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步行始在脚下

作者: 金石斋潘建 点击:211 发表:2025-07-12 15:49:42 闪星:1

摘要:“步行始于脚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原句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寓意是任何伟大的目标或事业都始于微小的行动,鼓励人们脚踏实地、逐步积累。刚退居闲下来那阵,生活节奏放慢了,精神压力减轻了,思想牵绊也少了。每一天对于我,任思绪信马由缰地在日常琐碎中游走,也还是理不出个头绪。理不出就理不出,那就回到两点一线上来。只是连接家以外的哪一点,不再是工作单位,而是用双脚步行于公园跑道散步、图书馆看书、夜市书摊逛逛……那些让人喜欢的去处。放开双脚步行来了。从偶尔到经常,从毫不在意养成有意而为之的习惯,甚至成为一种嗜好,成为名副其实的步行簇一员。

“步行始于脚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原句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寓意是任何伟大的目标或事业都始于微小的行动,鼓励人们脚踏实地、逐步积累。 ‌

刚退居闲下来那阵,生活节奏放慢了,精神压力减轻了,思想牵绊也少了。每一天对于我,如同一张透明的白纸,在早晨醒来的时刻展开,要往上面涂抹什么、怎么涂抹,可以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抑或不着一点痕迹地翻过一页也无妨。但时间一久,这种节奏被打破。从东方破晓到天边染墨,呆呆地想上一大,任思绪信马由缰地在日常琐碎中游走,也还是理不出个头绪。

理不出就理不出,那就回到两点一线上来。只是连接家以外的哪一点,不再是工作单位,而是用双脚步行于公园跑道散步、图书馆看书、夜市书摊逛逛……那些让人喜欢的去处。放开双脚步行来了。从偶尔到经常,从毫不在意养成有意而为之的习惯,甚至成为一种嗜好,成为名副其实的步行族一员。

走出户外去,过去叫郊游,眼下叫步行,也叫散步,时尚的叫旅行,其实用双脚短途之行,叫步行或散步;车马之行,叫旅行。不管叫什么,好在多年来养成了习惯,散步亦可,步行亦可。要是哪一天不出去走一走、逛一逛,浑身都不舒服。安步当车,无须劳顿车马,用时髦话说叫低碳环保。每每游去,自由自在。看什么,想什么,随心所欲。不必看人脸色,也无须顾及什么。看山上的树,的确很快乐。看久了,你会发现,它们也是有情调的。那种情调由它们呈现给你的形象表现出来,会让你忽然感到豁然开朗。看在地上爬行的虫儿,东奔西走,匆匆忙忙, 觉得可爱可笑,非常好玩。是为了躲避什么,还是为生活所累,是不是也像人那样,善伪装、会欺骗,有竞争、有角逐呢?我们虽不得而知,却让人释然。

据说孙毅老将军喜欢散步,每天下午如同钟表的时针一样,准确地出现在中南海红墙外。九十多岁了,体质体能,包括骨密度堪与青年人比。附近的居民以至于拿他出现的时间确定钟点。我们无意效仿老将军,我们也做不了老将军,只愿意不被人注意地生活。

即便这样想也这样做。即便这样想也这样做,但每当我走过小区的时候,保洁工大哥总会善意地和我打招呼。不知为什么,每次见到他都有一种敬畏。为了小区卫生. 为了他人舒造,他总是起得很早、走得很晚,提着扫帚和铲子,默默地在属于他的责任范围内,走来走去,走上走下,眼睛总是关注着地面,哪怕是丁点儿瓜皮、果壳、纸屑,还有墙壁上的那些狗皮膏药,都逃不过他本已昏花的老眼,我想、要是没有他这样尽心尽职尽责,小区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我喜欢晚饭后步行。迎着将要消失的残阳,欣赏着快要来到的迷茫夜景。我漫不经心的步伐与思维放流,与自然天地同行,舒心舒意,随意漫想,或观察,或沉思,或聆听,或畅想,似乎忘却一切,内心充满无穷的乐趣。每天晚饭后,我就一如既往地投入天禄湖公园的怀抱。那些步行的人,不分男女,不分贫富,也不分贵贱,都是天禄湖公园路上的步行者。无论信步慢走的,还是疾步速行的,都是为了健康。

繁星满天,着一身休闲服,逐着悠闲的碎步,清爽的月儿挂在西天,如水的月光静静地流泻,弥漫在浩浩的夜空中,似恬静的少女,含着羞涩的笑容。晚风轻拂脸颊,湖畔两旁的树木象仙女似的临风飘舞,周围的一切都凝成美丽的静。这种静包容着自然和人间的亲近,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犹如自身融入了大自然中的美丽,令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和愉快。

一个人放慢白天匆匆的脚步,慢步于天禄湖畔,感受曲径上的鸟语花香,觉得自己枯燥尘俗的生活平添了一缕诗意。忙里偷闲,夜空中高悬的寥寥星辰相伴,心中堆积的惆怅、苦闷一扫而空。散步时,将步伐的迈动当作一种享受,出出汗深呼吸,放松身心。每次随意踏在坚实的土地上,都那样真真切切。每走一步,就仿佛离身体的空灵更近了一步,每走一步,就离天人合一的境界更近了一步。在平日的喧嚣下,珍惜点滴的闲暇时光。将散步当作调剂紧张生活的灵药也好,一边散步一边反省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也罢,跑累了就慢行,人总有慢下来的时候,不是吗?

