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激战朱阳沟

黄邱山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徐州的日军寝食难安。敌人组织临枣、津浦、陇海、台赵铁路线上的2000余日伪军对运河支队进行“铁壁合围”“扫荡”。
1940年10月9日,徐州日军侵占贾汪,派出10名日军进犯侯孟、周庄等村庄进行试探,运河支队二大队和苏鲁支队三营将这一小股敌人打得狼狈逃窜。殊不知凶残的日寇诡计多端,支队的首长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不能自拔。于10日晚将部队集结在涧头集召开庆祝大会,觥筹交错中战士们余兴未消。10月10日晚上,运河南岸的涧头集。皓月当空,照耀这片刚刚胜利的土地。运河支队和苏鲁支队在涧头集广场上举行军民联欢庆祝大会。到会军民2000多人,用大车、门板临时搭起的戏台上,演出的是吕剧《穆桂英挂帅》,台上台下大家陶醉在一片欢庆胜利的歌声中。
在涧头集这片充满热血与豪情的土地上,当听闻《穆桂英挂帅》开唱的消息传来,整个支队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运河支队的战士们都知道,在距离峄县县委驻地涧头集镇西南方向十余里的黄邱山套里,高耸着一座山峰,那就是穆柯寨山,它位于台儿庄古城西南27公里,距离大运河的南岸4公里。
穆柯寨主峰,海拔290米,山势险峻,林木茂密,山下有清泉。寨山上存有残墙断垣和青石寨墙,内部有废墟和臼窝、插旗杆孔洞等遗迹,显示出古代防御工事的特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这穆柯寨山就是宋代女英雄穆桂英驻守安营扎寨抵抗辽国的军事基地,如今那里又是运河支队中国军民打击日寇抵御外诲的黄邱山套抗战根据地的一部分。
运河支队,平日里便是一群心怀壮志、渴望保家卫国的热血儿女汇聚之地。他们在运河两岸经历过无数次战斗,见证过侵略者的残暴,也坚守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而胜利大联欢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精神的激励,一种胜利希望的曙光。
当庆祝大会的消息刚刚传开,支队里先是一阵短暂的惊愕,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战士们纷纷从营房、训练场奔走相告,那些年轻的新兵,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激动的光芒,他们握紧拳头,仿佛从穆桂英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英勇战斗的模样。而那些经历过诸多战役的老兵,也不禁感慨万分,他们深知一位优秀将领对于一支队伍的重要性,穆桂英的挂帅让他们坚信,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着正义的一方倾斜,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一样能挂帅出征。
支队的营房前,很快聚集了大批的战士。有人提议摆开阵势,以一场特别的演练来庆祝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于是,一场模拟战斗迅速展开。战士们喊着震天的口号,刀光剑影间尽显豪迈。他们模拟着各种战斗场景,仿佛在向穆桂英致敬,也在向敌人宣告,他们如同穆桂英一般,有着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炊事班也忙碌起来,他们决定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犒劳这些心怀壮志的战士们。平日里简单的食材,在炊事员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味弥漫在整个营地,与战士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支队里的文艺骨干们也没闲着,他们临时编排了一出短剧,生动地演绎着穆桂英的传奇故事。
此时,日伪军密探已将联欢会的情报发到了徐州。徐州城内的日军板垣师团司令得到消息,立即调动十多路日伪军多达2000多人紧急行动,于11日黎明前对运河支队和苏鲁支队形成四面合围。这时联欢会早已结束,指战员们正在熟睡,村头哨兵发现了情况,紧急鸣枪报警,指战员们翻身跃起,急匆匆集中应战。
11日凌晨,携带轻重武器的日伪军已经将库山团团包围,形势极其危急。运河支队一大队三中队在库山进行阻击,掩护全体人员北撤,支队长孙伯龙准备渡过运河进驻朱阳沟宿营。
战士们乘船渡过运河,下了船上岸,行走不到二里地,鬼子的炮声就响了,先是在东面,张光中率领的苏鲁支队渡河北上的队伍被敌人发现了,接着西面枪声也响起来,是运支一大队在前进途中被敌人发现,不过夜色未尽,听起来是凌乱的射击,隐约传来清脆的打枪声。
12日早晨4时多,支队长孙伯龙率领支队部机关、特务队和四中队,转移来到了朱阳沟村,天还没亮便遭到了包围。原来,偷袭库山的日军,预想到运河支队会向北面逃跑,遂即联系驻守在枣庄、峄县、韩庄的1000多日军和1000多伪军,在第十混成旅团黑本的指挥下,进到曹庄、阴平、古邵一带进行堵截,妄图对我运河支队前后夹击、一网打尽。
