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一百九十四

作者: 温国兴 点击:201 发表:2025-06-26 11:12:48 闪星:1

摘要:刘安本是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却因谋反身败名裂。我们从中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谋逆必败,多行不义必自毙。淮南王与衡山王因野心谋反,虽策划周密,但违背道义与国法,最终身死族灭,印证了“逆天者亡”的规律。

  刘安谋反,是汉武帝时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最终,汉武帝粉碎了刘安集团,巩固了汉朝政权。《资治通鉴》卷十九记载了汉武帝剿灭刘安的过程。原文如下:

  于是王乃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军吏、中二千石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欲使人伪得罪而西,事大将军,一日发兵,即刺杀大将军。且曰:“汉廷大臣,独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等,如发蒙振落耳!”

  王欲发国中兵,恐其相、二千石不听,王乃与伍被谋先杀相、二千石。又欲令人衣求盗衣,持羽檄从东方来,呼曰:“南越兵入界!”欲因以发兵。会廷尉逮捕淮南太子,淮南王闻之,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召相,相至,内史、中尉皆不至。王念,独杀相无益也,即罢相。王犹豫,计未决。太子即自刭,不殊。

  伍被自诣吏,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下公卿治其党与,使宗正以符节治王。未至,十一月,淮南王安自刭。杀王后荼、太子迁,诸所与谋反者皆族。

  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之美,欲勿诛。廷尉汤曰:“被首为王画反计,罪不可赦。”乃诛被。侍中庄助素与淮南王相结交,私论议,王厚赂遗助;上薄其罪,欲勿诛。张汤争,以为:“助出入禁门,腹心之臣,而外与诸侯交私如此,不诛,后不可治。”助竟弃市。

  衡山王上书,请废太子爽,立其弟孝为太子。爽闻,即遣所善白嬴之长安上书,言“孝作輣车、锻矢,与王御者奸”,欲以败孝。会有司捕所与淮南谋反者,得陈喜于衡山王子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即先自告所与谋反者枚赫、陈喜等。公卿请逮捕衡山王治之,王自刭死。王后徐来、太子爽及孝皆弃市,所与谋反者皆族。

  凡淮南、衡山二狱,所连引列侯、二千石、豪桀等,死者数万人。

  刘安为谋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以为就要成功了,实际上危险正在逼近。这段话的意思是,于是淮南王刘安制作皇帝玉玺,以及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军吏、中二千石官员和附近郡太守、都尉的官印,还有汉朝廷的使节。他打算派人假装获罪逃亡西方,侍奉大将军卫青,等日后发兵时,就趁机刺杀卫青。刘安还说:“汉廷大臣中,只有汲黯喜好直言进谏,坚守气节,为正义而死,难以用不正当的事迷惑他;至于说服丞相公孙弘等人,就像揭开蒙布、摇落枯叶一样容易!”

  刘安想发动封国内的军队,又怕国相和二千石官员不听从,便与伍被商议先杀死国相和二千石官员。他还计划让人穿上追捕盗贼的衣服,手持紧急军事文书从东方奔来,高喊“南越军队攻入边境!”想借此借口发兵。恰逢廷尉前来逮捕淮南太子刘迁,刘安得知后,与太子密谋,召见国相和二千石官员,准备杀死他们后发兵。国相来了,内史、中尉却都没来。刘安考虑到,只杀国相没有意义,就放国相回去了。他犹豫不决,计策尚未确定。太子刘迁便自刎,却没有死成。

  伍被主动到官吏处自首,供述了他与淮南王谋反的详细情况。官吏于是逮捕太子、王后,包围王宫,搜捕所有在封国内参与谋反的宾客,查获了谋反的证据,上报朝廷。皇帝下令公卿处理其同党,派宗正持符节去处置淮南王。宗正尚未抵达,十一月,淮南王刘安自刎而死。朝廷诛杀王后荼、太子刘迁,所有参与谋反的人都被灭族。

  汉武帝因为伍被言辞文雅,且多称颂汉朝的美德,想不杀他。廷尉张汤说:“伍被最先为淮南王策划谋反计谋,罪不可赦。”于是诛杀伍被。侍中庄助向来与淮南王结交,私下议论朝政,淮南王还曾厚赠他财物;汉武帝认为他罪行较轻,想不杀他。张汤力争说:“庄助出入宫廷禁门,是陛下的心腹之臣,却在外与诸侯私相结交到如此地步,不杀他,以后就无法治理了。”庄助最终被处死。

  衡山王刘赐上书,请求废掉太子刘爽,立弟弟刘孝为太子。刘爽听说后,立刻派亲信白嬴到长安上书,说“刘孝制造輣车、锻造箭矢,还与父王的姬妾通奸”,想借此败坏刘孝的名声。恰逢官员搜捕参与淮南王谋反的人,在衡山王之子刘孝家中抓到陈喜,官吏弹劾刘孝率先藏匿陈喜。刘孝听说“法律:先自首的人,可免除其罪”,便先自首了与枚赫、陈喜等人谋反的事。公卿请求逮捕衡山王治罪,衡山王自刎而死。王后徐来、太子刘爽及刘孝都被处死,参与谋反的人全部灭族。

  淮南、衡山两起谋反案,牵连列侯、二千石官员、豪杰等,被处死的有数万人。

  刘安本是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却因谋反身败名裂。我们从中可以悟出这样的道理,谋逆必败,多行不义必自毙。淮南王与衡山王因野心谋反,虽策划周密,但违背道义与国法,最终身死族灭,印证了“逆天者亡”的规律。刘安谋反时,内部官员不配合(内史、中尉不至),伍被自首揭发,衡山王诸子为夺嫡互相倾轧,暴露罪行,说明团队分裂与背叛是败亡的催化剂。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的下场,说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两案牵连数万人,无论权贵还是豪强,触犯法律皆受严惩,体现了皇权对谋反的零容忍,也警示后人不可触碰法律底线。这也体现出忠诚与气节的价值,汲黯因“守节死义”被忌惮,而伍被、庄助等虽有才干却因附逆或私交获罪,对比凸显了坚守道义与原则的重要性。我们这场宫廷斗争中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案件中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甚至朝廷重臣因立场不同而被诛杀(如庄助),反映了封建时代权力博弈中人性的扭曲与残酷。


  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所记录的《资治通鉴》卷十九记载了汉武帝剿灭刘安的过程。刘安谋反一案,乃汉武帝朝皇权与诸侯势力博弈之缩影。刘安私制帝玺、谋刺卫青、伪诈发兵,种种行径尽显野心膨胀;然内史中尉拒召、伍被自首揭发、衡山王族内讧,终致谋逆败露,身死族灭。此案牵连数万,既见汉廷法网之威严,亦证 “逆天者亡” 之常理。资治通鉴载此,非独记谋反始末,更以血案警示后人:背义违律者,纵才高计密,终难逃覆亡之局。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