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印记:走进伪满皇宫(长春)

到长春,无论如何,溥仪的伪满皇宫一定要去看看的。
那天,我在长春的宗亲陪同下,走进了“伪满皇宫博物院”,当地人简称伪满皇宫。而后参观了博物院内的东北沦陷陈列馆。
这个伪满皇宫,就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充当伪满洲皇帝时的居所,更是一个傀儡政权的象征。
客观地说,一眼望去,伪满皇宫并不宏伟,整体来说,还有些拘束。但是,它是中国一段历史的记忆,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入侵中华的有力罪证。
走进伪满皇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的宫墙和森严的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建筑的元素,既显得庄严肃穆,又透露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伪满皇宫的主体建筑包括勤民楼、缉熙楼、同德殿等。勤民楼是溥仪的办公场所。这里陈列着溥仪曾经使用过的办公桌椅、文件柜等物品。墙壁上悬挂着溥仪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的照片。那时,日本对伪满洲国严密控制,溥仪签署的每一份文件,都是日本侵略者意志的体现,而他本人只是一个傀儡,毫无实权。
缉熙楼是溥仪及其后妃的寝宫,这里的生活场景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从卧室到客厅,从书房到餐厅,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奢华与虚伪。然而,在这奢华的背后,却是东北人民的血泪与苦难。溥仪在这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的同胞们却在战火与压迫中艰难度日。
同德殿是伪满皇宫中最为奢华的建筑之一,这里不仅是溥仪的娱乐场所,也是他接待日本官员的地方。同德殿内设有广间、电影厅、台球室等设施,溥仪在这里享受着日本侵略者给予的虚假荣光。
这里也有个“御花园”,有亭子、假山、绿树,环境还算优美,有几位游客坐在亭子里休息,享受的一份宁静。
这里还有个防空洞,洞口就在假山下面,很隐蔽。我沿着阶梯进入洞内,里面清凉如春。只是房间不多,当时房门都是钢制的,有很好的防弹作用。据说,日本关东军为了保护傀儡皇帝溥仪以及伪满政权的核心机构,他们在伪满皇宫内秘密修建了这个防空洞。1945年8月,局势急转直下。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战争的阴云瞬间笼罩伪满皇宫。一天,溥仪正在同德殿接见日本司令官山田乙三,尖锐的警报声突然划破长空。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打破了皇宫的平静,也彻底击碎了溥仪的安稳幻想。溥仪、山田乙三以及在场的所有人,瞬间乱作一团,纷纷朝着防空洞奔去。那一刻,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被恐惧和慌乱支配。1945年8月11日晚,局势愈发危急。溥仪深知大势已去,再也无法在伪满皇宫中继续“维持”。他带着家眷,在慌乱中逃出“皇宫”。而在这之前,防空洞成为了他最后停留的地方之一。
在伪满皇宫有一张照片十分显眼,是溥仪被苏军押上飞机走在悬梯时的留影。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准备逃往日本时,被苏军俘虏。从此,伪满皇宫便成了一处历史遗迹。
在伪满皇宫博物院东部,是一座“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基本陈列由“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缅怀东北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三个专题展览组成。
走进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仿佛走进了一段黑暗的历史隧道。展厅内陈列着上千件历史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血泪史。从日本侵略军的武器到东北人民的抗争标语,从伪满洲国的货币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记录,这些展品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人民的残酷压迫与剥削。陈列馆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详细记录了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的阴谋,以及东北军的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惨痛历史。展厅内还有一幅巨大的地图,展示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路线和占领范围,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与残暴。
在这里,我看到许多东北人民在沦陷时期的生活用品,如破旧的衣物、简陋的农具、饥饿的难民照片等,再现了东北人民在日伪统治下的艰难处境。然而,东北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统治。陈列馆展示了东北人民的抗争历程。从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到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活动,从工人农民的自发抗争到知识分子的爱国宣传,东北人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压迫中争取自由。展厅内陈列着许多抗日联军的武器和旗帜,这些展品见证了东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与无畏。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那天,宗亲开车带着我还在新民大街一带看到了伪满时期的“八大部”旧址。“八大部”是伪满洲国的八大统治机构。即治安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的统称。现在这些地方都被利用起来了。如伪满司法部旧址成了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部。伪满经济部旧址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伪外交部旧址,现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伪满民生部旧址,是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伪皇宫和八大部旧址,均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见证。
那段历史的结束,距今已80年,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图为手机摄)
【编者按】长春的伪满遗迹,是一部沉甸甸的教科书。伪满皇宫的宫墙圈不住傀儡的屈辱,东北沦陷馆的展品诉不尽民族的伤痛。从勤民楼的虚假权柄到"八大部"的殖民印记,从溥仪的仓皇逃离到抗联的浴血抗争,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证词。八十载光阴流转,这些遗迹始终在警示:铭记那段山河破碎的过往,方能读懂和平的珍贵,方能让民族的脊梁永远挺直。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