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志愿军
我的父亲生于江苏省丰县常店镇常庄村,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历经了那场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在1950年发动了侵略朝鲜战争,战火严重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危。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我的父亲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父亲当兵的第三天,部队就接到了任务,上级一声令下他们背起行囊排着整齐的队伍就出发,至此,年仅17岁的他满腔热血,毅然离开了家乡为国出征。
临行前,送兵的亲友们个个都是难舍难分,但是国家危难需要人,他们怎能拖后腿呢,在他们中间,不知有多少父母都是亲自送子当兵的,那是一个怎样的送行场面啊!亲友们个个依依不舍含泪挥手目送着出征的队伍。当我的父亲随从队伍走近奶奶的时候,我的奶奶一把把我的父亲从队伍里拉了出来,悄声的告诉他说:“你现在是当兵保卫国家的人了,记住:打仗的时候你只能向前冲不能往后退,不要想家!”。爸爸转过身来凝视着奶奶,知道自己身上的重任,迅速地点着头,答应后就头也不回的随同部队出发了。就这样,爸爸和战友们一直向前走,向前走……我的父亲从那时起就真正成为了一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
听父亲说,到了济南军区新兵训练营,他们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紧接着部队就接到了战斗任务。军令如山倒,战友们立刻整装待发、执行命令准备出征。
这一次的出征迎战临行前,送行的人们更是络绎不绝,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百姓,他们有的送鞋、有的送粮,他们的到来为志愿军送来了温暖和期盼,更为他们送来了鼓舞和力量,他们是多么的期待自己的亲人能打胜仗早日凯旋归来,迎来祖国的安宁。
爸爸说,当时我的爷爷和很多丰县战友的亲人一样,他们结伴同行,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他们从丰县到济南是步行而去的,漫长的路徒步行走,不知走了多少天多少夜,也不知道多少人的鞋子走烂了,走丟了,但是他们却什么都顾不上,毅然决然地继续往前走,他们大多都是赤着脚继续向前的,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快快见到儿子,哪怕是能跟儿子说上几句话也好。好在他们部队临行前父子俩见了一面。爸爸说,爷爷当时拉着他的手紧紧的握着不肯撒开,千嘱咐万叮咛,恐怕撒开手就如断了线的风筝再也回不来了。爸爸对我们讲到这的时候他流着泪哽咽的说不下去了-
------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就如一首军歌唱到:“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既然来当兵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我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情,人间的烟火把我养大,话虽这样说有国才有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是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敌人的炮火再一次对准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能等闲视之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和家乡?谁来保卫我们的妈妈保卫我们的亲人?
就这样,我的爷爷和许多送行的亲友们都是亲眼目睹着志愿军们上了车,他们每个人都是含泪挥手告别直到看不见车的影子……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就这样出征了。这一次的出征他们是带着怎样的使命?此去出征又是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啊?这一次的送别那又是怎样的一次送别啊?现在说起来意味深长,但是这一次的送别却是一次亘古永恒的记忆!送别的泪水挥不去那长长的思念,频频的挥手告别那是短短的一瞬间,此次的送别那是隔山隔水的永相望,又是那满腔热血送儿郎上战场!
军车浩荡,部队到了吉林的鸭绿江边,志愿军高声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嘹亮的志愿军军歌响彻了云霄,震动了山河,中华好儿女团结一心斗志昂扬,他们什么都不想,只想着为保家卫国打败美国野心狼。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说过,他们是从延边坐船去的朝鲜,在船上不知坐了多久才到了陆地。上岸后,他们也不知是到了哪里,总是不停的走啊走啊,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直向前走向前走,困了闭着眼睛也是走,睁开眼睛也是走,他们互相搀扶着,挽拉着向前走,他们相互鼓励着,不让一个人掉队,他们实在太累了就随从部队一声令下原地休息,坐下两三个人靠在一起就睡着了。为了迎接战斗任务,志愿军们还没等睡醒就爬起来继续行走在出征的路上,他们不知走了几天几夜,也不知走了多久才看到了人,但大多都是妇女和儿童,听她们说话口音跟我们不一样,根本就听不懂,这时候,志愿军们就窃窃私语的说我们可能是到了朝鲜。
我的父亲是一名炮兵战士,因为个子高,他开始在前方托举重型钢炮。为了避免被美军轰炸,我的父亲所在的部队每天都是日落出发、日出结束,走的是陡峭不堪的山路,躺下是背朝黄土的荒凉大地,1条被子、2双鞋子,一门钢炮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他们常常忍饥挨饿,寒冷的冬天穿不暖,战斗中踏冰雪草地驰骋在疆场。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艰苦的环境难以阻拦志愿军的步伐。长达2年多的抗美援朝作战,父亲所在的部队参加过上甘岭,三九四八战斗等立功无数,英勇坚强的他也常年穿梭于枪林弹雨中。
