人震撼。重装合成旅是人民解放军陆军的一种重要作战编制,属于重型机械化部队。其编制和装备具有高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拥有先进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防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具备强大的火力、突击力和防护力。同时,重装旅还注重信息化建设,配备了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和通信设备,能够实现高效的指挥和协同作战。重装旅作战任务主要包括突破敌方防线、实施纵深攻击、夺取重要目标等,其强大的火力和突击能力是陆军部队的“重拳”。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解放军陆军合成旅已经超过80个,其中重装合成旅接近三分之一。
据悉,今年抗战大阅兵将出现重装合成旅装备和官兵的身影。此外,还有望出现新一代主战坦克、激光防空车、高能微波武器系统、电磁侦察车、卫星通信车、无人履带式反坦克车、无人履带式破障车、机械狗等让世界惊叹的陆军武器装备。
从“小米加步枪”到“铁甲雄风”;从“步兵为主”到“多兵种合成”;从步兵军发展到集团军;从机械化到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这就是中国陆军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变革的缩影。
目前,人民解放军陆军正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方向快马加鞭。
【编者按】文章以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发展历程,极具历史价值与军事专业性。当“小米加步枪” 的硝烟散去,铁甲洪流在天安门广场划出新时代的轨迹——这是中国陆军从战火中走来的史诗。作者以亲历者视角,串联18次大阅兵的铿锵足音,从开国大典上“万国牌”装备的窘迫,到合成旅信息化作战单元的锋芒,每一次受阅都是军种涅槃的年轮。文中既有毛泽东凝视故障装甲车时的凝重,也有99A坦克集群轰鸣而过的震撼,更以“骡马化到智能化”的跃迁,揭示一支军队在战火与和平中淬炼的精神密码。此刻,2025年的阅兵场正等待新一代装备亮相,而这段用阅兵镜头书写的陆军进化史,早已超越军事叙事,成为民族复兴征程中最刚劲的注脚。文字简洁有力,叙事清晰流畅,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陆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伟大变迁,是一篇优秀的军事题材作品。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