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履行日内瓦公约的光辉典范(上)

有战争就意味着有战俘。为此,世界上有了一部宽待战俘的《日内瓦战俘公约》。
有《公约》是一回事,能不能执行又是一回事?衡量一支军队是不是威武之师,要看它在战场上能否战胜强敌;辨别一支军队是不是仁义之师,就要看它如何对待战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与日寇交战中,俘获了大量的日军官兵,对日军战俘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教育改造,在人类战争史上留下了优待俘虏的光辉篇章。
八年抗战我军共俘获日军官兵7118人,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我军就制定了优待日军战俘的规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从改造日军战俘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仁义之师是如何化敌为友,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抗战胜利的。
一、中国共产党在与日军交战中逐步探索完善瓦解日军战俘的政策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共俘虏日军官兵7118人,其中八路军俘虏5096人,新四军俘虏2022人。从而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首次教育改造外军战俘的序幕。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首次与日军交锋,尽管消灭了千余名日军官兵,但未能活捉一名俘虏。当时的日军官兵受军方欺骗宣传,非常顽固、残忍。我军战士背着身负重伤的日军士兵去抢救,反而让日军士兵将耳朵咬掉。那时,日军伤兵只要有一口气也要与我军战士拼命,直到战死为止。
但平型关战役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军战场上俘虏的日军官兵越来越多。冀中军区在1938年以后的3年时间里,俘获日军60多名,其中有少将特务大本青,还有尉官、教官、医官、指导官8名,军士和士兵50多人;1941年“百团大战”,八路军俘获日军战俘281人;1942年在田家会战斗中,八路军120师将日军69师团一个大队的700余人基本上报销了,俘获日军战俘100多人。
(被八路军俘获的日军战俘)
向八路军、新四军投诚的日军也从无到有。1940年9月,产业工人出身的日军士兵坂谷义次郎,不堪忍受日军官兵对中国人的枪杀、抢掠和强奸,率先向新四军投诚,后来他牺牲在抗日战场;在他之后,南通汇龙镇有14名日军士兵向新四军投诚;日军炮兵丰川秀雄等两人,携带步枪和手枪向新四军投诚;日军山本师团822部队兵长渡边和其妻子一同向新四军投诚;日军军曹田井达三和上等兵中孝次郎等3人,携带步枪3支、子弹300发、指挥刀一把,向新四军投诚;日军宪兵伊山志雄的父亲、哥哥被强迫征兵后战死,嫂子和妹妹又被强迫送到中国战场当军妓,受尽凌辱,伊山志雄满腔悲愤地向新四军投诚;日军童山部队中的6名朝鲜籍士兵向新四军投诚;驻守南京的18名日军士兵,集体向新四军投诚,后因消息走漏,被日军抓回,6人被判死刑,12人被判5年以上徒刑;巢湖县日军一个小队20余人,在小队长川井一太郎的率领下起义,参加了新四军,与新四军并肩抗日。日军向八路军投诚的也比比皆是。
如何对待日军战俘呢?如何对待投诚和起义的日军官兵呢?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八路军总政治部对日军俘虏工作做了明确指示:对于俘虏的敌军士兵,不但不应加以杀害和侮辱,而且要加以优待,以争取其同情,然后有计划地派回去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
1937年10月6日,总政治部根据平型关战役日军士兵抗拒受俘的事实,再次发出指示:“对敌之俘虏应加以优待,伤兵应给以医治。在火线坚决拒绝之敌人自应杀伤,但已被缴枪俘虏者即应多方面加以政治宣传后,再行处理,不应因其拒绝再行加害”。
10月25日,毛泽东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指出:“我们仍然把被俘的日本士兵和某些被迫作战的下级干部给以宽大待遇,不加侮辱,不施责骂,向他们说明两国人民利益的一致,释放他们回去。有些不愿回去的,可在八路军服务。将来抗日战场上如果出现‘国际纵队’,他们即可加入这个军队,手执武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毛泽东还指出了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未能抓住一名日军战俘)
同日,八路军总部发出《对日军俘虏政策问题》的命令。其内容是:1、对于被我俘虏之日军,不许杀掉并须优待之;2、对于自动过来者,务必确保其生命之安全;3、在火线上负伤者,应依阶级友爱医治之;4、愿归故乡者,应给路费。
1938年11月22日,八路军总部有鉴于“日军士兵在作战后失去联络一星期以上后归队者皆被枪杀”的情况,发布了关于俘虏政策的新规定:“今后凡捉到俘虏,除特种人员劝其留在我方以外,其余的不论表现如何,一律尽量优待,并发动群众慰劳,给以很好影响,立即欢送释放,至多不得超过3天。”