在战场上,战友们都是毫不畏惧,个个都是精兵,他们从心里把自己交给了国家,豁出性命也要打败敌人保家卫国。他们自从离开了家乡,走在从军的路上,就没有过任何怨言,他们大多没有文化,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是军人是共和国的脊梁。我的好父亲就和千千万万的志愿军一样,在战场上英勇顽强,也多次在战斗中光荣负伤。他的腿上身上有很多子弹取出后的疤痕,這些全是光荣的印记。他们在战场上为国捐躯英勇负伤这就是一个志愿军战士的荣光!爸爸也在战斗中多次立功受奖,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他的立功奖章。我的好父亲生前还常常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永远都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为建设祖国美好的家园贡献力量。父亲说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总是流着泪哽咽得讲不下去……他们虽然没有看到胜利后的曙光,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鼓舞着我们,世世代代永远牢记,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贡献力量。
战争是残酷的,电影“长津湖”的放映,又使我们无数人进一步了解了当年的朝鲜战场。英勇的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的英烈事迹,让我们看后真是无比的震撼不已!志愿军进入战场的腹地,他们看到的是累累的弹坑和片片的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们毫不畏惧坚韧不屈,忍着伤痛,为了让战斗胜利的红旗飘起来,他们英勇拼战杀敌,为国捐躯,在极度的寒冷无比艰难的环境下,忍饥挨饿一把炒面一把雪打败了野心狼,换回了祖国的安然无恙……
虽然抗美援朝已经胜利若干年,但是,他们的勇敢,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军魂,他们的丰功伟绩,世世代代将铭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千古流芳,他们无愧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父亲是在朝鲜战争胜利后1958年回国的。回国后在河南洛阳步校军官培训学习。在部队学文化,爸爸不光是字写得好,文化水平还不低。后又响应中央号召回家探亲,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部队集体举办婚礼。
听父亲说,1951年当兵到1958年这是他第一次返乡回丰县,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这是一次怎样的返乡啊!到了丰县,映入眼帘的是巨幅标语,上面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向英雄致敬”等等,他们的心都激动万分。看到英雄们凯旋归来,县里还为他们举行了欢迎仪式,夹道欢迎还为他们佩戴了大红花……
奶奶一家人见我的父亲从朝鲜战场平安回来了,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那挥之不尽激动的泪水,用什么语言能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呢?
我的母亲是丰县北关人,在我父亲回国返乡探亲的时候,我的妈妈当时在丰县实验学校读书,是实验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她说,学校每天都在歌颂宣传最可爱的人,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驰骋疆场,他们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所有人的心。母亲温柔善良美丽,她爱军人,更爱抗美援朝的英雄,她说当时自己考上了河南豫剧团,家里说什么都不让她去,但有人来姥姥家说媒让妈妈找志愿军结婚,姥姥姥爷却毫不犹豫的同意了,那是因为,我的姥姥姥爷也知道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因着爸爸回家探亲是有时间限定的,妈妈见了爸爸后的第三天就毅然决然的跟着爸爸回了部队。到了部队后,王震将军为志愿军们举办了集体婚礼,爸爸妈妈就是在部队结的婚,婚礼过后,我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又有了新的使命,他们响应中央号召,由王震将军带领十万转业官兵向东北进军,开发建设北大荒。
此时此刻,我想说我父亲的一生不平凡。
【编者按】作者文笔朴实而流畅,真诚的情感贯穿于一个老志愿军一家三代人的血脉里共同流淌着爱国的热血,怀揣保家卫国的信念。爷爷奶奶送儿奔赴抗美援朝的征途时,奶奶用最朴实的语言嘱托儿子:“你现在是当兵保卫国家的人了,记住:打仗的时候你只能向前冲不能往后退,不要想家!”咱老百姓有何等高尚的境界呀,令人感动。作者父亲在朝鲜战场上英勇顽强,也多次在战斗中光荣负伤。他的腿上身上有很多子弹取出后的疤痕,這些全是光荣的印记。回国后,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热爱祖国,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永远都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为建设祖国美好的家园贡献力量。是的,没有志愿军战士们英勇奋战,大无畏的牺牲,祖国哪有安宁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前辈们流血牺牲,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拥有。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