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正在传承的路上
6月27日下午,大连下着小雨。李园坐在车里看着窗外,心想,赶上雨天听宣讲的人不会多吧,甭管多少人,我也要照常宣讲。
当她从普兰店区赶到南关岭街道井西社区的时候,四五十人的小会场已经座无虚席。大屏幕上,“市直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一行大字格外醒目。共建单位代表一一大连市文旅局公共服务处(非遗处)处长王晓瑞简要主持后,李园走上讲台。身后的大屏幕上“坚定信念,一生无悔”8个红色大字便是她当天宣讲的主题。
李园,大连市百姓宣讲团、老干部宣讲团成员,普兰店区关工委老干部报告团团长。她全程站姿,全程脱稿,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父亲李德臣坚定理想信念,一生无怨无悔地绿化荒山、植树造林的故事,会场无一人看手机,无一人打瞌睡,所有人都表情凝重地听讲。
“父亲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最美奋斗者队伍中的普通一员。这支队伍作为共和国脊梁的一分子,正在一代又一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进着。我们都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无论我们是做什么工作,只要用父辈们那种坚定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为自己的人生写下‘无悔’二字,让佩戴在我们胸前的这枚党员徽章时时刻刻,熠熠生辉!”
她提高声调讲完最后这段话,会场爆发一阵热烈的掌声,我身边的一位老党员情不自禁地说,她作为父亲的传承人,讲得好!这样的宣讲确实起到了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
李园的父亲李德臣先后任普兰店市林业局技术员、工程师、林业局副局长,在普兰店市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休,2012年因病去世,享年91岁。他在林业战线奋斗了60年,为了绿化荒山、植树造林,曾顶风冒雪步行近百里,连冻带饿昏倒在林场场部门外,也曾因为劳累过度,一头栽倒在煮猪食菜的锅里,身体严重烫伤。也曾在爱人刚刚病故,把不满10岁的小女李园一个人扔在家里,一连54天奋战植树会战工地上。他首创盐碱地、石质山、流沙丘造林等20多项新技术,被上级有关部门认定或授奖,有10多篇重要论文分别在市、省科技会议上交流。他指导建起林场、林地、林圃354处,培训农民科技能手600余人,被授予“辽宁绿化模范”,被誉为“大连绿化第一人”,被中国林学会授予“劲松奖”、“从事林业工作五十年以上科技工作者”,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对父亲的英雄壮举,李园由开始的抱怨和不解,到后来的敬仰和追随,直至在父亲仙逝的第二年出版了《追梦的父亲》(中国林业出版社)。国家林业部对她的这本《追梦的父亲》极为重视,专门下发了《关于将《追梦的父亲》一书列为党员学习材料的通知》。《追梦的父亲》一书还得到了文学界、林业界联袂倾情推荐,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作家张胜友的推荐语说:“人类共有一个地球,绿色是地球生命的表征;一对平凡的父女播绿,礼赞着一首不平凡的生命心曲!”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的推荐语说:“追梦,让人生有无穷的动力;播绿,是利用自然后的主动回馈。平凡的父女,因执着的追求有了不平凡的故事。这是本书情感饱满后给你的‘开悟’。”为了写作《追梦的父亲》,她走访了很多父亲当年的一些领导和同事。在走访、写作期间,她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激荡在奔流,她的心灵在受到一次次洗礼。她是父亲的爱女,她在父亲身上感悟了奋斗人生的真谛,她立志要做父亲的经典传承人。
2019年9月,普兰店市委宣传部推荐她到大连市百姓宣讲团,参加大连市“我和我的祖国”宣讲活动,她开始还没有信心,甚至还想打退堂鼓,但当得知让她讲自己的父亲李德臣的模范事迹时,她当即表示:“那,我行!”第一场宣讲在庄河大郑镇,在她宣讲的过程中,她发现带队的李令勇老师哭得一塌糊涂,场下还有很多人流泪。感动之余的她明白了:尽管父亲已经离开了多年,但他的精神依然充满生命力,依然被国家需要,被老百姓接受。从此,她作为父亲李德臣矢志奋斗精神的传承人,奔波在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的路上。
