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掼蛋时代

作者: 淡酒微饮 点击:195 发表:2025-08-12 12:06:35 闪星:2

摘要:我们沉浸于牌局之时,牌面上数字与花色不断流转,输赢如潮水起落。可牌局散场,终归要收拾散乱纸牌,各自归家。明日太阳照旧升起,公园里,凉亭下,新的牌局又将如约开场。老赵摸牌的手背上,老年斑清晰可见,可那手指捻动纸牌的姿势,竟还带着几分年轻人似的灵巧与期待。牌桌之上,输赢固然分明,却又何必太过较真?人生如牌局,起落寻常事,而真正值得记取的,或许并非最后摊牌的胜负点数——而是方才牌过几巡,曾有人为你垫过一张恰到好处的牌,解了你的围;或是对手虚晃一枪的“空城计”,让你在恍然大悟后,与众人一同拍案大笑。

  退休之后,每至下午,我照例去公园里活动活动筋骨,之后便总被一群老伙计拉去掼蛋。牌局散场时,每每少不了一场输赢对错的争论。

  牌桌之上,每张牌皆如多棱镜,照射出牌友心思幽微角落的波澜起伏。牌局初开,老张便每每气急败坏,横眉怒目道:“老李!为何不早早炸掉老王的‘三带二’?留着下蛋么?”老李则慢悠悠啜一口茶,眼珠转了两转,才慢悠悠道:“急什么?他那三带二不过是虚张声势,我早算定了。”他语气笃定,神色泰然,仿佛牌局尽在掌中。可老张却不肯放过,眼睛瞪得滚圆,指着老李鼻尖,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牌面上。老李却如老僧入定,不为所动,只偶尔抬眼瞥一下对方,嘴角挂一丝若有若无的笑。这笑,比争辩本身更像一把小刀,轻轻刮在老张急吼吼的神经上,终让老张偃旗息鼓,悻悻然骂一句“老狐狸”,便也只得作罢。

  牌桌之上,性情毕现,牌桌之下,纷争不休。一场牌局结束,无论胜败,总有人理直气壮地复盘,将失败归结于搭档的“愚蠢”或“怯懦”。那日,老王与老刘搭档,牌局输得惨烈。老张脸色铁青,“呼啦”一声把牌摔在桌上:“老刘!你那单张‘小七’为何不出?留着过年么?眼睁睁看着人家溜走!”老刘的脸涨成猪肝色,梗着脖子:“你懂什么?我那是留着‘配’!”两人声音越来越高,周围空气嗡嗡作响,唾沫星子在夕阳斜照里划出闪烁的金线。旁观者有的摇头,有的暗笑,有的则赶紧打圆场:“算了算了,牌嘛,有输有赢,下回再来过!”然而,这劝解倒似火上浇油,老王愈发激动:“再来?跟他搭档,再来一百回也是输!”话未说完,便一把推开椅子,拂袖而去。老刘也气得直哆嗦,盯着老王背影,恨恨道:“不可理喻!以后别想再和我搭档!”众人面面相觑,牌桌如战场,硝烟弥漫,人走茶凉之后,只余下一桌散乱的纸牌,冷冷记着方才的喧嚣。

  今日牌桌上那番输赢之争,把我拽回当年职场光景。那时牌局,分明是饭局之前奏,是觥筹交错前的一碟开胃小菜。记得有一次,接待一位重要客人,领导早早吩咐:“小王,快,把牌桌支好,茶水备上!”因为和客户熟悉,我也参与陪同。几个年轻下属便如工蚁一般忙碌起来。牌局铺开,领导便如换了个人,方才在办公室里的严肃面孔,此时瞬间笑成了弥勒佛。他一面熟练地洗牌、发牌,一面与客户谈笑风生,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不断扫过我们几个下属的脸。每当我们出牌稍有犹豫,他便微微皱眉;若我们打出一张好牌,他便立刻抚掌大笑,极尽夸赞之能事,仿佛这好牌是他亲自打出来一般。牌局气氛热烈,领导一面嘴里嚷着“炸弹”“同花顺”,一面又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向即将洽谈的事项。客人赢牌时,领导便带头喝彩:“张总好牌风!手气旺,财运更旺啊!”对方输牌,他则立刻解嘲:“哎呀,您这是故意放水,给我们年轻人学习机会呢!”众人皆笑,那笑声里,有松弛,有逢迎,也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几局牌下来,客人红光满面,领导也志得意满,几个小兵则暗自松了口气。牌桌成了润滑剂,磨去了生硬棱角,也预先垫高了饭局上的温度,最终事项自然办得顺风顺水。牌桌之上,无人明说输赢筹码,可那筹码分明沉甸甸地悬在每个人的心头——它关乎事项,关乎前程,关乎饭碗。

