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杯底的月光

作者: 卢春文 点击:210 发表:2025-07-27 09:32:34 闪星:2

摘要:

父亲那把锡酒壶,静静摆在窗台,壶嘴的绿锈已然晕成了朵云的模样。每当我往杯中倒酒,酒液顺着壶嘴缓缓淌下,在杯底汇聚成一弯小小的月牙,恰似父亲当年常念叨的:“酒要慢喝,日子要慢过。”

犹记那年,我刚踏入中学的校门。夏日的傍晚,父亲在老樟树下摆起竹桌,锡壶里正温着米酒,丝丝缕缕的酒香,在空气中悄然弥漫。下酒菜是一碟盐水花生,颗颗花生壳上,还沾着菜园里新鲜的泥土,带着大地的质朴气息。父亲手持筷子,轻轻敲了敲杯沿,“当” 的一声脆响,惊飞了枝头栖息的麻雀。他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柔和的光,缓缓说道:“曹操说‘对酒当歌’,可不是让人喝闷酒,而是要在饮酒时,把日子唱得亮堂堂的。” 说罢,他用指甲在杯沿轻轻划了一圈,酒渍顺着木头的纹路慢慢渗进去,仿佛为这木杯镌刻下一道岁月的年轮。

时光流转,后来我背井离乡,在异乡的城市打工。又是一年中秋夜,月光如霜,洒在喧嚣的工地。我与工友们凑钱买了瓶二锅头,用搪瓷缸代替酒杯,相互碰撞间,“哐当” 一声,那声响恰似工地上钢筋碰撞的声音,清脆而又带着几分粗糙。老王,他黝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安全帽下露出几缕花白的头发,边啃着腌萝卜边说道:“我闺女总问‘爸啥时带酒壶回家’。” 说着,眼中闪过一丝对女儿的思念。酒液飞溅,落在他的安全帽上,晕开的印子像朵绽放的墨菊。那晚的月亮格外明亮,清冷的月光将工地的脚手架映照得一片银白,我们的影子被拉得老长,恰似串在酒壶上随风摇曳的铜铃。

岁月匆匆,去年我回到老家收拾老屋。在樟木箱底,我无意间翻出父亲的酒杯。杯底有个浅浅的小坑,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父亲刚从田里劳作归来,墙角的稻穗堆成了小山,他满是欢喜地说:“今年收成够打三壶酒。” 转身时,不慎让酒杯从桌角滑落,所幸酒杯未碎,只磕出了这个小坑。如今往杯中倒酒,那小坑总会积着些许酒液,宛如藏着一颗永远不会融化的星星,闪耀着岁月的光芒。

前几日,我邀老友来家中相聚。锡壶里温着新酿的米酒,醇厚的香气在屋内弥漫开来。老张带来了他孙女亲手腌的糖蒜,玻璃罐轻轻碰在桌上,发出 “叮叮” 的清脆声响,仿佛是岁月奏响的美妙音符。酒过三巡,大家都有了几分醉意,老张指着壶嘴的绿锈,笑着说:“你瞧这锈,多像当年咱在河边钓的鱼啊!” 此时,月光从窗棂的缝隙间悄然漏下,洒落在酒杯之中,轻轻晃动酒杯,酒液波光粼粼,竟似把当年的河水、饱满的稻穗、工地上脚手架的影子,都一同晃了出来,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父亲常说:“酒是水做的魂。” 年轻时,我总觉得这不过是酒后醉话,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我才深深领悟其中的真谛:父亲喝的哪里是酒,分明是他犁田时挥洒的汗水、收稻时拂过的微风,是我们围坐竹桌时,花生壳落在地上发出的 “沙沙” 声响,那是生活给予他的独特馈赠。就如同这锡酒壶,它装过香醇的米酒,承载过无尽的思念,如今又盛着这如水的月光。壶里的酒虽会慢慢减少,可杯底的月光,却在岁月的沉淀下,越积越满。

曹操的 “对酒当歌”,原不是感叹人生苦短。而是深知日子如同酒液,会在时光的流转中蒸发、淡去,所以更要珍惜每一口酒中的甘甜、每一丝温暖,将它们深深融入心底。恰似父亲的酒杯,即便磕出了小坑,却因此能容纳更多的月光;又仿佛我们的人生,走过漫长的路途,历经风雨,却把更多的人和事,酿成了杯底那一抹回味无穷的回甘。

当酒壶最终空了,壶底的绿锈在月光下闪烁着幽微的光芒。我忽然间彻悟,所谓 “对酒当歌”,其实就是把日子里的伤痛、温暖与期盼,统统融入这酒中 —— 伤痛会随着时间渐渐淡去,温暖会永远留在心间,而那些期盼,终会在某个月圆之夜,顺着酒液,缓缓漫进杯底的月光里,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与力量。在这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如文中这般,于平凡生活的细微处品味人生,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从岁月的沉淀中汲取前行的勇气与温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以父亲的锡酒壶和酒杯为线索,串起不同人生阶段的饮酒场景。从中学时老樟树下父亲对 “对酒当歌” 的阐释,到异乡打工中秋夜与工友的相聚,再到收拾老屋发现父亲的酒杯,以及与老友相聚时的感慨,展现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对过往生活的珍视,表达出了作者在岁月流逝中,将伤痛、温暖与期盼融入生活的主题。审核通过,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