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见闻
2025年6月中旬,我们夫妇来到了位于黑龙江省的北疆重镇黑河市旅游。
来之前,我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看看当年在学校念书时,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尼布楚条约》等丧国辱权条约的历史时,他激情澎湃表情的脸庞,令我难忘历历在目,为了进一步地了解这段历史,其他景点的计划就先不去考虑啦,首选就是去瑷珲历史陈列馆参观。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预约了小洪的出租车,他按时来到了宾馆门口,我们上车向瑷珲镇出发。
沿途的见闻是这里的风景静悄悄
我们的车辆行驶在331国道上,过往的车辆很少。道路的一侧是庄稼地,另一侧我们从车窗的左边就可以看见弯弯曲曲的黑龙江。江边,偶尔还可以看见有车辆停泊还有人在垂钓。车辆途径一段江堤是水泥路面时。司机小洪是一位好客健谈、身材健壮的中年人,他告诉我们这是冬天边防军武装巡逻的道路。以前,都是土道,下雨天或下雪天路况不好,我眼前仿佛看见边防战士为守卫祖国的北疆顶风冒雪在雪地上巡逻的情景。
司机小洪,沿途讲述着他曾经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一家中国饭馆打工十年的经历,还讲述了曾经发生在黑河市有关拍摄电影电视的轶事。比如:苏联电影剧组就曾经在黑河山区,沼泽地选景地拍摄了反映二战时期苏联红军抗击德国法西斯上下集战斗故事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国内电视剧组《闯关东》《养父的花样年华》等电视剧部分选景地。现在,拍摄地,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按原样留下来,挺遗憾的要不然你们旅游也可以去看看。
小洪继续说道,别看我们黑河到冬季零下三、四十度,但是市区的旅店,饭店都可热闹了。到那时,全国各地的大型车企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陆续运来或驾驶着新研发等待检测寒地低温汽车性能的车辆来到黑河入住,等待着车辆在冰天雪地的各种路面上试驾。黑河市是国家测试车辆的城市之一。
科研人员在新研发的车上的不同位置安装了很多当地雇的驾驶员都看不明白的监测仪器。科研人员座在测试车上告诉驾驶员按照设计的冰雪路面和车速时而快开,时而冲坡或是把车开到一片雪地看不到路况的情况下驾驶,当车陷入雪地里无法控制的状态下,科研人员立刻开始检测车辆的各种性能。特别是在测试高级未面世的车辆时,车身都用伪装网包裹着,雇的当地驾驶员是一点也看不出来被检测车辆是什么品牌以及相关的信息资料。
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重温这段历史的认知
车停在瑷珲历史陈列馆的大门外,我们下车后,走向售票处,售票员看看我们递上的身份证告知我们这个年龄免费参观。
我们漫步顺着道路前方就能看见醒目的瑷珲历史陈列馆字样的高高陈列馆主楼,不经意间发现道路的两边大树下都放着一块不大的石头,每一块石头上写着不一样村屯的地名,这地名仿佛是无声地向过往的人们述说着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感。
我们踏上层层的台阶,步入展厅,按照提示的方向指示驻足,通过观看展区内的展台,摆放整齐的文物,展板上文字说明,照片,版图,引人注目,还原突显事件的人物蜡像等等展物,逐渐加深对瑷珲历史的认知。
瑷珲历史陈列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俄东部领土演变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始建于1975年,位于中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中游右岸、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坐落在清代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地一瑷珲新城遗址内。
瑷珲历史陈列馆的主题陈列包括五个部分,体现了以历史发展为主轴,对每个重要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进行了充分展示,历史脉络清晰,给参观者以时空穿梭的感受。
序厅以“红色断裂带”为艺术表现形式象征近代国土割裂后的中俄边界线一黑龙江。在序厅陈列中,还处处延续着“红色”元素,其中红色文字“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条约》”“1858年5月28日《瑷珲条约》”“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及“1900年庚子俄难”为展示的核心内容,代表中俄之间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同样示意清代中俄两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领土被分割,具有深刻寓意。
黑龙江流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黑龙江为中国北方民族母亲河,孕育了布里亚特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族、赫哲等黑龙江沿岸原住民族。
第一部分“黑龙江一中国北方民族的母亲河”,从黑龙江流域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出发,通过陈列的一系列精美文物,展示了从远古人类时起,黑龙江流域就哺育了中国北方的诸多民族,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地域文化,同时也证明了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领土的组成部分,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部分“十七世纪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条约》”,记录了十七世纪中叶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
第三部分“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展示了在相对和平的环境条件下,黑龙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四部分“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和中俄《瑷珲条约》”,向参观者展现了1858年和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俄国先后签订了《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的屈辱历史。
第五部分“庚子俄难”和“重建瑷珲”,再现了沙俄制造的“海兰泡大屠杀”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重要历史事件。
瑷珲馆尾厅“历史的长河”与序厅遥相呼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事件的展示
《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签订时间:1858年5月28日。
签订地点:瑷珲(今黑河市瑷珲区)
领土损失: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失地最多的条约之一。
《瑷珲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遭受了重大损害,对中国历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走出展厅,心情沉重。深深地感触到“弱国无外交”的真谛,加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强军思想,抗击一切来犯的侵略者!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性部分历史资料来源于陈列馆信息,在此表示感谢!)
【编者按】车行北疆,一路风静。331 国道的庄稼与界江,载着历史的重量驶向瑷珲。陈列馆里,石头刻着村名,展柜藏着伤痕——《瑷珲条约》的墨迹未干,“庚子俄难” 的血泪犹温。走出展厅,界江依旧东流,却让人读懂:平静之下,是“弱国无外交”的警示,更是寸土必守的警醒。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