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二百二十一
汉武帝开疆拓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军事上机动灵活,善于利用各种矛盾,采取不同的对策,取得了赫赫战功。在《资治通鉴》卷二十一记载了汉武帝这方面的战绩,原文如下:
初,贰师起敦煌西,分为数军,从南、北道。校尉王申生将千馀人别至郁成,郁成王击灭之,数人脱亡,走贰师。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郁成,郁成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闻汉已破宛,出郁成王与桀,桀令四骑士缚守诣贰师。上邽骑士赵弟恐失郁成王,拔剑击斩其首,追及贰师。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太初四年
春,贰师将军来至京师。贰师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见天子,因为质焉。军还,入马千馀匹。后行,军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天子为万里而伐,不录其过,乃下诏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封赵弟为新畤侯,以上官桀为少府,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馀人,千石以下千馀人,奋行者官过其望,以谪过行,皆黜其劳,士卒赐直四万钱。
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捕得生口,知状以闻。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当地。”上直其言,遣归国,亦因使候司匈奴,匈奴自是不甚亲信楼兰。
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汉使入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后岁馀,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遇屠,乃相与杀昧蔡,立毋寡昆弟蝉封为宛王,而遣其子入质于汉。汉因使使赂赐,以镇抚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
秋,起明光宫。
冬,上行幸回中。
我们来看看这段话的白话文意思:起初,贰师将军李广利从敦煌西边出发,把军队分成几路,分别沿着南道、北道进军。校尉王申生率领一千多人另去攻打郁成,郁成王出兵迎战,消灭了王申生的部队,只有几个人逃脱,跑到李广利那里。李广利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前去攻打郁成,郁成王逃到康居,上官桀追击到康居。康居听说汉军已经打败大宛,就把郁成王交出来给上官桀。上官桀命令四个骑兵把郁成王捆起来看守,押去见李广利。上邽骑士赵弟担心郁成王逃跑,就拔剑砍下他的脑袋,然后追赶李广利的大部队。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太初四年(前101年)
春天,贰师将军李广利回到京城。他所经过的小国听说大宛被打败,都派自己的子弟跟着入朝进贡,拜见天子,并留下来作为人质。军队返回时,带回一千多匹马。这次行军,后来军中并不缺乏粮食,战死的人也不算多,但将领和官吏贪婪,不体恤士兵,侵吞士兵的财物,因此死亡的人很多。天子因为李广利是万里征战,就不追究他的过失,还下诏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封赵弟为新畤侯,任命上官桀为少府。军中官吏被封为九卿的有三人,被封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官职的有一百多人,被封为千石以下官职的有一千多人。自愿参军的人,所封的官职超过了他们的期望;因罪被罚去参军的人,都不计算他们的功劳。士兵们得到赏赐,每人值四万钱。
匈奴听说贰师将军征讨大宛,想拦截他,贰师将军的军队兵力强盛,匈奴不敢抵挡,就派骑兵通过楼兰,等候汉军后面过境的使者,想断绝他们的通道,不让他们通行。当时汉军的正任文率领军队驻守在玉门关,抓到了匈奴的俘虏,得知了匈奴的意图,就上报给朝廷。天子下诏命令任文顺路领兵逮捕楼兰王,把他押到京城来审问。楼兰王回答说:“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如果不对两边都顺从,就无法自保,希望能把国家迁徙到汉朝境内居住。”天子认为他说得直率,就放他回国,也趁机让他侦察匈奴的动静,匈奴从此不再十分亲信楼兰。
自从大宛被打败后,西域各国都感到震惊恐惧,汉朝派到西域的使者越发能尽职尽责。于是从敦煌西边到盐泽,沿途常常修建起亭燧,而轮台、渠犁都有几百名屯田的士兵,设置使者、校尉来统领保护他们,以便供给出使外国的人。一年多以后,大宛的贵族们认为昧蔡善于阿谀奉承,才使本国遭受屠杀,就一起杀死了昧蔡,立毋寡的弟弟蝉封为大宛王,还派他的儿子到汉朝来做人质。汉朝于是派使者赠送礼物赏赐给大宛,来安抚他们。蝉封和汉朝约定,每年向汉朝进献两匹天马。
秋天,修建明光宫。
冬天,天子出行到回中。
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首先,军事行动与政治影响相辅相成,汉军击败大宛,震慑了西域各国,使它们主动与汉朝建立联系并送子弟为质,体现了军事胜利对拓展政治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其次,赏罚分明以激励士气,汉武帝对征战将士论功行赏,虽对将领的过失有所包容,但通过封赏调动了军队的积极性,同时也区分了不同参军人员的待遇,体现了治理军队和国家的策略。
第三,外交上恩威并施,对待楼兰,汉朝既以武力逮捕其王以示惩戒,又尊重其处境将其放回并加以利用,展现了在外交中灵活运用强硬与怀柔手段的智慧;对大宛则在其更换国王后进行安抚,通过约定朝贡稳定关系,巩固了在西域的地位。
第四,边地治理的重要性,在西域设置屯田士兵和官吏,修建亭燧,既保障了使者通行和物资供应,也加强了对边地的管理和控制,为汉朝在西域的长期存在奠定了基础。
第五,揭示军队内部问题:虽然征战取得胜利,但军队中将领官吏的贪婪侵吞导致士兵大量死亡,反映出军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也为后世治军提供了教训。
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
【编者按】文章辑录了《资治通鉴》中汉武帝时期,西汉在军事、外交、政治等多方面皆有重大举措。《资治通鉴》中关于“汉武帝的军事成就”这段历史生动的呈现了汉武帝时代的复杂局势与多样策略。从军事行动到政治影响,从外交手腕到边地治理,全方位彰显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治国理政的独特思路。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