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抗战】抗战初期我党在南午芹开展的抗日救亡工作

作者: 清露 点击:275 发表:2025-06-09 08:00:07 闪星:1

摘要:日寇入侵河津后,我地下党县委驻扎在南午芹东岳庙,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救亡运动

  民国27年(1938)3月5日(农历二月初四),日军冈崎骑兵联队入侵河津县境,地方县府军政人员在县长续德卿的带领下,慌忙逃往北山避难。城内留守的几名警察,在受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的师才学率领下奋力抵抗,终因众寡悬殊,师才学饮弹身亡,县城被日军占领。日军驻河津兵力约一个加大混合营,并设有特务机关(川崎负责)、谍报机关(金子负责)、情报处(石黑胜太郎负责)、宪兵队、工作队、经济封锁队等。宪兵队分灭共班、经济班、治安班、宣抚班。宣抚班后改为新民会。日军伪军连同特务汉奸总共2000余人。日军占领河津后,到处砍伐树木,毁坏房屋和庙宇,沿公路要塞处筑碉堡、设据点,抢粮派款,奸淫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做。

  此时,马平定接任河津县委书记,县委和县政府驻扎在南午芹在东岳庙秘密办公。期间,马平定以牺盟会的名义召开全县党员干部会议,传达党中央将工作重点由城镇转向农村的指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有力推动了农村党组织的发展。

  1938年初秋,党为了动员会民抗日,搞好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民送工作。由县牺盟会倡导、县政府(驻南午芹村)同意,成立了一支有15名队员的河津县总动员实施委员会流动工作队(简称动委会流工队)。由县牺盟会特派员尹波(中共县委领导、山东人)、县公道团长黄克宽(中共县委领导。稷山人)、县牺盟会秘书吴金鉴(中共党员、南方平村人)为首主持工作在南午芹村东社刘家祠堂进行短期培训、指定百底村小学教员、牺盟会员王燕中为队长,蒲中学生、牺盟会员杨兴唐等为队员。从此、以南午芹为支队部,尹村和郭庄等村为驻点,在北坡以上大部分村庄开展了活动。经常由黄克宽同志到点组织学习和布置工作,刘荐璠(县牺盟会干事、党员)画宣传漫画。

  流动工作队队长:王燕中(郭村),队员有:杨兴唐(南方平村)王建福(郭村)张驾风、张有风(南午芹西社)、薛群凤(南午芹东社)、孙骥忱(常好村)、杨晋选(南方平村)、赵文学、赵丕廉(孝原人)、李葆生(杨家巷)、范恒毓(代县)、毋怀聘(伏伯村)、薛兴邦(邵庄)、薛焕璋(禹门村)等,后来还增普了两名队员:吴敬之(南方平)和谭凤岐(郭庄)。

  流工队每到一村,首先与村干部联系,召开群众会宣讲,刷标语,张贴漫画宣传品,选拔村牺盟分会秘书,建立牺盟村支部,加强牺盟工作、撤起了全民抗日高潮、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特别是汉奸的猖狂活动,宣传减租减息,高利贷者连本都不敢讨要了,地租改按户摊派为按地摊派、平衡了群众的抗日负担。号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广大青年纷纷参军参战,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抗日友军和阎锡山的第二战区晋西南教导第三总队,共有1200余人。老年人为抗日筹粮备款,富户、商人积极捐款捐衣,妇女们赶做军鞋,支援前线。与此同时、乡间有名望的老知识分子和旧官员等也纷纷起来投入抗日热潮中去,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各阶层的抗日力量。旧官员原子明、原秀廷、原巨卿、魏光斋、刘兆瑞、李子妍、任于良等、都积极协助县、村政权宣传组织民众抗日。有名望的学者张子祥先生(南午芹人)在家祠办学,杨肇卿先生(南方平人)在伏伯窑设教,张禹卿先生(南午芹人)在史惠庄教学、贺松云先生(贺家庄人)在本村寺院办学等、一时学者办学,蔚然成风。各校都以抗日救亡教育为主,开设语文、数理和史地等课,动员了各完小毕业生和中学肄业生就学,带动了北坡以上村庄因日军侵津而停课的各校开学复课,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和河津解放后的革命和建设工作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当年十一月间、日军纠集送城地区十三县的兵力进犯我乡宁、吉县等地,在僧楼乡与西北军二十七路军冯钦哉部遭遇激战。在激烈的炮火中流工队人员被冲散。紧接着闫锡山挑起了晋西事变、施行反共降日路线,河津县政府南迁里望乡母村堡、县领导尹波、黄克宽也转移他地、因此流工队再未恢复活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山河破碎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河津县委以南午芹为中心,通过成立“动委会流工队” 等组织,将抗日救亡的火种播撒至农村,各阶层力量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凝聚。这种“从城镇到农村”的战略转移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实践,不仅粉碎了日军的殖民企图,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