1940年八路军总司令部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为使全军俘虏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于当年7月7日发布命令指出:“中国军队系与日本军阀财阀及地主作战,而日本士兵并非我军之真正敌人。日本士兵大部分与我等相同,系日本统治阶级压榨下劳苦人民之子弟。彼等多在日本军阀欺骗与强迫下而与我军接触,因此:一、日本士兵被俘或自动来者,绝对不准伤害或侮辱。其所携物品,除军事上必要者外,一律不得没收或毁坏。并须以弟兄待遇彼等。我军如有指战员违犯此命令者处罚之。二、对负伤或患病之日本士兵,须特别注意给以治疗。三、愿回国或归队之日本士兵,尽可能予以方便使其安全到达目的地。四、愿在中国或中国军队工作之日本士兵,应予以适当工作,愿学习者应使其进适当学校。五、愿与家族或友人通信之日本士兵,应尽可能地予以方便。六、对战死或病死之日本士兵,应在适当地点埋葬,建立墓标,记其姓名、年龄、原籍、所属部队、等级、死亡状况,埋葬年月日及碑文等。”为确保俘虏政策的贯彻落实,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谭政联署发出指示,具体规定了俘虏工作的纪律,要求全军切实贯彻执行,“如有违者,不论有意无意,均须执行处分,从警告禁闭直到送军事法庭”。
新四军成立后,除坚决贯彻毛泽东有关俘虏工作的指示和总政治部的规定外,新四军政治部还制订了《敌军工作纲要》等许多适合新四军的补充规定,使战俘政策更加完善。
对日军战俘的物质生活,我军也做了特殊优待。19411年9月,总政治部专门发布了《关于日本俘虏优待办法的规定》,其要点是:伙食费标准比我军官兵增加一倍;年节、纪念日,进行会餐;粮食供应机关,应尽量拨一部分白面、大米;津贴费,每人每月5元;衣、被、鞋、袜应按需优先发给。当时,八路军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干部战士主要吃小米、黑豆等杂粮,有时没有粮食只得靠野菜充饥。而对日军战俘尽量供应大米、白面,并想方设法弄些鸡鱼猪肉。在一般情况下,每天两餐有大米、白面,有时还买些水果、白糖供给他们。就餐尽量照顾日本人的习惯,一人一份。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在1942年抗战最艰难岁月,平时保证日军战俘每天吃一餐白面。彭德怀副总司令对日军洗澡的习惯很关照,要求各部队积极创造条件解决日军战俘的洗澡问题。绝大多数日军战俘对八路军生活上的照顾是满意的,有些战俘还多次要求取消特殊照顾,与八路军官兵同等对待。这说明八路军、新四军的优俘政策是深受日军战俘欢迎的。
二、与日本共产党共同创办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是我军改造日军战俘的一个创举,引起了国民党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赞赏
1941年5月15日,延安八路军大礼堂座无空席,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的肖像和日本已故革命领袖片山潜的遗像,两旁挂满了延安各界送来的贺旗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题词。来自延安党政军的2000多人和许多日本人欢聚一堂,在这里共同庆祝日本工农学校首批学员的开学典礼。
大会在国际歌中开始,日军战俘、工农学校首批学员代表森健首先致辞。他代表全体学员衷心感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对他们的不杀之恩,感谢对他们兄弟般的关怀和耐心教诲,使他们理解了战争的本质,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他代表全体日本学员宣誓:我们决心在日本工农学校里努力学习,绝不辜负各位同志的希望,我们要在学完规定课程之后,为早日结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为在日本建立和平民主主义的人民政府而全力以赴,如有需要,我们决心随时与八路军肩并肩地与共同的敌人战斗到底。
接着,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讲了话。他说:日本人民和士兵现在多数还受着欺骗,但他们会觉悟过来的。他们和中国人民一样,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华北、华中、在中国各个战场上,在日本都设有日本工农学校。
开学典礼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中共中央、八路军在延安创立日本工农学校的消息传出后,轰动了山城,震动了国民党,同时也引起了同盟国的关注。他们认为,开办专门学校教育俘虏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创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办到。它不仅仅是教育改造日俘,使日俘获得新生的摇篮,更重要的是沟通中日两国人民感情的桥梁,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举措。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创办的一所正规的政治学校,具体工作由八路军总政治部负责领导。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谭政和敌工部长王学文等直接参与领导工作。
