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抗战】抗战中的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

作者: 赵承雄 点击:265 发表:2025-07-27 09:03:06 闪星:2

摘要:卢沟桥反侵略的枪声,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战斗,由此展开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汇聚了众多爱国青年,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感召下,参加了多次抗日作战。从遭到重创到发展成一支抗日劲旅,逐渐成长壮大,最终选择了光明的前途。

(一)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加速了战争步伐,向平津和华北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妄图以武力吞并整个中国。七月二十八日,日军进犯北平南苑,第二十九军驻南苑部队在佟麟阁副军长和赵登禹师长的指挥下奋力抵抗。副军长佟麟阁是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军训团团长。七七事变时,他驻守在北平南苑,原二十九军驻防的部队共有四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兵力约七千人,包括军训团在内,日军要扩大战争,必先消灭二十九军,提前就增援部队。在飞机火炮的猛轰下,向南苑发起攻击,但日军首先攻击的目标就是军训团,军训团的学生兵原本应招前都是一些大中学生经过半年的训练还是在大战在即的前一天才发的真枪实弹,虽然是仓促应战,但是表现的十分英勇。佟麟阁副军长就是在带领部属和军训团的学员突围的过程中,在大红门遇袭中弹身亡光荣殉国的。那么后来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是怎样坚持抗战,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原属冯玉祥指挥的西北军,大革命时期,共产党曾派刘伯坚及一些留苏回国的共产党员安排在西北军的部队里做政治工作。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山东乐陵人,是当时冀察两省和平津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在七七事变前后,宋哲元虽然听命于国民党政府想避免战事扩大化,把事态化作局部矛盾冲突,但一俟日军扩大战火,侵略野心暴露,宋哲元则同先前抱定的决心一样,宁当战死鬼,不当亡国奴,坚决抗日。军事训练团的学生兵都是在1936年招考进来的平津一带学校中的大中学生,计有1500多人。预定培养出来的士官生将补充到部队中去,任下级军官,所以流传有军训团是“小黄埔”。军训团的学生入伍前,许多人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尤其是在东北沦陷以后抗日救亡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人投笔从戎,要求上战场,并且情绪激昂的表示决心。此时,二十九军军部已迁至北平城内,就在七七事变的第2天,当军训团全团出操时,教育长宣布了关于事变的经过并传达了军部的决定。因学兵还未完成既定的学业要全体迁到保定去继续学习训练,学生兵听闻此讯纷纷写请战书,要求上前线杀敌报国。当时军训团炊事房已经蒸好了馒头,并切成片,准备让学兵带上在撤退的路上吃,但是没有学生兵主动去拿准备的干粮,在大家的一致呼声下,佟麟阁副军长经军部放弃了原先的决定,同意军训团列入战斗序列,留在南宛和各部驻军一起行动。

军事训练团设置有三个大队,每个大队又分4个中队,大队设大队长、大队副。这些队长中多数参加过长城抗战,久经战阵,有几个是中共党员。


(二)

7月28日拂晓。就是在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北平南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日军发动了对29军的总攻击,从天津机场起飞数十架飞机轮番轰炸,又用重炮轰击南苑29军的营房和阵地,日军河边旅团,步、骑、炮联合有三千多人,首要进攻的目标,就是南苑南面的军训团防守阵地,而日军主攻部队第20师团由南苑南面和西面方向进行攻击赵登禹师长所率守军,敌军在以航空兵协助轰炸下,以坦克为先导,然后出动地面部队进攻。由于29军没有防空武器,以致南苑守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通讯设备,先被炮火炸毁,佟麟阁赵登禹各自作战。联络中断,指挥失灵,部队秩序一片混乱。正在此时,佟麟阁遇到军部传令兵,才知道军部已下令,南宛各部队立即撤回城内,军训团接到命令后,也由各队分别沿着堑壕撤退,后在穿越青纱帐向红庙,大红门方向后撤途中又遇到日军,就在激战中边打边撤,很多学生兵被炮火和子弹击中倒下了。

南苑战斗到撤退回来,军训团1500多人。回到城里只剩800多人,有700多人伤亡,其中大部分牺牲了。佟麟阁牺牲后29军任命卫队旅旅长孙玉田接管军训团。此时的军训团已经撤至河间县诗经村进行休整,宋哲元又令过家芳担任军训团团长,迅即赶赴河间上任,后即带领军训团沿津浦线南下。过家芳,安徽蒙城人,早年在北平上学,和彭雪枫相识,积极要求进步,参加过学生运动,并于1927年,经彭雪枫,过家和介绍入党,29年投入西北军,参加长城抗战。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放弃了在南京国民党陆军大学的学习,请缨参加抗战,急匆匆的赶回29军,在任军训团团长的时候起,他就和这支部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驻泊头镇时,为防备日军的轰炸,过家芳曾让军训团练习防空打敌机的方法。结果其后在敌机多轮轰炸的情况下,我方对空射击取得了成效,击伤敌机两架,击落96式重轰炸机一架。


