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土豆的味道

作者: 祥云 点击:171 发表:2025-07-02 10:06:44 闪星:2

摘要:土豆的味道里,有困难时期生活的味道,更有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记忆。

  刚又从小区山坡上老夫妻俩手里买了10多斤土豆,前段时间已经买了10多斤,这20多斤土豆够我们一家人吃小半年了。

  为啥一下买这么多土豆?因为有小时候吃的土豆的味道。

  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年在市场上买的土豆看着个大,挺招人喜欢,可吃起来就是一个面,口感一点都不好。想吃小时候用回生土豆炖芹菜,非但吃不出来原来那个口感,那个味,而且炖出来的土豆都不成型。

  是不是又是什么转基因,反正味道不对。

  说起土豆的味道,让我想起关于土豆的往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短缺,土豆便成了救命的食物。这个季节,煳一锅土豆,在土豆中间放一个小盆,盆里是很少的小米,每个人只能分到一碗小米粥,其余的就靠土豆填肚子。但这也是很奢侈的事儿,因为土豆很少,总是煳着吃也吃不起。多数人家,只在土豆收获时煳几顿,其余时间必须省着吃。我们家吃的最多的是云豆、角瓜或南瓜炖土豆。即便是这样,土豆还是不够吃。等到秋冬季节,就不能再吃了,因为得留点种,明天好种。于是,我们就盼望着来年清明种土豆,因为土豆芽削去后剩下的瓤就可以吃几顿的。

  最困难的人家,没等土豆长大,就提前抠出来吃。村里有户人家,土豆刚结乒乓球大就开始抠,有嘴损的人见到他家老头儿就打趣儿地说:“老X,把你家土豆种换我点呗!”为啥?因为他家土豆下来得早。

  我是奶奶的大孙子,总能得到了奶奶的偏爱。奶奶常常偷偷地在灶坑里埋两个土豆,等我放学或采鸭、鹅菜回来就悄悄地塞给我。奶奶用灶火烧出来的土豆,特别香。

  那个年代,家里来客人,或轮到招待下乡工作队时,炒一盘土豆丝就算好菜。记得妈妈用韭菜炒的土豆丝,还受到工作队的人夸奖。

  七十年代中后期,缺粮的情况有好转,家家手里都有一些剩余的土豆。记得一年,生产队跟沈阳几家商店建立了联系,好像每斤2毛钱,那年,我们家卖了200多斤,除了买一口挂钟,还给我们几个孩子添了新衣新鞋。现在回想,应该是政策有了松动,允许农民把剩余的农产品卖到城里。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农民的日子也逐渐好起来,土豆成了农民的配菜。每次回老家,除了小鸡炖蘑菇时,放几个土豆,再也看不见土豆做的菜了。

  土豆的味道里,有困难时期生活的味道,更有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记忆。


  2025年7月1日上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土豆现在看着寻常,当年却不寻常,是救命菜,可以填补救命粮的缺。这篇文字满满回忆杀,正像作者说的,“土豆的味道里,有困难时期生活的味道,更有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记忆”,如今土豆不稀缺了,却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令人慨叹。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