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云水间

一座山悬于大海间,即成为岛。浙江沿海星罗棋布的小岛,都是天上仙子散落下来的明珠,镶嵌在这里,成为人们心目中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身处大海边,就会感知到一种很自然、很随意、很惬意的感觉,也许,只有经历于此,才能让我们与大海融为一体。走近大海,涛声浪影,白帆蓝海,舟行鸥飞,点点滴滴皆入诗。
站在小岛上,看飞鸟,听虫呜,赏野花点点,缤纷满天,浓淡总相宜,一切都是那么的精致和美好,让人们真切地感知山与海的灵性。
星星点点的渔村,从大山蜿蜒而来,扎根在海洋的一角,这渔村就似同宽际的海洋画作中最得意的留白。东海岸,迷人的绿茵铺就一路绿的心情,与碧蓝的天,湛蓝的海相映成辉,风情万种,透着清香,藏着魅力,似女子紫色的柔情。
渔家小楼,推窗见海,卧床听涛,也可以随船出海打鱼,或观看渔家文化,已经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人居为一体的海上新天地, 海洋、沙滩、空气、阳光、绿色五大要素俱全。中国渔村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渔村主题别墅、三桅式古船、渔家排档、帐篷村,还是高挂的渔村风向标、渔家小船、桅灯等,尽收眼底,令人向往。
“夕阳晚照送归航,蓑子行舟畅大江;一曲渔歌烟渚上,万千碧浪竞徜徉”,渔舟唱晚,人、舟、山、水、霞,一切都是富有灵气,一切都是美丽的画卷。
远离了城市的喧闹,我喜欢这里,因为这里能让人安静,心向自然,闲暇之余,自然的小镇,返璞归真,静逸质朴,依山傍水,云彩变幻多姿,早晨观日出,绚丽多彩,海上生明月,如痴如醉。在这里有一个梦,就在海洋的某一个角落。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在宽广深邃无边无际的东海岸边,就像是海滩上的一粒沙子,没人会去注意。在东海边,这样的渔村会有许多,许多。在那山与海的转角处,就会有那么一个小村子,以大海为伴,以打渔为生,与日月同在,一直延续着。两边的高山怀抱着这样一个村子,说是高山,只是挡风而已,与那宽泛的海平面相比,那山才显得高了许多,也许,这就是港湾。
小渔村最吸引人的是早晨与傍晚,入眼的每一时刻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就像是一部纪录片,向人们展示着自己妖娆的身姿。
晨起时分,远处的太阳,在大海里安睡了一夜,慢慢醒来,大大的,圆圆的,淡淡的,渐渐升起,与天边那些稀疏的白云,海天成一色,除了能听到身边节奏感很强的海水的撞击声,整个海平面显得有些安静,远远的望去,只觉得那大海还在贪睡。每当人们沉浸在那样的时刻,稍不留神,海边的太阳已然离开大海,自个儿追逐彩云而去。随着太阳的上升,那阳光变得鲜红鲜红的,向大海射来,海面上波光潋滟,让人情深不已,简直会忘记自己的存在。
早晨的渔港,总是静静的,只有那船头的三角小旗,轻轻摆动着,原先依靠在海边的渔船,正等待着出航,没有了这星星点点的渔船,这“渔”就真成为“鱼”了。
停泊在港湾的渔船,静静地守候着大海,也守候着自己。渔港最丰富的内涵就在这里,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每当渔船归来的时候,丰收,而且多彩,无论多么的辛劳都会随之而散。
大海边的渔村大多是依山而建,朝着海这边的山坡,总是会被民居所占有,因为需要应对每年的台风,那些民居,要么是水泥砖混的平项,这些往往现代的。而太多的瓦房才是渔村的一道风景。旧式的房子,用大块的石材砌成,石块间也是自然相叠,显得特别牢固。到了后来,为了房子的美观,有些人家,才用水泥嵌满了石块间的缝隙。
那些房顶,算是有些看头,也是一道风景。为防范每年的台风,瓦片上压着许多整齐的石块,远远的望去,看不出是石块盖的房顶,还是瓦片盖的房顶,这也是渔村人们的经验之杰作,所有的一切,都承载着浓浓的历史。
脚步从这里出发,岁月在这里沉淀。透过小村,仰望高处,才会见得一些小树和绿草,海边的小村是不太容易见到大树的,大概是因为“树大招风”,引来不测,那些树便也自知,只是那些草长得有些茂盛,在晨曦下,那些树,那些草,还有穿插在草丛中的野花,也许是刚刚苏醒,微微摇晃着,显得有些懒洋洋的,倒也是寂静和惬意起来。
傍晚时分,浓烈的鱼腥味扑鼻而来,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这就是真切的渔港。海水被阳光晒了一天,显得有些热气在上扬,岸边撞击出的泡沫飘浮在上面,也有一些垃圾来回飘动着。海边还会有一些死鱼死蟹,随海水冲击会一天天的消失,只是新的死鱼死蟹又会出现。走在海边的小街上,许多渔家门口用竹匾晾晒着各式各样的海产品干货,有些是自家食用的,有些是装包卖的,一天天的烤晒,使得整个渔港总是弥漫着浓烈的海洋渔腥味,这才是渔港正宗的味道。
