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慢时光
木心先生《从前慢》诗中写道: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其实啊,那些看似慢的日子,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一到冬天,父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炉子”,把屋子正中的煤炭炉点燃。炉中的火腾腾地燃烧,在房间里不停地跳跃、忽闪,使原本冰冷的屋子一下子变得暖了。我们姐妹仨窝在被窝,等感觉到屋里暖烘烘的时候再起床,和父母一起围炉而坐。先烤一会儿炭火,烘暖了冻手冻脚,等身上厚重的棉衣暖了,母亲铃出裹得严实、灌满白米粥的热水瓶(前一天晚上熬成的“白米粥”灌进热水瓶)每人倒一三洪碗,炉边的小桌上,摆一碟切好的咸菜,全家人的早饭,就这样围着煤炭炉子吃开了。一边吃,一边听茶壶里的水汩汩作声,腾腾蒸气氤氲着,自壶中散发开来,扑向围坐在炉边的家人。
大年初一早晨,父母总是带着我们去外婆家拜年,大多时候是行走在雪地里的。厚厚的雪,铺在茫茫的田野上。白白的一片里,居然就走出了一条窄窄的小路。我们姐弟仨在前边跑着叫着,父母的声音不时落在我们耳边:“不要跑快了,小心摔倒。”正说着,像小黑点的我们姐弟仨可能就倒在了雪地上。我们自己爬起来,仍然笑着,那白白的雪,却黑了一大圈儿,似乎我们将它们摔得疼痛了。累了,小小的我们就轮流坐在父亲的肩膀上“顶阿马”(两腿分开坐在肩膀上的姿势),不停地嬉笑着。
进了学校,我的心里想要一双白色的球鞋。向父亲母亲说了好几次,父亲不停地点头说“好”。于是,我就有了一颗期待的心。开学初说的,一学期快要结束时球鞋买来了。我满心欢喜。小心地穿上脚,穿一天之后就让鞋子休息两天,生怕让它受累。那白色的鞋帮有些黑色的泥浆时,我会找到废旧的牙刷,蘸着清水,小心地刷。末了,还要加上些漂白粉,再轻轻地刷。
那年“六一”儿童节前,老师宣布学校组织庆祝会,唱歌、跳舞、朗诵,都要穿上白衬衫。可那时,连每学期的2元钱的学费都交不全,更何况穿上新衣服。懂事的我不会伸手问父母要钱买新衣,但母亲知情后,果断给我买了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那天儿童节庆祝会上,在朗诵人群中,身穿崭新白衬衫的我,感觉特别体面荣光。
放学回家,我总是感到饥饿,好像一天的能量都被耗尽了,那咕咕叫的肚子仿佛在述说着它的需求,刚走到长长的舒家巷子口,我便开始大喊“妈,饿了;妈,饿了……”。惹得隔壁五奶奶调侃:“孩子啊,离大老远就开始叫,是你妈饿了,还是你饿了吧。”听到这样的“招呼”,我总是很开心,更开心的是妈妈肯定笑眯眯站在家门口招呼我:“来,妈捏碗面疙瘩给你吃。”“好!”我立刻蹦蹦跳跳,去木橱柜选一个最大的碗。不一会儿,一碗猪油葱香面疙瘩来到面前,我一边吹着碗中的热气,一边急不可耐就着热汤吃得满脸通红。顿时,所有的疲惫都在那碗热腾腾的猪油葱香面疙瘩中消散。
每逢生日,父亲便带我去南大街唯一的一家“沧浪饭店”吃包子。因为那里有我最爱吃的肉包子。走到舒家巷口,老远就能听到“呜呜”声响,那是鼓风机吹着火炉的声音,火炉上的笼子正蒸着肉包。蒸汽腾腾,肉香四溢,让人口舌生津。我望见里面穿着白色护身衣的员工,端着热腾腾的一笼笼的包子,曾立下宏伟志愿,长大一定要做蒸包子的人。那时候,沧浪饭店的肉包汤汁儿多,一不留神便会顺着手腕往下流,父亲总让我先咬上一口,吸那鲜美的肉汁。我则更偏爱内侧沾着肉汁的包子皮,肉馅便一团塞给父亲。
夏日,一到太阳落山,舒家巷子的人们纷纷搬出户外活动,大概是巷子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候,做什么事的都有。有的一桶桶从井里提上来的水泼在门口的青石板上,很快的,你会觉得不似刚才那样燥热。一阵阵的穿堂风最是舒爽,吃完饭,有的搬把椅子坐在巷口,只要有风,东西南北可尽享凉爽。此时,有的人家会把一张用井水浇过的竹床架在门口的空地上,西瓜已经在井里浸泡了一个下午,从这个天然冰箱里捞起来,口味绝对要胜于如今从家里冰箱取出的冰西瓜,我们这些孩子们坐在竹床上,吹着舒服的穿堂风,啃着甜甜的沙瓤西瓜,听着大人讲三国那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好不惬意。
晚上是有故事的,尤其是有月亮的晚上。一家人坐在月亮底下,听父亲讲故事,有时是三国英雄,有时是梁山好汉。有一次父亲讲的是日本电影《追捕》的情节,让我至今记得杜丘这个特别的人物形象。有时,母亲也煮了花生,我们块儿吃着,一颗,又一颗,慢慢地剥去壳,放进口里。家中的黑狗,在我们的脚边,不停地擦来擦去,亲热着我们。不远处,菜园的草丛里,蛐蛐放肆地叫着,那声音有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像失去了一点什么。
那一年我幸运考取了大学,成为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上大学前母亲给我买了一套新衣服:一条裤子,一件衬衫。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我试衣服,帮我扯平衣角,折好领子,一枚一枚扣好钮扣。
天刚蒙蒙亮,父亲将所有的行李准备好。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尾架上,一路朝长途车站骑去。检票上车的时候,父亲和我跟着混乱的人群拖着行李包,一溜小跑,仿佛是人海中的两片小舟,飘荡荡、荡飘飘,随着拥挤的人流跑到汽车门前,个头不高的父亲却是一个健步上车,很快就找到乘坐的座位,然后吃力地举着,把行李包放到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我夹在拥挤的人群好像身子是被抬上了车,父亲催促我赶快坐下来,免得位子被别人占了。我坐下来后,父亲又急忙下车,跑到我坐位的窗口下向我挥手示意。
透过自己早已模糊的双眼,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在偷偷抹着眼泪。我不再像小鸡赖母鸡一样伏在他的翅膀下了,或者说我要用自己的翅膀飞翔了。我怯生生地一路端坐在座位上思绪万千:我想起那个电闪雷鸣、雨脚如麻的黄昏,父亲披着雨衣给我买习字簿的背影;想起那年高考恰逢百年未遇的高温,我坐在自行车尾架上,父亲吃力蹬车送我去考场汗流浃背的身影……
那时的慢时光,我们到哪里去找寻呢?
【编者按】作者文章让人感觉他是蘸着墨水尽情书写着曾经的过往,是力透纸背的心声,是一幕又一幕的日常,是有节奏的缓缓流动的时光。简短的文章,生动描绘了从冬到夏,从早到晚, 从小学到大学,那些感人肺腑的画面,是一幅慢时光的生活长卷,更是留在记忆里最幸福的时光。美文,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