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抗战】韩略村伏击战,陈赓与王近山将军围歼日军百余名军官

作者: 小兵小李 点击:186 发表:2025-07-21 10:12:48 闪星:0

  1943年秋,侵华日军对我太岳区发动了规模最大、最为凶狠的“铁磙扫荡”,也称“铁磙式三层阵地新战法”,是冈村宁次一手策划和组织的,他调集了十几个日军大队,连同伪军共2万余人,由一线部队从东起白晋铁路线、西至同蒲铁路的一横线,从北向南推进,逼迫八路军后退,这称为“大磙”,然后由二三线部队进行二次“清剿”“快剔”,每天前进40里,再杀个回马枪,后退10里,称作“小磙”。日军想利用这种紧密的战法,灭绝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和其他抗日力量。日军大本营参谋部非常认可冈村宁次的这种作战方法,特地从各地抽调100多名军官,组成“观战团”,由一名少将旅团长带领,赴太岳区前线观战学习,然后进行效仿推广。然而,日军万万没有想到,这支由百余名军官组成的“观战团”被陈赓与王近山率领的太岳军区第十六团围歼,仅用一战,百余名日军军官“观战团”近乎被团灭。

  陈赓收到我方在临汾、同蒲等地情报站汇报的信息,分析得知日军“军官战地观战团”要来太岳区参观学习日军“扫荡”,极有可能走临(汾)屯(留)公路进来,陈赓指示王近山,相机歼灭这股敌人。王近山根据陈赓的指示和安排,调整部队布置,决定在临屯公路一带伏击敌人,并提前进行了细致的地形侦察,发现公路经过韩略村有一处极佳的伏击地,韩略村西南地形险要,公路两侧较多处为两丈多的陡壁,便于设伏。1943年10月24日凌晨3点,十六团参加战斗的四个连队进入到伏击区域隐蔽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清晨8点至9点左右,太阳已升起,日军的13辆汽车满载着人进入到第十六团的伏击圈后,十六团六连首先开火,燃烧弹击中日军倒数的第二辆车,堵死了车队的退路。此时,日军最后那辆车上跳下来十几个日本兵,还没有开始射击,即被我军十六团击毙。同时,十六团指战员一齐开火,一阵枪炮、手榴弹轰击后,部队全部冲出阵地,杀声震天。六连班长赵振玉从汽车上夺过敌人的重机枪,对着日军猛射。日军突然遭到打击,想着逃跑,领头汽车急速往前猛冲,被十六团九连拦住去路,并将其击毁。战士们在公路上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班长童荣发开枪打死日军指挥官旅团长服部直臣,并夺过他的战刀,连续砍死3个日本敌人。战士冯木水和3个日军拼刺刀,将他们全部刺死。战士杨二和端着机枪扫射,瞬间7个日本敌人倒下。其他剩余的一些日军保护几名高级军官向一处撤退,并用机枪火力压制道路,十六团五连指导员郑光南抱起集束手榴弹猛冲向这群敌人,一声巨响,这股敌人全部被炸死,郑光南也壮烈牺牲。经过约三小时的战斗,除了3个敌人躲入一个小洞没有被发现,其余180多人的日军全部被击毙。战后谍报报告,此次伏击战,击毙日军少将军官1人,大、中、少佐军官99人,日军学员60余名,日军司机15名。

  战斗结束几个小时后,日军纠集3000余人,在多架飞机掩护下,前来搜捕、追寻。冈村宁次气急败坏地叫嚷着:“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共军。”可是,我军的第16团早已受到陈赓的指示,“速战、速决、速离”,早就无影无踪了。冈村宁次怒气冲天,无处发泄,将驻临汾的一位中将师团长撤职,并将韩略村据点日军中队长枪毙,该据点的其余日伪军均被受到处分。

  陈赓总结韩略村伏击战时,强调这是“敌进我进”原则的胜利。他说,当敌人集中兵力“扫荡”根据地核心区域时,其后方是比较空虚的,正是部队进军和攻击敌人后方的好战机。积极主动捉住战机,可取得出敌不意的效果。同时掌握速战速决的原则,战后迅速转移,让据点敌人的援兵扑空。此外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争取各方情报和资源,如果没有当地党和人民的支援和配合,要在敌人后方据点上取得战斗胜利,是非常困难的。

  王近山在战后说:“我们的任务本来是行军,可是碰到了歼灭敌人的战机,在不违背上级意图,情况又有利的前提下,我们就应该机断行事,积极歼敌。战争,永远是手快打手慢,有备打无备。革命军人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敌人就在我们面前,党和人民就在我们身后。”

  韩略村之战使日伪胆战心惊,打乱了日军“铁磙扫荡”计划,对配合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的大扫荡起了重要作用。加上太岳军区其他部队的几百次作战、不断攻克敌据点,毙伤日军、伪军3500余人,敌人被迫于1943年11月20日分路撤退。所谓的“铁磙式三层阵地新战法”也以失败告终。


  2025年7月19日于湘乡


  【参考资料】:

  《陈赓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抗日战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华北治安战》(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

  《刘伯承军事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太岳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陈赓传》(当代中国出版社)

  《八路军抗战简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王近山中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韩略村伏击战堪称抗战时期的神来之笔。日军精心策划的“铁磙式三层阵地新战法”看似凶狠,其“观战团”却在我军的巧妙打击下灰飞烟灭。文中详细还原了十六团从获取情报、勘察地形到实施伏击的全过程,战斗场面惊心动魄,战士们的英雄事迹跃然纸上。陈赓对战场形势的精准判断,王近山临机决断的果敢,以及十六团全体官兵的奋勇拼杀,共同铸就了这场伟大胜利。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