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端午

你知道吗?中国还有个“诗人节”呢。端午,本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因为后世的诗人常常在这一天雅集,文朋诗友聚在一起吟诗作赋、拈字分韵,久而久之,端午也成了“诗人节”。
徐州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为弘扬光大传统文化,去年在老年大学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诗会”。
6月7号上午9:30,“端午诗会”准时开启序幕。节目主持人——徐州广播电台台长、老年大学诗研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清款款走上舞台,热情地欢迎各位嘉宾和来宾地到来。
背景转换,舞台上又相继走来了徐州青少年语言艺术研究会的会员,徐州云龙书院“沁园春”朗诵艺术团的团员,他们带来了多个朗诵节目,有双人朗诵、多人朗诵、舞台情景剧朗诵。朗诵者用有声的语言,让沉睡的文字插上翱翔的翅膀,使古老的诗词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舞台情景剧《弦歌千载唱苏公》,越发把观众的热情推上高潮。“楚汉的城啊,现代的风,千年遗爱念苏公。快哉亭的荷花,拔剑泉的水,苏徐州的笔下诗意美”“官有情啊,民有义”“感恩的百姓啊,英雄的城,弦歌千载传唱东坡风。”
作者和表演者都没有丝毫地矫揉造作,而是直抵听众灵魂深处,架起不同心灵间的桥梁,带领听众沉醉在历史的长河中,同时用浓浓的情义感染听众,会场一时鸦雀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短暂的寂静之后,热烈地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张清伴随着掌声,再次走上舞台,落落大方地介绍下一个节目:下面是好来艺社梵呗艺术团表演的禅舞,作者:老年大学诗研会驻会顾问孔伯祥,作曲:李桥。在空灵的梵呗音乐中,舞者舞动飘逸的身姿,如诗情画意般舒展、又如朵朵莲花盛开。她们用心灵与肢体的完美结合,来诠释那超凡脱俗的禅意世界,引导观众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来一次心灵之旅。
梵呗音乐恰似母亲在耳边的呢喃低语,而钢琴则以欢快、流畅见长,钢琴和吟哦的约会,又会是什么效果?在中国的文学宝库中,有一首经典之作,它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将月夜、春江、花林尽善尽美地融合,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而今天,它将再次得到升华。
老年大学诗研会副秘书长潘保顺,十指在钢琴的黑白键上灵活地划过,钢琴开始唱起属于自己的歌。一个白衣书生慢慢从幕后踱上舞台,他手拿书卷,时而抬头吟诵古诗,时而低头轻轻吟哦,或激昂、或婉约、或深沉、或灵动。如果说,钢琴曲让观众感受到浪漫与梦幻,书生的吟哦则渲染着美妙和迷人。大饱眼福和耳福的观众,回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吟哦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朗诵方式,特别强调节奏感和声音的悠扬动听。那书生是徐州诗词协会副会长、老年大学诗研会会长李敏。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跟宋代大文豪苏辙的后人,苏辛洁先生学习诗词和吟哦,现在徐州诗词协会和老年大学辛勤耕耘,以弘扬、传承诗词——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为己任。
诗、书、画从古至今一直相生相伴,有诗怎能无书、画?在“端午诗会”上,徐州四大名著研究会(筹)的“诗书画”特约研究员,现场泼墨挥毫留下了墨宝,赠送给徐州老年大学诗研会。
徐州老年大学诗研会副会长李文来,和广陵派古琴传承人马纤红琴箫合奏的《鸿雁》,更是让听众把思绪放飞到广袤的草原。
不知不觉“端午诗会”进入尾声,主持人张清真情告白:今天,我们效仿古人,欢庆“诗人节”,同时也度过了一个别样的“端午节”。
【编者按】端午,既是追思屈原的传统佳节,亦是文人雅集的 “诗人节”。徐州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诗会,将千年文脉与现代演绎相融。文章所记载的这场 “端午诗会” 以诗为魂,融朗诵、禅舞、琴艺、书画于一体,既有对经典的深情演绎,又有艺术形式的创新交融。从激昂的诗词朗诵到空灵的禅意舞蹈,从悠扬的琴箫和鸣到古朴的诗词吟哦,全方位的展现了传统文化魅力,尽显雅趣与匠心,堪称一场浸润心灵的文化盛宴。多元艺术形式共襄盛举的别样的端午诗会,既传承了诗词雅韵,又赋予节日新的文化内涵,亦让传统文化在时代舞台上绽放华彩。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