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西湖
1.一泓碧水澄,万古诗情浓
我在杭州创作之家度假时,有机会走近了西湖。走近苏东坡,苏轼,作为一代才子,儒、佛、道兼修,对于人生观也难免受此影幻,却又能坦然面对,享受逐梦的过程。
西湖,这座镶嵌在杭州城西的明珠,早已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方水域。她是中国文化版图上一个永恒的坐标,是无数文人墨客心中挥之不去的梦。而在所有与西湖相关的名字中,苏东坡,这位北宋的文坛巨擘,或许是最为深刻、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他的足迹、他的诗篇、他的情思,如同春雨润物,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地渗透进了西湖的每一寸肌理,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那个充满诗情画意与人文底蕴的西湖。
苏东坡与西湖的缘分,始于他担任杭州通判,又续于他出任杭州知州。这两段时期,恰是他人生中相对安稳、心境较为舒展的阶段。第一次来杭,年轻的苏东坡已名满天下,西湖的秀美让他一见倾心。他常常乘舟湖上,或与友人吟诗作赋,或独自凭栏远眺。那时的西湖,尚存些许天然野趣,但也开始显露出淤塞的迹象。苏东坡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他不仅为西湖的景色所陶醉,更为其潜在的危机感到忧虑。
真正让苏东坡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的,是他第二次来杭任知州。那已是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距离他第一次来杭已过去十余年。此时的苏东坡,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惊心动魄,辗转于黄州、密州等地,人生阅历更加丰富,对世事、对自然也有了更深的体悟。再次见到西湖,他发现昔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正被日益淤积的葑草所蚕食。湖水日渐变浅,湖面不断缩小,不仅影响了周边的灌溉,也破坏了湖景的美感。这深深触动了这位既有诗人情怀,又具实干精神的官员。
“使杭州而无西湖,是不为杭州而为沙洲矣。”苏东坡深知西湖对于杭州的重要性,它不仅是风景,更是城市的生命线。于是,一场浩大的疏浚工程在他的主持下展开了。他上书朝廷,请求拨款,又亲自带领民众,甚至动用了自己的俸禄,组织人力,清除湖中积年的葑草。这项工程异常艰苦,但苏东坡与民工同甘共苦,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西湖终于重现清波。
2.里湖和外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然而,疏浚后的泥沙如何处置,又是一个难题。苏东坡再次展现了他的智慧。他命人将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在西湖的南北两端,修筑起一条横贯湖面的长堤。这条堤,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苏堤”。苏堤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淤泥的处置问题,更将西湖分隔成里湖和外湖,极大地改善了湖区的生态环境,便利了交通,也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堤上种植了杨柳、芙蓉等花木,四季皆景,春日柳浪闻莺,秋日丹桂飘香,成为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的由来。
苏东坡对西湖的贡献,远不止于物质层面的建设。他更是一位用如诗深情滋养西湖的灵魂人物。他的笔触,将西湖的四季风光、晨昏变幻,描摹得淋漓尽致,传诵至今。
他写西湖的晴日: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寥寥十几字,便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态捕捉下来。晴天时,湖水波光粼粼,明媚动人;雨天时,远山如黛,云雾缭绕,又别有一番朦胧的诗意。这种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精准表达,正是苏东坡的过人之处。
他写西湖的夜月:“夜来月底看湖好,正似琼瑶一片寒。”月光下的西湖,清冷而澄澈,如同美玉一般,带着一种宁静致远的风韵。
苏东坡写西湖的荷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虽然写的是秋末的残荷,却并未流露出萧瑟之感,反而从残菊的傲霜枝中,透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正是苏东坡自身人格的写照。
他甚至写西湖的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用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夏日西湖骤雨突至的动态美,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动感。
这些诗句,如同灵动的音符,被镶嵌在西湖的山水之间。当你漫步苏堤,看杨柳依依;当你泛舟湖上,望雷峰塔影;当你秋夜登楼,赏明月清辉……仿佛都能听到苏东坡穿越时空的低吟浅唱。他的诗,已经与西湖的风景融为一体,成为西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人游西湖,读着他的诗,便更能体会到那份景中之情,情中之景。
苏东坡在杭州的日子,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同样要面对官场的倾轧和生活的琐碎。但他总能以豁达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他在西湖边建起了“竹阁”,与友人饮酒赋诗,谈禅论道;他关心民生,兴修水利,留下了“苏堤”这样的惠民工程;他甚至在公务之余,研究烹饪,创制了“东坡肉”,让杭州人至今仍能品尝到他留下的美食记忆。
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这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正是苏东坡人品情商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他留给西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湖的山水,似乎也受到了他的感染,显得格外温柔、包容、富有生机。它见证了苏东坡的才华横溢,也慰藉了他宦海浮沉中的孤寂心灵。
西湖的美景中,有一条堤坝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湖景,它还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故事。
3 明珠闪烁,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行政官员。他意识到,要保护西湖,首先要防止泥沙淤积和水土流失。因此,他组织了数万名民工,在西湖的南北两端修筑了一条长堤。这条堤坝不仅起到了防洪护湖的作用,还通过分隔湖水,改善了水质,使得西湖焕发出新的生机。
苏堤从南至北,全长近3公里,宽约20米,是一条横贯西湖的交通要道。堤坝建成后,堤上铺设了道路,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等花木,形成了一条四季如画的景观带。
