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被毛主席题签在手帕上的战斗英雄
在2025年八一建军节和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陕西省富平县康庄战斗英烈纪念馆和祖国南疆东部战区七十二集团军师史陈列馆的英模墙上,展示了开国英雄我的父亲徐进才的照片以及革命历史文献、中央军委1952年版档案、立功证军功章等物品,最引人注目的,是1947年5月毛主席给他亲笔签名的一方手帕!
一、从国民党抓的壮丁,到参加八路军
1925年,我的父亲出生在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熊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陕西关中大旱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饿死数百万人。4岁的父亲跟着父母四处要饭,先后在陕西礼泉县与母亲走失,跟着父亲一路要饭到了陕西凤县等地。12岁那年,他给别人当小工,跟着商队在陕北和山西牵骡子贩盐,从此挑起了支撑家庭生计的重担。
15岁那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父亲被国民党傅作义的部队抓了壮丁,先后在晋绥军参加了对日作战的包头、绥西和五原的多次战役。由于他个头高,长官安排他当了机枪手,每日都要扛着沉重的机枪和子弹,吃了很多苦。经历了抗日战火的磨炼,他也渐渐长大,懂得自己是在为国家打仗,尽管经常受到国民党军官的欺压,但为了赶走日本侵略者,他仍苦苦坚持,咬牙等待胜利的那一天。
1945年,在晋西北的国共共同抗战中,他遇见了八路军120师的队伍,看到这是一支穷人的队伍,官兵一致,从不打骂士兵,所以他坚定地脱离了国民党,参加了八路军,成为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的机枪手,开始走上革命的队伍,为赶走日寇奋勇杀敌。
当时八路军358旅主要任务是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在日本宣布投降后,我军对盘踞在山西拒绝投降的日军和伪军进行了全面大反攻。东渡黄河,参加晋绥军区全面反攻作战,先后解放三泉、柳林和离石等十余座县城,10月下旬,358旅又配合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绥远战役(平绥战役)这是358旅在1945 年对日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这次战斗,358旅在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的领导下,与独立第1旅协同,担任主攻任务,猛攻卓资山要塞,歼灭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及日伪军共计一万六千余人,俘敌五千多人,打乱了敌人的防御体系,为后续进攻归绥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1945年到1946年的战斗中,我父亲先后参加了包头和大同等战役,在枪林弹雨中负过伤,但英勇无畏,愈战越勇,从一个国民党的壮丁转变为八路军358旅的机枪手,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二、火线入党,三战三捷,得到毛主席的题字
1947年初,蒋介石发动内战,胡宗南率25万大军进攻我陕甘宁边区及党中央和延安,党中央为了统一行动,成立了以358旅,独一旅,教导旅,新四旅,警备一旅,警备三旅等部队,以2. 5万人的陕甘宁野战集团军(西北野战军),阻击胡宗南的25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
1947年3月,358旅对冒进的敌48旅发起攻击,陕北保卫战首战西华池战役打响。715团机枪手的父亲在团长罗坤山的指挥下,用机枪火力掩护步兵冲锋。战斗中,团长突然发现敌旅部的房顶上有一个穿呢子外套的敌军官,正在用望远镜不停地向我方战地瞭望,遂命令我的父亲:“给我干掉他!干掉他我批准你入党!”
我的父亲随即用机枪一个点射就把这个敌军官打倒,他一骨碌从房顶上摔下来。战后,经国民党48旅旅属防御连连长阎进杰证实(陕西文史馆存档),此人是敌48旅少将旅长何奇。父亲用机枪一梭子打伤了他的大腿,后身亡。为此,父亲在首战西华池战役中荣立两次大功,火线入党,并被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授予“英勇顽强狙击手”的光荣称号。
2个月后,在青化砭、羊马河、磻龙三战三捷的磻龙攻坚战中,父亲作为715团的机枪班长,第一名冲上山顶的敌阵地碉堡,突突突突……消灭了碉堡内的十几名敌人,又轮流用敌人的十几挺机枪,从上往下向敌阵地上扫射,歼敌毙伤近300人。此次战役中,父亲荣立三次大功,为战役的胜利起到关键性作用,从此在西北野战军声名大振!
毛主席在转战中接见了我的父亲,他用卫生员治伤的红色药水,在我父亲的粗布手帕上亲笔题写了“战斗英雄”四个大字,还签下“毛泽东题”四个大字,这对我的父亲是莫大的鼓舞,也成为父亲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历史!
