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一位抗战英雄前前后后

王延周,曾用名王延洲,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大孙家村人。1920年出生。1937年投身国民党革命军第29军,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四期,1940年考入空军军官学校。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击落1架大型运输机、3架零式战斗机和1架东条战斗机。在中美空军混合团,先后8次穿越被称为飞行禁区的“驼峰航线”。1946年驾机起义。1949年开国大典之时,驾驶战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抗美援朝战争中,分别击落击伤美军F-86飞机各一架,荣立二等功。1955年转业至国家体委工作,1957年7月,反右斗争后入狱三载。1961年6月,回家乡务农。1984平反,恢复名誉。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8月,出版30万字自传《一位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后被授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奖章,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
一、“伯乐”发现他不寻常身份
1983年的3月份,正是早春时节,山东省日照县的统战部长夏良柏带着工作组开始了一年一次的乡村调研活动,那一天上午的目的地是孙家村。调研小组来到村里,村干部自然是忙上忙下的,只是村里的群众都出去忙活去了,所以就安排了一位老人去帮忙端茶倒水。
转业军人出身的夏良柏发现,眼前这个农村老头,有一股不一样的气质,举手投足间很淡定,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更让他觉得奇怪的是,老头还穿着一条毛呢裤子,裤腿上有一长排拉链——那时候山东农村,绝对不会有这种裤子的。夏良柏细细回想,觉得这很像以前空军部队的衣服,于是他把老人叫住,问他到底是什么人?
听老头说完自己的经历,夏良柏大吃一惊,他怎么也不敢相信: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头,竟是抗战期间参加飞虎队,击落五架日寇飞机,又曾参加过开国大典阅兵仪式,被周总理亲自接见过的王牌飞行员王延周。
夏良柏回到县里后,马上着手写材料,上交有关部门。报告被一直送到北京,震惊了空军司令部。经过严格审核,空军证实王延周对夏良柏说的个人经历全部属。 至此,一个中国王牌飞行员波澜壮阔的一生,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王延周是中国空军史上仅有的两位既在抗日战争中击落过日军飞机,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过美军飞机的飞行员之一。更令人惊呀的是,这样一位人民英,却选择深藏功与名,和所有老家的农民一样,以种地为生,默默生活了二十多年。
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1920年10月,王延周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孙家村的一户农民家庭。王延周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前清的秀才,这在当时的山东农村,也算难得的书香之家。不过到了王延周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王延周15岁就辍学去青岛做学徒了。
谁知,16岁那年王延周回老家过年,一个重要人物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一生,此人正是:堂兄王延德。堂兄也是回来过年的,他穿着一身军装。后来的很多天,王延周一直在羡慕堂兄身上穿的那身衣服:又笔挺、又气派。就因为羡慕堂兄这帅气的装扮,王延周便动了参军的想法。堂兄当然很支持他,便用自己的关系,把王延周送去了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军事训练团。
王延周运气很好,军训团当时的团长,正是大名鼎鼎的佟麟阁将军(1892-1937),当时他也是29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他曾对人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土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声情激越,闻者热血沸腾。全国有志抗日救国青年,慕将军坚决抗日的声誉,或跋涉千里,或从海外归来,有的就是抗日同盟军的干部和共产党员,都来参加第二十九军,入军事训练团受训。抗日战争时期,佟将军曾对部下说: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跟着这样的团长,王延周虽未得他亲自指导,却也立下了一生为国之志。
1937年7月28日,日军总攻北平,佟将军率部浴血奋战,被机枪射中腿部。这一战,年仅17岁的王延周也参加了。这是他第一次摸枪,晚年时他仍记得那日战场上的情形:数架日军飞机在空中盘旋,他们不断低空投弹、扫射,我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三道防线全部溃乱,军训团基本上都是学生兵,很多都是头一回上战场,一个个吓得慌了神,哭的喊的都有,断肠断臂到处都是。打到最后,团里仅剩下三分之一人了,后来队长说:我们就解散,大家各寻活路去吧。
当时,王延周左腿负伤。他找来两根树枝,硬是自己从腿里挖出了子弹。锥心的疼痛之后,看着同胞尸横遍野,想起佟将军之死,王延周暗暗立志,此生与日寇不共戴天。带着仇恨,1938年夏天,18岁的王延周报考了黄埔军校西安分校,编为第十六期学员,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和系统的军事训练。
1940年12月,在离毕业仅三天的时候,王延周无意中在西安街头看到了笕桥空军军官学校的招生广告。他瞒着堂兄偷偷地报了名,凭借着良好的体格和优异的个人素质,顺利地被录取。王延周先在昆明航校参加飞行理论学习,由于他身体条件好又肯用功,1941年又被派往美国航空部队进行强化训练。为了能跟上大家,王延周勤学苦练,他那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是这时候学会的。1943年春天,王延周毕业。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很多,如果留在美国任教,就能拿高薪,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这似乎是一条很好的路。但王延周选择了回国:“我要在天上跟日本人好好地较量一次”。回国后,王延周被分配到 陈纳德领导的中美空军混合团成为飞虎队一员。而他所在的第三大队八中队更是一个王牌飞行队。
三、在抗战中他大显身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1944年6月,王延周迎来了在空中痛击日本人的机会。6月1日,王延周驾驶着一架P-40N战斗机,对日军实施轰炸任务。任务圆满完成后,他发现飞机的引擎突然停转。这可怎么办?