(日军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成立大会)
创建日本工农学校最初是日本共产党建议的。1940年4月,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从苏联到了延安,他与中共中央、总政治部敌工部领导商谈了日军战俘的教育管理问题。他亲自找在延安的日军俘虏中反战进步分子谈话,了解俘虏的教育情况。他认为“那些离开日本军队、放下武器、脱掉军装的日本工人和农民,只不过是帝国主义战争的牺牲品,只有唤醒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他们认识到侵略战争的本质,他们迟早会成为反战的和平战士,这是他们的必由之路。”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之后,野坂参三于1940年10月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一所专门学校教育改造日军俘虏。这一建议与中共中央的想法完全一致,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并亲自将这所学校定名为“日本工农学校”。
日本工农学校培养的都是日军战俘中的优秀者,他们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各个抗日战场自愿而来。工农学校根据日本学员的文化程度、思想状况和政治表现,分别编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初级班招的是被俘时间不长的学员,主课是政治常识,讲授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史。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员在日军和在日本学校里所受的欺骗教育被揭穿了,他们懂得了日本也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懂得了阶级、国家的产生及消亡;懂得了战争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消灭战争;懂得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学员说:“日本学校里教的历史全都是哄小孩子的胡说。”
中级班,由在八路军工作生活一年左右的日军战俘编成,主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学习他们弄清了为什么日本工人无论怎样劳动也摆脱不了贫困?日本军阀、财阀是如何从战争中发财的?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天皇的赤子、护国圣战之神,而是军阀、财阀的剥削对象,是为他们利益而战的牺牲品。
高级班,由政治思想觉悟较高、在八路军工作有一定成绩的日军战俘编成,其中有许多反战骨干分子。主课是联共党史,由野坂参三亲自授课。他把苏联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日本问题联系起来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引起了学员的极大兴趣,对提高学员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农学校还组织日军战俘参加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参议员选举,森健当选为参议员。组织学员参加延安大生产运动,参加抗日根据地政府和八路军的活动,使学员受到了全面锻炼。
(八路军为日军战俘宣读我军俘虏政策)
日本工农学校的经费和学员的一切生活费用全部由八路军供给。他们的生活标准高于八路军官兵,文化体育生活也丰富多彩。毛泽东还观看过日军学员自编自演的话剧《岛田上等兵》,话剧是以华北日军中所发生的事件为素材创作的反战剧,描写一名日本士兵向中队长提出反战要求,未被采纳,于是士兵群起攻之,开枪打死了这个中队长,向八路军投诚。演出结束时,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1944年10月,美军观察组的约翰·埃默森等人到日本工农学校考察。在这之前,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成功地教育改造日军战俘持怀疑态度。经过考察,他们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对日俘的教育是成功的,对中共和八路军教育争取日俘的经验表示赞赏。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4年多时间里,日本工农学校培养了350多名日军战俘,其中有100多人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工作,成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骨干。
