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威海的秋天

作者: 胶东散文 点击:146 发表:2025-08-15 09:58:19 闪星:1

  威海的秋天总带着点急不可耐的性子,像是怕被夏日的余温耽搁了似的,总比节气表上的立秋要早来十天。这是老威海人祖祖辈辈揣在心里的规律,就像渔民熟悉潮涨潮落的时辰,不必翻黄历也能准确说出:"秋已经立住了。"风里的潮气一散,墙角的青苔不再黏手,连晾在绳上的海鱼干都少了几分黏腻——天地间自有一本无形的历书,比纸页上的墨迹更分明。而威海秋天最鲜明的注脚,便是那浸透了山海灵韵的“秋高气爽”。

  立住的秋,最先以清爽宣告主权。夏日的风是裹着热浪的棉絮,黏在皮肤上能闷出一身痱子,即便坐在大树底下也得摇着蒲扇,稍一动弹就汗湿了脊梁。可立秋后的风,在农村田野间,裹着刚割下的玉米秸秆的青涩气,混着翻耕土地的泥土腥甜,掠过晒谷场时,还会卷着晾晒的花生壳的摇响。这风掀动卖海产摊主的蓝布围裙,拨弄下棋老头们的草帽绳,连墙根下打盹的老猫都要抬抬眼皮,抖落鼻尖的绒毛。风里藏着的凉意,不是寒冬那种砭骨的冷,而是像刚从井里拎出来的西瓜,带着清冽的甜,让人忍不住敞开衣襟多接几缕。窗台上的仙人掌舒展着刺,每根尖上都凝着细碎的光——风是季节的信使,总在人们察觉之前,悄悄递送着更迭的密码。秋高气爽的妙处,正从这风里漫溢开来,吹得人心里敞亮,连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风过之后,天空便铺开最壮阔的画卷。威海的秋空是被过路神仙故意打翻的靛蓝颜料,浓得化不开,干净得没一丝杂质。抬头望去,倒像是山海共同托举的巨大蓝宝石。云是这蓝天上最灵动的笔触,有时像刚剥壳的棉花糖,蓬松松地堆在刘公岛的肩头;有时又像被风吹散的轻纱,丝丝缕缕掠过成山头的灯塔,把影子投在海面,随波轻轻摇晃。清晨推开窗,总能看见云在天上走,影子在地上移,移过街角银杏的掌状叶,移过巷口渔船的木桨,移过晾在绳上的渔网。渔网的网眼漏下细碎的阳光,落在青石板路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子。骑电动车的姑娘放慢车速,手机举到胸前;买菜的老太太把菜篮搁在石墩上,手指跟着云的轨迹划动;背着书包的孩子突然拽住大人的衣角,指着天边:"像鲸鱼!像绵羊!"那些在大相框里的蓝与白,其实是秋天递来的明信片,印满了秋高气爽的印记。

  与这澄明天色形成奇妙对照的,是蝉鸣声里的焦虑。立秋之后,蝉像是突然得了什么讯息,叫声变得急促而响亮,并且带着点孤注一掷的意味。它们趴在老槐树粗糙的树皮上,趴在梧桐枝桠的褶皱里,声嘶力竭地叫着,仿佛要把整个夏天没说够的话都倾泻出来。正午的阳光还带着余威,蝉鸣声裹在热浪里,确实让人有些心烦,像是谁在耳边不停地敲着小鼓。可威海人听着这样的叫声,心里却透着明白:"没几天了。"就像看着戏台上演到尾声的戏文,明知落幕在即,反倒多了些宽容。他们知道,这些蝉是在和时间赛跑,是在用最后的力气歌唱——生命的谢幕有时比登场更动人,就像潮汐退去时露出的贝壳,虽失了浪涌的壮阔,却藏着大海的私语。而蝉声渐歇,恰是为了让秋高气爽的天地,听得见更细微的丰收絮语。

  果然,处暑过后,北风一刮,晨露就会悄悄爬上树叶。那些翠绿的、深绿的、墨绿的叶子,一夜之间就被镀上了层水晶似的膜,太阳一照,闪闪烁烁的。蝉的叫声就哑了下去,像是被露水呛着了嗓子,再后来,就只剩零星几声,断断续续的,像老旧的留声机卡了带。这时候往树底下走,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蝉尸,有的翅膀还半张着,有的六足蜷缩着,再也飞不起来了。孩子们蹲在地上用树枝拨弄,大人们走过时会叹口气:"大限到了。"这叹息里没有悲戚,只有对自然轮回的坦然——就像海浪总会退去,就像渔船总要归港,万物都有自己的时节,连消亡都带着如期而至的从容。于是,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连消亡都变得通透起来。