眼看战友们都已驾机返航,他一个人留在敌区上空,显然是很危险的。王延周迅速检查仪表,并保持滑翔高度,准备找机会迫降。最后,他发现原来是左油箱油量耗尽了,便转换油箱,准备尽快离去。
正在这时,王延周发现前方出现了一个小黑点,他判断这是一架没有什么反击能力的日军大型运输机。冤家路窄,哪怕会引来敌人战机的围攻,王延周也不打算放过它。于是,他迅速飞到敌机右后方,火力全开,用十八发子弹击中敌机油箱。
后来,王延周才知道,这次他击中的运输机上不但有日军重要物资,还有七名军官和随行人员。这一次,真是打得痛快!为此,团里还给王延周记了一次一等功。
从此,王延周的飞行人生就“开了挂”。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击落了四架日本战斗机,其中包括一架东条战斗机。当年,日本人曾在外吹嘘,称他们的东条战斗机是战无不胜的“空中霸王”,结果还是一样被王延周击落。按当时空军指挥司令部的规定,他被授予“王牌飞行员”、“空军战斗英雄”的称号。航空委员会也曾派代表给他颁发了“四星星序飞鹰”奖章,并奖励奖金法币6万元。
四、有幸回到解放区的怀抱
1946年4月的一个下午,王延周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飞行。这天,他受命驾机从徐州飞往济南。他起飞时,天气都还比较正常,飞行也没什么难度。但到3点钟左右时,天气突变,一阵阵狂风吹来。王延周技术再高,也无法再继续飞了。没办法,他只能紧急迫降。
王延周很清楚,他当时所在的位置是河北的一个解放区。不降落,他将机毁人亡;降落,他也一样担心。毕竟,长官们曾告诉过他:飞行员如若落到共区,飞运输机的要被打百棍,飞战斗机的要被活剥皮。
王延周是开战斗机的,属于要被“活剥皮”的那一种。但当时,王延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拉下操纵杆,降落了。此时,他眼前是一片麦田。不一会儿,一群解放区军民就发现了他。王延周吓坏了,以为自己这下准没命了。
谁知军民们一听说,他以前是打落过日本人的飞行员,一个个都热情地欢迎他。他们不但没有为难他,还把他安排到一户村民家休息。解放区的军民们在处理这件事上,是很明智的。他们深知国军特务要是想潜入,绝不会这样开飞机大张旗鼓地来。
接下来几天的所见所闻,让王延周感到欣喜。“有人拿着红缨枪,在放哨、站岗。”王延周回忆说,那里是解放区,他见到了当时的清河县县长,“身着普通的军装,语言朴素而真诚”;在晋察冀军区,他还与刘伯承、邓小平等人下棋、玩扑克。这种没有等级观念的生活让他觉得新鲜。这里没有美酒牛排,却有老百姓亲手给战士们烙的大饼;没有摆架子的长官,只有和战士们同吃、同住的上级同志。这一切,都是王延周想要的。很快,王延周就跟军民们打成了一片。他的脸上,也渐现久违的笑容。
正当王延周的思想渐渐转变时,他的国军长官们则在四处找他。王延周毕竟是王牌飞行员,国民党怎么可能拱手相让。于是,他们命王延周的堂兄王延德,直接找到周恩来,要求放人。
当时,周恩来正在南京谈判,他并没有见过王延周。但他还是专门找人打听了一下王延周的情况,知道了这是个有爱国热情的小伙子。因此,从内心上来说周恩来是想留下王延周的。但他也很清楚,这事还得看人家自己的想法,不能勉强。
于是,周恩来回复王延德:“他是自己飞过去的,谈不到放不放,不过我可以发个电报!”接着,周恩来给河北方面发了封电报,上写8个大字:走者欢送,留者欢迎。不得不说,周总理当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领导人。就当时我军的情况来说,像王延周这样的人才是非常宝贵的。能作出这样的安排,周总理的气度令人赞叹。
这话很快就传到了王延周耳朵里,河北解放军的领导也第一时间找他谈话,告诉他:“你走,我们送你;你留下,从此就是我们的同志。”王延周感动不已,当即表示:“我要留下来!”就这样,王延周便留在了解放区,并得到重用,先后在牡丹江航校、将校大队任职。为了让他的工作更好开展,上级还专门把他列入了驾机起义的人员名单里。这一安排,更是让王延周特感到暖心。
五、共产主义信仰伴终生
1951年,王延周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在驾机奔赴朝鲜战场的前一天,王延周向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解放区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王延周深深被战士和百姓的热情友善给打动了,再加上对共产党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