8月16日,中共中央、八路军与野坂参三商定工农学校的学员返回日本。
8月28日,举行了最后一批学员的结业仪式。
8月30日,八路军在延安王家坪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发表了热情的讲话,野坂参三对日本工农学校做了历史性的总结。大会在通过向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致敬信后,宣告结束。
9月10日,野坂参三和森健等日本同志乘美军飞机返回日本。行前,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为野坂参三等举行了欢送宴会。
9月18日,日本工农学校的全部学员经华北、东北,取道朝鲜半岛,于1946年2月安全返回日本。日本工农学校完成了它在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三、日军反战同盟和朝鲜反战同盟的成立,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我军难以起到的巨大作用
1939年1月2日下午,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八路军前线总司令部组织千余名八路军正在召开新年联欢会。
夜幕降临,联欢会接近尾声的时候,有3位日军战俘走上舞台,并排站在观众面前。主持人介绍说:“这3位青年是我们的日本同志,这位是衫本义夫,这位是小林武夫,那位是冈田义雄。”
主持人介绍完情况后,衫本义夫向前一步,庄重地声明:“从今天起,我们正式参加八路军!”接着,他代表3位日本青年表了决心。在讲话结尾时他说:“现在,日本军部和政府,还有不明真相的大多数日本国民,咒骂我们背叛祖国,是卖国贼,轻蔑和憎恨我们。但是,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这是我们的光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走的这条路是真正的正义之路,这是一条符合日本人民和民族利益之路。”
刚才热闹的会场变得鸦雀无声,人们静静地听着八路军敌工部漆克昌科长的翻译。接着,会场上掌声雷鸣。
这时,坐在最前排的一位身材魁梧的人从容地站起来走上舞台,他热情地与3位日本青年握了手。尔后,转过身来,对全体指战员说:“我代表全体指战员欢迎这3位日本青年参加八路军。今天,这3位日本青年参军证明了我们八路军俘虏政策的正确。虽然今天只有3个人,以后一定会变成几十个人、几百个人。”讲话的人就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
20多年后,衫本义夫回忆说:“决心参加八路军的我们3个人,没有想到能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自欢迎。那一天的情景经常出现在我的眼前,真是终生难忘。”
衫本义夫等3位日本青年创造了日本战俘参加八路军的奇迹。
10个月后,衫本义夫等日本青年又在中国创造了新的奇迹。在八路军俘虏政策的感召下和衫本义夫等“日本八路”的配合下,日军战俘参加八路军的人越来越多。衫本义夫想,对日军的宣传要以日本人的组织为主,那效果就会更大,对俘虏的教育也是同样。于是,他和“日本八路”们商量建立一个由日本人组成的反战同盟组织,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八路军敌工部的支持,他们决定给这个组织起名“觉醒联盟”,并制订了简单的纲领和章程。
1939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那天,他们在山西省辽县(如今的左权县)举行了“觉醒联盟”成立仪式,“日本八路”庄严宣告日本反战组织诞生了。它是日本在中国的第一个反战组织。“觉醒联盟”成立后,朱德总司令专门到“觉醒联盟”表示祝贺。
此后不久,在八路军的大力支持下,“觉醒联盟”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到1942年已经拥有山东支部、太行支部、冀南支部、冀鲁豫支部、太岳支部等5个支部。
日军战俘森健在战后写了《在延安组建反战同盟》的回忆文章,描写了建立“反战同盟”的情景:“王震旅长指挥的八路军攻击了太原至同蒲线上的平社村车站,我当时被俘,成了八路军的俘虏。1938年末我来到延安,那是我被俘后的第3个月。日本俘虏的住处离敌工科办公室不远,使我感到意外的是没有拉铁丝网。也许还把我当作国际友人对待吧。刚一进屋,看到4个40岁左右的日本人,穿着八路军的蓝色军服,盘着腿坐在炕上,正吸着自制的香烟。
“我和他们交谈了解到,4个俘虏中,有3人是大阪的商人,他们是从大阪经过朝鲜被送到中国战场上来的。在离开日本的第一周就让八路军给俘获了。
“转眼我到八路军里已经两年了,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俘虏政策,作为一个日本工人,也提高了自己的阶级觉悟。同时进一步地理解了日本军部称之为‘圣战’的本质。我认识到应该把以前对准中国人民的枪口,掉转过来对准日本军部和大资本家。1940年5月,在八路军的援助下,我和春田组建了反战同盟延安支部。”