我的步行不喜欢去热闹的地方,却偏爱独处,并非是因为寂寞,而是为了享受寂寞,我喜欢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悠然地走着,仰望星空,让自己的心灵与夜与星光相融,静听星空与心灵的对话,静听我的心语,周围是那样的静,我独自享受着月光的清辉,任灵魂自由飘飞,感觉自己世俗的躯壳已弃之身外,肉体和灵魂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皓月当空,繁星满天,我在享受着寂寞的步行,有滋有味的脚步,在地上随意写着一篇篇绝美的、只有我能读懂的散文。走着走着,感觉不仅生命在步行,而且心灵也在步行。心情、心怀、心态、心境、心思、心神,都彻底爽朗起来、愉悦起来。身边的行人,匆匆路过。脸上的微风,柔柔拂过。花草树木,轻轻掠过。耳边的声音,含糊飘过。心绪飞翔到了自由的殿堂,畅想那些开心的故事、开心的人儿、开心的时光。彻底忘却了股市、楼市涨与跌的压力。一笔勾销了学酒、房酒、喜酒、满月酒等名目繁多的人情债务。渐渐淡忘了事情逆与顺的忧虑,和血压、血糖、血脂那些读不懂、弄不明的数字。酸甜苦辣在脚步中沉积,喜怒哀乐在足迹中掩埋,恩仇爱恨祸福得失在前行中丢失。自己完全融洽于大自然,渗透到大自然。这时的我,正在以淡定恬静的心情,以随意而行的方式,深情地亲近自然。

静静地站在柳树荫下,轻松地甩甩手,随意地伸伸腿,漫不经心地扭扭脖子扭扭腰。让人体与树枝,与柳絮,按照同样的节奏,纵情于微风中,一起感受大自然在天禄湖畔的绿荫间留下的那份纯真。让思绪像天禄湖里的鱼儿那样,逍遥地嬉戏、追逐在清清河水里。让兴致像林间的那些鸟儿一样,在树枝上自由跳跃,去窥视那些曾经在长堤上留下的载满伊人憔悴或舒心的足迹和身影。让心情像牧场上的一群牛羊,专情地啃着地上那青青的野草,彻底忘却森林里的饿狼和馋豹,保留那份执着回归心田。

这时,我感觉走进了河流,走进了原野,走进了山川。河流、原野、山川,走进了我的感觉。不要走想,河岸为什么总是相互对峙?日月为什么总是永远分离?天地为什么总是亘古遥望?因为,这个世界总是在已知和未知中,若明若暗地前行。已知和未知,成为人们不懈追求的唯一动力。

我喜欢一个人步行,没有朋友的陪伴,耳愈聪,目愈明,路上的人、物、事都毫无保留地进入我眼深入我心,任我体会遐想。徐徐迈步,一路上看到了人生百态。一路上有蹦蹦跳跳、步履轻盈归家的学童,红色的校服,单纯的像他们幼小心灵的红色;有一边走一边打电话给家里的打工者,重复煮好饭等我回来炒菜吃饭;有痴男怨女,花前月下,手挽着手编织着“山无棱,天地合”的誓言……而独自步行的我,仿佛置身其中,而又不属于其中,最终却仍要归入其中。

短暂的步行时光后,回到家中,我依旧是一个孤独的留守老人。步行不需要伴侣,东张张西望望也没人管,快步慢步任由自己摆布,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闲庭信步”那种味道。事实上街道上也不是绝对的空无一人,而是经常遇见熟悉的和久违的面孔,还有你不认识他他却认识你的人,天长日久,面孔都熟了,会心一笑,似曾相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步行不需要追求,不需要欲望,不应该承载行李和累赘。步行就该是漫无目的地走走、逛逛、游游、转转。是一种诗情画意般的生存方式,是平凡世界的一次旅行。步行又是一篇真实雅致的散文,是一首纯净淡美的乐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带着心去步行,是一种与自然见面,也是一种打开心的方式。于路上,能见诸吾心,能与寂寞独处,得精神盈实之 乐。诚如文中所说,“步行又是一篇真实雅致的散文,是一首纯净淡美的乐章。”,斯言是也。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