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华中对日最后一战

中国人民对日大反攻汹涌澎湃、势如破竹,一个个战场如雨后春笋、遍及中华。新四军的各支部队,犹如利剑、恰似长矛,刺向侵华日军各个据点,处处传来我新四军的胜利喜讯!翻开战事记录,你便看到反攻作战一场场战斗:
1944年3月29日,杭村战斗;
1944年4月19日,高沟、杨口战斗;
1944年5月10~14日,高流、程庄战斗;
1944年6月7日,洪桥镇战斗;
1944年6月25日,南坎战斗;
1944年6月28日,大兴镇、合顺昌战斗;
1944年8月25日,大鱼山战斗;
1944年10月19日,合德镇战斗;
1944年6月7日,张楼战斗;
1944年9月9日,林宫渡战斗;
1944年11月19日,扬中战斗;
1944年5月23日,龙王山战斗;
1944年6月23日,海河滩战斗;
1944年12月3~12日,淮海军区反“扫荡”作战;
1944年12年6日,大伊山战斗;
1944年12月22日,羊山头战斗;
1944年10月28~31日,和含地区反“扫荡”作战;
1945年2月12~13日,叶圩子、王圩、渔沟、耿团庄、周庙等战斗;
1945年4月15~5月15日,淮北军区部队春季攻势作战;
1945年4月28日,三垛伏击战;
1945年7月下旬,盛家湾战斗;
1945年8月15日,张家岗战斗;
1945年8月17日,无为战斗;
1945年8月18日,运漕镇战斗;
……
1945年7月26日,在德国柏林近郊的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美、英、中三国首脑召开了著名的波茨坦会议,共同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8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盟军作战。
8月10日,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一、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均得依据波茨坦宣言规定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敌人军队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时间向我作战部队交出全部武装;二、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均得向其附近之一切伪军伪政权送出通牒,限其于敌寇投降签字前,率队反正,听候编遣,过期须缴出全部武装;三、各解放区所有抗日武装部队,如遇到敌伪武装部队拒绝投降缴械,即应予以坚决消灭;四、我军对任何敌伪所占城镇交通要道,都有权派兵接受,进入占领,实行军事管制,维持秩序,并委任专员负责管理该地区之一切行政事宜。
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各地的爱国武装力量向日本侵略军发起了全面进攻,革命洪流势如破竹、锐不可挡之势,摧枯拉朽,横扫日伪。华中地区的新四军主力和各根据地武装部队听从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开始全面反攻,攻城掠地,解放县城:
8月15日当晚,盱眙县独立第四团和地方民兵总队在淮南路东军分区统一指挥下,对盱城守敌发动强大攻势。日军慌忙丢下伪军和伪县区政府人员,独自乘坐汽船沿淮河向明光方向逃窜。
16日晨,盱城光复,被日伪占领近6年的盱眙县城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
17日,新四军二师主力大兵压境,解放了来安县城和嘉山县城;
18日,解放了苏北宿迁,皖中含山、无为县城;
19日,解放了浙西长兴,苏中扬中,皖东泗县、凤阳;
20日,解放了六合,缴获人枪400余;
21日,解放了淮南天长,苏南宜兴、句容、溧水、溧阳、金坛、高淳;
23日,收复了宝应县城,俘获伪军2000余人;
24日,解放了皖南郎溪,皖东五河,苏北涟水、沭阳;
27日,解放了苏中靖江县城;
29~31日,解放了苏中启东,苏南南汇,河南永城;
9月1日,解放了兴化县城,缴获平射炮10门、山炮1门、步枪3000支、车床18台,俘获伪师长以下5000余人;解放了东台县城;
2日,解放海门;
5日,解放灵璧;
6日,新四军三师十旅攻克淮阴,全歼伪军第二十八师等部,毙敌伪师长潘干臣以下300余人,俘获敌参谋长刘绍坤以下8328人,缴枪4000~7000支;
7日,攻占海安;
10日,解放盐城、安丰、海安;
12日,攻占泰兴县城,俘伪军第十九师师长蔡鑫元以下4000余人……
至此,除南通、泰州、扬州、高邮和海门五城外,苏中地区全部解放。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华中各根据地人民欢欣鼓舞。
然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连续发出命令,命令伪军“各就现地负责维持地方良好秩序”,作“有效的防御”:命令第十八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勿擅自行动”。命令国民党“积极推进”“勿稍松懈”。甚至密令日本侵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和伪行政院长陈公博,要他们“等待国府派员飞抵南京接管政权”,所部“只由国军受降,不得由八路军、新四军接管”。全民抗战,这位“蒋委员长”躲在大后方;抗战胜利,却迫不及待地“下山摘桃子”来了!
