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中国老龄】三曲颂歌送给“银龄”志愿者

作者: 陈辉 点击:297 发表:2025-06-25 08:39:11 闪星:4

摘要: 退休十年,人生70年,我最欣慰的一件事是发挥余热,用手中的笔为社会谱写了三曲“银龄”志愿者颂歌。 2015年8月10日,我从新华社北京军区支社社长的职位上退休,身体还好,思维还敏锐,总想为社会再干点什么?翻阅40年我当军事记者留下的2700多篇新闻作品,三篇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和头版的长篇通讯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2002年1月27日,我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夕阳”为希望工程生辉——记热心助学的退休将军赵渭忠》为题,报道了河北省军区原少将、副政委赵渭忠的动人事迹;2003年2月17日,我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为人民做一辈子好事——记“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报道了甘做人民公仆的先进事迹;2008年2月1日,我以《将军愚公张连印》,在《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河北省军区少将、副司令张连印,为家乡绿化荒山的先进事迹。

退休十年,人生70年,我最欣慰的一件事是发挥余热,用手中的笔为社会谱写了三曲“银龄”志愿者颂歌。

2015年8月10日,我从新华社北京军区支社社长的职位上退休,身体还好,思维还敏锐,总想为社会再干点什么?翻阅40年我当军事记者留下的2700多篇新闻作品,三篇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和头版的长篇通讯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2002年1月27日,我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夕阳”为希望工程生辉——记热心助学的退休将军赵渭忠》为题,报道了河北省军区原少将、副政委赵渭忠的动人事迹;2003年2月17日,我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为人民做一辈子好事——记“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报道了甘做人民公仆的先进事迹;2008年2月1日,我以《将军愚公张连印》,在《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河北省军区少将、副司令张连印,为家乡绿化荒山的先进事迹。

看着三篇文章,三位老兵退休时的肺腑之言响在我的耳旁:赵渭忠铿锵有力地说:“共产党员的职位可以退休,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会退休”;孙茂芳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我就要为人民做一辈子好事”;张连印在向河北省军区党委立下“义务植树、绿化荒山”的军令状时说:“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工程,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也算为乡亲们做些好事,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这也是张连印向左云县张家场村村委会立下的誓言。

退休之后的榜样有了,干点什么在我心中已有了明确答案: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中国统计年鉴2024》公布,202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21676万人。三位老兵退休后,能当“银龄”志愿者,我为何不能当一名“银龄”志愿者的宣传员呢?发挥自己军事记者的特长,把宣传“银龄”志愿者,为社会提供正能量做为退休后的新目标。

目标确定后,我开始选择“银龄”志愿者的宣传阵地,经过比较确定了银河悦读网和《中国老年》杂志、《中国志愿》杂志、《中华志愿者》杂志作为宣传的主阵地,银河悦读网站是全国闻名遐迩的老年红色领跑者网站,在全国有40家分站,团体和个人会员注册逾万人,是老年人的精神家园;三本杂志不言而喻,都是国家级为老年人和志愿者服务的杂志,影响力大、传播广、读者多。

宣传平台确定后,就是付诸落实。我退休后追踪采访报道赵渭忠整整10年,赵渭忠退休后,甘当“希望工程”志愿者,坚持了20年,将自己每月的将军退休金全部捐献出来,靠老伴有限的工资维持生活,共资助失学儿童318人,他还把战友和朋友也发动起来,筹集到的社会捐助资金达10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000多名,援建“希望小学”35所。赵渭忠先后被总政评为“全军先进离退休干部”;1999年,赵渭忠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0年,荣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2005年11月20日,荣获首届中华慈善大会首设的中华慈善奖;并当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


“希望将军”赵渭忠退休处后献身“希望工程”的志愿者

 2024年4月22日,92岁的“希望将军”赵渭忠因病离世。他生前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从事“希望工程”的太行山麓。5月18日,赵渭忠将军的骨灰埋在了太行山赞皇县白鹿村的“希望将军”树下。我对赵渭忠将军的报道刊发在银河悦读网、《中华志愿者》杂志,并收入到银河悦读网编辑出版的《人间重晚晴》及《家风里的成长》两本书中。

享有“京城雷锋”美名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孙茂芳退休后,致力于做一名宣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的志愿者。他提出为我们时代的楷模雷锋义务做广告,让“雷锋精神万里行!”孙茂芳的设想是:“3年之内走遍全国,联络当地学雷锋模范,以报告会、座谈会的形式,共同研究、宣传雷锋精神,把学雷锋活动推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高度。”他把“雷锋精神万里行”分为老区行、故乡行、西部行、东部行和京城行。这一想法得到了总政、团中央、国家卫生部的支持。于是,孙茂芳的足迹伴随着“雷锋精神”出现在全国各地。在内蒙古,孙茂芳联络了“模范团长”李国安、当年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玉荣、乌兰等英模人物,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了“雷锋精神”报告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内蒙古发生雪灾,孙茂芳组织医疗队送医送药到牧民家。当他得知当地有25名失学儿童时,当即拿出5000元,捐给了孩子们。孙茂芳退休后,首都老百姓称赞说:“老孙做的好事,像天上的星星,看的见,数不清”。


