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夜袭卢沟桥
古都北京西南方,距天安门20公里处,有一座横跨永定河、驰名中外的美丽大石桥,名叫卢沟桥。史载,此桥建于金代,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堪称是中国北方最大最古老的石造拱桥。村里的老人讲:卢沟桥造型完美、科学,数百年来,不仅成为北京联系华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多次参观卢沟桥的老人们讲: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呈雁翅型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此桥不仅因造型美丽、奇特而著称,更因桥拦上雕有数不清的石狮子闻名于世,更因其是座曾被英雄的鲜血染红而被载入史册。
1937年7月7日夜,日寇为了侵占华北,图谋全中国,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战火很快蔓延到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全国各民族人民,迅速建立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掀起武装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坚决抵抗日寇侵略的烽火,由此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反侵略战争进入第五个年头1942年,日军连遭失败,狗急跳墙,他们撤换了侵华日军头目,杀人不眨眼的战争恶魔冈村宁次充任华北战区指挥官,这个所谓中国通的家伙一上任,就改变策略,加大了对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并发动骇人听闻的“五一”大扫荡,对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实行了野蛮的杀光、烧光、抢光政策,与此同时,日寇加紧了对国民党政府诱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大批国民党军队打着曲线救国的幌子,加入伪军的行列。亡国论、投降论,沉渣泛起。抗日战争进入艰难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
为了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斗志,声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7月7日深夜,平西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的一支部队,在团长白乙化的带领下,穿过层层封锁线,趁着夜色,悄悄来到平畿重地、日寇重兵统治的大后方——战略要冲,卢沟桥西侧堤岸的树林里。借助夜色的掩护,部队悄无声息地靠近日军严格把守战略交通要道——卢沟桥西侧桥头。
白团长一挥手,战士们勇猛出击,他们雄狮猛豹般越上桥头阵地,在侦察连连长孙常虎的带领下,动作勇猛、迅捷,在日军哨兵没有来得及发现呼喊前,果断利落地干掉了西侧桥头鬼子的岗哨。复仇的中国军队犹如一股旋风,两侧包抄掩杀过来。两军相遇,狭路相逢,分外眼红。中国士兵犹如飓风刮过,人人奋勇向前,闯入敌阵。守桥的日军,万没想到在他们所谓的治安区内,靠近华北最大城市北平——日伪军的心脏,重要交通咽喉,重兵把守的卢沟桥,突然遭到一支强悍的八路军大刀队的袭击。守桥日军,朦朦胧胧看到八路军突然杀过来,眨眼间就到了眼前,再想拉开枪栓上子弹,开枪阻击已经来不及,慌忙端起刺刀进行顽抗。双方混战中,寒光闪闪,八路军骁勇拼杀,鬼子猝不及防,当即有十几颗鬼子的人头滚落桥下。其余的鬼子见情形不妙,慌忙抱头逃窜。中国抗战勇士越战越勇,刀带着风、挟着力,以泰山压顶之势,赶杀仇敌。大刀所到之处,鲜血迸溅,守桥日军尸体横倒。
连长孙常虎舞动大刀,如入无人之境,鬼子的脑袋撞着他的刀,像切开的西瓜,满地乱滚。他削左砍右,指前杀后,边杀边数:“3、4、5……”卢沟桥上,中日军队进行激烈肉搏。有个鬼子被尸体绊了一跤,欲待爬起,孙常虎赶到,一脚踏住他的后背,鬼子抱住脖颈连喊叫:“饶命!饶命啊!”孙常虎望着脚下的鬼子,猛然忆起5年前,弟弟在永定河畔割草时,被日本人害死的惨景,怒火中烧。
那是一个傍晚……河滩上,被反捆着、堵住嘴的弟弟孙常山,被29军官兵从河里捞出来,孙常虎悲痛欲绝,他从弟弟嘴里掏出毛巾,上面的日文激怒了他。他狠命撕烂毛巾,揉成一团,扔到河里请求说:“长官,我也要参军,跟你们杀鬼子。营长金振中点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他用衣袖小心的擦净弟弟的脸上的水珠,抹去他眼角的沙子,整理着弟弟的破旧而凌乱的衣服。此时此刻,孙常虎再也忍受不住,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他悲怆地呼叫着:“弟弟,哥对不住你呀!咱爹妈被鬼子枪杀了,咱们流落他乡,只盼着有天让你过上好日子,可你又惨死在鬼子之手……”
“哥,报仇哇……”孙常虎似乎听到弟弟那含冤带恨的控诉声,顿时血往上涌,双手抡起大刀,狠命劈下去。
“当!”孙常虎觉得手腕一震。他侧脸看时,见大刀已被架住:“团长!你……”白乙化表情异常严肃:“八路军是仁义之师,对投降的鬼子是不许杀害的!他们也是人,其次才是战俘。”
“是人?”孙常虎瞪圆了眼:“不!他们是狼,是凶恶的豺狼!你看,脚下流着咱们弟兄的鲜血!还有我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弟弟都是被他们杀害的!他们要是人,还有一点人性的话,也不会屠杀这么多的无辜的中国人!”
