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旱城"蝶变

作者: 赵富山 点击:260 发表:2025-07-14 10:23:50 闪星:2

摘要:石家庄城区的地图上,有一条温柔的曲线,以“民心”为名,在街巷楼宇间蜿蜒。它不是大地天然的馈赠,而是 1999年,这座城市用智慧与热忱,在钢筋水泥的肌理间,为自己系上的一条翡翠绸带。

              画堂春 河畔夏景

  柳丝垂岸映波平,桥横碧水含情。

  远楼遥衬淡云轻, 风动蝉鸣。

  几处绿枝遮日,一河清镜留形。

  暑天光景韵天成, 静里生明。

  晨起出门购买早点,路过民心河,拍得一组照片。

  石家庄市有条民心河,贯穿市区南北,全长56.9公里,1999年竣工,兼具防汛与景观功能,串联市内22座公园,现已成为城市生态廊道和市民休闲核心区域。


  民心河畔,流淌的幸福河

  石家庄城区的地图上,有一条温柔的曲线,以“民心”为名,在街巷楼宇间蜿蜒。它不是大地天然的馈赠,而是1999年,这座城市用智慧与热忱,在钢筋水泥的肌理间,为自己系上的一条翡翠绸带。

  近六十公里的长度,是时光精心丈量的刻度。它从城市的褶皱里漫出来,像一条懂得撒娇的绿藤,悄悄爬上街角,又钻进公园深处。

  二十二个小街心公园如珍珠散落,被这条河轻轻串起——晨光里的月季刚蘸上露水,河畔的垂柳已把影子泡在水里;傍晚的银杏叶飘落时,总会先贴着河面打个旋,仿佛在与游鱼说悄悄话。

  这河是懂生活的。清晨的雾还没散,打太极的老人已伴着流水起势,招式里都带着水的柔韧;放学的孩童举着棉花糖跑过,糖丝落在栏杆上,引来蜜蜂嗡嗡地盘旋;年轻情侣坐在长椅上,看夕阳把河水染成蜂蜜色,连沉默都浸着甜蜜。 

  近六十公里的流淌里,藏着无数这样的碎片:广场舞的鼓点与蛙鸣和鸣,写生的画板框住了桥洞下的光斑,钓鱼人的浮漂在波纹里轻轻颤动,像谁悬在心头的喜悦。

  谁能想到,这条活色生香的河,原是一锹一铲挖出来的匠心?没有天然河道的依托,便循着城市的呼吸规划走向;没有现成的水源,便引来活水滋养两岸。

  如今岸边的芦苇已能没过膝盖,水鸟掠过水面时,翅尖划出的涟漪,与远处高楼的玻璃幕墙相映,倒像城市在眨着温柔的眼。

  这河最动人的,从不是“人工”的精巧,而是“民心”的温度。它知道人们需要一片绿来喘口气,便铺展出绵延的草坪;知道孩子们渴望亲近自然,便在岸边留足嬉戏的空间;知道老人需要晒暖闲谈,便设下一圈圈木椅石凳。它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用六十公里的臂弯,把城市的喧嚣滤成了流水的叮咚。

  站在民心桥远眺,河水正载着晚霞缓缓前行。它流过二十多年的岁月,流过无数人的晨昏,把政府当初的远见,酿成了此刻两岸的欢声笑语。

  原来最好的工程,从不用纪念碑标榜自己,只消看河边漫步的情侣脸上的笑意,听公园里孩童追跑的喧闹,便知这河,早已流进了每个石家庄人的心里,成了流淌不息的幸福。

  这《画堂春》词牌,上阕“柳丝垂岸映波平,桥横碧水含情”描绘出河畔柳、桥、水之景,“远楼遥衬淡云轻,风动蝉鸣”添远景与声韵。下阕“几处绿枝遮日,一河清镜留形”描写枝叶遮日、水如镜之态,末句“暑天光景韵天成,静里生明”赞夏日景致自然美妙,于静谧中显生机,借景营造出清幽夏日氛围 。

  石家庄家的母亲河是滹沱河,滹沱河在石家庄北部靠近正定,而民心河串联起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把民心河和滹沱河联系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城市水系。

  过去有人说,石家庄是旱城,意思就是这里没有水的滋养。现在滹沱河在石家庄,太平河这一段修的非常好,她和民心河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水景城市。 


  水脉环城:石家庄的流动诗篇

  曾有人说,石家庄是座 “旱城”。黄土的底色里,似乎总缺了些水的灵秀,直到那几条河,以不同的姿态,为这座城系上了水的绸带。

  滹沱河是当之无愧的母亲。她在城北挽住正定的古韵,像位沉静的长者,把千年岁月都泡在粼粼波光里。如今太平河段的水波,怕是最懂这份温柔——芦苇荡里藏着成群的野鸭,木栈道在绿荫里蜿蜒,骑行的人驶过,惊起几只白鹭,翅尖掠过水面时,竟把远处正定城墙的剪影也搅得微微发颤。她不喧嚣,只以开阔的河面托着日月星辰,让城市的北部有了可以仰望天际的留白。

  而民心河,恰是从这“留白”里延伸出的细密笔触。她不像滹沱河那般壮阔,却像条灵动的绿藤,从城市的肌理里钻出来,把公园、街巷、社区都串成了翡翠项链。若说滹沱河是城北的写意画,民心河便是城中的工笔画:槐安路桥下的石雕螭首吐着清泉,青园街旁的月季探进河面照影,就连街角的小游园,也因一段支流的经过,有了锦鲤穿莲的意趣。