据《八路军敌军工作史》记载,创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的还有日军战俘高山进、市川春夫、小路静男等人。
“反战同盟延安支部”建立后,反战同盟组织犹如雨后春笋,冀中支部、晋察冀支部、晋西北支部、胶东支部、滨海支部、渤海支部、鲁南支部等在华北其它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
在新四军中也先后成立了“觉醒联盟”和“反战同盟”组织,在华中、苏北、苏中、淮南、淮北等地建立了支部。
1942年8月,在日本共产党人野坂参三同志的指导下,在延安召开了“日本士兵代表大会”和“全华北反战大会”,将“觉醒同盟”和“反战同盟”合并,成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衫本义夫为联合会会长,森健、松井敏夫为副会长。从此,分散在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日本反战团体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在华日本人的反战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1944年4月统计,同盟成员已发展到253人,支部16个。
(日军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成立)
此外,在八路军、新四军中还成立了朝鲜反战组织。日本在20世纪初就吞并了朝鲜,并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他们把朝鲜作为兵员的补充地,强迫朝鲜人加入日军。因此,侵华日军中有大量的朝鲜人。
在华朝鲜人的第一个反战组织是1938年10月10日在武汉成立的“朝鲜义勇队”。
1941年1月10日,“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在太行抗日根据地成立,总会长是武亭,副会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作者、朝鲜人郑律成。朝鲜义勇队转入华北抗战后,隶属于“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领导。
1941年12月10日,“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在晋冀鲁豫边区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形势的需要,一致通过决议将“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改称为“华北朝鲜独立同盟”,将“朝鲜义勇队”改称为“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选举金白渊、武亭、崔昌益、朴孝三等为同盟执委,朴孝三兼任“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支队长,李益星任副队长,金昌满任政治委员。他们召开朝鲜士兵大会,通过了《在日本法西斯军队内朝鲜人士兵要求书》,号召朝鲜士兵“绝不为日本天皇而死,要为自己的民族而牺牲,打回祖国去!”
在中国的日本和朝鲜战俘为主体的反战组织,在抗日战争中尤其在瓦解敌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特殊作用,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反战同盟”的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
A、编写日文宣传品。“反战同盟”成立3年多时间里,就编写宣传品100多种、印刷80余万份。“反战同盟”山东支部先后编印出版了《士兵之友》《阵地通信》《曙》等宣传刊物,特别是日文杂志《觉醒》《士兵之友》,很适合日军口味,非常受日军士兵欢迎。这些宣传品对于日军官兵了解战争性质、战局真相和八路军的宽俘政策、帮助日军官兵从战争中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
B、参与八路军、新四军组织发动的政治攻势。战场喊话是我军瓦解敌军的重要手段,但八路军官兵不懂日语,所学的日语喊话口号数量有限,效果不明显。“反战同盟”成员参加战场喊话后,局面很快就打开了。他们熟悉日军情况,精通日语、习俗相同、对八路军的俘虏政策又有切身感受,对日军的战场喊话发挥出八路军难以发挥的作用。
“我们是延安日本反战同盟派来的日本朋友,来慰问你们。过去我们也是日本军队的士兵,3年前当了八路军的俘虏,送到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习。现在我们明白了,咱们的敌人不是八路军,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军阀、财阀,我们为他们打仗卖命太没意思了。日本在战争中是打不赢的,因为来中国杀人放火侵略人家,遭到全中国、全世界人民的反抗。太平洋战争注定要失败。在中国也打不了几天。战争中得利的是军阀、财阀,受苦、受难的都是你们和日本的劳苦大众,是我们的家人。希望你们和我们一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军阀、财阀!日本军队彻底失败之时,就是咱们返回日本和家人团聚之日……”这是“反战同盟”盟员加藤对吴城日军据点喊话的情景。据点的枪声停止了,日军士兵在静静地听着,后来据点中有人向八路军投诚。