  蝉声渐歇时,夜的凉意便愈发真切了。白露前后,昼夜的温差像被谁拉开的窗帘,白日里阳光依旧暖融融的,晒得人身上发燥,可到了夜里,风就添了几分凉意,顺着窗缝钻进屋里,掀动床头的书页。这时候,老人们总会念叨着给孩子掖好被角,年轻人也会从衣柜里翻出薄被铺到床上。秋天到了,人们都知道晚上睡觉得盖薄被子,不然真会着凉拉肚子的。你看被单上还留着阳光晒过的味道,裹在身上不沉不重,刚刚好能接住那些从夜色里漫过来的清寒,连梦都是暖烘烘的。这样的温差里藏着秋天的智慧:热烈与清凉各得其所,像人生的张弛之道,总在恰当的时刻给出恰当的温度。而这份张弛,正是秋高气爽最舒服的节奏。

  当薄被挡不了渐凉的气温,大地便开始酝酿一场盛大的成熟。随着秋天的深入,一切都开始呈现出成熟的样子。立秋刚过那会儿,玉米还只是绿中带黄,高粱穗子也只是透着点微红,花生的叶子更是油绿得发亮,像一群攒着劲生长的少年。可经不住秋阳一天天晒,秋风一天天刮,秋露一夜夜润,地里的庄稼就像被老天爷施了魔法,慢慢褪去青涩,露出饱满的内核——成熟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时光与风雨共同写就的诗行,每一笔都藏着耐心的等待。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正是给了这份等待最适宜的温床。

  威海的田野不像平原地区那样一望无际,而是随着丘陵起伏,像铺在地上的花毯。秋分前后,玉米秆彻底黄透了,红缨子干成了深褐色,饱满的玉米棒把外衣撑得裂开了缝,露出金黄的玉米粒,像一排排整齐的牙齿。这时候才是掰玉米的好时候,早一天摘下来,籽粒还带着水汽,晒不干容易发霉;晚一天遇上秋雨,就可能在秆上生芽。农民们算准了时辰,背着家把什钻进玉米地,掰下来的玉米棒沉甸甸的,相互碰撞着发出"咚咚"的声响,那是大地最实在的心跳。在秋高气爽的天空下,这心跳变得格外清晰。

  往坡上走,高粱要等到寒露前后,穗子弯下腰才算真正成熟。早先挺直的秆子被饱满的穗子压得微微倾斜,红得像陈年的酒,连秸秆都透着点暗红。用指甲掐一下高粱粒,硬邦邦的能硌出白印,这时候才能收割。把割下来的高粱捆成束立在地里,像一个个站岗的士兵,要再经几日秋阳晒透,才能脱粒。它们低头的姿态里藏着成熟的谦逊:越是饱满,越懂得躬身。在秋高气爽的映照下,这份谦逊更显动人。

  花生的成熟则藏在泥土的怀抱里,得看叶子的脸色。秋分过后,叶片从边缘开始发黄,像被染上了秋色,用手一揪花生蔓儿,能轻松地从土里拔出来,这才是刨花生的信号。太早刨,果仁还没长足;太晚了,秋雨一泡,就可能在土里发芽。农民们立在地里,镢头下去要拿捏好分寸,既要刨松泥土,又不能碰破花生壳。抖掉泥土的花生串挂在蔓子上,白胖的果仁在壳里睡得安稳,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果香——那些深埋地下的成长,往往带着最醇厚的滋味。这秋高气爽的天气,让醇厚愈发浓郁了。

  田埂边的大豆最是性急,秋分时节就把成熟写在了脸上。豆荚从青绿变成深褐,摸上去硬邦邦的,风一吹就"哗啦啦"响,像在喊着"快收我"。收割大豆时得戴上手套,不然边缘的细毛能刺得手发痒。剥开豆荚,圆滚滚的豆粒滚出来,落在手心凉丝丝的,咬一颗尝尝,带着生豆子特有的清甜。它们用爆裂的姿态宣告成熟,那些藏不住喜悦的人,总要把心事说给风听。这秋高气爽的风,就成了这喜悦最好的传声筒。

  地瓜则把耐心修炼到了极致,要等霜降过后才最香甜。经霜打过的地瓜藤蔫下去,把养分全输给了地下的块根。这时候刨出来的地瓜,表皮光滑,掰开后能看见细密的糖丝,生吃脆甜,蒸熟了沙面。刨地瓜得顺着垄沟慢慢挖,镢头不能太深,怕伤了地瓜皮;也不能太浅,担心挖不完整。一个个红皮、黄皮的地瓜从土里滚出来,沾着湿润的泥,像一群刚睡醒的胖娃娃——最珍贵的馈赠,往往需要最长久的等待。秋高气爽的漫长时光,正是为了孕育这份珍贵。    