  掼蛋自有其好处,其一便是多数时候不涉金钱彩头。于是输赢的斤两便轻了许多,牌桌上争得面红耳赤,牌桌下多半也一笑而过。那日老王与老刘吵得不可开交,几乎要割席断交,可隔日黄昏,两人又已如常坐在牌桌两端,仿佛昨日那场暴风骤雨从未发生过。老王摸着新抓的牌,嘴里还嘟囔:“今天可得好好打,不能再被某些人拖后腿了。”老刘眼皮也不抬,只慢悠悠回敬:“谁拖谁后腿,走着瞧。”众人哄笑,气氛轻松,无彩头的牌局如同加了缓冲垫,再激烈的碰撞,也难以真正伤人。

  其二便是随时随地可开局,不拘场地,不挑对手。公园石桌、小区凉亭、街边小店,但凡有方寸之地,四人围坐,一副牌,便是一个小世界。一次去菜市场,见那卖鱼的胖老板正与肉摊老板、菜贩子及一个陌生顾客在油腻腻的案板旁激战正酣。胖老板嘴里叼着烟,手里捏着牌,眼睛瞪得溜圆,额头上沁出细密汗珠;顾客则聚精会神盯着手中牌,浑然忘了脚边水盆里活蹦乱跳的鱼;肉摊老板则气定神闲,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牌桌之上,职业身份的差异、买卖关系的对立瞬间消弭,只余下牌友间的“厮杀”与嬉笑。鱼腥味、肉臊气混杂着牌桌上腾起的香烟,竟也氤氲出一种奇异的和谐。陌生人因牌局而熟络,这小小的纸牌,轻易便打通了日常生活的壁垒。

  其三妙处,在于随时可中断,绝不拖泥带水。职场牌局尤是如此,往往正到酣处,一个电话进来,头儿脸色一肃,立刻将牌扣下:“领导急事!”或客户手机响起,歉意一笑:“抱歉,失陪一下。”牌局戛然而止,众人毫无怨言,各自迅速回归工作状态,仿佛那方才的激战与笑声,不过是机器运转中一次短暂的、必要的润滑,擦掉便罢,绝不影响正事齿轮的严丝合缝。

  掼蛋之诞生,据说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一带,几个朋友闲来无事,将几种牌戏规则拼凑、改良,竟弄出个新花样。这发明过程看似偶然,实则是人心深处对轻松交流、智趣博弈的渴望如地下暗河般奔涌,终于寻到了这个出口。它如同野草,应着人心深处那点对松弛联结的本能需求,便从生活的缝隙里自顾自地钻了出来,渐成燎原之势。

  近来听闻,掼蛋正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若此事能成,倒真是对当年那几位无名发明者最好的告慰。申遗材料中想必会郑重写道:掼蛋,集策略、合作、心理博弈于一体,具有极强的社交属性和文化包容性,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想起老赵听闻此消息时,他正摸到一手好牌,眼睛都亮了:“嘿,咱们这‘不务正业’,倒要成‘文化遗产’了?那我这‘老牌棍’,岂不是‘文化传承人’了?”牌桌上顿时笑声一片,牌声亦更显清脆响亮。这纸牌游戏若真能戴上“非遗”的冠冕,那冠冕的光晕里,映照的正是无数普通人借游戏之名,排遣寂寥、寻求联结的凡俗光芒。

  掼蛋魅力究竟何在?细细思量,首先便是起牌时那份心跳微醺的期待。手指捻过牌背,那牌面翻转的瞬间,如同开启一个命运盲盒——是手握强兵良将的狂喜?抑或是牌面零落时的暗自叹息?每次摸牌,都像命运之神随意抛下的骰子,不知点数几何,却总让人屏息凝神,心怀侥幸。牌局伊始,总有人摸到一手好牌,眉开眼笑,仿佛胜券已在囊中;也有人看着手中七零八落的小牌,眉头紧锁,却强自镇定,暗自盘算如何“乱拳打死老师傅”。

