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的申万胜将军

如今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考察,除了参观中央红军时代的历史旧址,还有一个必去的现代博物馆,那就是“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2016年3月7日经批准设立,同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全国首家以北京知青群体为主题的国有博物馆,重点收藏展示知青生活。
延安市十分重视上个世纪的1969年,两万八千名北京知青来到延安14个县插队的历史,认为这是继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又一批来到延安的重要队伍,是延安又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融合,构成了延安现代历史的一部分。
作为曾在延安的北京知青,我第一次听闻“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是我的中学同学张岱告诉我的,她在富县插队,是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筹备组成员,闻听此事,令我兴奋不已。
当张岱告诉我博物馆将要正式开放,并发给我一张博物馆建筑正面的照片时,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一好消息及照片发给我的亲朋好友。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同事何晓曦看到照片后,立即认出博物馆上方那朴拙浑厚、气骨雄健的“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题字,正是她的爱人申万胜将军题写的。
但见照片中博物馆壮观的灰色外墙上方,赫然排列着申将军题写的“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九个大字和申万胜将军的姓名落款。
申将军那具有强烈视觉张力和时代精神的字体作为点睛之笔,与质朴的博物馆建筑相互辉映,融为一体。彰显了延安革命圣地的历史厚重感。从字体的笔法、字法、墨法和节奏,空间关系的构成变化中,抒发了将军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限敬仰。笔墨方寸之间,积淀了申将军毕生的文化艺术底蕴,凝聚了将军的品格与胸怀,体现了民族精神之深邃,浓缩了申将军对延安的革命情、军人情、笔墨情,寄托了对广大知识青年的特殊情感,蕴含了种种历史信息与文化意蕴。申将军儒雅洒脱、朴拙沉雄、浑厚高古的题字,仿佛动人的音律,令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无所畏惧、敢于胜利的精神,给这座展示延安精神的博物馆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艺术色彩,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
申万胜将军于1946年9月生于贵州金沙。是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总政直属工作部部长,少将军衔。
申将军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连续三届副主席。是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兼书法篆刻院研究员,中国文促会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并受聘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作为特聘教授进行讲学。
申将军曾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申将军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多家国家顶级博物馆、纪念馆和名胜地收藏,并作为珍贵外事礼品赠送国外友人。
申将军不但书法艺术斐然,在文学领域也多有建树,出版了《红楼梦诗词书法集》《申万胜书法集》《中国书法大典·当代书法名家系列作品集·申万胜》《书情画艺》书画集(与袁武合作)《南美散记》散文集等。
申将军书法成就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华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香港《文汇报》《中国书法》《解放军画报》《中国书画典藏》《诗书画》《中华英才》等数十家新闻媒体作专题报道;个人传略辑入《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书法家名鉴》。
申将军自幼便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6岁开始习书,先后临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诸家法帖,少年后遍临王羲之、张旭、怀素、王铎等诸家法帖。每天临池不断,用功之勤达到了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程度。一点一划颇有金石意味,字里行间展现着古朴自然之姿。
申将军戎马一生,从士兵到将军,五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的博大胸襟和将军情怀。申将军早已将责任和忠诚融入血液,用如椽巨笔写就辉煌的军旅人生。他把书法艺术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坚持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熔古铸今,创造有鲜明个性的艺术特色。不断开拓书法表现形式,丰富笔墨语言,达到“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的创作境界。
字如其人,申将军的书法作品雄浑阔大、深沉激越、金戈铁马的美学品格,构筑出一种刚健、雄强、凝重、浑朴的艺术风格。充满阳刚之气,彰显出军旅书法家势夺千山,横扫千军的气势,
