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短文三章

作者: 吕兰军 点击:262 发表:2025-07-16 11:16:28 闪星:2

  岁月在电波中流淌,人生在音乐中升华

                         ——我的音乐记忆

  跨入新千年的一天,我收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寄来的用稿通知单《听众飞鸿录用统复信》,告知我广播剧场节目将安排播出我对中国民乐如何走向世界的话题讨论的来稿,还告知我电台播出具体时间。

  岁月在电波中流淌,人生在音乐中升华。3月16日那天,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明播出了我撰写的《听众飞鸿》的来稿。阳春三月,时值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在这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里,电波似一叶小帆,载着绿色的波浪流进我的心田。

  蝴蝶花在空中绽放,关不住的旋律漫天飞扬。在今天这个不断制造流行歌曲的时代,它们往往转瞬即逝,消逝得无影无踪。但有一些曲子,听过千遍万遍也不厌倦,那淳朴的音韵穿越时空,打动不同时代的人,这就是中国民乐的艺术生命力。

  同心邀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曲广东音乐《彩云追月》唱出人间多少思乡苦,引起天下几多离别愁?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如泣如诉地诉说着梁祝坚不可摧的爱情故事。虽然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夺去了他们的爱情和年轻的生命,但化蝶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愿望,成为流传于世的经曲。诞生于延安时期的《春节续曲》,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但至今听起来仍给人以欢快热烈感染。还广东音乐《海天漫步》《蓝海帆影》《渔丹唱晚》《春江花月夜》等等轻音乐,如风弄秋叶、溪流涓涓,且具江南丝竹之秀丽,笙箫管笛之清雅。如果你听惯了激昂慷慨的燕赵之声,再来听中国民乐里的这些别具一番音韵之美的轻搞乐,那就如同邀游了崇山峻岭之后,踏入柳暗花明、景色绮丽的南国水乡。

  这些不朽的经曲民乐,无不让人感叹中国民族艺术的伟大,验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理。

  后来我还收到过这期节目的录音磁带,遗憾的是装修房子管理不善,今天早已不知去向了。

  音乐里的记忆,记忆里的音乐。感谢《听众飞鸿》节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民乐的艺术魅力。空中电波架起一座桥,吸引着众多的人走向中国民乐,接受中国民乐魁力的感染,让中国民乐和民族艺术大放异彩。

  (注:部分段落根据节目录音整理,落有改动)

     那些难忘的用稿通知单

  无意中翻出了2008年的一张用稿通知单,甚是惊喜,尘封了这么多年,今天拿出来晒晒。

  记得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台里开通了方便大家联络的中国广播网“叩听友之家”通讯员专用电子邮箱,基本上取消了传统书信的联系方式,所以这些有幸保存下来的用稿通知单更显得弥足珍贵,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种幸福的回忆。还有像图片中这样纸质的稿费汇款单也越来越少了,都是银行转帐,这些都将成为珍藏的记忆。

  综合这些用稿通知单的原始作品,多数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听众信箱》栏目的播出稿,像《假化肥坑农害农》《农村250队伍涵待取缔》《富了口袋,别忘富脑袋》等等。这些广播稿均来自农业第一线,提供了基层最真实的信息和声音,所以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纷纷发表评论,称赞这些文章是:直面热点、理性述评、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又因文章写作富于感情、论理充分、文法得当,受到评委老师的好评,曾荣获中央台优秀稿件奖。

  我的成长得到人民广播的帮助很大,我忘不了中央台听众工作部老师对我的关怀培养,不断地给我提供新闻写作的学习资料。在每年的评选活动中,我都被评为中央台优秀通讯员。那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用稿通知单,如沐春风。这一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多么亲切熟悉,给我留下珍贵的回忆。

  用稿通知单,

  普通不平凡,

  带着浓浓意,

  飞进听众间。

  2024年我荣幸地成为东昌府区作家协会会员,更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架设理解的桥梁,寻求青春有你奥秘,展示社会的风采,探求人生的真谛,书写出贴近生活,净化灵魂,启迪人生,充满人情的优秀作品。

  岁月苍茫光阴老,晚霞璀璨生活新。今天,再次翻看那一张张用稿通知单,仿佛在诉说着广播与听众之间深厚情谊。我感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的一种慰藉和激励,点燃了我对文字创作的热爱,在农事劳作之余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乡村生活,传递乡村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而这些通知单背后的作品,便是乡村文化的珍贵财富。

     一家两代广播缘

  记得那是一年星期六的上午,我参加一个青年的婚礼,那场面不但热闹,还有好吃好喝的,可是下午又有我非常喜欢的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火炬》少儿节目,更重要的是我爸爸(吕兰军)的一篇广播稿《“星星火炬”越照越亮》入选该节目,己安排当天下午播出,我准备将节目录下来放给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听,机会非常难得。

  思前想后,我决定两个都不耽误,先去参加婚礼,然后再回来听《星星火炬》节目。我在婚礼上呆了一会儿就回到家里,可发现收音机不见了,眼看节目开始了,急得我都要掉眼泪了,正在这时,只见我爸爸手里拿着收音机气喘吁吁地跑进家门。原来,爸爸是害怕我参加婚礼去了,忘了听节目播出他的广播稿,就专门赶几里路给我送收音机,发现我不在婚礼那儿,又马上骑自行车返回家里,以往需要一个多小时,可今天他只用了不到半小时,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一个广播节目,牵父女俩的情动我们父女俩的心,凝聚着我们父女俩的情,更深深地打动着我周围的老师和同学。

  值得庆幸的是,在一次全区小学生作文比赛中,我就把这件有趣和有意的小事写下来,还荣获全区一等奖呢。我想,这奖状和装品里面还有我爸爸的一份功劳呢。

  广播传奇,难忘中国之声。曾经昔日的少儿节目《星星火炬》童心永驻,唤起我儿的记忆,永远是照亮我生活跑道上的一束光。

  从此,我们一家两代广播缘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备注:秋香口述 吕兰军/执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电波里的岁月,是民乐流淌的韵律,是用稿通知单承载的时代记忆,更是父女两代人共系的广播情缘。从中央台的频段里,人们听见个体与时代的共振,看见文字与声音交织的温暖回响。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