白团长耐心地开导着孙常虎:“日寇罪孽深重,但不是日本人民,也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者、那些战争贩子!你先把他押到团部,想不通也要执行命令!”他收起大刀,抬脚将孙常虎震落的大刀踢起,孙常虎接住。白团长转身离去。
“谢谢中国长官不杀之恩……”鬼子俘虏冲着白团长的后影磕着响头。孙常虎不耐烦地踢了他一脚:“走!让你狗日的拣条命。”鬼子兵疼得咧咧嘴,举着双手被押走了。
侦察连动如猛虎,一阵砍杀,扩大战果,一鼓作气,把据守卢沟桥西桥头的鬼子消灭干净,趁着黎明前黑暗夜色的掩护,悄悄摸向东桥头,扫除障碍后,然后迅速扩大战果。部队突然向东桥头日军阵地发起攻击,一阵手榴弹甩过去,一阵排子枪扫过去,一阵大刀砍过去,把守东桥头的鬼子还在睡梦中,被打得晕头转向,死伤遍地,还没有来得及爬起来,八路军已然挥着战刀,砍瓜切菜一般,杀到跟前。活着的鬼子仓促应战,许多鬼子做了刀下之鬼,少数鬼子侥幸捡得一条狗命后,也狼狈逃窜,躲进宛平城,不敢出来。
天色渐亮,永定河河水滔滔,奔流而下,歌唱神八路军的辉煌战绩,卢沟桥重新回到人民手里,古老的桥身披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八路军战士不顾疲劳,打扫战场。他们拔下日军军旗,扔进永定河,插上胜利的红旗,这时,等候在树林里几十名中外记者,被邀请登上卢沟桥,参观访问。
记者们看到八路军夜袭卢沟桥的战绩,兴高采烈,欢声笑语,他们一边采访,一边拍照。一位位身背大刀、威风凛凛的八路军将士被留影,一组组被打死的日军及俘虏被定格,一件件缴获的各种日军武器被拍照,一处处被炸毁的日军桥头工事、碉堡被摄进镜头……
此刻,阴霾多日的土地,终见阳光。躲在云层里的太阳露出笑脸,附近的老百姓看到八路军奇袭卢沟桥的胜利,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卢沟桥上洋溢着胜利的欢笑。
太阳升高了,待被打得帝盔卸甲、躲进宛平城的鬼子纳过闷来,电话中呼来援兵时,卢沟桥上的八路军参战将士,早已保护完成新闻采访任务的中外记者吗,悄然撤离,钻进一望无际的青纱帐,犹如鱼儿一般,游向大海。
几天后,八路军奇袭卢沟桥胜利的捷报和各种照片资料,陆续刊登在延安新华日报和世界各国进步人类国家、地区的各大媒体上,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斗志。从此以后,卢沟桥的英名更加传遍全世界。
今年,是“卢沟桥事变”88周年,也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前,我携同学和家人们,徜徉宛平城内装饰一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聆听讲解员的介绍,眼含热泪,思绪又回到那个不堪回首的烽火岁月,耳边响起习主席的呐喊:和平万岁!正义万岁!胜利万岁!久久不愿离去。流连在美丽的卢沟桥上,回眸宛平城墙累累弹痕,心事浩茫,如同清澈的永定河水一般,滔滔流去,逝者如斯,书写着历史、今天和未来……
【编者按】卢沟桥,这座历经八百多年岁月的古老石桥,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卢沟桥事变” 拉开全民族抗战序幕,而1942年八路军夜袭卢沟桥的壮举,更是彰显了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英勇无畏,让卢沟桥的英名传遍世界,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捍卫和平。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