“我是反战同盟盟员,不要惊怕,我们在八路军内的生活很好。日本失败已成定局,你们要活着回去,你们的亲人最怕迎接你们的小白盒(骨灰盒)。你们不要给法西斯当炮灰了,你们战死在异国他乡,你们家中的妻子儿女多么伤心!你们家中困难,父母妻儿挨饿受冻,不少贫穷人家的妻女,为生活所迫沦为慰安妇,送到中国军妓院,XX的妻子当妓女你们知道吗?她已经自杀了……”这是“反战同盟”盟员小林、藤泽等在用电话向日军做反战工作。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晋察冀地区协议会于1944年4月3日成立。这是联盟负责人津田秀委员长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日本同胞们,当你们的枪口对准中国人的胸膛,当你们大笑着用刺刀挑死一个个无辜的婴儿,当你们手举火把点燃一栋栋草房,当你们扑向可怜的少女时,你们可曾想到过,这是罪孽,是世界人民不可饶恕的滔天罪孽!当你们高喊着誓死效忠天皇,一腔热血尽洒中国大地之时,你们可曾知道,这是为谁卖命?又是为谁效忠?圣战的祭台上的亡灵,是英雄,还是罪犯?同胞们,别错洒了你们的热血,你们的敌人不在隔海的这里。”一位女子站在麦克风前,用流畅的日语向日军官兵进行反战宣传。
她那动人心弦的话语,撞击着日军官兵的心灵,使许多日军官兵觉醒、忏悔,有的跳海自杀,有的喊着妻子的名字剖腹自尽,有的拒绝参战。
她叫绿川英子,是日本少女,虽然也是“反战同盟”盟员,但却不是日军战俘。绿川英子有着传奇般的经历。
绿川英子原名长谷川照子,1912年出生于日本,父亲是日本有名望的工程师。17岁那年,英子跨入日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门,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30年,因抨击社会的黑暗,被学校开除。但她义无返顾地投身于反战民主运动,并从事和传播世界语。
在反战运动中,英子结识了同学世界语的中国留学生刘仁,俩人在共同的奋斗中产生了爱情,1936年结婚,1937年英子随刘仁回到中国上海,共同从事中国的和平事业,用上海世界语编辑的身份,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她不仅翻译了反战文章,寄回日本发表,呼吁日本人民反战,还利用广播电台进行反战宣传。
(日本反战友人绿川英子)
英子的反战宣传搅乱了日本的军心,日本政府首脑恼羞成怒,经过特务调查得知流畅的日语广播员就是绿川英子,便在日本报纸诋毁她为“娇声卖国贼”。英子我行我素,日本当局又对英子父母进行恐吓,威逼他们引咎自杀以谢天皇,并要“千方百计杀了英子!”任凭日本当局用尽任何卑鄙手段,始终没有动摇英子的反战行动。
英子的反战行动不仅受到日本当局憎恨,也受到假抗日真反共的国民党当局的迫害,国民党当局多次捏造罪名要驱逐英子夫妇出境。但她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保护,后来在郭沫若任厅长的武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3厅国际宣传处从事对日广播宣传。1941年,在庆祝郭沫若回国4周年的纪念会上,周恩来同志拉着英子的手动情地说:“日本帝国主义把你称为‘娇声卖国贼’,其实你是日本人民忠实的好女儿,真正的爱国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英子表示:“日本投降了,这只实现了我的一半愿望,我还要留在中国,继续参加反蒋斗争。”1946年冬,英子与刘仁到东北继续从事我党的宣传工作。不幸的是1947年1月10日,英子做人流手术时引起感染,经多方抢救无效,病逝时,年仅35岁。同年,刘仁也不幸病逝。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日本女性。1973年中日两国复交后,中国应邀参加日本第60届日本世界语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叶籁士在大会上曾这样评价了英子:“为日本和中国真正的和平共存而做出贡献的人,以历史上曾有记载的为限,为数是不少的。但到近代,在不幸的日中关系中,献身两国亲善事业的就少了。何况,反抗祖国日本,为日中人民真正友好而进行活动,甚至把自己的骨头都埋在中国的日本女性,除了绿川英子外,再没有别人了。对于这样一位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整整十年之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献出自己青春的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日本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和刘仁在中国的墓地)
如今,英子和刘仁长眠在中国东北的四丰山,一座汇集着中日两国民族风格的合冢墓屹立在青山绿柏之中,墓碑上镶刻着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暨刘仁同志合墓”。中国人民将永远祭奠这位抗日战争中的“樱花女杰!”