(三)

1938年,蒋介石命令二十九军扩编为第1集团军,宋哲元任总司令。军训团改为第一集团军军训团,实际上是归属七十七军指挥。军长冯治安,副军长兼179师师长即抗战名将何基沣。随后军训团参加了随枣会战在1939年1月军训团撤销,以军训团骨干编成步兵团补充新兵,编为537团。参加宜昌保卫战。在军训团成立的前后,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影响下,先后有许多的共产党员被派往军训团所在的179师参加了抗日工作,他们担任有参谋、军需、服务员等不同职务。军训团建有党的临时工委,由邱晓亭同志任书记,工委委员有肖林、赵煌之、林滔等同志。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五三七团在何基沣、过家芳的指挥和带领下,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多次的血战,其中惨烈程度尤甚的是襄河东岸钟祥以北的普门冲战斗,为了遏制日军西渡襄河发起向鄂西进攻的企图,面对敌人在山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我发起的进攻。担任普门冲段守备的五三七团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力挫敌人精锐,使其后继无力,开始溃逃。此役敌我双方伤亡均重。阵地前的敌尸纵横,比比皆是。 仅以我方第一营伤亡情况统计,第一营营长,刘廷勋重伤,第1连连长蒋明成(中共党员)壮烈牺牲。第2连连长蔡照纯(中共党员)负伤。一、二两连官兵伤亡近半,第三连,占领着普门冲段阵地,连长崔干成重伤头部,抬下战场后已不能讲话,护送后方途中与世长辞。该连一排排长刘明瑞,二排排长高增珠均重伤,三排排长许定轩及全排三十多名战士,全部牺牲在普门冲阵地上。这个连到战斗结束,仅幸存准尉司务长一人,士兵二十七人,时隔半个世纪后,访问参战老兵,记述当年战斗之惨烈情况。仍然历历在目,难以释怀。总之,五三七团伤亡的人数近半,阵地巍然屹立,寸土未失。


(四)

 一九四一年春,五三七团计划在远安阻击日寇。盘踞在当阳之敌十八旅团副旅团长横山武彦少将,率领日寇千余人分两路,进攻我阵地,先开始发生了几次据点争夺战,右路庙前阵地守备的是我第三营九连的一个排,排长陈云龙指挥三个班分在两翼。发现山路下有敌约一个连,前面4个穿黄呢大衣的日军军官骑着马,正向庙前方向前进。陈云龙排长命令,在山上高处隐蔽。待敌行至200米以内,集中全部火力向敌齐射,当即将骑马之敌四人全数击落下马。后面步兵赶紧上前抢救,也被击毙众多,敌人随之后窜。过了三天我方才得到消息,在庙前前方被击毙之敌指挥官是十八旅团副旅团长横山少将,而敌酋横山武彦,就是进攻宜城南瓜店迫害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敌军联队长。为此陈云龙被授予奖章,全排受到嘉奖。可惜之后这位临敌不惧、勇敢顽强的排长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倒在了抗日的战场上。

抗日战争中的鄂豫战场上,由29军军事训练团改编的179师537团,他的骨干大多数还保留的是原军训团的干部和学兵,其中部分人是中共党员,身份没有公开。但是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抗日报国的愿望是一致的,就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使他们坚持到抗战胜利。

 

(五)

历史推进到解放战争,在关系到两种命运的决战时刻,在淮海战役战场上,七十七军一三二师(一七九师撤编)师长过家芳,率部跟随“佩剑将军”何基沣、张克侠参加了贾汪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三十四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和上海的战役,为人民建立了功勋。建国后,曾经在二十九军军训团工作和战斗过的老战友、老同志,无论他们在何岗位,回首过去,都有一种难忘的情节,是抗日救亡的号角把他们集合在了一起,让他们在军训团受到了锻炼,在军训团这个群体里,有后来成为人民军队中的开国将军,有些还是省军区军分区首长,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有国家省、部委的领导干部,还有更多的人都在社会各个岗位上,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清楚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他们心系的是祖国发展强大,人民生活富裕,要让受欺凌受侮辱的中国人民永远站起来,再也不会遭受外国侵略之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抗日救国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支英雄部队的成长发展史,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应该记上一笔的。审核通过,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