夕阳西下,行走在渔村的石板路上,望着行道边等待打包的海产干货,呼吸着浓重的海腥,那是一种别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的味道。当慢慢落去的阳光,照耀这滨海小镇,旖旎风光,山海风情,繁衍生息,书写着璀璨的山海文化,美艳之姿,浩如烟海。
迎着晚霞,来到小村背后,望着对面的山坡,只见那本已不高的山坡被金色的晚霞分隔成上下两半,下半部已是暗暗的,上半部金黄金黄,显得亮堂了许多。小山坡绿草如茵,一层一层的,柔柔的,海风轻轻吹过,绿草起着波浪,那小树,只是三两枝,也不太高,立在绿草丛中,显得骄傲起来,树稍随风摇动着,很是神气。
晚霞下的海面,映得一片火红,站在堤岸许久,仿佛时间就此停止,时空真在穿越,那些船,那些海,那些浪,那些阳光,还有那些忙碌的或是游散的人们,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平静无事。那海水虽是混浊,只是对面海岸边,仍能隐隐见得到那山、那农居的倒影,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海边停泊着的渔船,几乎是清一色,船头都悬挂着国旗,所不同的,只是有些船沿边写着“顺风如意”等吉祥语,也有很少的渔船上则写着“以马内利”的字样,这是基督人所为。
晚饭后,大海远处的霞光慢慢褪去,只是海面上仍是波光涟漪,眺望远处,被浪涛翻滚、涌动、碰撞,山石上的七棱八角被磨得荡然无存,滩头上各色卵石令人爱不释手。漫步登上山坡,海湾、礁石、卵石滩和碧蓝的海面、堆雪的浪花,扑进眼帘,因时因潮,人随景动,景随人移,尽可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这里的一切似乎是一首自然流畅而又悦耳醉人的协奏曲。
远处海面,在晚霞照射下,一波一波的,一闪一闪的,泛起波光,随着西下的太阳,容不得人们的眼神许久地离开,与一步一个景相比,恐怕这里应该是一睁一闭即是一个景。
夜深人静之时,听见远处有声音呼唤,轻轻叫醒睡梦中的我,遥曳在蓝色的波浪中,我就仿佛睡在海洋的摇篮里。大海、渔村、小山,千百年来,无悔自己的守候,一代一代渔民的更替,一拨一拨游人的来去,使得那本不起眼的村子,变得富裕起来,变得热闹起来,变得那样的有生机,真所谓“渔光山色春几度,风雨人生心不老;夕阳晚照送归航,蓑子行舟畅大江”,海边的人们,就像是大海之水,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轮回,永无停息。
海的魅力,不只是那令人心旷神怡,不只是那浪涛滚滚的大海,在海浪冲刷下,日积月累形成的那金色光辉的沙滩,在时光中展示着精致的面庞,一杯饮品,望海听涛,吹海风,观海潮,拾海贝,还有海浪冲击着的黑色裸岩,在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出迷人的光亮,令每一个人都会有扑向大海的冲动。
与大海亲吻,闲庭信步中欣赏浩淼壮阔的海景;与岁月奔跑,置身绿色中欣赏这里的安静。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路在林中,田在花中;抬头见绿,移步换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海洋风情,汇山水精粹,拥美景如梦,山海浑然天成,恬静安逸,给人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山脉、海洋、沙滩、渔村,自然与人文,原始与现代,旅游与文化,低碳、生态、智慧,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沁人的绿色,透着一种高贵,带着一种凝重,含着一种明艳,让这里的一个个渔村,成为东海边的一颗颗闪亮的星星,一直在释放无限的光芒,这就是渔村人愿意守候在这里的全部理由。
【编者按】大海、小岛、渔村相拥相融是一幅天成的美丽风光。作者细腻的笔触,揉进了自己内心感受到不一样的大自然的变化,是太阳从海平面喷薄而出的壮观,是朝霞的碎银铺满了海面,是出海的渔船点缀了平静的海景,是夕阳烧红了天,是晚霞把海水染成金黄,清冷的月光落在海里,大海小岛渔村也醉于宁静的梦乡。作者的散文还原了浙江沿海的山脉、海洋、沙滩、渔村,自然与人文的迷人风光,展现了海边渔民生活的全貌。渔民与大海相伴相依,他们祖祖辈辈是大海的儿女,也是大海的守护神。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