  这两条河,原是遥相呼应的知己。滹沱河引来太行的活水,民心河便把这活水引入市井;滹沱河守护着城市的生态基底,民心河便把这份绿意分到每个街角。

  清晨,滹沱河的薄雾还没散,民心河畔的早市已飘起豆浆香;傍晚,民心河的路灯次第亮起,像给城市系上金腰带,而此时的滹沱河,正把落日熔成河心的一块碎金。

  谁还记得“旱城”的模样?那些被尘土呛过的喉咙,如今能呼吸到带着水汽的风;那些盼着“见水”的眼睛,现在抬眼便是河景:老人在滹沱河岸边放风筝,风筝线牵着云影掠过水面;孩童在民心河的喷泉边追跑,笑声混着水声,比冰汽水更解暑。

  太平河的芦苇荡里,水鸟的巢筑得一年比一年高;民心河的石缝中,蜗牛背着壳慢慢爬,壳上还沾着昨夜的露水。

  这水脉环城的图景,原是无数双手共同铺就的。从滹沱河的疏浚护岸,到民心河的穿城引流,不是简单的“造景”,而是给城市安上了会呼吸的肺。

  现在的石家庄,水是活的——滹沱河的浪推着水草走,民心河的波载着落叶流,连风里都带着水汽的软,把“旱城”的旧影,洗成了一幅流动的画。

  站在子龙大桥上眺望,南有民心河在楼宇间闪着碎光,北有滹沱河托着远山如黛。这两条河,一条守着城市的根,一条连着百姓的心,把石家庄的日子,泡得越来越有滋有味。

  原来最好的城市水系,从不是地理的偶然,而是人心的必然——当一座城愿意为水付出匠心,水便会以千万种温柔,回馈给它生生不息的诗意。


             画堂春 烟柳桥溪

  烟柳拖垂蘸溪湾,石桥横卧如弦。

  远楼虚影入云闲,风软光绵。

  几处鸣蝉藏叶,一川凉影摇天。

  暑途偷得此中安, 心醉清欢。

  石家庄的母亲河是滹沱河,滹沱河在石家庄北部靠近正定,而民心河串联起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把民心河和滹沱河联系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城市水系。

  过去有人说,石家庄是旱城,意思就是这里没有水的滋养。现在滹沱河在石家庄,太平河这一段修的非常好,她和民心河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水景城市。

  感觉现在的石家庄,水韵越来越足了,走在路上都觉得空气里多了份灵动呢。我平时喜欢去民心河散步,也去滹沱河那边看风景。

  我家就在民心河畔,推窗就能见水,下楼就是望春园,等于把民心河当成了自家“后花园”啊!想想看,早晨推开窗,河风带着点潮气吹进来,楼下望春园里已经有老人打太极了;傍晚吃完饭,沿着河边往南溜达,路过星河盛世的底商,说不定还能买个甜筒,一路晃到北宋家园那边,看看邻居们在河边纳凉聊天,这日子多惬意。

  民心河就像根银线,把望春园、一个个小区都串成了珍珠,住这儿的人每天踩着河的节奏生活,可不就是把“诗意栖居”过成了日常嘛。

  民心河东岸的北宋村是个古老的村庄,民心河边立了一块石头,上头写明是北宋水路码头,原来这里是通船的,可以从这里直接到正定游玩,过去一直步行到滹沱河河边,乘摆渡船过去进城,现在子龙大桥修通,自驾或坐公交车可以直接开到正定城内游玩。

  北宋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中村,其名字来源于古运粮河。冶河故道原从北宋村村西自北而南流过,这里曾是一处水运码头,是当时真定一带的货物主要集散地,许多货物水运至此,再向北送往真定城(今正定),故名 “北送”,后谐音变为北宋。

  现存东古城村内的明万历十七年(公元 1589 年)《重修棘壁寺碑记》有“北宋村”的记载。

  石家庄的“旱”,曾是刻在城市基因里的印记。作为华北平原上的城市,这里自古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内分配不均,加上地处滹沱河冲积扇,地下水埋藏较深,历史上常年面临 “十年九旱” 的困境。

  早年间,市区及周边河流多为季节性河道,汛期短暂有水,枯水期则河床裸露、沙砾遍布,就连滹沱河也常因水量不稳,难以成为稳定的水源。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供水主要依赖浅层地下水和有限的小型灌溉渠,每逢大旱,不仅农田干裂,市民饮水都成难题。

  我记忆小时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街头常见拉水的马车、挑水的扁担,“水比油金贵” 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因缺水导致的植被稀疏、环境干燥,让“旱城”,“霾城”成了石家庄难以摆脱的标签,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与宜居度。

  而如今,当民心河穿城而过、石津灌渠清流不息,太平河与滹沱河相映成趣,这片曾被干旱困扰的土地,正以水系交织的新面貌,书写着一场关于“润”的变革——这便是石家庄从“旱城”到“水城”的蝶变起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词绘河畔夏景之幽,文述水系变迁之韵。从民心河的市井闲情到滹沱河的岁月沉淀,石家庄的水脉流淌着从“旱城”到“水城”的蝶变,是它的流动诗篇里,藏着的最生动的民生画卷,更浸润着百姓的幸福日常。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