  果园里的苹果也耐着性子在枝头等待。寒露过后,苹果才真正上了色,红的像胭脂,黄的像蜜蜡,沉甸甸地把树枝压弯了腰。摘苹果得用专门的果剪,贴着果柄轻轻一剪,既不损伤树枝,又能让苹果保留完整的果蒂。装进筐里的苹果要垫上软纸,防止相互磕碰,闻着满筐的果香,就知道这是积攒了一秋的甜。它们在枝头挂得越久,吸收的秋意就越足,像那些把故事酿成酒的岁月,沉淀越久,滋味越浓。秋高气爽的滋养,让这滋味愈发醇厚。

  田野里的忙碌是秋日里最动人的风景。农民们戴着草帽,挎着篮子,穿梭在庄稼地里,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掰玉米的人动作麻利,左手握住玉米秆,右手一拧,"咔嚓"一声,玉米棒就落进了篮里,篮满了就倒在推车上,推车轱辘碾过田埂,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是在唱丰收的歌。刨花生的人站在地上,手里的镢头轻轻一刨,花生就带着泥土翻出来,抖掉泥土,一串串挂在秸秆上,像是玛瑙串成的项链。摘苹果的人站在梯子上,小心翼翼地把红透了的苹果从枝头摘下来,放进铺着软纸的筐里,苹果的清香混着汗味,在空气里弥漫 ——劳动的气息,永远是秋天最浓郁的芬芳。秋高气爽的天地,能让这芬芳传得更远。

  收完庄稼的田野并未沉寂,播种冬小麦的忙碌紧随而至,这是威海农村秋天独有的节奏。霜降前后,土地刚褪去丰收的喧嚣,播种机便突突地开进田里,铁轮碾过翻晒过的土地,留下整齐的辙痕,像是给大地系上了崭新的腰带。随着机器的转动,饱满的麦种从储料箱里均匀漏下,顺着输种管滑入土壤,在空中划出细密的弧线,稳稳落进泥土的怀抱。机器过后,地表被滚轮轻轻压实,让麦种与土地贴得更紧,仿佛在为它们盖上温暖的棉被。“收完一茬,种下一茬”,老人们常说的这句话里,藏着农耕文明最朴素的哲学——丰收的喜悦从不是终点,而是为了让下一季的生长更有力量。在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里,播下的麦种在土里悄悄积蓄力量,等待着冬日的孕育,七天左右便能钻出嫩芽,给田野铺上一层新绿。

  这时候,太阳还是热的,晒得人脊背发烫,把皮肤晒成健康的古铜色。可农民们脸上的汗珠子里都裹着笑意,擦一把汗,露出白牙,嗓门洪亮地跟田埂上的人打招呼:"今年收成好!麦种也播得及时!"他们不怕太阳晒,反倒盼着这样的好天气,好把收回来的庄稼摊在场上晾晒,也让播下的麦种在干爽的土壤里安稳扎根。玉米摊在晒场上,像铺了层金毯子;花生摊在水泥道上、院子里,晒得裂开了嘴;大豆在簸箕里翻滚,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阳光把庄稼晒得干透,晒出粮食的醇香,也晒硬了农民手上的茧子,那茧子是岁月的勋章,也是丰收的见证——所有的汗水都不会白流,大地总会以最实在的方式回报耕耘。秋高气爽,便是对这份耕耘最好的犒赏。

  从乡村走进城市,秋的气息同样浓厚,只是换了种模样。威海的街道被秋意染得斑斓,秋分前后,银杏树的叶子开始泛黄,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日的浮躁;法国梧桐的叶子边缘镶上了金边,风一吹就簌簌落下,铺在人行道上,像铺了层地毯。半月湾的老洋房爬满的爬山虎红透了窗棂,幸福门周边的花坛里,秋菊迎着风开得正盛。穿校服的学生踩着落叶奔跑,"咔嚓咔嚓"的声响惊飞了枝头的麻雀;下班的人拎着刚买的糖炒栗子,纸袋里飘出的甜香与街边烤地瓜的焦香缠在一起。商场外的奶茶店前排着长队,年轻人们捧着印着秋日图案的纸杯,吸管插进杯口时发出"啵"的轻响,珍珠与椰果在奶茶里轻轻晃动,吸一口,甜暖的滋味从舌尖漫到心里,他们举着奶茶自拍,背景是湛蓝的天空和飘落的黄叶,朋友圈里满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浪漫宣告。商场里挂满了秋装,橱窗里的模特穿着针织衫,透着温暖的气息——城市的秋天藏在烟火里,藏在人们归家的脚步里,与田野的丰收遥相呼应。 秋高气爽的氛围,让这烟火气也变得清爽宜人。

