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彭雪枫将军与抗战第一刀

在北京南口,一把稀世名刀“雪枫刀”,静静地安卧在原坦克6师师史馆的展柜里。刀身上岁月的痕迹,掩不住曾经令日寇和顽伪军闻刀色变的凛冽寒光。雪枫刀,浓缩了新四军骑兵团的淮北征战史,也记录了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的一页铁血传奇。
雪枫刀和陪伴在它身旁的新四军骑兵团后延部队——原万岁军坦克6师21团,像军营北面的八达岭长城的一段骨骼,忠诚地守护着新四军骑兵团永不消逝的英雄身影。 当年烽火狼烟中的战马嘶吼与刀光剑影,已经化作国产主战坦克的隆隆轰鸣和排山倒海的滚滚铁流。雪枫刀背后的故事,是一位抗日名将和一支英雄部队的红色传奇。
1941年1月4日至8日,蒋介石反动派发动了震惊国人的“皖南事变”。1941年4月,国民党第三清剿区司令汤恩伯指挥第31集团军所属9个师14万兵力,开始大举进攻淮北津浦路西的新四军4师彭雪枫部,并以青海马步芳骑8师为打头先锋,妄图一举歼灭我军活跃于豫皖边区的抗日武装力量。面对国民党顽军突如其来的袭击,彭雪枫率部拼死力战。在安徽蒙城东南大小郭家店,经过一夜苦战,痛歼了国民党牛肖久部。正当新四军战士人困马乏稍做休整时,马家军马彪的骑8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舞着寒光闪闪的马刀猛冲过来。面对马家军骑8师的疯狂砍杀,骁勇善战的新四军4师11旅32团的战士,只得临时依托村庄、坟墓和树林等地形殊死抵抗。
奈何骑兵对步兵自古以来就有绝对的碾压优势,除了敌人的凶悍和残忍,光那迅疾如雷的马蹄踏起的滚滚狼烟,在气势上就足以让人心生畏惧。更何况马家军是一支训练有素且极度凶残的西北匪军。在马家军泯灭人性的疯狂砍杀之下,32团官兵牺牲360人,被俘2000人。34团的一个主力营也大部阵亡,抗大4分校的200名优秀学员全部牺牲,新四军四师此战中共有3000多名官兵伤亡和被俘。
在战斗中几度深陷重围的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望着不远处战士们残遭马家军骑兵的屠杀,眼里流泪,心头淌血。32团是红军时期的老2团。当年这个红军主力团爬雪山、过草地,抢渡大渡河,穿着草鞋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保留下来的全是革命的火种和精华,没承想,他们没有牺牲在抗日守土的沙场上,却牺牲在马家军骑8师的夺命刀下。马家军骑8师灭杀新四军的一个“红军团”,这笔血债牢牢地铭记在了彭雪枫的心里。他痛心疾首,抹去眼泪水,在心里暗暗发誓:此仇必报!