几年来,李园以宣讲父亲绿化荒山、植树造林英模事迹为主线,撰写《父亲和绿水青山的故事》《用一生的执念书写入党誓言》《坚定信念,一生无悔》等宣讲材料,在大连市城乡宣讲,受众数十万人,所到之处,深受欢迎,反响强烈。
2019年夏季的一天,在大连市工信局宣讲结束后,一位年轻的男同志追上李园,态度恭敬地说:“李老师,您今天的宣讲太感人了。说句实在话,我平时不是轻易会流泪的人,但今天,桌子上的纸抽被我用了很多。通过您的讲述,我才知道我们大连竟然还有您父亲这样了不起的功臣。和他老人家相比,我实在汗颜,才知道我们做得太少了。我一定会向老模范学习的。”这位男同志的话,其实也感动了李园,更坚定了她要讲好父亲,讲好英雄模范的故事。
2021年4月,在大连市委党校培训班上,她做汇报宣讲。宣讲刚结束,一位女学员从最后一排跑过去抱住了她,流着泪说:“我就想抱抱你!你的父亲太伟大了,我一定把老人的感人事迹带回去,告诉更多的年轻人,好好工作,不负韶华!”
同年,“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庆祝建党百年宣讲活动,由于在疫情期间,宣讲只能在线上进行。她的《坚定信念,一生无悔》宣讲,学生、家长数百人,秩序井然,隔着屏幕,她看到大家听得入神的表情,很感动。一名叫宋铠翰的学生在“听后感”里写道:“李园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舍小家顾大家的。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要发扬和传承前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崇高品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和本领,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园认识了一位曾参加过解放普兰店战斗的老人王永强。在同老人的交谈中,李园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1947年6月1日,在解放普兰店的战斗中,我军80位烈士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李园受到了极大震撼,强烈的担当意识,由此萌生了一个念头:把英雄的故事写出来,讲出去,让人们了解英雄,记住英雄,让英雄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很快,她写出了《南山上,我听到了冲锋号响》的宣讲稿 。从此,李园奔走在英雄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还担任唐房烈士陵园义务讲解员,收集整理50多万字的英烈事迹材料,还整理创作了80多篇有关军人和英烈的作品。为了宣传好英雄事迹,她把这些年来采访的英烈事迹整理成《走近英烈,聆听那远去的足音》宣讲稿,到街道、学校、机关宣讲。
李园讲父亲、讲英烈,她讲的故事都是发乎于情的,因此接地气,生动感人,独具魅力,数百场宣讲报告,每次都博得阵阵掌声,都获得广泛好评。因为她有一定的知名度,她的宣讲视频还在大连市3000多台公交车移动电视上播放,并作为大连干部在线学习内容。
李园作为英模父亲“坚定理想、一生无悔”奋斗精神的传承人,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69岁的她仍精神饱满、不知疲倦地追寻着父亲脚步,奔走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路上。
【编者按】文章如细雨浸润人心,以“传承”为主线串联起两代人的奋斗史诗。作者以大连雨天里一场座无虚席的宣讲会为切入点,勾勒出李园传承父亲李德臣 “绿化荒山、一生追梦” 精神的轨迹。文章巧妙的选取宣讲会现场、走访老党员、疫情期间线上宣讲等场景,让李德臣“盐碱地造林”的实干精神与李园“脱稿宣讲”的赤诚之心相互映照。从《追梦的父亲》的撰写到数百场宣讲的奔波,从讲述父辈事迹到挖掘解放普兰店的烈士故事,这位69岁的传承者用脚步丈量信仰,让红色基因在当代焕发新生。文中既有李德臣顶风冒雪造林的感人事迹,也有听众泪洒会场的动人瞬间,展现出精神传承的力量与时代价值。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