  城市小区的清晨更是被鸟鸣唤醒的世界。天刚蒙蒙亮,枝头的麻雀、喜鹊便亮开了嗓子,"叽叽喳喳"的叫声此起彼伏,像酒店里训练有素的叫早服务员,准时叩响家家户户的窗棂。它们站在楼前的栾树枝上,在绿化带的冬青丛里,甚至落在晾晒衣物的绳子上,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把秋的清新送进还在酣睡的梦乡。早起的老人拎着鸟笼下楼,笼里的画眉跟着应和几声,与枝头的野鸟形成奇妙的合唱,惊起几片带着晨露的黄叶,慢悠悠地落在草坪上——这些灵动的声音,是城市秋天最鲜活的闹钟,让每个清晨都带着苏醒的雀跃。

  秋日的威海海边,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海水褪去了夏日的燥热,变得格外澄澈,远处的海岛像被精心打磨过的翡翠,静静卧在碧波之中。岸边的礁石经过海水日复一日的冲刷,愈发显得光滑温润,退潮后,礁石缝隙里藏着小螃蟹和贝壳,引得孩子们提着小桶,蹲在那里专注地搜寻。傍晚时分,不少人沿着海岸线散步,海风拂过脸颊,带着大海特有的咸鲜气息,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像是撒了一把碎钻。偶尔有渔船驶过,马达声打破海面的宁静,又渐渐远去,留下一道道涟漪。

  夜色渐浓时,秋虫的鸣唱便成了田野的主旋律。蟋蟀在田埂边拉着琴,纺织娘在豆荚丛里哼着曲,还有不知名的小虫 "唧唧" 地应和着,织成一张细密的声网,把整个秋夜裹得温润柔软。这鸣叫不像夏蝉那般张扬,带着点怯生生的温柔,像是怕惊扰了沉睡的庄稼。躺在院里的竹床上,听着虫鸣裹着晚风掠过玉米地,看星星缀满靛蓝的天空,连呼吸都变得绵长——这些细碎的声响,是大地写给秋天的摇篮曲,让每个夜晚都浸着安稳的诗意。

  工厂里更是一派繁忙景象。造船厂的龙门吊来回移动,焊花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着亮,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在船体上忙碌,他们的汗水滴落在钢板上,瞬间蒸发,却把对生活的期盼融进了每一道焊缝。渔具厂里,机器嗡嗡作响,工人们正在赶制渔网,那些细密的网眼,将要网住大海的馈赠,网住秋日的丰盈。海鲜市场里,刚上岸的螃蟹张着螯,海虾蹦跳着,摊主们大声吆喝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里,是威海人对生活的热爱——劳动的姿势有千万种,最终都指向同一个词:希望。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让这希望变得更加明朗。

  傍晚时分,夕阳把威海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海面波光粼粼,归航的渔船拖着晚霞,慢慢驶进港湾,桅杆上的红旗迎风飘扬。岸边的礁石上,有人在钓鱼,鱼竿在风中微微晃动,钓线垂进水里,像是在与秋天对话。

  远处的山峦被暮色笼罩,轮廓朦胧而温柔。街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落在落叶上,落在行人的肩头,落在公园里开得正艳的菊花上——白日的喧嚣渐渐沉淀,像一杯浓茶慢慢归于清甜,秋天的夜晚总带着这样的治愈力。接着,秋高气爽的余韵,又在夜色里温柔蔓延。

  威海的秋天,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里踏实的季节。它没有春天的羞涩,没有夏天的张扬,没有冬天的凛冽,它像一位沉稳的长者,带着岁月的智慧,带着丰收的喜悦与播种的期盼,缓缓走来。而这秋高气爽,就是它最鲜明的底色,让天空更蓝,让云更白,让风更清,让果实更甜,也让播下的种子更有力量。它让农民的脸上有了笑容,让工人的手里有了力量,让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心里都暖洋洋。

  这就是威海的秋天,一个把时光酿成蜜的季节,一个让所有等待都有回响的季节,一个被秋高气爽浸润得通透敞亮,让人打心底里觉得,日子就该这样扎实地过下去的季节。

作者简介:徐承彬,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作品散见《齐鲁晚报》《威海晚报》《烟台日报》《齐鲁壹点》《黄海散文》《军绿》《中国作家网》《人民号》《都市头条》《文旅中国》《文化周刊》《山东写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威海的秋天每年都要早到,秋高气爽的威海秋天来得盛大,秋风先到,扫去溽热,秋虫叫秋,秋意渐浓,田地和果园里到处都散发着成熟的气息,农民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忙碌不停,城里、海边和工厂秋景各有不同,威海的秋天是让人心里踏实的季节,是把时光酿成蜜的季节,这是一篇对威海秋礼赞的文字,是威海秋的全景图,细腻又不失厚重,让人透着纸面就能闻到威海秋的味道。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