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茶室享清福
物欲嚣嚣的时下,当今人每天忙着同时间赛跑,忙着追逐名利,自我的迷失,身心的失衡让我们越来越浮躁。心浮,才会气躁。
如何治得心浮?不外是不思非分之念,不贪过头之欲,沉下了心,也就稳住了气,沉心稳气。再忙,也要有一个安放心灵的空间,闲暇处才是生活。有一间茶间,坐列其间品茗喝茶的快乐中得到了物质所无法替代的精神乐趣,这就是进入一种境界,歆享到一种世人常说的“清福”。
退居后,我恰有一间茶室,大概是很多人心中的奢想。独处之时,可品一年轮换的风景:春试新茶,夏销溽暑,可秋听夜雨,亦可冬煮寒雪;明窗净几,茶烟清谈,可阳春白雪,亦可下里巴人。一室之间,可以悦己;一室之茶,可以悦人。有间茶室,便是清福。
周作人先生说得极好。“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置身瓦屋纸窗的方寸素室间,虽无淙淙清泉,但随意拿出私藏的茶叶,一炉松火凝烟红。器具自简,气韵天成,是茶人照见自心的明镜台。二三知己,煮茶共饮,闲叙几许,凡尘若梦,真情流露,就有禅昧。饮者以茶作筏,在此渡红尘三千丈尘劳。
茶间泡茶,简单清爽。手起水落,茶香顿起,出杯流畅,朴素邀品。看似无仪式感之压力,却每个环节都充满尊重。“泡茶,贵在自在。用好水,用适合的温度,泡出一杯好茶,不要浪费它,就是对茶与客的尊重。”或许茶道之语如是说。但不谙茶道的我,喜欢自在,随意,喝到好茶,又沉浸在自明知己的茶道里。
茶间里,或独处、或知友有滋有味地喝茶,有情有韵地品茶,品尝红茶、绿茶、白茶……一年四季,不同的茶,带来不一样的滋味。无论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只要泡上一壶茶,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的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但又是那样的微妙,当把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献出自己的精华来完成自己的全部价值。
此刻,美美地闻闻缕缕清香,缓缓地呡上一口,慢慢地感受它由苦变甜、由浓变淡的过程,就会觉得惬意、放松,或许幸福就是一茶一坐。
悦已而言。明人袁中郎谓:“酒可醉,茶可饮,太湖一勺水可游,洞庭一块石可登,不大落莫也。”可见,筑一小室,营造茶席。室外有修竹清风,如唐寅事茗之图卷,虽为篱落,也生几分清湛;室内有风炉疏烟,如陆羽茶经之巨细,虽为素物,也生一缕气质。明窗净几,人之精神也倍增爽朗;草木添秀,人之耳目也漱洗无暇。至于桌椅有致,器陈精良、错落随分,实为心性与气质的折射,营造一间茶室,更像是找到契合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与我,沉醉墨海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茶。一杯清茶在手,文思翩然。熬夜捉笔实需它醒脑提神,由此产生的效应,真难估量。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坐窗边,或闲读或静思或写作时,只知道长夜坐头脑壅塞之际,我会泡一杯君山银针,静品慢尝。茶芽形如银针,在玻璃杯中一根根垂直立起,冉冉上升,又徐徐下沉,三起三落,然后立于杯底,像一片小树林,蔚成趣观。一杯莹绿清润的热茶在手,即便不能马上助你文思泉涌,至少也是清沁透脾,如对春风。流年深处一盏茶,茶烟起,茶香绕,与回忆温存,有茶,便不会孤独。喝一杯清茶,委实能渐入恬淡虚融的境界。有位画家吟得好:“叫我书楼磨斗墨,绿芽香里画银河。”
悦人而言。“幽花野竹频移座,薄酒清茶共说诗。”几席之间,茶烟渐起,有幽花野竹;器座之前,清谈渐欢,有三俩好友。由清晨至日暮,这大概是最俱清福的事情了。晚明程孟阳在《松寥诗引》中便有记述:“已亥夏,寻洞庭润公不遇,留阁中,与湛公谭诗品茶,至通夕不寐”。茶此刻不再是口腹之欲,也不再是精神之需,它成了朋之间谈笑的媒介。雅,可以是人间词话;俗,可以是市井俚语。雅俗之间,悦人欢颜。
与友,茶可说又可道,禅茶一味。老舍先生的《茶馆》,不但是文学名著,更是话剧舞台上的经典。一座“茶馆”,折射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也是当时社会的众生相。正因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至今屡演不衰。无怪识得茶之真味的文士们,往往将此佳茗比仙比姬比倩女,无怪懂得行道的厂家茶家,要将好茶冠以可意的芳名: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一样样,都是曲尽汉字之妙,叫人一观其名,就能得展想双翼,联想翩翩乃至陋室生春,温馨无限。我难忘一篇关于茶的奇文,作者慧眼独识,青睐茶“自由洒脱的生”,说到泡在杯中的绿茶,一句“壮烈缠绵的死”,几成奇句绝唱!
尘心便是飘摇的妄念,若枯叶悬于虚空。欲求心若止水,须知“结庐在人境”非关居所,在乎隔断心相妄流。茶室中竹帘半卷,借寸檐分截世相——风过处翠影叠叠,恰似诸法无住的注脚。
看那窗棂筛下的碎金,原是亘古不变的蟾光。任茶汤在莲瓣盏中沉浮,任白烟散作山河百相。最宜啜半瓯回甘时,顿觉:竹墙外的车马人声,不过如泡影倒映的浮世绘。
是修行非耽溺,品啜非嗜欲。当茶雾凝成眉间白露,才知所谓“不假外求”实指破除执着,并非拒斥清雅茶席。此间道场不在器物,在那放下盏时心头空明,无住生香。
竹炉续炭时,恰闻松涛接续太古音。煎水候汤间,工夫只在刹那不住心。茗烟散尽时,蓦然倾盏照见十方虚空——原来万境归寂处,正是无住生心时。
欲享“清福”,欲入佳境,静心品饮,自是最值称道的一种人生方式。生活不在别处,也许就在茶杯里。一杯茶汤,入喉便解口腹之欲,入心便成精神之需;一间茶室,幽独时便可适意清心,众乐时便可围炉清话,饮一盏新绿,染满身清香!
愿你且吃茶去,安放余闲,在炎炎夏日的日子里,清闲生活的庸碌与平凡。
【编者按】在物欲奔涌的当下,一间茶室恰是安放心灵的舟楫。从独品四季茶味的清欢,到与友围炉闲话的暖意,茶席间的一泡一饮,既是对浮世的暂避,更是与自我的对话。作者以茶为媒,串联起周作人、袁中郎的闲情与老舍《茶馆》的世相,终悟得:清福不在奢,而在沉心;生活不在远,而在杯中。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