1949年11月,全国解放后,我的父亲将毛主席题字的手帕当作立功喜报寄给了家乡的母亲,一直挂在家里窑洞的墙上,没多久,被烟熏的发了黑,这才又交给我的父亲。
部队首长将手帕进行了清洗并作了装饰,特别在手帕的左下方加印了“赠给徐进才”,一师党委会制1947,5”等字样。(1949年,358旅1949改编为一师)。
从此,这方毛主席签名的手帕,就一直珍藏在父亲身上,跟着他,去北京开英模会,在上海炮校上学,在南昌防空学校当区队长,在武汉军区农场当场长……直到结婚后,才交给妻子徐惠珍保管。
三、骁勇善战,荣立大功七次,从战士提拔为干部
1947年,是父亲革命生涯的高光时刻,也是立功最多的时期。3月的首战西华池,他立下两次大功;5月的磻龙之战,又荣获三次大功;8月的沙家店战役,他又因用机枪打退敌人进攻并掩护伤员撤退,荣立两次大功。这七次大功的月份,恰巧是他的部队番号358!1947年8到11月,两次攻打榆林城时,父亲先后被提拔为西北野战军1纵358旅715团4连的副排长和排长。
1948年2月,父亲参加陕北瓦子街战役和陕西澄合会战后,又由4月参加了西府战役,攻入宝鸡城区火车站,发现敌整编7 6师师长徐保爬上铁甲火车要跑,715团二营营长吴清泉命令我的父亲率领爆破排把铁甲车炸掉,父亲率战士们先炸断金堎河的铁路,切断徐保的逃路,后又在铁甲列车底部放火烧、用炸药炸,迫使徐保受伤下车,被抬到一纵贺炳炎司令员处。没多久,因伤情过重死亡。为此,我父亲和爆破排的战士们都立了小功。随后,为了冲出胡宗南和马家军的包围,他随一纵奋力拼杀,保卫西野总部,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和总部首长一起安然无恙撤回解放区。
1948年11月,为了牵制胡宗南增兵中原,西北野战军发起秋季攻势,对盘踞在陕西大荔、永丰和富平之敌发起攻击,已是副连长的父亲,率战士们先解决荔北、永丰的敌人后,对富平康庄的第三军17师进行攻击,在指挥战斗时,左肩被敌人流弹击伤,仍不下战场,一直到夺取战役的最后胜利才躺下。这一仗,歼灭敌人6105人,俘敌2000多人 ,敌师长王作栋被击毙。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评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
1949年2月,一纵358旅改编为一军一师,我的父亲是一军一师二营四连连长,5、6月在解放西安和咸阳的会战中,因指挥得当又立小功一次。7月10日到14日,父亲参加了扶眉战役;7月28日解放了宝鸡城和陇县县城后,又向陕西进入甘肃的固关天险发起攻击。马家军在此布防了骑兵,企图阻止解放军进入甘肃,父亲带领他的兵,以炮火开路,打开了进入甘肃的通道,参加了解放兰州的战役……
四、进入军校深造,从陆军到空军,从部队到地方
1950年,父亲作为一军一师的战斗英雄,在北京出席参加了全军首届英模代表大会,成为共和国的开国英雄。之后,他便进入一师教导队和一军教导队以及西北军区补训团。
1952年调入北京中央军委学习,1954年进入北京防空学校学习,1955年被选中加入了军职院校方队,参加了国庆大阅兵,受到毛主席和彭总的检阅;1958年,又在上海高射炮兵学校和南昌防空学校学习和工作,直到60年代调入武汉军区空军工作。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部队院校及空军的任何岗位上,父亲都坚定地肩负起干部的使命和共产党员的职责。
1963年,父亲从武汉军区空军转业,组织上安排他在南方的省会城市工作,但他心系老家,执意要去老家的陕西省武功县工作,尽管当时他的级别比县长和书记还高两级。1964年,他又被调到陕西省宝鸡市人防办工作,1969年,他又和宝鸡军分区的陈杰远副司令、宝鸡地区的刘锦儒、党仲昆等人,组成冯家山工程指挥部,指挥宝鸡、咸阳等十余县的民工60万人,修建了陕西省最大的水利工程。1974年冬,为抢救掉入防洪渠的党仲昆,父亲亲自带人跳入水中,人被救上来,父亲却因冬季冰水的刺激,导致战伤复发,不幸瘫痪,于1983年去世……
五、讲好父辈的英雄故事,接力红色基因的传承
在那个特殊时期,因有被国民党抓壮丁的历史,父亲多次被造反派批斗和抄家。一天,造反派又来家里,看到墙上镜框中挂着毛主席给我父亲的题字手帕,上来就要抢。我的母亲抢先一步,把毛主席题字的镜框紧紧抱在怀里,任凭造反派怎样抢夺,就是不松手。最后,镜框上的玻璃碎了,母亲的手也被划破了,满手都是血躺在地下,还是死死抱住镜框。造反派无计可施,只好放弃。就这样,毛主席题字的革命文物才被珍藏下来。直到改革开放,我从部队转业回来,母亲才把手帕交给我保管。
多年来,我一直精心保管着这件革命文物,同时,想方设法搜集父亲的革命历史和有关历史资料。
2025年6月15日,我找到父亲的老部队——东部战区某红军旅,不但见到父亲早在1947年就被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授予“英勇顽强狙击手”光荣称号的奖状,还在师史陈列馆见到了毛主席给358旅另一位战斗英雄尹玉芬题字的手帕,两块手帕放在一起,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笔签名。而且,据我所知,也是毛主席给战斗英雄亲笔题字的仅有的两块手帕。
后来,在陕西等地革命英烈纪念馆的捐赠仪式上,我多次发自肺腑地对大家说:“当年,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闯过枪林弹雨,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岁月静好,和平年代。作为他们的后人,有责任把他们的英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讲给年轻的一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年是父亲100周年诞辰,我希望以这篇文章告慰父亲的英灵。
2025年8月1日写于西安
【编者按】一方手帕,传递着伟人与士兵的深情。一方手帕,见证着一个革命人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一方手帕,更是历史的见证,红色基因中滚烫的魂魄。将军未老,虽已远去,丰功伟绩,精神永存。讲好先烈的红色故事,传承一段血脉,是正道,更是功德。编辑:穿越中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