7月,彭雪枫在“仁和集会议上总结发言:在路西我们所以失利,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有效对付敌人的骑兵。论勇敢,顽不如我;论快速,我不如顽,所以陷入被动”。同时,他想到岳飞的“步利险阻,骑利平地”的名言,提出现在我们要组建骑兵团,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会上,4师主要首长邓子恢、张震等一致赞同组建新四军4师骑兵团。
彭雪枫要建骑兵部队的想法由来已久。他于1926年在绥远特别区(今内蒙古西部)大青山那“塞外草衰,牧马悲鸣”的旷野山峦,练过骑术,深知战马之驰骋迅捷。骑兵来如风去如箭,是陆战中的快速机动部队。
1941年8月1日建军节,在淮宝县(今洪泽县)岔河镇,新四军4师骑兵团正式成立,这也是新四军唯一一支团建制的骑兵部队。骑兵团的成立,是继《拂晓报》、《拂晓剧团》之后,彭雪枫师长建军、治军的“第三件宝”。
骑兵团成立时,新四军战士每人每天只有两角淮北币(根据地货币)的伙食费。要装备起一支骑兵部队,买军马、打马刀、装马具等军需物资,最少需要3万元淮北币。4师全师干部战士大半年不吃不喝才能凑够这笔巨款。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和淮北区党委帮助下,4师很快凑齐了3万元淮北币。尔后,4师又发动当地群众大量种植马料,以解决军马的粮草需求。
待基本问题一一解决后,如何打造一把高质量的马刀,就成为摆在彭雪枫面前的重要问题。骑兵自诞生以来,马刀就是马背上骑兵的“生死战友”。马刀的首要要素就是要锋利,削铁如泥。其次是轻便好使,挥舞灵便。所谓“刀如雁翎,剑似秋霜”。
彭雪枫没有把眼光放在简单的仿制上,而是让大家将战场上缴获的各类马刀集中到一起,一一研究琢磨,取长补短,融汇众家之长。最终设计出了一款比日军马刀长5厘米,比马家军马刀长10厘米,刀背轻薄,刀身纤长,带有护手圈,轻便灵巧的马刀。当时,由于经费及原材料等诸多原因,这款马刀制作的较少,没有保证骑兵团的战士每人装备一把。骑兵团的战士们对这款马刀爱不释手,就以彭雪枫师长的名字命名这款马刀,“雪枫刀”诞生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彭雪枫要求制作马刀必须选用优质钢材,要经千锤百炼。一刀劈下去能将两个叠加的铜钱砍成4瓣,且刀刃无损才算合格。雪枫刀寒光逼人,加上“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借助战马巨大的动能冲击力,往往一刀下去,就能劈下敌人脑袋,具有令敌人心惊胆寒、闻刀色变的巨大威摄力。
1942年夏,雪枫刀初露锋芒、一战扬名。夏粮收获在即,淮北平原丰收在望。日军经常派出骑兵四处抢粮。为保护群众夏粮不落入虎口,骑兵团受命组织沙山集护粮战斗。骑兵团团长周纯麟巧设埋伏,他让两个骑兵连分别埋伏在沙山集两侧,一个骑兵连正面诱敌。战斗打响前,骑兵团的战士早就把雪枫刀擦得铮亮。他们在指定位置隐蔽埋伏好后,手握雪枫刀,在马背上宁心静气,只等一声令下,便纵马冲锋,刀劈倭寇于马上。日军骑兵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进村抢粮。当他们见到骑兵团的诱敌部队后,就毫不犹豫地发起了冲锋。当日军骑兵闯进了周纯麟团长预设的埋伏圈时,只见埋伏在两侧的新四军骑兵如猛虎下山,瞬间团团围住日军骑兵。
只见雪枫刀在炎炎日光照耀下,寒光四射,劈砍迅捷,每一刀劈下去都势如破竹。许多鬼子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就被骑兵团战士手起刀落砍下马,倒在血泊之中。雪枫刀锋利无比,能砍断枪管、头盔,甚至手臂,堪称“鬼灭之刃”。整个战斗仅仅用了9分钟,300余名日军骑兵就被砍倒大半,剩下80多名鬼子吓的目瞪口呆,只得乖乖下马投降。
这场胜利来的太快了,仅仅9分钟时间,就砍杀俘虏日军骑兵300余人。沙山集一战,是新四军骑兵团成立以来的立威之战,堪称骑兵战典。
沙山集首战告捷,只是开端,雪枫刀的传奇还在上演。1942年11月,日军17师团和独立13旅团联合伪军,对淮北根据地发起大规模“扫荡”。新四军4师针锋相对,骑兵团奉命插入敌后作战。在簸箕窑战斗中,骑兵团第三大队突袭日军侧后,雪枫刀大显神威,砍杀日军小队长和翻译官等多人,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此后,骑兵团连战连捷,三打泗县城,急袭青阳据点,10余次战斗杀敌200多人,日伪军谈“刀”色变。
