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新四军泗南大队战敌记
1940年10月,中共皖东北地委和专署(后改为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和行政公署)建立,境内先后设置了泗南、泗宿、泗阳、洪泽等敌后抗日根据地边区县。今泗洪县域濉河以南属泗南县,濉河以北属泗宿县,东北部属泗阳县,沿洪泽湖部分乡镇属洪泽县。1941年6月,泗南县办事处改建为县政府,隶属于苏皖六区专署,后改属淮北行署、淮北一专署。泗南县大队,1940年冬成立。1941年5月上升主力,编入新四军第四师。10月,泗南县7区(管鲍铁葫芦套地区即现在盱眙河西片)自卫队与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三十四团三连合编,重组泗南县大队。大队成立后,参加了多次对日伪的战斗。
“葫芦套”南部的淮河滩上,有一股以李晓群为首的约七、八十人的伪军,常向我沿淮地区窜扰。这段淮河,水阔滩广,芦苇丛生。草滩上有许多以砍草为生的贫苦草民,半定居在那里,其中混杂有以砍草掩护行劫的土匪。日军来后,土匪投靠日、伪,日、伪利用土匪,形成了日伪匪的联合。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较好的亲朋条件,和我们进行游击战。我进敌退,我走敌来,气焰颇为嚣张。
从1941年7、8月份开始,饶子健团长率34团1、2营,先后向淮河滩上的三撮毛(茅)、张台子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清剿。一次是1941年7月,由黄岗乘船南下,直奔泗县附近的三撮毛;一次是1941年9月,从潘村东上,扑向张台子。这两次都给予敌人以杀伤,我方亦有伤亡。但两次都未能给该敌以歼灭性的打击。
泗南大队成立后,该敌仍很猖獗,甚至在铁佛寺庙构筑工事,与我对峙。泗南大队成立之初,即集中地对付这股敌人,曾几次在铁佛一带设伏,但因该敌狡猾,每当半进我伏击圈后,就又缩回,我们只能向其进行火力追击。其中一次,我正向该敌进攻时,盱眙日军乘汽船到铁佛对面河上给伪匪助战,用机枪向我射击,给伪匪解了围。淮北军区白浪参谋长和泗南县委书记洪沛同志也参加了这次战斗,白参谋长指挥几十个人一起推铁佛寺庙外的土圩墙,结果未推倒,我方就撤退了。在最后一次追击伪匪的战斗后,我将敌在铁佛寺庙的工事拆除,寺庙扒掉,使其过河后无立足之地。从此以后敌人便很少来犯,基本解除了铁佛一带的匪患。1943年初夏的一个夜晚,2连对铁佛对面张凤滩伪匪据点(内约三、四十人),又实施了一次突然袭击。部队白天从罗岗行军到鲍集附近隐蔽,夜晚快步行军到达淮河北岸,然后乘船过河直扑敌巢,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他个措手不及。由于该敌十分警觉,其岗哨发现我后,他们即仓惶钻进苇荡,有的连挂在墙上的枪也未及带走。
每到收获季节,部队即到边缘区活动保卫群众收割。较突出的一次是1943年5月保卫麦收中,泗南大队宋延年副大队长率领2连在泗县东南与日军的战斗。日军一个小队配合伪军从泗县出动,企图破坏我麦收,遭到2连的迎头痛击,打死1名日军小队长和一部分日伪军。我无一伤亡。此次战斗受到师部的表扬。除保卫麦、秋收外,还保卫渔收。
沈集西面的淮河中(此段淮河南北向),有几个大窝子和小窝子(河底深坑),每年春节前,淮河局部封冻,是渔民在窝子上打鱼的大好时节。这时,泗南和盱凤嘉两县,联合组织上百条渔船在窝子里打鱼。渔民打鱼,两个县大队便在各自一侧警戒,盱凤嘉大队在西侧,泗南大队在东侧。水面寒冷,鱼潜窝底越冬,渔民们便用长钩、长镐在水中来回搅动,把水搞浑。当鱼浮出窝底时,即被准备好的大网捕获。在3天时间内,即捕鱼几万斤。丰收后分给部队几千斤鱼作为慰问,使部队过上一个丰盛的春节。1942年冬,33天反“扫荡”时,泗南大队的任务是就是坚守。当时四师师部驻管镇(现盱眙县管仲镇),盱眙的敌人向管镇进攻时,师部跳出内线去盱凤嘉。泗南大队即在敌人的夹缝中穿插,一边监视敌人,一边维持地方治安。日军在管镇,我则全部隐蔽在黄岗一带,与敌人相距10余华里。敌走后,我又马上尾随牵制,到达双沟以东活动,使“扫荡”之敌阴谋一直未达成。
1942年5月的一个夜晚,泗南大队配合盱凤嘉大队发起拔除小池家日伪据点战斗。当时淮北军区参谋长白浪和政治部主任刘作孚二同志,率泗南大队1、2连和盱凤嘉大队,从明光北古沛镇附近出发,对五河城外围、淮河南岸的小池家日伪据点,实行长途奔袭,快步行军60华里,一举攻克、全歼伪军1个保安中队100余人,我无一伤亡,开创了地方武装运用军区倡导的“快步、侦察、奇袭”的战术,拔除坚固设防的敌伪据点的先例,受到军区的嘉奖。进攻的当天晚上,当到达距小池家仅数华里的穆家湖时,下起了瓢泼大雨,天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由于向导迷路,部队在湖里转了三、四个小时没转出来。天亮前,雨停风息才辨明方向找到小池家。雨虽延缓了进攻的时间,使部队吃了不少苦头,但却增加了进攻的突击性,使部队的到达犹如神兵天降。当部队拔掉鹿砦、越过铁丝网和外壕时,敌哨兵才发现,部队打到敌人屋里命令他们缴械时,有的敌人方从梦中惊醒,不少人在被窝里就当了俘虏。战斗不到1个小时就胜利结束。部队撤退时天已大亮,五河县里的日本鬼子由于搞不清情况,也不敢妄动,只好隔河相望,目送部队安然返防。战后,泗南大队返回鲍集。
【编者按】史料以泗南地域为轴,串联起根据地政权建设与军事行动的细节:从淮河滩清剿到铁佛寺对峙,从保卫麦渔收到反“扫荡”坚守,既呈现了敌众我寡下的游击博弈,也记录了地方武装在实战中成长的历程,为淮北敌后抗战研究提供了具体而微的佐证。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