正是由于国民党蒋介石的“密令”,已被我重兵包围、成为“孤岛”的通、扬、高、泰等城日伪守敌仍拼命固守、拒不向我投降。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为了完成解放全苏中的任务,新四军于苏中区编组了17个步兵团,由粟裕统一指挥,迅速占领运河沿线各城市,向日军和伪军不停发起进攻。11月下旬完成华中野战军整编,粟裕为司令员,下辖六、七、八、九4个纵队,每个纵队辖4至5个团。我重兵集结,已将运河重镇高邮围了个水泄不通。
粟裕向日军高邮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岩崎大佐发出最后通牒:“你应下令你所指挥下的一切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听候新四军的命令,向我方投降。”并将在盐城战役中投诚的原伪军高级军官放回高邮,对其劝降。然而岩崎大佐并没有向新四军投降之意,反而将这名伪军军官杀害,将其头颅悬挂在高邮北城楼上,并狂妄宣称:“大日本皇军只向国府投降,你们新四军没有资格受降!”
粟裕听罢大怒道:“日本天皇停战诏书都颁布四个月了,这帮日本鬼子还不思投降,负隅顽抗,如此猖狂之敌,必须彻底铲除!”他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联名,三次致电中央,申明“日军拒不投降,我攻城歼敌师出有名”,请求组织进行高(邮)邵(伯)战役,歼灭该地区拒降之敌,以绝后患。称此役有助于“解除顽军自高邮沿运河向北分割华中之威胁”,“更可使苏中区的经济财政保证对华中之主要供给”。建议很快获得批准。
新四军军部遵照粟裕的建议,集中第七、八纵队。于12月19日发起了“高邵战役”。19日(冬月十五)当晚,被日军和伪军占领的泰山庙、真武庙、承天寺、放生寺、观音庵、如意庵等大小10多个据点被悉数攻破。至20日中午,邵伯成功收复,高邮外围之敌被全部扫清。兵临高邮城下,攻击一触即发!
为了争取高邮守敌放下武器、减少伤亡,我军还是尽到最大的克制与努力。一是组成“日本反战同盟”“朝鲜独立同盟”反战人士的“喊话组”,用“土喇叭”一遍遍播送天皇的停战诏书,让日军士兵知道日本已经战败,天皇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是连续数天在广播里不断播放着日本歌曲《思乡曲》《支那之夜》,勾起日军的思乡之情,消磨其斗志。三是用“土飞机”散发传单,把一包包的传单捆在用纸扎成的“土飞机”上“送”到高邮城内,传单都是有关日本投降、新四军优待俘虏的内容。此招效果明显,就在连续两三天后,就有两名日本士兵偷偷跑出城外向新四军投诚,并告诉说:“城内日军内部十分混乱,士兵们和部分军官认为再流血已无意义,但部分指挥官仍要执行上级命令,不向新四军投降。”
粟裕一看,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于25日向高邮发起总攻。
12月25日(冬月二十一)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入夜,小雨淅沥,清冷寒彻,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第八纵队的第六十四、六十六和六十八团分别从城北、城东、城南三个方向,一起向高邮城发起了猛烈攻击。
城西北方向,担任攻城突击队的“老虎团”第七团,用老百姓送来的被胎裹着方桌制成“土坦克”作掩护,越过开阔地,强渡护城河、架云梯,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战士们爬上云梯,扔出手榴弹,趁着爆炸瞬间跃上城头。继而占领城碟,打开城门,战士们呼啸着冲入城内,展开巷战,一时间,枪炮声、格斗声、喊杀声响彻云霄。
12月26日凌晨,经过一夜的鏖战,日军城防司令部被攻破。整个高邮县城被我新四军全部掌控,高邮解放了!这是全国最后一座被收复的县城。
此役共歼灭山本源兵团日军1100余人,其中毙敌200余人,生俘岩崎大佐以下892人;歼灭孙良诚部伪第5军42师师长王和民、副师长任遒武以下伪军约4000人,其中生俘3493人。缴获大小炮种61门、掷弹筒约30个、轻重机枪145挺,步枪4308支,以及大量炮弹、子弹和各种军事装备。
26日凌晨,被我生俘的日军大佐岩崎耷拉着脑袋,狼狈地站在被俘人群的前面,此时他再也没有了往日不可一世的高傲与神武,而成了一只丧家之犬。他不得不接受现实——向新四军投降!