申将军始终把社会责任和艺术良知放在首位。他一直倡导,书法家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
申将军用书法艺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时代,每次社会捐赠活动他都身先士卒,奉献军人的大爱之心。
2009年,他为母校“贵州省金沙中学”捐款50万元,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多次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组织的赴灾区慰问和“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他对军队官兵一往情深,他说:“作为军人,忠诚于党、捍卫和平是我们坚定的信念;作为书法家,服务人民、讴歌时代是我们崇高的使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申将军用书法艺术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主席长征诗词和开国上将肖华长征组歌,并将这三件巨作全部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是他用心灵表达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无限崇敬之情。
2017年,申将军做出了他一生的重大决定,将自己历年来用心血创作、展览、留存的90件(127幅)精品,精心收藏的、非常珍贵的当代80余位书法界名家,包括沈鹏、欧阳中石、李铎,以及多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的佳作,全部无偿捐赠给贵州金沙县人民政府,并让家属签署了协议,家人后代无论今后遇到何种困难,也永远不取回任何一幅作品。金沙县是申将军的家乡,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申将军的捐赠饱含着他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全部捐赠作品收藏在金沙中学校区内设立的由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馆名的“申万胜书法艺术馆”,以他开阔的社会视野,为当地青少年和广大群众开展书法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了永久的、开放的、深入人心的传承基地和传播平台。
当我问起申将军为知青博物馆题写馆名一事,申将军回忆道,那是2016年他随全国政协慰问团赴延安,应延安市有关方面的领导的要求题写的。申将军的爱人何晓曦当年也是知识青年,在农村插队多年,因此申将军对知青插队生活所经历的种种艰辛磨难以及这代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很深入的了解,身为将军,对延安圣地和延安革命精神更是充满了深情厚意。申将军不负延安政府的重托,以他博大的胸襟,用心、用情、用功于笔情墨韵之间,郑重的为“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题写了馆名。为延安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我和同事曾多次到申将军家做客,申将军刚毅睿智的军人气质下透出浓浓的书卷气,他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内敛低调。每次到申将军家做客,申将军都会亲自为我们端水倒茶,带我们在小区内散步,循循善诱地为我们解答各种问题,令人立刻产生宾至如归的松弛感,我们尽情地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和申将军谈天说地的畅聊,从他的谈话中汲取智慧、领会他厚积薄发的中国文化底蕴、体悟他浸润于骨血中的家国情怀、感受他铁骨铮铮的热血军魂。
当红色文学网站银河悦读中文网要出版纪念红军长征90周年征文集萃一书,我作为网站顾问,心情忐忑地向申将军提出请求,请申将军题写书名《信仰的力量》,没想到申将军欣然应允,而且拒绝了网站想表达心意的礼品,分文不取,立刻题字。申将军还表示,今后会继续无偿支持银河悦读中文网的红色传播活动。晓曦告诉我,申将军做公益事业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这是他的底线。
从申将军身上,我深刻体会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深刻含义。
申万胜将军是当代军人的杰出代表,是文武才艺集于一身的儒将,是德艺双馨的军中楷模。
古人云:“书者,文之极也。” 申万胜将军这样一位连任三届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这样学养深厚的当代书坛重量级军旅书法家,为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题名,是延安的荣耀,是广大知青的骄傲,申将军的题字使将门墨韵永远留在了延安,留在了延安人民和北京知识青年的心中。
申万胜将军为银河悦读纪念长征出发90周年征文集萃一书题写的书名“信仰的力量”
申将军与银河悦读在京文友合影留念(左起:孙英伟、申将军夫人何晓曦、申将军、独上月楼、黄象红)
【编者按】德艺双馨,于申万胜将军而言,从来不是抽象的赞誉,而是融入血脉的践行。在申万胜将军身上,“德”与“艺”从来都是一体两面。他的书法成就斐然,连任三届中国书协副主席,作品被多家国家级场馆收藏,却始终以“书法服务社会”为宗旨;他戎马半生,将军的刚毅与担当刻入骨髓,却能在与晚辈交谈时温和如水,在公益事业中倾囊相助。为 “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题字,正是他德艺双馨的生动注脚:既以精湛的书法技艺为博物馆增色,更以对知青历史的深刻理解、对延安精神的认同,赋予这题字超越形式的意义。从他的墨宝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军旅书法家的艺术高度,更是一位长者用一生践行的信念——艺术当为时代画像,为历史立传,为人民抒情。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