日本“反战同盟”还采取给原所在日军部队写信,在日军据点投放慰问品等手段,开展宣传工作,起到了瓦解日军斗志的效果。特别是写信,往往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一针见血:“某某:你的妹妹因生活所迫,被骗来中国当了军妓,你甘心让她任人凌辱吗?”“某某:你那年老的父母,已是风烛残年,病魔缠身,他们盼望你回去呢?你怎能忍心离开他们死在异乡呢?”“某某:你那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日日夜夜地想念你呢?盼望你早日回去和亲人团聚。”“某某:日军的‘三光政策’使中国处处火光浓烟,断壁残墙,死尸遍地,妇女被强奸,儿童失父母,这样的‘王道乐土’,‘东亚共荣圈’你忍心目睹吗?”这样有的放矢的信件,得到了非常理想的瓦解日军效果。
C、协助八路军、新四军做好战俘工作。“反战同盟”成立后,日军新战俘的教育争取工作大都由“反战同盟”负责。那些思想顽固、对八路军、新四军抵触情绪大的日军战俘,经过“反战同盟”盟员的艰苦工作,绝大多数得到了转变。松山一郎是在战场上走投无路准备举枪自杀时,被八路军俘虏的。被俘后他在地上耍赖,让八路军杀死他,当八路军一名战士背他时,他狠狠地咬了那个战士一口,挣脱后又躺在地上嗷嗷叫,让八路军打死他。他被几名八路军抬回驻地后,“反战同盟”的盟员田中、东忠多次教育开导他,当他了解到田中被俘前是日军少尉军官时,非常震惊。他看到八路军没有杀田中,而且田中还成了日本“八路”,开始相信八路军的宽俘政策,最后终于觉醒,他悔恨自己当初不该伤害救护自己的那位八路军战士。并加入了“反战同盟”,后来成长为一名反战勇士。
(日军反战同盟晋察冀支部为在山西盂县向八路军投诚的两军日军士兵举行欢迎会)
1944年初,日军飞行员山田敬马从济南基地起飞,因发动机故障,降落在潍县北部海边时,被民兵活捉,送到渤海军区后,非常顽固,抵触情绪很大,经“反战同盟”做工作,过了一段时间,态度有所改变。这时,他的父亲、关东军的高级将领,托济南敌酋向八路军提出:愿以在押的八路军两名重要干部换回山田。当时,八路军设想换回坚贞不屈的渤海区公安局长李振和临淄县县长李铁峰。但当把这一交换条件告诉山田时,他却表示坚决不回去。交换出现了僵局,后来经“反战同盟”劝说,山田才勉强同意。山田回去后,拒绝再与八路军作战,又被派往马来西亚前线作战,最后战死在异国他乡。
1944年,八路军地方武装在博兴县的一次伏击战中,俘虏了50多岁的日军大尉官竹田,为了扩大八路军的影响,决定释放官竹田,但他顾虑很多,担心回去被处决。后经“反战同盟”做工作,官竹田苦思冥想了几天,同意回去。临行时,八路军为他饯行,几杯酒喝过,他老泪纵横,一再表示感谢八路军不杀之恩和宽待政策。
D、与八路军、新四军并肩作战。“反战同盟”主要是承担瓦解日军工作,一般不让他们承担军事战斗任务。但一些特殊的军事任务也曾让他们给予协助。1944年10月,日军对我冀东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时,配备了大量的军犬,这些军犬一嗅到我方人员的气味就狂叫不止,给八路军侦察员侦察日军的扫荡情况,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搞清日军用什么办法让军犬区别敌我的秘诀,“反战同盟”盟员宫本主动请战,冀东分区领导考虑到宫本曾在日本军犬训练队当过驯犬员,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宫本潜入日军军营进行侦察,终于搞清了日军的奥妙在于带不带白胡椒。从而,为八路军反扫荡创造了有利条件,宫本在完成侦察任务撤离时,光荣负伤。
八路军中有个“秋山良照部队”,这是日军的传说,其实确有其事。秋山良照是个机枪手,顽固的日本兵。1941年在战场上负重伤后,被八路军俘虏。但开始死不认罪,经“反战同盟”现身说法,慢慢地觉醒了,后来也加入了“反战同盟”。八路军对日作战,他经常请缨上战场,在日寇“4·29”铁壁合围时,他端着机枪奋勇冲击,从重围中杀了出来,使日寇闻风丧胆。刘伯承师长在太行《新华日报》上写文章赞扬秋山良照:“多次在枪林弹雨之中,亲自拿机枪去协助我们作战。”
秋山良照后来把太行日本“反战同盟”发展到十六七人,他任负责人,配合八路军与日寇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日寇胆颤心寒。抗战胜利后,秋山良照和他的战友回到了日本国。回国后,秋山良照加入了日本共产党,撰写了《八路军中的日本反战士兵》等书,记述了抗战时期他在冀南等地的战斗经历。1981年他重返中国,受到了他当年在八路军中的老领导宋任穷的亲切接见和盛情宽待。