到了这个时候,这个日军大佐还想显摆一下已经消逝殆尽的“威严”,他对前来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说:“我是大日本皇军高邮派遣军最高司令官,我只同你方最高代表谈判!”
韩念龙嘿嘿一声,轻蔑地说:“我想你应该知道你现在的身份,你只是俘虏,是被我们抓住的俘虏,你没有资格和我们‘谈判’,我命令你立即下令无条件投降!这就是你唯一的选择!”
岩崎大佐还不死心,说:“我们可以离开高邮,回到南京,城里的弹药给养和重武器可以全部留交给你们。但为了我们去往南京路上的安全,轻武器我们将随同带走。”
韩念龙大声喝道:“你们只能无条件投降,这也是你们天皇的命令。你们和家属的安全我们可以保证,投降后的一切安排,我们会按优待俘虏条例妥善处理。但一支枪、一颗子弹都不准私留,全部交出,这是命令!”
岩崎大佐又说:“我想见见你们的最高长官,见见粟裕将军。”
韩念龙冷笑一声,说:“我就是这里的最高长官,我代表新四军。一个败兵之将,一个俘虏,粟裕将军岂是你说见就见的。现在我命令你,马上举行受降仪式!”岩崎大佐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那恭请将军,谨将这柄我岩崎家族远祖相传的紫云刀,敬献给仰慕久已的粟裕将军。”
1945年12月26日凌晨,一次特殊的迟到的受降仪式在高邮城日军司令部的“洪部”会议厅举行。这已是在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4个多月之后了。
大厅中,一排长桌上铺着黄色的军毯,一边坐着的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他的左右分别坐着助手和翻译,长桌的左边,站立荷枪实弹的新四军战士。另一边是毕恭毕敬站着的日军大佐岩崎,后面立着两排早已被解除武装的日军军官。
仪式开始,岩崎大佐向韩念龙行军礼,然后解下佩刀,双手捧起,恭恭敬敬地呈递给我方代表韩念龙。然后,由日本军官双手捧着日军花名册、军械和军需登记册,呈交给我方代表韩念龙。
韩念龙接过花名册,当即宣布:(1)投降的日军官兵,仍各回原住处待命,为了安全,活动限于院内,不得外出;(2)战死的日军官兵,可按日本国习俗,予以火化,骨灰收好以备带回本土;(3)受伤的日军官兵,将由我方医务人员协同日军医务人员予以救治。
韩念龙宣布完毕,仪式即告结束。
粟裕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十二月发起高邮战役。在南面,攻取了高邮城,收复了高邮以南至邵伯镇的运河沿线地区。为保障华中解放区首府两淮扫除了一个心腹之患,对加强苏中与淮南的联系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北面,控制了陇海铁路徐(州)海(州)段,第一次使华中与山东两大战略区连成一片,并使华中解放区有了坚强的依托。”
【编者按】这篇文章生动再现了抗战末期新四军的英勇反攻历程。从 1944 年起,新四军各部队在诸多战斗中奋勇杀敌,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随着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蒋介石却妄图独吞胜利果实,致使部分日伪负隅顽抗。高邮战役极具代表性,面对拒不投降的日军,新四军在粟裕指挥下,精心筹备、巧妙施策,不仅从军事上全力进攻,还运用心理战瓦解敌军。战斗过程惊心动魄,充分展现了新四军战士的无畏勇气与高超战术。最终成功解放高邮,完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受降仪式,捍卫了民族尊严。文章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更通过细节刻画,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它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先辈们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