1944年10月20日,雪枫刀迎来巅峰之战。这天,骑兵团团长周纯麟接到上级命令,追歼进攻新四军4师防区的马家军骑8师。在周纯鳞率领下,全团600多名官兵,一天内狂追马家军骑8师240余里。傍晚,终于在永城与涡阳交界处的一条小河旁追上马家军骑8师。骑8师,三年前,让新四军4师吃了大亏的宿敌。此刻,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骑兵团的战士们手握雪枫刀,怒目圆睁,血脉贲张。
这里需要加一句的是,当年红军西路军西征时,2万多名红军官兵,被马家军骑兵疯狂围剿追杀,最后只有400多名红军官兵突围生还。骑兵团团长周纯麟当时是西路军红30军263团3营9连连长。他率领全连防守一个叫汪家墩的制高点。1937年2月1日,马家军6000多名骑兵在几十门火炮掩护下,向汪家墩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全连135人仅剩下9人,周纯麟就是其中的一个。面对近在咫尺的马家军骑兵,周纯麟怒火中烧,新仇旧恨今日必报。他一声令下,战斗开始。
骑兵团先用机枪和小炮打乱敌阵,随后全团发起冲锋,与骑8师展开骑兵对决。骑兵团踏着滚滚烟尘,冲入敌阵,狂劈猛砍。寒光凛冽的雪枫刀,就是专为马家军量身定做的。雪枫刀比马家军马刀长10厘米,在马家军骑8师匪徒的眼前一闪而过,人头落地。雪枫刀的锋利和长度,让马家军的骑兵毫无还手之力。4个小时后,马家军骑8师全军覆灭。2000多颗曾经沾满了新四军4师战士鲜血的头颅全部被砍翻在地。周纯麟团长率新四军骑兵团全歼马家军骑8师。一团灭一师,终于报了西路军和新四军4师的血海深仇。 战斗结束了,残阳如血。
从沙山集到簸箕窑,再到这场复仇之战。雪枫刀伴随骑兵团征战数百次,屡建奇功。它不仅仅是一把杀敌的利器,更是新四军骑兵团的精神象征。雪枫刀,凝聚着新四军骑兵团的军魂,承载着彭雪枫师长的重托。
雪枫刀的问世,扭转了新四军骑兵的劣势,在军事上弥补了装备的短板。让新四军骑兵团的战士们在与日伪军及顽军的交锋中,能够挥戈马上,势不可挡,占据优势和主动。沙山集的9分钟奇迹,簸箕窖的突袭得手,对马家军骑8师的全歼。这些胜利都离不开雪枫刀的助力。雪枫刀,是彭雪枫师长军事智慧的结晶,也是新四军骑兵团抗战精神的象征。
最后再交待几句。马家军骑8师被骑兵团全歼,新四军4师3年前的血仇终于得报。这一激动人心的场景,彭雪枫师长却无法亲眼目睹。当年9月11日,在攻打河南夏邑八里庄的战斗中,彭雪枫师长在战斗既将结束时,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心脏,英年早逝。年仅37岁的抗日名将,永远闭上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39天后,骑兵团的战士们面对昔日宿敌,同仇敌忾。雪枫刀左劈右砍,顽匪魂飞魄散,仅仅用了4个多小时,彭雪枫师长生前的复仇誓愿,一战实现。
两个半月后,1945年2月7日,彭雪枫师长的遗体安葬在洪泽湖畔。 彭师长:你可以含笑九泉了! 3年前牺牲的32团红军老战士,你们的英魂也可以安息了!
雪枫刀存世极少。原坦克6师师史馆陈列的这把雪枫刀,是新四军骑兵团后代捐赠的,堪称镇馆之宝。
忆往昔,抗日先锋,征战淮北。挥戈马上,百战功名。铁马豪情,军人血性,凝聚雪枫刀上。马踏倭寇,手刃顽匪。铁骑精神,融入装甲洪流。看今朝,骑兵传人,头枕万里长城,卫戍京畿要塞;雪枫精神,激励当代官兵,逐梦强军路上。 从骑兵团到装甲合成旅,从雪枫刀到99A坦克。铁血铸忠魂,迷彩续新篇。
【编者按】彭雪枫是我军革命时期的著名将领,也许,不是阅读作者的文章,很少有人知道彭雪枫将军的那一把军刀。作者用详尽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军刀的前前后后,让我们有机会去读懂这样一段革命历史。“从骑兵团到装甲合成旅,从雪枫刀到99A坦克”,军队的装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只是,那种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是永存的。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