“京城雷锋”孙茂芳为雷锋做广告的志愿者

孙茂芳先后被总政树为“全军学雷锋先进典型”;被全国双拥领导小组、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社区服务自愿者”称号;荣获全国首届“奉献杯”;两次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荣立一等功。我对孙茂芳的报道,被银河阅读网采用,并收入到《人间重晚晴》一书。

张连印2003年10月退休后,义务回乡植树,到2010年植树已达3000多亩。2011年他不幸被查出肺癌,右部肺叶被切除。刚从鬼门关门口绕了一圈,张连印就立下誓言:“我必须回去种树,我当初承诺要种5000亩地,现在还差500多亩没种完。咱当兵的不能说话不算话!”于是,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又回到张家场村,白天扛着铁锹艰难地上山挖坑植树,晚上回到屋里的土炕上输液治疗,到2014年5月终于完成5000亩的承诺。

2024年3月10日,张连印因肺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0岁。张连印将军的最后遗言是:“我即便是死了,也要把骨灰埋到我植的那片树里头。”最终,他的骨灰埋葬家乡的绿树林中。

2021年10月18日,张连印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2年11月19日,被授予“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称号;还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我采写的《将军说:把我的骨灰埋到那片树林——追记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志愿回乡造林事迹》,刊发在2024年第4期《中华志愿者》杂志,张连印照片上封面,银河阅读网也做了突出报道。


“绿化将军”张连印甘当义务植树的志愿者

赵渭忠、孙茂芳、张连印,三位无私奉献的老兵是我退休后谱写的第一曲“银龄”志愿者颂歌。

内蒙古军区四位退休司令,是我退休后谱写的第二曲“银龄”志愿者颂歌。从2004年开始,内蒙古军区少将司令员黄高成,内蒙古军区阿拉善军分区大校司令员李旦生、李德海、张新华,退休后把戍边战场转移到了治沙战场,四位志愿者司令挑战地球之癌——阿拉善大沙漠,带领当地军民义务绿化治沙20年。

四位“治沙司令”共同制定规划的绿化治沙目标:“三个一百年,实现二三四”工程,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20万亩;建军100周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达到30万亩;建国100周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到达40万亩;形成数百平方公里防风固沙林带,打造集中连片的绿色屏障。如今三大目标提前实现,实施人工造林46万多亩,1600余万棵,3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近十个澳门的面积。

内蒙古军区的四位“绿化治沙”司令志愿者

四位司令的绿化治沙成果,在巴黎世界气候峰会上荣获“中欧十佳绿茵基金会奖”。我退休后跟随4位司令共同绿化治沙,追踪报道10年,在《中国老年》杂志、《中华志愿者》杂志和银河阅读网陆续报道了四位司令志愿者绿化治沙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四位司令员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集体奖”。

我谱写的第三曲“银龄”志愿者颂歌是四位共和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7月12日,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共同发起了“凝心聚力十三五,同心·共铸中国心·青海行”公益志愿者行医活动在青海囊谦拉开了序幕。该活动组织以医疗专家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对四川、宁夏、山东、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山西、四川阿坝、甘孜等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健康志愿服务,内容涵盖地方病调研、义诊巡诊、爱心捐赠、健康讲座、少儿先心病筛查及救助等。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北京阜外医院原院长高润霖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院士,先后奔赴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了这一公益志愿者行动,我对四位院士义务献爱心活动,进行了精心采访和报道,他们无私奉献的事迹,在《中国老年》杂志、《中国志愿》杂志陆续连载,在读者中好评如潮。


2012年“共铸中国心青海行”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义务为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中医学术专业指导

这就是我退休后,用手中的笔谱写的三曲“银龄”志愿者颂歌,为社会提供正能量,为老年人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树立了时代楷模。看着这一篇篇闪烁着共产党人道德风范的志愿者文章,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人生七十不古稀,银龄依然有作为。陈辉老师退休十年来,一直发挥自己的特长,用手中的笔谱写的三曲“银龄”志愿者颂歌,为宣传老年义务奉献者鸣锣开道,为社会提供正能量,为老年人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树立了时代楷模。三位无私奉献的老兵,内蒙古军区四位退休司令,四位共和国工程院院士,他们的感人事迹被陈辉老师写成一篇篇闪烁着共产党人道德风范的志愿者文章,在《人民日报》《中国老年》《中华志愿》《中华志愿者》发表,并在银河悦读网站宣传,所以,陈辉老师也是当之无愧的宣传银龄志愿者。编辑:天海蓝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