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永不褪色的铁兵情谊

作者: 河川5801 点击:234 发表:2025-06-28 09:27:37 闪星:1

摘要:一张照片,让我明白了,友情、亲情和回忆,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有些感情是永远不会褪色的。

       时光的齿轮悄然转动,51年的岁月如滔滔江水,一去不返。父亲陈忠达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1年了。那些关于他的记忆,在岁月的冲刷下,有些已然模糊,父亲的往昔军旅生涯,随着一个个战友的回忆讲述,仿佛又重现在我们眼前。

       2025年6月3日通过铁一师一团副政委冉兴富叔叔提供的铁一师渠县籍我父亲战友王崇凡叔叔的联系方式后,通过王叔叔的回忆讲述:我父亲陈忠达1974年探亲结束时与王崇凡叔叔相约一起返回部队,他们路过武昌时一起留影,并在十堰六里坪兵站住了一晚上后,第二天返回部队各自岗位。
       王祟凡:四川渠县人,1965年12月与我父亲陈忠达一起参军入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师一团,当时铁一团正奋战在成昆铁路,王崇凡叔叔新训后分在一营,我父亲在二营。王崇凡叔叔不久后调到一营做书记,后调到一师政治部工作至1984年兵改工转入中铁系统工作。
       据王叔叔回忆:这次探亲归队感觉我父亲有点疲惫,消瘦,没有以前精神状态好,因为探亲前在部队时父亲喜欢打蓝球,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此时病毒也在父亲体内复制)。

       通过王崇凡叔叔提供信息联系上父亲八连渠县籍陈绍奇,蒲丕隆两位父亲生前关系密切战友。
       蒲丕隆:四川渠县人,1965年参军入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二营八连,后任司务长等职。
       蒲丕隆叔叔发来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74年(5月初左右)父亲探亲归队路过武昌,与蒲叔叔还有同行探亲归队的王崇凡叔叔,另两位前辈名字不详,一行五人在武昌《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合影留念。当我看到照片的瞬间,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将我带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父亲陈忠达前排左一,蒲丕隆叔叔前排右一,后排右一王崇凡叔叔,后排中,左两位叔叔名字不详,正在确认中。

       照片上,年轻的父亲和蒲丕隆叔叔蹲在前面,后排右一是王崇凡叔叔。(后排中间,左边两位叔叔名字正在寻问中)。他们五人来到武昌《毛泽东同志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参观并留影,照片中他们身着军装,身姿挺拔,每个人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照片里父亲面带微笑,略显消瘦,但目光有神,带着一份从容的自信,那是青春的印记,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定。蒲丕隆叔叔蹲在父亲的右边,两人之间的默契与信任,不言而喻。王崇凡叔叔也是自信,英武的站在后排,留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回忆!
       看着这张照片,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年轻时候的欢声笑语,能感受到他们之间那份深厚的战友情谊。在铁一团的日子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一起训练,一起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他们在施工场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中相互关心,这份情谊,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铸就的,是时间和距离都无法磨灭的。
       难能珍贵的是,这张照片是父亲生前最后的一张留影。约一个月后1974年6月22日父亲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郧县陆军野战医院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流泪]。
       51年过去了,岁月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王崇凡叔叔,蒲丕隆叔叔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言语之中,都对我父亲当年军旅生活,工作深深的怀念,称赞。         王叔叔说:当年我父亲积极上进,工作能力突出,责任感强,团结关心战友,很有发展前途,可惜他英年早逝。
       这张照片,却将他们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我能想象到,王崇凡,蒲丕隆两位叔叔在翻看到这张照片时,心中也一定充满了感慨和思念。也许,他也会像我一样,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回忆着那些和父亲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他教会我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诚实守信,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张照片,让我更加了解了父亲的过去,也让我更加珍惜他留给我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想,蒲丕隆叔叔发来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为了怀念过去,更是为了让这份战友情谊得以延续。他也许希望通过这张照片,让我们这些后人能够记住他们曾经的付出和奉献,能够传承他们的精神和意志。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总是忙于追求功名利禄,往往忽略了身边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而这张照片,却让我明白了,友情、亲情和回忆,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有些感情是永远不会褪色的。
       我会将这张照片好好珍藏起来,让它成为我们家族的传家宝。我也会把父亲及整个铁道兵前辈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讲给我的孩子听,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的先辈中,有这样一个英雄兵种,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铁路的建设,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我相信,父亲在天堂看到这张照片,看到他的战友还在思念着他,也一定会感到欣慰的。而这份跨越时空的战友情谊,也将永远在我们后代心中熠熠生辉。
       特别感谢父亲战友:冉兴富,王崇凡,蒲丕隆,陈绍奇等叔叔提供的信息及照片,还有铁八连的每一位叔叔,向您们致敬,祝福您们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文中有不详或有误之处,尽请各位前辈指正!

                                                                                                                                   铁二代,陈兵

       于2025年6月26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文章通过与多位父亲的战友的联系,更真切地了解到离开他已经有半个世纪的父亲,曾在铁一团的日子里,与他的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一起训练、一起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修建铁路时,父亲不顾自己安慰,勇于扑向火海救火;在施工现场与战友相互扶持,在生活中相互关心,这份情谊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铸就的;他们说父亲始终积极上进,工作能力突出,责任感强,是团结关心战友的模范。这一切优良传统是父亲传承予儿子的。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也深深烙印在作者心坎里,父亲与战友最后的一张老照片是他们深厚情谊的永久纪念,作者也珍藏于心。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