日本“反战同盟”还教八路军如何使用缴获的日军掷弹筒和歪把子机枪,使这些武器得以发挥作用。八路军在战场上拼刺刀多以人多取胜,一对一就不是日本鬼子的对手。“反战同盟”的盟员就教八路军战士如何刺杀,把“气、铡、体”一致起来,也就是喊杀声、刺杀方向、猛扑对手三者要一气呵成。为了增加臂力,盟员让八路军战士头顶烈日,练习枪举过头,一举就是上千次。盟员们还自制了棒球用具,开展棒球运动,在比赛时,被刘伯承师长看见了,他认为这项运动可增进部队的体力和灵活性,命令在全军开展这一运动,请日本“反战同盟”盟员当教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E、敦促日军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反战同盟”两次发出通电号召日军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朝鲜独立同盟“也对日军中的朝鲜籍官兵发出了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投降的通电。日本“反战同盟”和“朝鲜独立同盟”的盟员还随同八路军、新四军进出敌战区进行接受工作。日军独立混成第5师团被八路军胶东部队包围后拒不投降,日本“反战同盟”胶东支部副支部长小林清亲自进入敌营做工作,促使该部日军向八路军缴械。
(王震旅长(右三)向日俘阐述我军政策)
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许多经过教育改造的日本战俘和日军中的朝鲜战俘,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今野博在同八路军武工队深入敌战区日照县付瞳一带活动时被捕,后遭日军杀害;
铃木宏在博兴县开展瓦解敌军工作时,与八路军敌工干部林殿卿一起被捕,同时遇难;
黑田在日军“九·二七”大扫荡中,和八路军并肩战斗,英勇牺牲;
藤勇在“反战同盟”淮北支部任支部长,1945年夏在配合新四军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坂谷义次郎在1944年9月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日本宪兵逮捕,他拒绝利诱,不怕刑讯,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松田在解放高邮战斗中主动请求入城谈判劝降,不幸被日军杀害;
宫川在瓦解日军的战场宣传中,光荣献身;
坂本寅吉为新四军送过大量的情报和急缺的药品,他后来参加了新四军。日本投降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华东野战军1纵3旅当炮兵教员,泰安战斗中他带领几名炮手,用两发炮弹打掉了敌碉堡。淮海战役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反战同盟”和朝鲜“独立同盟”共有52人,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其中日本“反战同盟”34人,他们是:寺泽吉藏、今野博、安藤清、浅野清、黑田嗣、铃木宏、松野觉、森增太郎、大野静夫、后藤勇、坂谷义次郎、松田、田钿恙、吉田武、福冈留、宫川户吉、中西勉、中川秋夫、户田益、高木敏雄、原广见、小林春夫、青木定夫、中山正、初田清太郎、浜田真实、砂原利男、佐野甚七、与津、富田、绀野、宫崎、田中实、吉圣次郎。
牺牲的朝鲜“独立同盟”盟员18人,他们是:孙一峰、王贤淳、韩清道、朴吉东、石正、陈光华、胡维伯、金学武、金巴伦、文明哲、韩乐山、崔指南、李镛寅、金永信、吴均、林平、韩震、金明华。
他们的英名永垂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伟大功绩!
【编者按】当《日内瓦战俘公约》在诸多战场沦为一纸空文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却将 “宽待战俘”刻进了军队基因。从平型关战役日军战俘咬掉战士耳朵的顽固,到后来成批日军官兵主动投诚;从最初零散的政策指示,到系统构建的日本工农学校与反战同盟——这不仅是7118名日军战俘的改造史,更是一支军队以仁义为剑、化敌为友的文明叙事。这种将敌人转化为反战力量的实践,既践行了国际公约精神,更在人类战争史上树起了“仁义之师”的精神丰碑。在传统战争叙事中,“优待俘虏”常被视为策略手段,但本文通过三个维度揭示其深层价值。这既是对《日内瓦公约》的创造性实践,更是东方智慧在战争中的文明绽放。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