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抗战】地道战显神威

作者: 沈延滨 点击:468 发表:2025-06-28 15:16:17 闪星:4

                                                               

“主席的思想传四方,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男女老少齐参战哎,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是无敌的力量……”银幕暖人的歌声,烘托出冀中平原抗日军民前进有方向,必胜信心满满。


“地道战嘿! 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 ……” 《地道战》影片同名主题歌,烘托出中原军民齐参战,奋勇杀敌的动人场景。


“高,高,实在是高!” 影片中伪军汤司令闪着贼亮眼睛,眼神充满奸诈、凶狠和乞求讨好山田的目光,奴性十足。


黑风口据点日军夜袭高家庄,党支部书记高老忠为掩护村民疏散逃离,不顾个人安危,孤身跑到村里的大槐树下为村民敲钟报信,不幸被日军发现,献出生命。军民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

银幕上的抗战,讲述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为粉碎敌人“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出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毛主席写下《论持久战》,指导全国科学有效抗战,“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日军吃到苦头,很惧怕。

1941年起,日军开始在华北平原构筑封锁沟、封锁墙和堡垒,强行将各居民点隔开,中断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并残酷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使当地抗日武装无法再依托群众基础发展。

没有适合游击作战战场,自己创造。冀中平原军民因地制宜,挖地道,打破了日军封锁沟和封锁墙的限制,重新把各个抗日根据地联系起来,合力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2年5月1日,日军出动5万余人,700余辆汽车和大量坦克、飞机,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气势汹汹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式大“扫荡”,要彻底消灭八路军和抗日武装的中枢机关和主力部队,但等到第一队日军进入村庄后,却惊讶发现扑空,日军大惑不解。

一次在北瞳村搜查,日军发现了村内的一个地洞入口,顿时敌人明白了真相。被敌人发现的地洞,是个简易藏身洞,洞内空间不大,里面的人不能正常活动,不能反击,只能消极躲避。凶狠的日军向洞内投掷了瓦斯毒气,封锁了出入口,致使藏在洞里的800多村民和受伤的八路军被日军残忍杀害。

在斗争实践中,中原军民逐步把孤立的藏身洞,发展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地道,并解决了防水攻、火攻、烟攻、毒攻等难题,在地道中设置了瞭望孔和通气孔,攻防能力大大提升。《地道战》影片拍摄地冉庄,就是冀中地道战的一个突出典范。1939 年 7 月 31 日,日军突袭冉庄,将村民驱赶到南大桥三官庙前,刺刀寒光下威逼村民交出抗日干部。片刻,13 名村民当场遇害,11 人致残,11 人被抓走,700 余间民房被烧毁。全村男女老少愤怒表示:“挖地洞,造武器,与日本侵略者决战到底!”

刚开始挖地洞,村民为的是敌人来了有地方藏,只留一个进出口,俗称“蛤蟆蹲”。后来,吸取教训,逐步将地洞改为双洞口、多洞口,并不断加宽加长,最终形成地道,实现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

入口的伪装更是民间智慧之光的闪耀:墙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锅台、衣柜……每一处寻常物件背后,都可能隐藏着通向生机的秘径。灶台内挪开砖块,牲口槽下移开暗道,表面平静之下,是守护生命的巧妙机关。

地道内,设有指挥部、储粮室、兵工厂、水井、双重地道、翻眼等。更有卡口、翻板陷阱、双身洞、掩身洞等精妙设施,静待敌人自投罗网。一旦敌人闯入,“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

敌人吃亏后,如疯兽般深挖街道、凿塌灶台、砸碎水缸,向暴露的地道口疯狂灌水、点火、施放毒气。然而,地道内双层结构的下层与水井巧妙连通,灌入之水反成井中清流;翻眼如肺叶般将烟和毒气隔离、缓缓排出——侵略者凶残的伎俩,在民众的智慧面前,终是徒劳一场。

地面之上,同样处处杀机,与地下长城互为表里。高房工事雄踞,地雷密布于街巷路口,引线直通地道深处。当敌人闯入村落,地道中的民兵只需牵动引线,地面便轰然爆响,炸得敌人魂飞魄散。村中那棵古槐上高悬的大铁钟,一旦敲响,钟声便是最迅疾的命令:百姓瞬间遁入地下,民兵立刻化身战士严阵以待。这地上地下一体的铜墙铁壁,进可攻,退可守,将冉庄打造成令敌胆寒的堡垒。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冉庄人民依托地道,协同武工队、野战军英勇作战157次,毙伤日伪军2100余名。敌人最终流传开一句绝望的敬畏:“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

在一家一户挖的土洞、地窖的基础上,平原地区的抗日军民凭借着巧妙的设计和智慧的布局,建成了户户相通,村村相连,能打、能藏、能机动转移的既适合于隐蔽,又适合于进攻的地道。有些地区还把发展地道同改造地形和村落结合起来,构成房顶、地面、地道三层交叉火网,形成立体作战阵地,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有效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

像“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有效防御和对敌突然袭击,给日军造成最致命威胁,使其丧失了作战主动权。

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领导军民勇敢面对,依托四通八达的地道网,以村落为棋盘,以地道战、地雷战为棋子,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270余次交锋,终歼敌逾万,粉碎了日寇妄图消灭冀中领导机关和主力的迷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地道战,就是人民大众,根据自身的环境以及抗日经验,不断完善起来的对日作战的宝贵战术。地道战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推动者,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是我们克敌致胜真正的“法宝”。地道连成片,我们多雄壮。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