  其次,是牌局中博弈的不确定性。牌理固然有之,可那“逢人配”的百搭牌落在谁手,何时化为炸弹;对手是虚张声势还是暗藏杀机;盟友是心有灵犀还是昏招迭出……凡此种种,皆如迷雾重重。记得一次牌局,老赵手握大小王加四个头,眼看胜券在握,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不料下家老钱,不动声色甩出“五个十”炸弹,接着又连出“同花顺”,竟将老赵的“天牌”炸得灰飞烟灭。老赵目瞪口呆,半晌才喃喃道:“这——这牌还能这么打?”牌局如战场,瞬息万变,再精妙的算计,也抵不过一张横空出世的“神牌”或一个出人意料的“昏招”。

  再次,是终局时情绪的剧烈起伏。赢家自然意气风发,谈笑风生,仿佛整个世界都明亮了几分;输家则难免垂头丧气,懊恼反思,恨不能时光倒流重打一局。更有甚者,如老张那般,每每输牌必要复盘争吵,脸红脖子粗,仿佛输掉的不是牌局,而是半世英名。牌桌如同小戏台,上演着浓缩的悲喜剧,那输赢带来的情绪跌宕,虽短暂,却也足够浓烈。

  掼蛋最令人着迷之处,还在于其随时可能翻盘的戏剧性。牌局中段,即便落后甚多,也未必全无机会。只要手握关键炸弹,或盟友配合精妙,一波犀利的攻势,便能如秋风扫落叶般,将对手的优势瞬间瓦解,实现惊天逆转。所谓“牌尾一张三,气死英雄汉。”有时一张看似无用的“小三”,在牌局末尾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是拯救危局的关键垫牌。这种绝处逢生的可能,如同暗夜里的一星火种,让人永不放弃,始终心怀希望。

  其魅力之核心,更在于博弈过程中对对手、对盟友牌势的揣摩与评估。这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手出一个“小三”,是牌力不济的无奈,还是故意示弱的陷阱?盟友迟迟不出主牌,是暗中蓄力,还是真的“牌烂”?每一次出牌的选择,都是无声的交流,是信息的传递与误导。高手过招,往往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停顿,甚至一声不易察觉的轻叹,都可能成为解读牌局的关键密码。牌桌之上,是牌力的较量,更是心力的比拼。

  究其本质,掼蛋是在西方扑克牌骨架之上,巧妙融入了中国麻将灵魂的混血儿。它继承了扑克的组合与对抗,又借鉴了麻将的灵活多变与精妙算度。在生活节奏日益飞转的今日,它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随处可得的“暂停键”。在方寸牌桌之间,在起牌、出牌、算牌的循环往复中,压力得以宣泄,心弦得以松弛。更重要的,它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让疏离的邻里得以围坐,让陌生的路人有了话题,让职场的上下级暂时卸下面具。那牌面上流转的数字与花色,如同一种新的方言,让人们在输输赢赢的嬉笑怒骂里,重拾一点烟火人间的温度。

  我们沉浸于牌局之时,牌面上数字与花色不断流转,输赢如潮水起落。可牌局散场,终归要收拾散乱纸牌,各自归家。明日太阳照旧升起,公园里,凉亭下,新的牌局又将如约开场。老赵摸牌的手背上,老年斑清晰可见,可那手指捻动纸牌的姿势,竟还带着几分年轻人似的灵巧与期待。牌桌之上,输赢固然分明,却又何必太过较真?人生如牌局,起落寻常事,而真正值得记取的,或许并非最后摊牌的胜负点数——而是方才牌过几巡,曾有人为你垫过一张恰到好处的牌,解了你的围;或是对手虚晃一枪的“空城计”,让你在恍然大悟后,与众人一同拍案大笑。

  牌如流水,人似漂萍。在这掼蛋风行的时代浮沫之下,我们指尖翻飞的岂止是纸牌?分明是借一场场不伤筋骨的虚拟争胜,悄然排遣着生存深处那些无从计点、亦无可言说的庞大输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如牌局般精巧,于洗牌出牌间织就人间百态。掼蛋的魅力被层层剥开,终见其作为生活 “暂停键”与“连心桥”的本真,读来饶有烟火气与哲思味。 从公园牌局的嬉笑争执,到职场牌桌的暗藏机锋,掼蛋这方寸之间的游戏,藏着人情世故的褶皱,也映着凡俗生活的温度。它是压力的出口,是联结的桥梁,更是一场关于智慧与心性的日常修行。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