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松花江大堤、公路曲

年轻的朋友们,当你从五国城头,龙王庙前启程。
驾驭红旗、丰田、宝马。载着新华社记者、或者抗联历史学家、或者是父母家人,子女、朋友、同志。团体旅游巴士,奔驰在松花江下游,到三江汇合口的历程里。
那千里汤、萝、绥鱼米之乡的美丽风光间。不仅仅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么婉转的歌曲了。而且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海, 机械化耕作,无人飞机喷洒,旱涝保收的农田 。川流不息的轿车,美丽富饶的村庄。回答了咱青、少年时代的畅想!
时而,白色路面的松花江大堤上,瞭望到滔滔、滚滚如带如画的江水,百舸争流,鱼翔浅底。览胜湿地千姿百态的奇观,榆柳、柞杨、白桦、灌木丛,洲岛。美丽的,鸥鸟、雁雀自由自在飞翔。举起摄像手机,记录下蓝天、白云、城市、工矿、远山。发到公众号,告诉天下之人,你的感觉,心声。
时而,镏光铮亮的柏油路面六车道的京抚公路,感受到飕、飕、飕的快感,愉悦。还有曼妙音乐,香甜水果吃、喝。陶冶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八十年后和平环境中的幸福生活,是如此这般,自豪。
时而,101国防公路上越野,坦荡无余。上、通达北京,下、快速边疆珍宝岛。世界一流,风驰电掣。再回首它的发生、产生、发展,曲折历程。曾经有我们上山下乡时人民公社社员、民兵师民兵苦累、汗水。震荡山河,嘹亮歌声。
如今五国城头——三江汇合河口一游,能当天打来回。八百里驱半日,无非见过电影中神仙、天仙、悟空表演而已。
午饮三江水,朝夕牡丹鱼。李杜镇守府虎帐今尚在,坐井观天剧院戏谈古今。
无论是工作、旅游、兜风,何等惬意,何等精神抖擞。牵手群山抚远,夸摸五道天堑同江。感觉,多好的一派北国风光。
曾几何时,《黑龙江志稿》载: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三姓(依兰)抵汤原有草道可通,仅能单骑行走,冬季可爬犁。
民国时期由依兰起经由汤原至萝北大道,其走向为,自三姓(依兰)北渡松花江,经迎兰、舒乐至汤原。再北进格节河、凤阳屯、鹤立岗、兴山煤矿、宝泉、萝北。路宽8尺,长235公里。
现在,当你路过汤原。城头现出云阶大学,六军长跃马扬鞭挥斥方遒,威武铜像;
城尾大米河畔引汤工程纪念馆,还有江堤第一锹土步客巨幅石雕塑像;
黑金河、格金河之间的太平川,又拔地而起亿万斤粮仓。堪称华夏一碗。
殊知这千里之内风骚之境,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根据地。中共汤原中心县委的摇篮。1933至1936年将军在此担任汤、萝、绥游击队总指挥,兼抗联第六军军长。与日寇周旋三年多,过来多少小鬼子就消灭多少,让他一个不剩。让关东军司令听而生畏,挠头,对垒汤原无能为力。下作守备队驱使‘伪满’流氓兵力扫荡、讨伐每每败北。归屯、并村,安插特务为能事。
但抗联六军兵员,源源不断。最初的三十三军仅40人,到全面抗战爆发时。发展到5个师、15个团、37个连队、5000人之多,还有基干队伍2000人,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友军羡慕、敌军不得其解。
臭名昭著的3•15罪恶事件,揭开了谜底。李步客又一次被捕入狱。又获刑20年,因为敌人明白了。一个不足5万人口的穷县,不可能动员出来那么多士兵参战。甚至全民皆兵,一些本来地主、资本家、官僚的人群。被施了魔法一般。革命、仗义挺身,挥师伐戈,联动一片,拼命御倭。
官府在关里关外抓来的劳工、堤工、河工,绥佳铁路筑路工。许多明为逃跑暗中输送。
步客、云阶何许人也?就像江坝和公路一样。同母同胞兄弟。哥俩为汤、萝、绥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弟弟是秧歌头起步的县委书记,抗联六军长;哥哥是民国时期发配来的汤原县江防堤督资本家,百姓把他比作大禹、李冰父子。
【编者按】审核通过,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