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

春去夏至,大地由万紫千红逐渐过渡到单一的绿色,然而,总有些色彩不畏炎热,接力装点世界,萱草花便是其中一员。作为夏日的使者,她在楼前房后、路侧林间、田野公园等地,无不见其倩影。
萱草,隶属于阿福花科萱草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产于中国,全球共有14种全属原始种,其中11种生长在中国,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萱草原始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萱草属种质的自然分布中心。萱草花,叶似兰花,细长纤幼;花型如百合,姿态优美,花朵硕大;花色丰富多彩,有黄色、橘色、红色等。
萱草的拉丁名源自希腊语“日”与“美丽”的组合,意为“一日之美”的花朵,英语则称之为“一日百合”,因其花朵仅绽放一日,朝开暮谢。尽管单朵花的花期短暂,但每枝花莛(茎上)可陆续开花数十朵,从而使得整株萱草的花期可长达数周乃至数月。
萱草不仅,而且兼具观赏与食用双重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萱草拥有深厚的内涵,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卫风·伯兮》中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诗句,其中的“谖草”即指萱草。此后,历代文学大家专为萱草题词作赋,如宋代苏轼的《园中草木》:“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唐代白居易的《酬梦得比萱草见赠》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同时,书画名家也对她偏爱有加,萱草元素始终是绘画中历久弥新的题材。如唐代著名花鸟画家刁光胤的代表作《萱草百合图》,明代画家陈淳的《萱草寿石图》,清代画家余穉的《萱花蝴蝶图》等。
萱草作为中国传统庭院花卉,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丰富的象征意蕴,萱草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萱草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忘忧、宜男和代指母亲。
萱草,别名“忘忧草”。西晋博物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最早记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南北朝时期的王融有诗云:“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萱草能忘忧的说法作了详细阐释;清代医家黄宫绣所著《本草求真》中记载:“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同为清代医家的费伯雄所著《医醇賸义》则载有萱草忘忧汤的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萱草含有黄酮类成分,萱草属植物确实具有抗抑郁、镇静安神等功效。萱草忘忧汤的方剂也流传至今,仍被中医对症使用,为患者治疗郁证。
萱草,又名“宜男草”。晋代周处在《风土记》中记载:“花曰宜男,妊妇佩之,必生男。”这反映了古人生殖崇拜的意识及对传宗接代、人丁兴旺的追求。南朝梁元帝有《宜男草诗》云:“可爱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时如此叶,结实复含花。”唐玄宗时期,兴庆宫中已栽种多种萱草,可见在当时,萱草花已成为宫廷内外深受喜爱的花草植物之一。古人赋予萱草深意,用以表达求子的美好愿望。尽管孕妇佩萱草生男的说法并不可信,但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古代社会,这一观念体现了萱草在花卉界的特殊地位。
萱草花,更是一种具有美好寓意的中国“母亲花”。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萱便成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如萱辰(母亲的生日)、萱亲(母亲的别称)。《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当游子即将远行时,会先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前种植萱草,以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忘却烦忧。唐代诗人温庭钧的“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从来占北堂,雨露借恩光”;元代诗人王冕的“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萱草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更是将母子间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深切感受到萱草作为母亲花的独特魅力。因此,早在母爱成为康乃馨的花语和寓意之前,在唐宋时期,萱草便已成为中国人的母亲花。时至今日,仍有人借歌咏萱草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16世纪萱草自亚洲传入欧洲;17世纪又从欧洲传到美国,成为风靡全球的园林植物。19世纪末期,英国人乔治?耶尔德在欧洲最早进行了萱草的杂交培育,萱草育种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培育出了可大量繁殖的萱草多倍体新品种,90年代又成功培育出了使花形、花色更为丰富的四倍体新品种。目前,世界各地已注册的萱草杂交新品种已超过六万种。作为国际公认的三大宿根花卉之一,萱草在现代园艺中被广泛应用于地被、花坛以及花境等景观中,萱草属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优质材料,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萱草花不仅美丽动人,而且生命力极为顽强。无论是贫瘠的土地,还是恶劣的环境,她都能顽强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最好诠释。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是否也能像萱草花一样,保持那份乐观与坚韧?或许,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生命力量,激励着我们在逆境中砥砺前行,追寻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编者按】夏日里的萱草花,不仅以绚烂得色彩接续春的繁华,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诗经》中的“谖草”到历代诗画里的常客,它是忘忧的象征、宜男的期许,更是中国人心中早于康乃馨的母亲花。它既是夏日的风景,又是民族记忆里的温情符号。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的中国的母亲花——萱草花,跨越时空风靡全球,其顽强生命力更诠释着生命的坚韧。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