苏东坡在堤上建造了六座桥梁,分别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每座桥都有各自的特色,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这些桥梁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增添了西湖的诗意之美。
苏东坡对苏堤的建设不仅亲力亲为,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诗词至今仍在传颂。苏堤因此不仅是一项工程奇迹,更是一座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桥梁,承载着苏东坡对杭州的深厚情感和对西湖的美好寄托。
苏堤的影响从历史到现代的传承。苏堤不仅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园林建设。它不仅是一条堤坝,更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吟咏。
现代的苏堤,依然是杭州的热门旅游地,不仅因为它的美景,更因为它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如今,你依然能感受到千百年前苏东坡的那份热忱与才情。苏堤已不仅仅是一条堤坝,更是一条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4.发现美,创造美,保护美
未来,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盛,苏堤将继续作为杭州的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苏堤不仅是西湖的一部分,更是杭州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苏东坡的智慧与情怀,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苏堤的魅力。
苏堤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多么重要。苏东坡当年在杭州的治理,留下的不仅是一条堤坝,更是一份对西湖的热爱与责任感。今天,我们走在苏堤上,欣赏着四季更替的美景,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是的,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也是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而苏东坡,这位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与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苏东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丽,又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致。这首诗将西湖的美景与美女西子相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西湖的风韵。
我对苏东坡眼中西湖的描绘,以散文的形式,追寻那段历史与美景交织的时光。
当年,苏东坡漫步湖畔,眼前的景色让他陶醉:湖水波光粼粼,碧空如洗,美不胜收。
苏东坡对西湖的爱,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他深知西湖之美,不仅在于山水,更在于人文。于是,他着手治理的西湖,让它变得更加美丽。
5.说不尽的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
在苏东坡的眼中,西湖的美是多变的。晴日里,阳光照耀下的湖水波光粼粼,美得让人心醉;雨天时,山色空蒙,烟雨朦胧,别有一番意境。无论是晴是雨,西湖总是那么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苏东坡在西湖畔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在此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黄庭坚、米芾等。他们一起饮酒作诗,畅谈天下大事,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苏东坡之所以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西湖的美景,激发了苏东坡的创作灵感,使他达到了文学事业的巅峰。
苏东坡治理西湖,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造福百姓。他深知水患对百姓生活的危害,因此大力整治西湖,使之成为造福一方的福地。在他的努力下,西湖变得更加美丽,成为了杭州的象征。
苏东坡离任后,西湖的美景依旧。然而,对于他来说,西湖已不仅仅是一片风景,更是他心灵的寄托。他在《别西湖》一诗中写道:“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西湖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西湖,依旧美得让人心醉。苏东坡当年治理的苏堤,已成为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漫步在苏堤上,仿佛还能感受到苏东坡当年的风采。
站在西湖畔,我仿佛看到了苏东坡的身影。他身着长袍,手持酒杯,与朋友们畅谈诗词。那时的西湖,水波荡漾,山色葱茏,美得如同一幅画。而苏东坡,就是那位画中的诗人。
苏东坡的西湖,已成为一个永恒的传说。它让我们懂得,美丽的事物总是需要有人去呵护。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苏东坡一样,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将这份美好传递给后人。
可以说,没有苏东坡,西湖依然是美丽的,但或许会少了几分灵魂的深度和人文的厚度。正是苏东坡,用他的智慧、他的汗水、他的诗情、他的豁达,将西湖从一个自然湖泊,雕琢、升华成了一个充满文化底蕴、令人魂牵梦绕的人文景观。他让西湖不仅仅是一处风景,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象征。
时至今日,千年已过,苏东坡早已远去,但西湖依旧。苏堤上的行人如织,湖心的三潭印月依旧清晰,断桥上的故事仍在流传。当我们再次来到西湖,看到那碧波荡漾的水面,看到那绿树成荫的长堤,看到那湖光山色间隐约的诗意,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苏东坡当年的心跳,听到他穿越时空的笑声和吟哦。
6.西湖值得品味与探寻,更值得想象
苏东坡的西湖,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它承载了苏东坡的喜怒哀乐,见证了他的人生起伏。而苏东坡,也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赋予了西湖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湖,苏东坡的西湖。这泓碧水,承载着万古的诗情,也永远铭记着那位曾经深情凝望、用心呵护它的诗人。他的存在,让西湖更加生动,更加深刻,也更加值得我们一遍遍地,去品味,去探寻。
【编者按】将西湖的四季之美,与苏东坡的万古诗情交织于一体;将西湖的前世今生,与苏东坡的人生轨迹贯穿在一起。西湖与苏东坡相互成全。正是苏东坡,用他的智慧、他的汗水、他的诗情、他的豁达,将西湖从一个自然湖泊,雕琢、升华成了一个充满文化底蕴、令人魂牵梦绕的人文景观。他让西湖不仅仅是一处风景,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象征。也正是西湖,让苏东坡的智慧、汗水和诗情流传千古。编辑:天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