此时的王延周也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先后在解放区教导团和牡丹江航校工作,为中国航空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飞行员。抗美援朝时,王延周击落两架敌机荣立二等功,战争结束后,他转业到了国家体委工作。
然而1957年,王延周由于受到诬陷入狱,并被判处了3年有期徒刑。1961年,王延周被发配回家乡继续劳动改造,在1973年,他曾前往北京,希望能为自己讨个说法,然而当时的环境显然不能如他所愿,于是他又默默地回到家乡继续务农,并且从未向人讲起过自己光辉的历史。
1983年,县委统战部部长夏良柏到王延周所在的村里检查工作时,意外得知了他传奇的身份,于是在夏良柏的努力下,王延周终于获得了平反,在恢复名誉的同时,还享受到了起义人员的退休待遇。
2004年,王延周的传奇经历被记者刊登在了刊物上,一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学校纷纷邀请他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员。身边同志说:“老英雄,你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国家是不会忘记的!您也应该享受应得的待遇,正是因为你们英勇的付出,才有了新中国......”王延周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当驻地党政机关、驻军及13所中小学校提出聘他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员”时,王延周老人欣然接受了这个头衔,他说:“自己要用一颗赤子之心,去感动年轻人为祖国奋斗!
在党组织关怀下,王延周老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老人并没有因此而骄傲,生活中依旧平平淡淡!每次有爱国主义教育时,老人总是耐心、热情为学生讲授抗日战争胜利来之不易,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祖国!
2004年8月20日,84岁高龄的王延周老人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5年6月28日,组织上批准了他的申请。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85岁的王延周终于了却半个世纪的夙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012年4月30日,92岁高龄的王延周老人在北京离世。临终前,他嘱托家人丧葬一切从简。王延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特别是抗日战争中空战立下奇功。他的勇气、信念和坚持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象征。他的事迹不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激励着我们坚守信仰,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奋斗。他永远是中国革命的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在我们心中燃烧。
在他身上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有了像王延洲这样的英雄,才有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向那些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一切的英雄致敬!
(参考资料:1、王廷周30万字自转书《一位空战老兵非凡的人生》。2、山东省日照市档案馆收藏王延周个人档案主要包括证件、传记、通讯、评价、照片等八部分。)
【编者按】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抗战英雄王廷周,感触特别深,字字句句感到对这样的英雄总是少了一点什么,曾经用生命保卫国家的英雄并没有得到民族的重视,我想,那个时候的英雄心里是什么滋味,虽然,周折后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可惜,这是亏欠的。我们应该对英雄说一声“对不起”,好在英雄精神永存,那是一个民族的根。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