朱阳沟村,位于山东峄县阴平镇境内。该村有一大一小两个独立的土圩子,支队机关和主力守大圩子,四中队一个排守小圩子。大圩子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炮楼,对运河支队阻击敌人十分有利。天亮后,日军密集的炮火打向朱阳沟村。炮火炸塌了房屋,引燃了草房。炮火一停,日伪军开始进攻。支队长孙伯龙、作战参谋禇雅青,指挥战士们一面扑火,一面阻击敌人,打退了日伪军的几次进攻。
天已大亮,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孙伯龙支队长已经把支队指挥部后勤处、政治处、通信处,还有卫生员都已安排妥当,屋子里是暗的,视物模糊不清。但外面院子里站着的那匹驮物品的骡子,文件、纸张、印刷品和油印机都还绑在架子上,那些清楚可见。此时附近炸响了一发炮弹,震得满屋子摇摇欲坠。
中午,小圩子的圩墙被炮弹炸开个大缺口。守小圩子的那个排撒进了大圩子。日伪军眼见攻不下大圩子,就用密集的炮火轰炸,守炮楼和圩墙的战士伤亡在增加。 支队长孙伯龙吩咐褚雅青:“告诉战士们,鬼子打炮时,怕炸到他们自已人,不会贸然近前进攻。守炮楼和圩墙的战士们,利用弹坑和屋墙角作掩护。等鬼子的炮火停了,再到炮楼和圩墙的阵地上去。 把鬼子放近了再打,节约子弹,坚持到天黑再突围。”在长期的战斗中,孙支队长发现了日伪军的进攻规律。他让一部分战士休息,一部分战士监视日伪军的动向,轮换着阻击鬼子们的进攻。作战参谋褚雅青,根据日伪军的进攻方位,随时更换着自己的指挥位置,调动战士们更有效地打击进攻的日伪军。
支队指挥部中间有一栋房了被炸塌了,那头驮物品的骡子不见了,驮架也不见了,房子的东头被削去了一角。
炮火更加猛烈,多处草房着了火,北墙那边炮弹在空中炸开,有两个战士受了伤,有几个人向后扶着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
宣传股长梁巾侠,巾帼不让须眉,救伤员,做宣传,拿着鬼子练枪法,鼓动战士多杀敌。虽然日伪军占据2000多人的兵力优势,又有炮火的支援,但鬼子始终没能冲进大圩子。
随后,一名警卫员背着受了伤的警卫营长走进了支队部,营长躺在地上,左膝关节处血流如注,鲜血直往外喷。支队文书粱巾侠迅速撕下两块包扎布,为他简单包扎。粱巾侠,这位运河支队的柔弱女文书,在这一刻变成了烽火战场上的女卫生员。
南墙跟儿,支队作战参谋褚雅青,他提着驳壳枪,满脸灰烟,哪里吃紧奔向哪里,一路炸雷般喝叫:“哎哎,不要早打枪,不要早打枪,沉住气,等鬼子来到30米以内再打!”作为作战参谋,他亲临一线穿梭般指挥,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嗓子都喊哑了。
粱巾侠看到战事愈发吃紧,便一溜烟跑到南墙跟,来到战士们身边看能不能帮上战士的忙,这时候的战士们赶紧催促她快回去,找一个能够隐蔽的地方藏起来,至少战士们觉得她是这里的累赘,不但帮不上什么忙,反而还会影响到战斗,一个女同志手无寸铁不拿枪支上战场,的确很危险。从来战争,都是让女人远离。
记不清敌人曾进攻了多少次,更估不准打了多少炮,为运支战士们也记不清究竟打退了敌人多少次疯狂的进攻,我们的运支战士也记不清又抵御了多少次敌人炮火的轰击,朱阳沟完整的房屋所剩没无几,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屋。敌人大概未曾预料如此顽强的抗拒,受了重创后的敌军,便开始松松垮垮了。到了下午进攻的间隙放长了,冲锋似乎缩短。前段是紧锣密鼓的进攻,后段是间隙的打炮,打炮的时间拖长,炮弹不再像先前那样稠密。临近傍晚前有一场间隙过长的攻击,据此情况分析是敌人不再拼命强攻,运支战士趁机便陆续后撤。
战斗从拂晓打到傍晚,坚持下来极为不易。运河支队副支队长邵剑秋得知孙伯龙支队长被日伪军围困一整天,急忙率领已突出日伪军包围圈的第一大队第一、二、三中队前来解援。天黑了,他们胳膊上扎着白布条,从日伪军背后突然发起进攻。副支队长邵剑秋见到支队长孙伯龙,不禁哽咽了:“你们还活着啊?我们还以为见不到你们了呢,想不到在这里又见到你们了!”
邵剑秋部与村内的孙伯龙部内外夹击,打开了一个缺口,激战了一天的孙伯龙率部成功突围。待战事结束,邵剑秋后悔自己没有率队回救陈诚一等人,致使陈诚一、李彦召、沙玉坤等二十九人遇难巨梁桥,惨案发生不可逆转。幸好,这次回援孙伯龙不再重蹈旧辙,支队长苦战一天终于等来救援,成功突围。
朱阳沟战斗,打退日伪军20多次进攻,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近400人,天黑后,支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粉碎了敌人全歼我运河支队的图谋。朱阳沟战斗是运河支队战史上打的一次较为漂亮的突围战。
闻听朱阳沟战斗胜利结束后,此时身在黄邱套根据地葫芦套内,时任运河支队参谋长的胡大勋赋诗一首赞扬粱巾侠的壮举——
巾侠本姓梁,好个女儿郎。
襄助支队部,战斗有奇方。
朱阳保卫战,火线来往忙。
今日梁红玉,爱国把名扬。
在运河支队参谋长胡大勋的眼里,支队文书粱巾侠不再是一个羸弱的文艺女战士,俨然一个像宋代抗辽的巾帼英雄梁红玉那样的女将军。
(未完,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编者按】朱阳沟的炮火硝烟里,运河支队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从仓促应敌到沉着指挥,从顽强坚守到内外夹击,战士们用生命诠释着“宁死不退”的誓言。这场战斗不仅是对侵略者的有力回击,更以血肉长城捍卫了黄邱山套根据地的火种,为抗战胜利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梁巾侠等巾帼英雄的身影,更让这场突围战闪耀着人性与信仰的光芒,他们的故事永远是抗战史册中最激昂的篇章。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