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抗战】百岁老兵李启福:电台比生命更重要

作者: 师人 点击:290 发表:2025-08-03 15:09:48 闪星:3

摘要:1926年7月,李启福出生于山东昌邑县贫苦农家。1945年2月,19岁的李启福参加八路军,成为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战士,在山东寿光、广饶、临淄、潍坊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不断骚扰和歼灭日军。他担任电台看护员,誓与电台共存亡,曾背着电台夜行百里。在日军飞机轰炸中,炸弹碎片曾擦着他的额头飞过去,他一脸鲜血摔倒在地,却始终双手撑着,护着电台,电台安然无恙。抗日战争结束后,他随部队转移到了东北。他成为解放军通信员后,便加入28军82师炮兵团第二营第五连,成为一名排长,参加过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上海战役,立过三等功一次。他南下福州,于1948年11月加入共产党,1954年转业到福州外贸系统工作。1961年,李启福来到宁化,1982年离休。他晚年热心公益事业,经常教育后人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生活,要永远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

  7月23日,抗战老兵李启福迎来百岁生日,宁化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前往祝贺,与老兵一起重温入党誓词。“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的生日也在这一天。每次过生日,我都很激动。”李启福是宁化县唯一健在的抗战老兵,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捧出珍藏的纪念章,抚摸着、擦拭着,讲述起那段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一)誓与电台共存亡

  1926年7月,李启福出生于山东昌邑县贫苦农家。1945年2月,19岁的李启福参加八路军,成为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战士,在山东寿光、广饶、临淄、潍坊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不断骚扰和歼灭日军。“首长见我个子瘦小,行动敏捷,便让我负责通信班电台保卫工作,成为电台看护员。”李启福说。

  电台堪称部队的“千里眼”“顺风耳”,中央向下传达作战计划,地方汇报战情,都要依靠电台,保卫电台就是保卫部队战斗力和生命力。当年的电台大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手摇发报机,比较笨重。除了携带和保护电台,李启福还要负责架设电台,手摇发电,让电台进入正常收报发报状态,及时将情报呈送给部队首长。

  看护员的任务主要是担负起对电台的保护和运输,确保部队信息畅通。当时负责电台保卫工作的一个班12个人,战士们把电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晋察冀边区有很多平原,日军经常来扫荡,他们三里地一个岗楼,五里地一个碉堡,防守严密,我们的武器比较落后,硬拼不行,只能打游击,行军很艰苦。”回想起当年的抗战经历,李启福连连摇头。

  为了躲避日军,部队经常进行分散活动,昼伏夜行,连夜赶路,不让日军发现。每次外出,至少要有二个人轮流背着电台,晚上经常抱着电台睡。“我们牺牲了不要紧,电台千万不能丢,丢了可不得了。”李启福表示,电台是部队首长的喉舌,关系到作战胜败和部队的存亡,战士们誓与电台共存亡。                      

  

   (二)背着电台夜行百里

  抗战时期是李启福军旅生涯中最艰苦的岁月。八路军装备简陋,补给不足,弹药粮食奇缺,一个连才配备一两挺机枪,他入伍时只有五发子弹。八路军长年吃红薯,啃野菜,缺衣少食,他并不怕,就怕电台出故障影响部队行动。

  电台有20多斤重,部队行军往往一走就是五六十里路,沿途还会遭受敌军的轰炸。面对日军的飞机轰炸,李启福把电台看作比命还重要。在日军飞机轰炸中经常有战友牺牲,炸弹碎片曾擦着他的额头飞过去,他一脸鲜血摔倒在地,却始终双手撑着,护着电台,电台安然无恙。“遇到敌人飞机来了,我们就将电台护在胸前,一有危险就迅速卧倒,趴下来的话电台就放在身下,即使人牺牲了电台也不会受损。”李启福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个枕头,抱在胸前,熟悉地做了一个俯身的动作。

  1945年5月,日军发动大扫荡,李启福背着电台与战友们一起开展游击战争,多次摔倒,但他始终护着电台。6月,为奇袭日寇,拔掉敌人据点,李启福跟随部队从山东寿光急行军至桓台,夜行6个多小时上百里,在天亮前夕赶到目的地后,迅速架设电台与上级取得联系,歼敌300余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

  “我们不和敌人死打硬拼,主要打游击战和运动战,奇袭敌人。”李启福坦言,他很少与敌人正面交锋,但背着电台夜行军是常有的事,经常摔倒,但他始终护着电台,不让电台摔坏。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装备很差,电台奇缺,李启福所在部队使用的两台电台均是从日寇手中缴获的战利品。“那个时候的电台是日本电台,是不用电池的,收发信号时要靠手摇。”李启福说。

  李启福的电台护卫工作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抗日战争结束后,他随部队转移到了东北,在那里见到了很多投降的日本兵,更见到了很多他熟悉的电台。他成为解放军通信员后,便加入28军82师炮兵团第二营第五连,成为一名排长,参加过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上海战役,立过三等功一次。他南下福州,于1948年11月加入共产党,1954年转业到福州外贸系统工作。

  1961年,李启福来到宁化,辗转横锁公社、安远工委人武部、县农械厂、泉上靶场、县食品公司等地工作,1982年离休。“和牺牲的抗战军民相比,我能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我知足。” 这句常挂在他嘴边的话,藏着他历经战争硝烟后的豁达,更藏着他对生命的敬畏。

  

   (三) 教育子女永远跟党走

  80多年前,李启福与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一起奔赴抗日战场,誓死保卫家国。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李启福享受县(处)级待遇,晚年生活很幸福。

  李启福育有一儿三女,现已成家立业,儿孙孝顺。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子李建安、大女婿范志仁、三女婿苏连国均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父亲从小爱跟我们讲述他的抗战故事,他言传身教,对我们要求严格,教育我们要爱国爱家,要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做人。”李建安感慨道,自己是一名下岗工人,父亲从没为自己的事给政府添麻烦。

  在山东老家,李启福有二个弟弟和三个妹妹,都已步入耄耋之年,互相之间主要依靠视频通话进行联系。除听力障碍外,李启福依旧精神矍铄。他经常应邀到社区和学校宣讲抗战故事,教育后人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生活,要永远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父亲生活有规律,不挑食,早睡早起,爱到小区里散步,五年前还能一口气做20多个俯卧撑。疫情期间染上肺炎,大病一场后,精神状态反而一天比一天好。”谈起长寿之道,小女儿李建梅娓娓道来。

  李启福是个热心人,谁家有困难他都乐于帮忙,有时还会掏钱给素不相识的残疾人。他按时缴纳党费,一次也没落下。他关心国家大事,喜欢收看革命影视剧,唱革命歌曲。 “希望年轻人好好学习,把国家建设得更富强,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李启福坦言,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期待自己能有幸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由于年事已高,李启福已经记不清太多具体的人和事,但他一直没忘记保护电台的动作。听到附近响起的鞭炮声,他还会情不自禁地双手抱胸。部队里的歌曲,他也还记得,在现场,他还激动地唱了起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战争时期的电台人员,是红色的听风者,更是使命传达的宣传者,功莫大焉。文章用质朴的笔法,介绍了老战士李启福光荣而高洁的一生,这个大写的老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彰显了坚定的信念与决心,文章的最后,老人下意识的动作,深深感染了我,是啊,革命人,永远跟党走,革命人,精神永远是年轻。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